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大肌肌皮瓣在头颈部肿瘤术后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王可敬;郭良

关键词:胸大肌, 外科皮瓣, 头颈部肿瘤
摘要:目的总结胸大肌肌皮瓣在头颈部肿瘤术后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1992年10月至2001年12月,对80例头颈肿瘤患者应用81块胸大肌肌皮瓣进行一期组织修复.结果全组肌皮瓣完全存活71块,2块肌皮瓣皮肤完全坏死,8块肌皮瓣皮肤远端轻度坏死.结论胸大肌肌皮瓣血供可靠、修复操作简单、用途广泛,能满足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的修复.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人参皂甙-Rh2诱导人肝癌Bel-7404细胞凋亡的作用

    目的研究人参皂甙-Rh2(GS-Rh2)诱导肝癌Bel-7404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GS-Rh2对肝癌Bel-7404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以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流式细胞术证实GS-Rh2具有诱导凋亡作用,细胞凋亡率(AR)随GS-Rh2浓度增高和作用时间延长而升高,当GS-Rh2浓度由12.5μg/ml增至50.0μg/ml时,AR由16.2%升高至27.5%,但GS-Rh2浓度由50.0μg/ml进一步增至100.0μg/ml后,AR未见相应升高;GS-Rh2可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结论GS-Rh2能诱导体外培养的Bel-7404细胞凋亡;GS-Rh2诱导Bel-7404细胞凋亡可能与细胞周期阻滞有关.

    作者:樊光华;姜浩;欧文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腹膜假黏液瘤1例报告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73岁.腹胀不适伴消化不良半年,收住入院.患者半年前自觉腹胀不适后逐渐加重,曾在外院行超声检查提示为腹腔黏液瘤.

    作者:邬二喜;贾树森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内分泌细胞及其雌、孕激素受体的研究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内分泌细胞与雌、孕激素受体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嗜铬素A(CgA)、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情况,并对CgA阳性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分别进行CgA/ER及CgA/PR双重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CgA阳性率为44 0%(22/50).ER阳性率为28 0%(14/50),PR阳性率为50.0%(25/50).子宫内膜样腺癌CgA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ER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PR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22例CgA阳性子宫内膜癌细胞中CgA/ER同时表达率为10.1%(221/2 208个细胞),CgA/PR同时表达率为20.1%(490/2 440个细胞).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出现较多的内分泌细胞及ER、PR的缺失是肿瘤异质性的表现.内分泌细胞不仅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而且可能与子宫内膜癌对激素治疗的抗性或激素治疗后的复发有关.

    作者:卢晓晔;王自能;覃莉;黄中新;郑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p53和p16及c-erbB-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p53、p16、c-erbB-2癌基因表达变化与非小细胞肺癌术后长期生存、短期死亡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关系.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了非小细胞肺癌术后5年以上生存者及1年内死亡者的161例蜡块标本的p53、p16、c-erbB-2基因表达情况.结果3项癌基因在2组中的表达均有有显著性差异(P<0.05);p16和c-erbB-2呈阳性表达多为腺癌组织;p16呈阴性表达及p53和c-erbB-2呈阳性表达者,肿瘤分化差、临床分期晚、多伴有淋巴结转移(P<0.05).单项p53阳性或c-erbB-2阳性或p16阴性表达者的预后优于其中2项癌基因联合表达者;单项c-erbB-2阳性表达者的预后较p53阳性或p16阴性表达者差;3项癌基因共同表达的19例患者均在1年内死亡.结论p53、p16、c-erbB-2癌基因联合检测,可有效地判定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明显优于单个癌基因蛋白的检测.

    作者:吕军吉;王丽冰;辛本强;李殿波;葛来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16例复发脑膜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脑膜瘤复发的因素.方法对1990年9月~2001年12月收治的16例复发脑膜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复发脑膜瘤者男女比例为3:1,蕈状、分叶状脑膜瘤14例,7例有囊性变、坏死,肿瘤直径>4 cm者11例.结论脑膜瘤影像学特征是术前判断有无复发可能的关键.

    作者:王煜;陈坚;陶胜中;吴开华;牛洪泉;薛德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结肠癌前哨淋巴结定位检测的方法及其意义

    前哨淋巴结(sentine lymph node,SLN)的概念早在1863年由Virchow提出,是指第1个接受从肿瘤原发部位引流的淋巴结.

    作者:高峰;李文惠;刘宝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原发性肝癌侵袭转移关系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中MMP-9基因的表达,研究其与原发性肝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RT-PCR),对41例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肿瘤组织、癌旁组织标本的MMP-9基因进行检测,并结合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肝癌组织和癌旁1 cm、5 cm组织中分别有70.7%、48.9%、41.5%MMP-9表达阳性,癌组织MMP-9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5 cm组织(P<0.01),癌组织与癌旁1 cm组织比较,MMP-9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癌组织MMP-9表达水平与肿瘤复发、有无包膜、门静脉癌栓显著相关(P<0.05).结论MMP-9基因的过度表达与肝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并可作为判断其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彭利;王顺祥;何宏涛;张风瑞;唐瑞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晚期癌症的疗效观察

    从2001年1月至2002年5月,我们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52例晚期癌症患者,结果表明复方苦参注射液能减轻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改善体质,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一定疗效.

    作者:王甦;齐跃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黏附分子CD54、CD44V6在肺癌转移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CD54、CD44V6在肺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肺癌组织中CD54、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发生转移的肺癌组织中CD54、CD44V6阳性率分别达52.4%(11/21)、66.7%(14/21),且两者具有明显的一致性(P<0.05).结论CD54、CD44V6与肺癌的转移密切相关,肺癌的转移是1个涉及多种黏附分子参与的复杂过程.

    作者:宋兰英;闫文生;张进华;赵彤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脂质体-c-erbB-2反义寡核苷酸对人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治疗作用

    目的探讨c-erbB-2反义寡脱氧核苷酸(ASODN)对人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5只裸鼠建立人卵巢癌皮下移植瘤模型,然后随机分成3组予以不同条件处理:对照组(腹腔注射转染液和脂质体),正义治疗组(腹腔注射脂质体-c-erbB-2-SODN),反义治疗组(腹腔注射脂质体-c-erbB-2-ASODN).治疗期间定期观测裸鼠体重和肿瘤体积,计算抑瘤率及肿瘤缩小率.利用RT-PCR技术比较治疗后各组肿瘤组织中c-erbB-2基因水平.结果反义治疗组与正义治疗组的抑瘤率分别为71.2%和7.6%,反义治疗组肿瘤缩小率为22.7%,与正义治疗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各组裸鼠体重变化无明显差异.RT-PCR结果显示反义治疗组c-erbB-2表达水平降低约61.0%.结论脂质体-c-erbB-2-ASODN对人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能成为日后卵巢癌基因治疗的重要途径.

    作者:吴永忠;任庆兰;李少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甲地孕酮配合化疗对中晚期癌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中晚期癌症患者多伴有食欲不振、食量减少、消瘦、肌肉萎缩、甚至恶病质等临床表现,接受化疗者更为突出.为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化疗疗效,我们应用甲地孕酮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癌症患者3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武国强;王江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cyclin D1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目的探讨cyclin D1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1例喉癌组织中cyclin D1的表达,并以12例癌旁正常组织作对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1例喉癌组织中cyclin D1阳性表达率为51.2%,12例癌旁正常组织阳性表达率为16.7%,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cyclin D1的阳性表达率与喉癌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吸烟、饮酒、肿瘤部位和TNM分期无关(P>0.05),但与淋巴结有无转移以及喉癌组织的病理分级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cy-clin D1在喉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可作为判断喉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1个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孙余才;胡国华;朱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介入化疗栓塞治疗宫颈癌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经子宫动脉介入灌注化疗栓塞对宫颈癌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46例宫颈癌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右侧股动脉穿刺并分别插管至左、右子宫动脉行灌注化疗或栓塞.其中,19例行单侧子宫动脉栓塞,2例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后,28例行根治术.结果介入治疗后症状缓解率为100.0%.6例患者肿瘤大出血得以控制.28例手术患者中可观察到肿块体积明显缩小,总有效率为97.4%.栓塞后3例出现栓塞侧附件缺血、坏死,2例出现输尿管运动障碍及2例出现臀部瘀血、坏死等并发症.结论经子宫动脉介入灌注化疗栓塞对宫颈癌患者有非常满意的近期疗效.

    作者:张庆明;王小琦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42例疗效分析

    我们收集1988年1月至2000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首次胸壁复发而无远处转移的42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复发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因素.

    作者:吴新生;龚巧英;钟睿;邬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逆转胃肠道肿瘤多药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化疗是治疗人体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肿瘤细胞耐药性常常限制了疗效的提高.

    作者:布立民;孙淑红;韩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电化学介入治疗食管贲门癌的临床观察

    电化学介入治疗食管贲门癌,目前国内外尚未广泛开展,也无相关研究资料,为把这一技术开展起来,以改善中晚期无法进行其他治疗或治疗无效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我们从1998年8月到2002年6月应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思迈计算机公司研制的高科技产品BK9系列电化学治疗仪,治疗了364例中晚期食管贲门癌患者,随访1~36个月,初步取得了较好的近期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任统伟;谢彦良;李香芝;李君旺;周铁山;张明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化疗后24小时与血液学毒性增至Ⅱ度以上时皮下注射rhG-CSF的疗效对比

    目的分析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在化疗后24 h与血液学毒性降至Ⅱ度以下时开始给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A组:化疗后24 h即刻皮下注射rhG-CSF、连续3天;B组:血液学毒性增至Ⅱ度以上时皮下注射rhG-CSF连续3天.结果A组与B组比较,A组自细胞(WBC)及中性粒细胞(ANC)下降程度低,持续时间短,化疗延迟率较低,化疗延迟时间较短,2组不良反应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化疗24 h后给药可减轻化疗所致WBC及ANC下降的程度及缩短其持续时间,保证下1次化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王存德;江波;刘坤;金从国;王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人膀胱移行细胞癌染色体9p21.3-9p23杂合性缺失作图

    目的研究并确定人膀胱移行细胞癌染色体9p21.3-9p23区域杂合性缺失发生率和小缺失区域,为寻找与克隆膀胱移行细胞癌相关的抑癌基因提供线索.方法选取7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其中6个位于9p21.3-9p23,另1个位于9q34作为对照),对2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其对应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核素标记的聚合酶链反应和聚丙烯酰胺变性凝胶电泳.分析9p21.3-9p23区各微卫星位点杂合性缺失的发生情况及其与病理分期分级的关系.结果24例膀胱癌中的20例(83.3%)存在至少1个微卫星位点的杂合性缺失.在9p21.3-9p23区域的6个位点中,杂合性缺失率高的为9p23的D9S285,达66.7%(8/12);其次为9p21的D9S1846,达54.5%(6/11).位于9q34.12的D9S1821的杂合性缺失率为54.5%(6/11),而且在发生杂合性缺失的6个病例中,有5个被证明为部分染色体片段的缺失.结论在9p21.3-9p23区域,可能至少存在2个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相关的候选抑癌基因,分别位于D9S285和D9S1846附近.

    作者:张睿;张建军;张自强;何祖根;程书钧;高燕宁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TP和MV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的比较

    2000年9月至2001年12月,我们应用拓扑替康(topote-can,TPT)联合顺铂(PDD)的化疗方案(TP及MV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58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成辉;任中海;陈元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紫杉醇治疗晚期乳腺癌37例临床观察

    近年来,随着预防紫杉醇过敏反应的研究不断取得进展,国外许多Ⅰ、Ⅱ期临床研究已证实紫杉醇对卵巢癌、乳腺癌等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王敏;李旭芬;黄建瑾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