学术投稿

乌司他丁对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

易彤波;田小林

关键词:乌司他丁, 胃肿瘤, 免疫功能
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23)和对照组(n=23).实验组于术前1天和术后第l、3、5和7天,每天给予20万单位乌司他丁(UTI)静脉注射;对照组不应用乌司他丁,予以等量生理盐水注射.2组患者均于术前l天和术后第1、3、5、7天采血,检测T细胞亚群及白介素-2(IL-2)和NK细胞活性的变化.结果胃癌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低下,术后第1天CD4+细胞数量、CD4+/CD8+比值、IL-2水平和NK细胞活性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术后第7天试验组上述指标迅速恢复,并超过术前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UTI可明显减轻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细胞免疫抑制程度,增强细胞免疫功能.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甲地孕酮配合化疗对中晚期癌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中晚期癌症患者多伴有食欲不振、食量减少、消瘦、肌肉萎缩、甚至恶病质等临床表现,接受化疗者更为突出.为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化疗疗效,我们应用甲地孕酮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癌症患者3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武国强;王江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逆转胃肠道肿瘤多药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化疗是治疗人体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肿瘤细胞耐药性常常限制了疗效的提高.

    作者:布立民;孙淑红;韩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维甲酸和甘草酸联合对人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抑制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和甘草酸单独及联合作用对高转移人肺癌细胞(PGCL3)增殖和侵袭的抑制作用.方法用维甲酸和甘草酸处理PGCL3细胞,通过细胞增殖抑制试验、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侵袭、运动和黏附试验、以及组织蛋白酶B活性的测定,观察PGCL3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维甲酸和甘草酸可减弱PGCL3细胞增殖能力,并呈剂量依赖性,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2.6μmol/L和1.8 mmol/L.2.5μmol/L和5.0μmol/L维甲酸、0.5 mmol/L和1.0 mmol/L甘草酸能抑制PGCL3细胞的侵袭能力(P<0.05和P<0.01),且有剂量依赖性.5.0μmol/L维甲酸和0.5 mmol/L甘草酸联合作用对PGCL3细胞的侵袭抑制率高于两药单独作用之和,呈协同作用.上述浓度甘草酸对细胞的运动、黏附、组织蛋白酶B分泌和软琼脂集落形成率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结论维甲酸和甘草酸对PGCL3细胞的增殖和侵袭有抑制作用,两药有协同作用,甘草酸抗侵袭机理不是对侵袭的某一环节的阻断,而是对侵袭各个基本环节都有抑制作用.

    作者:张东方;黄炜;黄济群;廖兆全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16例复发脑膜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脑膜瘤复发的因素.方法对1990年9月~2001年12月收治的16例复发脑膜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复发脑膜瘤者男女比例为3:1,蕈状、分叶状脑膜瘤14例,7例有囊性变、坏死,肿瘤直径>4 cm者11例.结论脑膜瘤影像学特征是术前判断有无复发可能的关键.

    作者:王煜;陈坚;陶胜中;吴开华;牛洪泉;薛德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PTEN基因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PTEN基因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54例胰腺癌和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PTEN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总的表达率为31.5%(17/54),在Ⅱ、Ⅲ及Ⅳ期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0.0%(9/18)、27.3%(6/22)和14.3%(2/14);有远处转移与无远处转移的胰腺癌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率分别为20.0%(2/10),34.1%(15/44);有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PTEN蛋白表达率分别为18.2%(4/22),40.6%(13/32).PTEN蛋白在G1、G2和G3级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0.0%(6/10)、28.0%(7/25)和21.1%(4/19).10例正常胰腺组织PTEN阳性表达率为70.0%(7/10).结论胰腺癌的分期愈晚,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愈低;分化程度愈低,表达愈低.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对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测定肿瘤组织中PTEN的阳性表达率可以指导胰腺癌的治疗并判断预后.

    作者:李平;李兆申;王雅杰;胡育新;许国铭;薛春燕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胰腺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检测及基因表达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和端粒酶基因表达及两者的相关性,及其与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以评价端粒酶活性和端粒酶基因表达检测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TRAP-PCR-ELISA方法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了23例胰腺癌患者端粒酶活性和基因表达情况.结果23例胰腺癌组织端粒酶阳性率为87.0%,10例癌周组织阳性率为10.0%,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23例胰腺癌组织中19例(82.6%)hTR表达阳性,10例癌周组织中1例(10.0%)hTR表达阳性.胰腺癌组织中hTR表达阳性率与癌周组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端粒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与胰腺癌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伴随局部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果还显示端粒酶活性与hTR基因表达相关(P<0.05).结论端粒酶可能是胰腺癌发生的早期事件,端粒酶活性及端粒酶基因表达的检测对胰腺癌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作者:周国雄;李兆申;许国铭;黄介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及同期化疗治疗ⅢA期肺鳞癌近期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同期化疗(FSRT+EP)及常规放射治疗同期化疗(RT+EP)治疗ⅢA期肺鳞癌的近期疗效及其副作用.方法对40例ⅢA期肺鳞癌患者进行60Co常规照射,1.8~2.0 Gy/次总剂量为56~64 Gy.对39例ⅢA期肺鳞癌患者采用立体定向分次放疗,4.0~5.0 Gy/次,隔天1次,总剂量为40~50 Gy.化疗方案:顺铂每天15~20 mg/m2、VP-16每天50~60 mg/m2,于常规放疗的第1~5天、第29~33天、立体定向放疗的前3周及治疗开始的第1~5天静脉滴注.结果FS-RT+EP组及RT+EP组的有效率、1年生存率分别为77.5%、76.9%和75.0%、72.5%.Ⅰ~Ⅲ级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35.9%、70.0%.Ⅰ~Ⅲ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17.9%、45.0%.Ⅰ~Ⅲ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12.8%、30.0%.结论2种治疗方法对ⅢA期肺鳞癌的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但FSRT+EP组毒副作用小于RT+EP组,逐步提高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总剂量,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同期化疗将有可能继续提高ⅢA肺鳞癌的治疗效果.

    作者:姜鹏;王义善;史征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42例疗效分析

    我们收集1988年1月至2000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首次胸壁复发而无远处转移的42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复发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因素.

    作者:吴新生;龚巧英;钟睿;邬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结直肠癌组织中E-钙黏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E-钙黏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变化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2例结直肠癌、10例结直肠腺瘤、8例正常肠黏膜组织中E-钙黏素的表达情况.结果结直肠癌E-钙黏素弱表达率或阴性表达率(34.6%,36.6%)明显高于结直肠腺瘤、正常肠组织(P<0.05);E-钙黏素表达与结直肠癌远处转移明显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淋巴结侵犯、浆膜浸润无关(P>0.05),低分化者E-钙黏素弱表达率或阴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中分化、高分化者(P<0.05),随Duke分期进展,E-钙黏素阴性表达率或弱表达率逐渐增高,Duke D、C与Duke B、A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钙黏素与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作者:陈卫昌;刘强;钮美娥;李锐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紫杉醇治疗晚期乳腺癌37例临床观察

    近年来,随着预防紫杉醇过敏反应的研究不断取得进展,国外许多Ⅰ、Ⅱ期临床研究已证实紫杉醇对卵巢癌、乳腺癌等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王敏;李旭芬;黄建瑾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血清胆红素变化规律的临床观察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患者血清胆红素的变化规律.方法将338例患者分为肝功能代偿组和肝功能代偿不全组,术后均间断检测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并作出血清胆红素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结果肝功能代偿组296例,术后胆红素变化平稳,第3天达峰值,第11天恢复至正常水平.肝功能代偿不全组42例,术后第1天胆红素明显升高,第2天即出现第1个峰值,波动较大,术后2周仍未能恢复至正常范围,可在26.0 μmol/L以上持续超过1周.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通常情况下总胆红素在第3天达峰值,以后逐渐下降,第11天恢复至正常水平以下.如发现胆红素峰值前移,且在较高水平波动,第11天仍未恢复正常,须考虑有肝功能代偿不全,应预防肝功能衰竭发生.

    作者:崔专义;樊嘉;肖永胜;孙健;吴志全;周俭;邱双健;黄晓武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内分泌细胞及其雌、孕激素受体的研究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内分泌细胞与雌、孕激素受体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嗜铬素A(CgA)、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情况,并对CgA阳性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分别进行CgA/ER及CgA/PR双重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CgA阳性率为44 0%(22/50).ER阳性率为28 0%(14/50),PR阳性率为50.0%(25/50).子宫内膜样腺癌CgA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ER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PR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22例CgA阳性子宫内膜癌细胞中CgA/ER同时表达率为10.1%(221/2 208个细胞),CgA/PR同时表达率为20.1%(490/2 440个细胞).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出现较多的内分泌细胞及ER、PR的缺失是肿瘤异质性的表现.内分泌细胞不仅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而且可能与子宫内膜癌对激素治疗的抗性或激素治疗后的复发有关.

    作者:卢晓晔;王自能;覃莉;黄中新;郑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2与膀胱移行细胞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

    目的研究金属蛋白酶-2(MMP-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探讨其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及酶谱分析等方法研究47例手术切除的TCCB中MMP-2的表达情况,同时取5例正常膀胱组织作为对照.结果在正常膀胱组织中MMP-2不表达或微弱表达,而在肿瘤组织中MMP-2呈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随着TCCB临床病理分期、分级的升高,MMP-2表达呈现增高趋势,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MMP-2表达与TCCB的侵袭和转移性密切相关.临床上可以将MMP-2作为判断TCCB进展的标志物.

    作者:周洪澜;王医术;李一雷;王心蕊;赵忠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TP和MV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的比较

    2000年9月至2001年12月,我们应用拓扑替康(topote-can,TPT)联合顺铂(PDD)的化疗方案(TP及MV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58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成辉;任中海;陈元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以腋窝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的隐性乳腺癌1例报告

    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55岁.发现右侧腋窝肿块半年,于2002年6月15日入院.

    作者:蔡洪英;郭琳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腹膜假黏液瘤1例报告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73岁.腹胀不适伴消化不良半年,收住入院.患者半年前自觉腹胀不适后逐渐加重,曾在外院行超声检查提示为腹腔黏液瘤.

    作者:邬二喜;贾树森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乌司他丁对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23)和对照组(n=23).实验组于术前1天和术后第l、3、5和7天,每天给予20万单位乌司他丁(UTI)静脉注射;对照组不应用乌司他丁,予以等量生理盐水注射.2组患者均于术前l天和术后第1、3、5、7天采血,检测T细胞亚群及白介素-2(IL-2)和NK细胞活性的变化.结果胃癌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低下,术后第1天CD4+细胞数量、CD4+/CD8+比值、IL-2水平和NK细胞活性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术后第7天试验组上述指标迅速恢复,并超过术前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UTI可明显减轻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细胞免疫抑制程度,增强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易彤波;田小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晚期癌症的疗效观察

    从2001年1月至2002年5月,我们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52例晚期癌症患者,结果表明复方苦参注射液能减轻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改善体质,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一定疗效.

    作者:王甦;齐跃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人参皂甙-Rh2诱导人肝癌Bel-7404细胞凋亡的作用

    目的研究人参皂甙-Rh2(GS-Rh2)诱导肝癌Bel-7404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GS-Rh2对肝癌Bel-7404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以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流式细胞术证实GS-Rh2具有诱导凋亡作用,细胞凋亡率(AR)随GS-Rh2浓度增高和作用时间延长而升高,当GS-Rh2浓度由12.5μg/ml增至50.0μg/ml时,AR由16.2%升高至27.5%,但GS-Rh2浓度由50.0μg/ml进一步增至100.0μg/ml后,AR未见相应升高;GS-Rh2可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结论GS-Rh2能诱导体外培养的Bel-7404细胞凋亡;GS-Rh2诱导Bel-7404细胞凋亡可能与细胞周期阻滞有关.

    作者:樊光华;姜浩;欧文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脂质体-c-erbB-2反义寡核苷酸对人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治疗作用

    目的探讨c-erbB-2反义寡脱氧核苷酸(ASODN)对人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5只裸鼠建立人卵巢癌皮下移植瘤模型,然后随机分成3组予以不同条件处理:对照组(腹腔注射转染液和脂质体),正义治疗组(腹腔注射脂质体-c-erbB-2-SODN),反义治疗组(腹腔注射脂质体-c-erbB-2-ASODN).治疗期间定期观测裸鼠体重和肿瘤体积,计算抑瘤率及肿瘤缩小率.利用RT-PCR技术比较治疗后各组肿瘤组织中c-erbB-2基因水平.结果反义治疗组与正义治疗组的抑瘤率分别为71.2%和7.6%,反义治疗组肿瘤缩小率为22.7%,与正义治疗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各组裸鼠体重变化无明显差异.RT-PCR结果显示反义治疗组c-erbB-2表达水平降低约61.0%.结论脂质体-c-erbB-2-ASODN对人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能成为日后卵巢癌基因治疗的重要途径.

    作者:吴永忠;任庆兰;李少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