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和肺耐药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于冬青;易永芬

关键词:胃肿瘤, 药物耐受性,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肺耐药蛋白
摘要:目的探讨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和肺耐药蛋白(LR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0例胃癌组织和30例正常胃黏膜中MRP和LRP的表达情况.结果90例胃癌组织中的MRP、LR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2%和93.3%,均高于正常胃黏膜的阳性表达率(P<0.05),在高中分化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低分化腺癌和黏液癌(P<0.05),不同浸润程度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者的阳性表达率相互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RP、LRP在胃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均在胃癌原发性多药耐药中起重要作用.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贲门癌组织中P-糖蛋白和p53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贲门癌组织中P-糖蛋白(p-gp)和p53蛋白共同表达的临床意义,研究其与贲门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二步法)检测66例术前未经化疗的贲门癌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产物P-糖蛋白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gp和p53在贲门癌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36.4%(24/66)和51.5%(34/66).P-gp表达与贲门癌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p53除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外(P<0.05),与其组织学类型和临床分期均无关(P>0.05).p53表达阳性病例P-gp表达率明显高于p53表达阴性病例,即83.3%P-gp阳性表达患者p53表达阳性.结论P-gp和p53常共同表达于贲门癌组织中,可作为判断贲门癌患者预后和临床耐药的1个可靠指标.

    作者:刘祖宏;谢丽霞;许文兵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42例疗效分析

    我们收集1988年1月至2000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首次胸壁复发而无远处转移的42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复发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因素.

    作者:吴新生;龚巧英;钟睿;邬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TP和MV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的比较

    2000年9月至2001年12月,我们应用拓扑替康(topote-can,TPT)联合顺铂(PDD)的化疗方案(TP及MV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58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成辉;任中海;陈元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甲地孕酮配合化疗对中晚期癌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中晚期癌症患者多伴有食欲不振、食量减少、消瘦、肌肉萎缩、甚至恶病质等临床表现,接受化疗者更为突出.为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化疗疗效,我们应用甲地孕酮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癌症患者3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武国强;王江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电化学介入治疗食管贲门癌的临床观察

    电化学介入治疗食管贲门癌,目前国内外尚未广泛开展,也无相关研究资料,为把这一技术开展起来,以改善中晚期无法进行其他治疗或治疗无效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我们从1998年8月到2002年6月应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思迈计算机公司研制的高科技产品BK9系列电化学治疗仪,治疗了364例中晚期食管贲门癌患者,随访1~36个月,初步取得了较好的近期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任统伟;谢彦良;李香芝;李君旺;周铁山;张明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宫颈鳞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VEGF、nm23表达及微血管密度研究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VEGF、nm23表达情况及MVD与宫颈鳞癌发展浸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50例宫颈鳞癌、28例CIN和12例正常宫颈组织进行VEGF、nm23和CD34检测,计数癌组织MVD,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宫颈鳞癌VEGF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和CINⅠ、Ⅱ级组织,VEGF表达与癌组织MVD、肿瘤浸润、转移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癌组织MVD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正常宫颈组织nm23均呈阳性表达,而宫颈浸润癌组织nm23表达率明显降低,但nm23表达与肿瘤浸润、转移和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宫颈鳞癌组织VEGF呈高表达、nm23呈低表达,可能在宫颈鳞癌血管生长、肿瘤浸润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石新兰;黄利鸣;黎家华;徐弘;邓青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逆转胃肠道肿瘤多药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化疗是治疗人体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肿瘤细胞耐药性常常限制了疗效的提高.

    作者:布立民;孙淑红;韩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腹膜假黏液瘤1例报告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73岁.腹胀不适伴消化不良半年,收住入院.患者半年前自觉腹胀不适后逐渐加重,曾在外院行超声检查提示为腹腔黏液瘤.

    作者:邬二喜;贾树森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胰腺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检测及基因表达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和端粒酶基因表达及两者的相关性,及其与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以评价端粒酶活性和端粒酶基因表达检测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TRAP-PCR-ELISA方法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了23例胰腺癌患者端粒酶活性和基因表达情况.结果23例胰腺癌组织端粒酶阳性率为87.0%,10例癌周组织阳性率为10.0%,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23例胰腺癌组织中19例(82.6%)hTR表达阳性,10例癌周组织中1例(10.0%)hTR表达阳性.胰腺癌组织中hTR表达阳性率与癌周组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端粒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与胰腺癌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伴随局部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果还显示端粒酶活性与hTR基因表达相关(P<0.05).结论端粒酶可能是胰腺癌发生的早期事件,端粒酶活性及端粒酶基因表达的检测对胰腺癌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作者:周国雄;李兆申;许国铭;黄介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PTEN基因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PTEN基因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54例胰腺癌和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PTEN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总的表达率为31.5%(17/54),在Ⅱ、Ⅲ及Ⅳ期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0.0%(9/18)、27.3%(6/22)和14.3%(2/14);有远处转移与无远处转移的胰腺癌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率分别为20.0%(2/10),34.1%(15/44);有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PTEN蛋白表达率分别为18.2%(4/22),40.6%(13/32).PTEN蛋白在G1、G2和G3级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0.0%(6/10)、28.0%(7/25)和21.1%(4/19).10例正常胰腺组织PTEN阳性表达率为70.0%(7/10).结论胰腺癌的分期愈晚,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愈低;分化程度愈低,表达愈低.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对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测定肿瘤组织中PTEN的阳性表达率可以指导胰腺癌的治疗并判断预后.

    作者:李平;李兆申;王雅杰;胡育新;许国铭;薛春燕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以腋窝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的隐性乳腺癌1例报告

    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55岁.发现右侧腋窝肿块半年,于2002年6月15日入院.

    作者:蔡洪英;郭琳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结直肠癌组织中E-钙黏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E-钙黏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变化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2例结直肠癌、10例结直肠腺瘤、8例正常肠黏膜组织中E-钙黏素的表达情况.结果结直肠癌E-钙黏素弱表达率或阴性表达率(34.6%,36.6%)明显高于结直肠腺瘤、正常肠组织(P<0.05);E-钙黏素表达与结直肠癌远处转移明显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淋巴结侵犯、浆膜浸润无关(P>0.05),低分化者E-钙黏素弱表达率或阴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中分化、高分化者(P<0.05),随Duke分期进展,E-钙黏素阴性表达率或弱表达率逐渐增高,Duke D、C与Duke B、A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钙黏素与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作者:陈卫昌;刘强;钮美娥;李锐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人膀胱移行细胞癌染色体9p21.3-9p23杂合性缺失作图

    目的研究并确定人膀胱移行细胞癌染色体9p21.3-9p23区域杂合性缺失发生率和小缺失区域,为寻找与克隆膀胱移行细胞癌相关的抑癌基因提供线索.方法选取7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其中6个位于9p21.3-9p23,另1个位于9q34作为对照),对2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其对应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核素标记的聚合酶链反应和聚丙烯酰胺变性凝胶电泳.分析9p21.3-9p23区各微卫星位点杂合性缺失的发生情况及其与病理分期分级的关系.结果24例膀胱癌中的20例(83.3%)存在至少1个微卫星位点的杂合性缺失.在9p21.3-9p23区域的6个位点中,杂合性缺失率高的为9p23的D9S285,达66.7%(8/12);其次为9p21的D9S1846,达54.5%(6/11).位于9q34.12的D9S1821的杂合性缺失率为54.5%(6/11),而且在发生杂合性缺失的6个病例中,有5个被证明为部分染色体片段的缺失.结论在9p21.3-9p23区域,可能至少存在2个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相关的候选抑癌基因,分别位于D9S285和D9S1846附近.

    作者:张睿;张建军;张自强;何祖根;程书钧;高燕宁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MMP-2和TIMP-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抑制剂-2(TIMP-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侵袭程度、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96例胃癌组织MMP-2和TIMP-2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MMP-2和TIMP-2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4.6%和30.2%.MMP-2和TIMP-2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侵袭程度有显著相关性(P<0.01,P<0.05),与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MMP-2和TIMP-2的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肿瘤侵袭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顾学文;陈月香;肖芹;崔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黏附分子CD54、CD44V6在肺癌转移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CD54、CD44V6在肺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肺癌组织中CD54、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发生转移的肺癌组织中CD54、CD44V6阳性率分别达52.4%(11/21)、66.7%(14/21),且两者具有明显的一致性(P<0.05).结论CD54、CD44V6与肺癌的转移密切相关,肺癌的转移是1个涉及多种黏附分子参与的复杂过程.

    作者:宋兰英;闫文生;张进华;赵彤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紫杉醇治疗晚期乳腺癌37例临床观察

    近年来,随着预防紫杉醇过敏反应的研究不断取得进展,国外许多Ⅰ、Ⅱ期临床研究已证实紫杉醇对卵巢癌、乳腺癌等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王敏;李旭芬;黄建瑾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胃癌患者外周血肿瘤细胞的检测

    目的探讨监测胃癌患者早期血行转移的敏感方法,以及检测外周血肿瘤细胞对预测胃癌患者的微小转移、评估预后、提供治疗参考的意义.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30例胃癌患者、20例良性胃病患者、1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CK20mRNA.胃癌组按临床病理分为TNM Ⅰ~Ⅳ期,TNMⅠ期3例,Ⅱ期9例,Ⅲ期12例,Ⅳ期6例.按组织分化程度分为高、中、低分化,高分化4例,中分化8例,低分化18例.结果良性胃病患者及健康对照者CK20 mRNA均阴性.胃癌患者CK20 mRNA阳性率为43.3%(13/30).TNM Ⅰ~Ⅳ期CK20 mRNA阳性率分别为0(0/3)、11.1%(1/9)、50.0%(6/12)、100.0%(6/6).高分化胃癌CK20 mRNA阳性率为0(0/4),中分化及低分化分别为25.0%(2/8)、61.1%(11/18).CK20 mRNA阳性率与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分期、肿瘤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结论RT-PCR技术检测CK20 mRNA可作为监测胃癌早期血行转移的敏感方法,CK20 mRNA可作为预测胃癌患者微小转移、评估预后、提供治疗参考的指标.

    作者:孟欣颖;陆伟君;张慧;王文奇;吕晓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介入化疗栓塞治疗宫颈癌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经子宫动脉介入灌注化疗栓塞对宫颈癌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46例宫颈癌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右侧股动脉穿刺并分别插管至左、右子宫动脉行灌注化疗或栓塞.其中,19例行单侧子宫动脉栓塞,2例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后,28例行根治术.结果介入治疗后症状缓解率为100.0%.6例患者肿瘤大出血得以控制.28例手术患者中可观察到肿块体积明显缩小,总有效率为97.4%.栓塞后3例出现栓塞侧附件缺血、坏死,2例出现输尿管运动障碍及2例出现臀部瘀血、坏死等并发症.结论经子宫动脉介入灌注化疗栓塞对宫颈癌患者有非常满意的近期疗效.

    作者:张庆明;王小琦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化疗后24小时与血液学毒性增至Ⅱ度以上时皮下注射rhG-CSF的疗效对比

    目的分析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在化疗后24 h与血液学毒性降至Ⅱ度以下时开始给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A组:化疗后24 h即刻皮下注射rhG-CSF、连续3天;B组:血液学毒性增至Ⅱ度以上时皮下注射rhG-CSF连续3天.结果A组与B组比较,A组自细胞(WBC)及中性粒细胞(ANC)下降程度低,持续时间短,化疗延迟率较低,化疗延迟时间较短,2组不良反应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化疗24 h后给药可减轻化疗所致WBC及ANC下降的程度及缩短其持续时间,保证下1次化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王存德;江波;刘坤;金从国;王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原发性肝癌侵袭转移关系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中MMP-9基因的表达,研究其与原发性肝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RT-PCR),对41例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肿瘤组织、癌旁组织标本的MMP-9基因进行检测,并结合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肝癌组织和癌旁1 cm、5 cm组织中分别有70.7%、48.9%、41.5%MMP-9表达阳性,癌组织MMP-9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5 cm组织(P<0.01),癌组织与癌旁1 cm组织比较,MMP-9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癌组织MMP-9表达水平与肿瘤复发、有无包膜、门静脉癌栓显著相关(P<0.05).结论MMP-9基因的过度表达与肝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并可作为判断其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彭利;王顺祥;何宏涛;张风瑞;唐瑞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