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巍;廖爱军;刘革修
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一直是头颈部鳞癌(head and necksqumous cell carcinoma,HNSCC)的主要治疗方法.近20年来,手术和放疗技术有了很大提高,但HNSCC的总生存率没有明显改善,主要是因为初诊患者中有70%的为Ⅲ、Ⅳ期,这些患者根治性局部治疗后的局部复发率高达60%,远处转移率达20%~30%[1].复发和(或)转移患者的预后很差.随着新药的不断问世,化疗的疗效和地位得以提高,在一些临床试验中确实看到对患者生存有益.现就非鼻咽癌的头颈部鳞癌的化疗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叶升;何友谦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恶性蝾螈瘤(malignant triton tumor,MTT)又称为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伴横纹肌肉瘤,为较罕见的神经源性肿瘤.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忠其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草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phlei)对人肺腺癌细胞系SPCA/Ⅰ的抗增殖效应,以及不同浓度草分枝杆菌与羟基喜树碱联合应用时的协同效应.方法应用细胞培养和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组的草分枝杆菌,以及草分枝杆菌与羟基喜树碱联合应用对SPCA/Ⅰ人肺腺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波长定于570nm,测定光密度(A值)并计算抑制率.结果不同浓度的草分枝杆菌,在体外对SPCA/Ⅰ人肺腺癌细胞株均有直接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与所用药物浓度呈正相关.1.720μg/ml及0.860 μg/ml浓度的草分枝杆菌与羟基喜树碱(1.0 PPC、0.5 PPC)联用,在体外对人肺腺癌细胞的抑制率显著高于单用羟基喜树碱组.结论草分枝杆菌在体外对SPCA/Ⅰ人肺腺癌细胞有直接抑制作用,该药与羟基喜树碱联合应用有显著的协同抗肿瘤效应.
作者:朱慕云;吕元文;姜正华;郭媛;甘军纪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们的前期研究工作已经证明,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60Coγ射线能诱导Lewis肺癌细胞发生凋亡,且与照射剂量和培养时间有密切的关系[1].为研究放射线诱发Lewis肺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我们对受照射后的Lewis肺癌细胞的小鼠移植瘤组织进行了免疫组化染色和免疫电镜观察,以探讨放射线对Lewis肺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作者:张燕;岳婧;苏长青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帕米膦酸二钠(博宁)联合放射治疗对骨转移癌所致高血钙和骨痛的治疗作用.方法在对65例骨转移癌患者放射治疗前将帕米膦酸二钠90 m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6 h,每月1次,共6次,对照组65例行单纯放疗,剂量为DT30 Gy,每周5次,共2周.以放疗结束时及结束后6个月的疼痛缓解率、血钙下降率作为评价指标.结果放疗结束时,治疗组疼痛缓解率和血钙下降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束6个月后,治疗组疼痛缓解率和血钙下降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轻.结论应用帕米膦酸二钠90 mg,每月1次,共6次,配合放疗,可显著缓解骨转移引起的疼痛,降低高血钙,临床应用方便,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陈善义;李先明;李而周;吴超权;任浙平;胡岳然 刊期: 2001年第04期
Frierson等[1]在1986年首次报道8例临床病理具有特征性的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称之为鼻腔鼻窦未分化癌.该病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为了提高对该肿瘤的临床诊治水平,现报告我院收治的2例鼻腔鼻窦未分化癌如下.
作者:杨秀英;刘明放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评价草分枝杆菌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和毒性.方法对3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应用灭活的草分枝杆菌注射液(乌体林斯)8.6~17.2μg,行胸腔内注射.结果总有效率为78.9%(30/38),不良反应轻.结论灭活的草分枝杆菌注射液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肯定.
作者:何泽明;陈亮;秦叔逵;纪钧;王琳;陈映霞;钱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胃平滑肌肉瘤是指源于胃平滑肌组织的恶性肿瘤,发病率较低.由于临床症状不典型且不明显,所以易与其它肿瘤相混淆,又因其播散途径主要以血道为主,故其治疗原则亦与胃癌不同,有其特殊性.现将我院1985年1月至1998年12月收治的并经病理学确诊的12例胃平滑肌肉瘤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李占文;江华;张丽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CT扫描层厚对肿瘤靶区体积(GTV)的影响.方法在PQS-CT模拟定位机上,应用层厚分别为2mm、3 mm、5 mm、10 mm的条件,分别对埋入同一蜡块中的3个不同直径的物体进行扫描,然后在ACQSIM(虚拟模拟工作站)上逐层画出物体的外轮廓,后利用工作站的统计功能计算出3个被测物体的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和体积.结果被测物体前后径、左右径在CT影像所测数值与实际测量数值的误差在0.5 mm以内,而上下径的CT数值与实际测量数值的误差大都在1 mm以上,被测物体体积和物体上下径的误差与扫描层厚呈正比例关系.结论临床医生在确定临床靶区体积(CTV)的上下径时,需要考虑GTV的上下径约有75%±61%扫描层厚厚度的范围是不确定的.扫描层厚越薄,扫描得到的肿瘤体积越接近实际的肿瘤体积.
作者:姚原;吴国华;吴旭东;曹鑫强;蒋马伟;沈维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44岁.上腹部胀痛、纳差、伴左腰部间歇性钝痛1个月入院.体检:全身一般情况好,血压正常,血像及电解质检查值均在正常范围内.B超检查示腹膜后占位性病变.CT检查:左肾上腺占位性病变,大截面径为6.7 cm×4.4cm,周围边界不清,肿块内部密度不均匀;胃体小弯侧近贲门部可见推压、受侵蚀表现,考虑左肾上腺癌可能.上消化道钡餐检查见胃底及胃体小弯侧偏胃后壁轻微受压改变,胃壁粘膜正常.术中见肿瘤大小约7.0 cm×6.0 cm×5.0 cm,质韧,与胰腺及肾蒂、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动脉干粘连较紧密,左侧肾脏正常,行肿瘤大部分切除术.
作者:任勇;陈寿松;齐曼丽;霍铮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粗针活检术(US-CNB)对不可触及的乳腺病变(NPBL)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38例女性患者的162处NPBL进行US-CNB和切除活检,以切除活检病理结果为诊断标准.结果NPBL大小为3~24 mm(平均11.1mm).在US-CNB标本中,142处为良性,3处为可疑恶性,14处为恶性,3处取材不当.在手术切除标本中,18处为恶性,144处为良性.US-CNB取材不当的3处均为良性.US-CNB诊断阳性率为94.44%(17/18),特异性为100.00%(141/141),正确率为99.37%(158/159).结论US-CNB诊断NPBL安全、创伤小、准确率高.
作者:曾健;陆云飞;林进令;刘志明;陈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食管癌术后并发膈疝临床上少见,不及时正确处理将会导致严重后果.我院从1985年3月至2000年10月共做食管癌及贲门癌手术1 319例,术后并发膈疝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烈;杨绍福;赵泽良;杨宁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康莱特注射液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的作用,为康莱特注射液治疗肝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康莱特注射液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肝癌细胞经康莱特注射液培养24 h后,其凋亡的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细胞凋亡在50%以上者占44.12%(15/34),而对照组及空白组无1例凋亡超过50%;电镜下可见较为典型的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细胞核固缩,染色质凝集,呈新月型紧贴于核膜周边,核碎裂,凋亡小体形成等.结论康莱特注射液能诱导肝癌细胞发生凋亡;诱导癌细胞凋亡可能是康莱特注射液治疗作用的重要机制.
作者:刘剑仑;埃高莫·比佐;韦长元;唐东平;李挺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组织学分级和Dukes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了68例大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VEGF表达水平.结果肿瘤组织中VEGF表达水平在不同组织学分级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Dukes C、D期组显著高于Dukes A、B期.结论检测大肠癌患者VEGF的表达,可作为判断大肠癌分期、预测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1个指标.
作者:钟世顺;张振书;邓海军;李恕军;李淑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患者的组织与粪便中K-fas癌基因12位点突变检测结果的联系及检出率差异,为建立结直肠癌早期筛检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方法对45例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组织及术前粪便标本中K-ras癌基因12位点的突变情况进行检测,结果采用卡方检验及卡柏值(Kappa value)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癌组织、远端手术切缘粘膜、粪便标本中的K-fas癌基因12位点突变检出率分别为35.56%(16/45)、4.44%(2/45)、37.78%(17/45).癌组织与粪便标本检测结果的关联检验为:x2=33.09,P<0.01;差别检验为:x2=0,P>0.05;观察一致率为93.33%,卡柏值为0.86.结论粪便中K-ras癌基因12位点突变检测结果与癌组织的检测结果存在联系,其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可靠性极好;且粪便取材方便,无创伤性,可能作为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的筛检方法.
作者:梁志明;王国栋;李佩珍;梁小波;李跃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鼻咽癌合并皮肌炎的患者大量服用强的松对放疗疗效的影响.方法治疗组:12例合并皮肌炎的鼻咽癌患者接受常规放射治疗,同时服用较大剂量的强的松.对照组:同期12例单纯鼻咽癌患者接受常规放射治疗,分别与治疗组病例配对作为对照.2组病例在性别、年龄、临床分期和放疗方法上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治疗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1.7%、66.7%和33.3%;对照组分别为100.0%、75.0%和50.0%(P>0.05).治疗组死亡8例,其中死于鼻咽部癌复发3例,远处癌转移4例,重度皮肌炎1例;对照组死亡6例,其中死于鼻咽部癌复发2例,远处癌转移4例(P>0.05).结论合并皮肌炎的鼻咽癌的放疗疗效与单纯鼻咽癌的放疗疗效相近;鼻咽癌合并皮肌炎的患者大量服用强的松未明显增加鼻咽癌复发及远处转移的发生.
作者:任浙平;李先明;闫茂生;李晓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自1986年7月至1999年7月,我院对456例肺癌患者手术治疗,其中经心包肺切除冶疗Ⅲ期肺癌46例,占10%,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立阳;王国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CD15和CD30在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H/RS细胞的表达及区别.方法采用SABC法对32例cHL中CD15和CD30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CD15阳性25例,阳性率为78.1%;CD30阳性30例,阳性率为93.8%.各型之间阳性表达没有显著性差异,2种蛋白表达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D15和CD30均可作为cHL的诊断性免疫标记.
作者:吴自勍;赵彤;贺海容;张进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2个不同剂量咪达唑仑对肿瘤患者全麻诱导前的循环、血氧饱和度及心电图的影响.方法将47例行全麻手术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组及B组,麻醉诱导前分别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0 mg/kg及0.05 mg/kg.记录用药前后的HR、Bp、SpO2、S-T段、T波及QTc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无显著性差异.2组患者用药后血压均下降,与用药前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A组心率增快,A、B 2组的血氧饱和度均下降,与用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9例患者出现呼吸抑制,其中4例舌后坠,血氧饱和度下降(<90%).2组患者心电图变化与用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咪达唑仑用于全麻诱导前的肿瘤患者效果满意,它能解除患者紧张情绪,缓解情绪紧张造成的血压波动,对心电图无干扰,但应注意呼吸监测,以防缺氧.
作者:彭丹丹;程其许;王琦;王永生;郭才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转人IL-2基因对原代肾细胞癌(RCC)细胞致瘤性的影响,为RCC的基因治疗打下基础.方法将人IL-2基因与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连接,转染包装细胞,经鉴定后,感染原代RCC细胞,采用MTT法检测转人IL-2基因的原代RCC的IL-2的活性.然后,将转人IL-2基因的原代RCC和未转基因原代RCC分别接种裸鼠,观测转IL-2前后RCC细胞致瘤性的变化.结果转人IL-2的RCC细胞IL-2的生物学活性平均为(244±52)U/ml,接种裸鼠后无肿瘤长出.结论转人IL-2基因使原代RCC失去了致瘤性,转人IL-2基因的RCC细胞可作为瘤苗用于肾细胞癌的治疗.
作者:张晓琴;陈坚;曹广文;万谟彬;戚中田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