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勇;陈寿松;齐曼丽;霍铮
食管癌术后并发膈疝临床上少见,不及时正确处理将会导致严重后果.我院从1985年3月至2000年10月共做食管癌及贲门癌手术1 319例,术后并发膈疝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烈;杨绍福;赵泽良;杨宁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结合斑点印迹法检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肠化生组织和正常对照组织中的TGF-β1mRNA水平,斑点印迹结果采用IS-1000型多功能凝胶成像仪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胃癌组的TGF-β1 mRNA水平(1.48±0.17)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88±0.08)、癌旁组(0.92±0.11)和癌前病变组(1.00±0.14),P<0.01;早期胃癌组的TGF-β1 mRN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癌旁组,P<0.05;进展期胃癌组(1.54±0.20)和有淋巴结转移组(1.62±0.26)其水平显著高于早期胃癌组(1.18±0.20)和无淋巴结转移组(1.25±0.19),P<0.05.结论TGF-β1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并与胃癌的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作者:卢震亚;黄怀德;厉有名;陈峰;蔡卫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尿中核有丝分裂器蛋白(NMP22)的表达与膀胱肿瘤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32例膀胱癌、30例泌尿系良性疾病患者及15例正常人尿液中NMP22的含量.结果膀胱癌患者尿液中NMP22含量为(55.84±47.89)U/ml,明显高于泌尿系良性疾病患者(18.78±18.95)U/ml及正常人(6.97±3.82)U/ml(P<0.01).尿液中NMP22水平与肿瘤分期、分级有关.结论检测尿液中NMP22含量可作为膀胱癌筛选和评估其生物学行为的1个指标.
作者:王勤章;周四维;叶章群;蔡丹;向松涛;管维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低剂量辐射对小鼠种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红细胞免疫、携氧功能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的影响,探讨低剂量辐射是否对红细胞系统存在兴奋效应.方法采用接种S180肉瘤细胞的昆明种雄性小鼠作为动物模型,在接种前6 h给予7.5 cGy X线一次性全身照射,照射后第5天观察肿瘤发生率.隔日测量肿瘤体积,绘制生长曲线.15天后处死小鼠测量肿瘤重量,病理切片观察肿瘤坏死面积、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情况.同时检测红细胞免疫功能、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含量、SOD活性.结果与直接接种组相比,低剂量照射组肿瘤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肿瘤生长缓慢,平均瘤重减轻(P<0.05),肿瘤坏死面积、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增多.低剂量照射组红细胞免疫功能、2,3-DPG含量、SOD活性明显高于直接接种组(P<0.05).结论低剂量辐射可提高机体抗肿瘤作用,提高红细胞免疫功能,增加2,3-DPG含量,增强SOD活性,在红细胞系统中仍存在兴奋效应.
作者:卢彦达;于洪升;赵环宇;张昌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CD15和CD30在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H/RS细胞的表达及区别.方法采用SABC法对32例cHL中CD15和CD30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CD15阳性25例,阳性率为78.1%;CD30阳性30例,阳性率为93.8%.各型之间阳性表达没有显著性差异,2种蛋白表达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D15和CD30均可作为cHL的诊断性免疫标记.
作者:吴自勍;赵彤;贺海容;张进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胶质瘤细胞ING1基因表达水平及其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和凋亡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别检测71例不同级别的人胶质瘤组织ING1 mRNA及ING1、PCNA蛋白,并采用TUNEL法检测原位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ING1 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94.6%(35/37),ING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90.1%(64/71),两者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γ=0.714,P<0.01),均随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而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ING1表达水平降低时伴随着凋亡程度的降低及增殖活性的增强.结论胶质瘤细胞中ING1基因的表达水平与肿瘤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并随肿瘤恶性程度的增加而相应降低.其表达异常的改变主要是转录水平调控异常的结果,并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增殖和抑制细胞凋亡,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李莉;于士柱;蔡春友;张丽侠;黄悦;管欣琴;安同岭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自1980年1月至1996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乳腺癌814例,其中以腋下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的隐性乳腺癌有6例(7.4%),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继洲;邹念华;高清英;方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FNH)的病理学形态学特点.方法分析7例FNH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HE染色,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其形态特点,并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DNA倍体分析.结果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18~44岁,肝功能、血清AFP均正常,结节直径为2.7~8.0 cm.大体检查:5例有特征性中央星状瘢痕,由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畸形的脉管和增生的胆管构成,伴有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AFP及c-erbB-2均阴性.5例DNA倍体分析:4例为二倍体,1例为异倍体.7例随访6个月~11年,未见复发及恶性病变.结论FNH是1种肝细胞对局部血管异常的反应性增生.
作者:石素胜;冯晓莉;孙耘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草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phlei)对人肺腺癌细胞系SPCA/Ⅰ的抗增殖效应,以及不同浓度草分枝杆菌与羟基喜树碱联合应用时的协同效应.方法应用细胞培养和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组的草分枝杆菌,以及草分枝杆菌与羟基喜树碱联合应用对SPCA/Ⅰ人肺腺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波长定于570nm,测定光密度(A值)并计算抑制率.结果不同浓度的草分枝杆菌,在体外对SPCA/Ⅰ人肺腺癌细胞株均有直接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与所用药物浓度呈正相关.1.720μg/ml及0.860 μg/ml浓度的草分枝杆菌与羟基喜树碱(1.0 PPC、0.5 PPC)联用,在体外对人肺腺癌细胞的抑制率显著高于单用羟基喜树碱组.结论草分枝杆菌在体外对SPCA/Ⅰ人肺腺癌细胞有直接抑制作用,该药与羟基喜树碱联合应用有显著的协同抗肿瘤效应.
作者:朱慕云;吕元文;姜正华;郭媛;甘军纪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经验教训.方法对1961年6月至1999年6月收治的23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的胰头及壶腹部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5.8%(83/232),手术死亡率为6.9%(16/232).以1986年为界,将PD手术患者分为2个阶段进行对照,手术并发症从第1个阶段的45.3%(34/75)下降至第2个阶段的31.2%(49/157,P<0.05),手术死亡率从第1个阶段的14.7%(11/75)下降至第2个阶段的3.2%(5/157,P<0.01).结论配备有丰富经验的专科医生和完善的外科操作技术是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徐泽宽;刘训良;苗毅;钱祝银;戴存才;杜竟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肿瘤生长和转移需要肿瘤细胞间以及肿瘤细胞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原发肿瘤要从机体获得血供并逃逸机体的免疫监视,降解包绕其周围的角蛋白,浸润或通过淋巴血循环进入靶器官粘附才能生长.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CD31)和凝血酶敏感蛋白(thrombin-sensitive protein,TSP)为细胞表面分子,参与细胞粘附并对新生血管生长有调节作用,与肿瘤的转移有关.为此,我们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了恶性肿瘤患者和正常人血中血小板和非红细胞表面CD31和TSP的表达,以探讨其在不同临床分期肿瘤患者中表达量的差异,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君利;蔡宣松;周晓峰;吴金莺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44岁.上腹部胀痛、纳差、伴左腰部间歇性钝痛1个月入院.体检:全身一般情况好,血压正常,血像及电解质检查值均在正常范围内.B超检查示腹膜后占位性病变.CT检查:左肾上腺占位性病变,大截面径为6.7 cm×4.4cm,周围边界不清,肿块内部密度不均匀;胃体小弯侧近贲门部可见推压、受侵蚀表现,考虑左肾上腺癌可能.上消化道钡餐检查见胃底及胃体小弯侧偏胃后壁轻微受压改变,胃壁粘膜正常.术中见肿瘤大小约7.0 cm×6.0 cm×5.0 cm,质韧,与胰腺及肾蒂、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动脉干粘连较紧密,左侧肾脏正常,行肿瘤大部分切除术.
作者:任勇;陈寿松;齐曼丽;霍铮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冷冻治疗后机体免疫功能提高的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人肝癌细胞经0℃或-20℃冷冻后,HLA和B7分子表达率和平均荧光强度的变化.结果0℃组与对照组比较,HLA-Ⅰ分子和B7-2分子的表达率和平均荧光强度均无明显变化;HLA-Ⅱ分子和B7-1分子的表达率增高,平均荧光强度增强.-20℃组与对照组比较,HLA-Ⅰ、HLA-Ⅱ、B7-1和B7-2分子的表达率均增高,平均荧光强度均增强.-20℃组和0℃组比较,HLA-Ⅱ和B7-1分子的表达率和平均荧光强度均无显著性差异;HLA-Ⅰ和B7-2分子表达率均增高,平均荧光强度均增强.结论0℃和-20℃冷冻可增强人肝癌细胞HLA和B7分子的表达,这可能是冷冻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机制之一.
作者:吴维光;赵燕;张积仁;汪森明;彭秋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胆道支架置放技术为恶性胆道梗阻患者提供了1种较好的减黄疗法,结合抗肿瘤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我们自1999年10月至2001年3月对10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采用经皮经肝置放记忆合金胆道支架进行治疗,其中7例成功放置支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王梦龙;陈平;曹家庆;许美珍;王文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应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单独处理SMMC-7721肝癌细胞不能引起肝癌细胞凋亡的原因.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结合图像分析仪及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印迹方法测定SMMC-7721细胞表面E-钙粘蛋白(E-cadherin)、α5β1整合蛋白(α5β1 intergrin)、粘着斑激酶(FAK)表达及粘着斑激酶磷酸化的程度.结果在肿瘤坏死因子的作用下,E-钙粘蛋白的表达略有下降,但无明显差异.整合蛋白α5亚基的表达明显下降,而整合蛋白β1亚基表达基本无变化.粘着斑激酶的蛋白表达随着肿瘤坏死因子浓度的增加略有下降,但变化不明显,粘着斑激酶的磷酸化程度无明显的变化.结论单独用肿瘤坏死因子处理SMMC-7721肝癌细胞后,并没有阻断由整合蛋白α5β1亚基及E-钙粘蛋白介导的2条信号通路,且由胱冬肽酶(caspases)介导的凋亡也没有被完全启动,不足以引起细胞的凋亡.
作者:方新初;苏剑敏;方袆;查锡良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阿霉素对兔心功能及心肌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的影响.方法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兔心输出量(CO)、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取心肌组织进行HE染色和NADPH组织化学染色并进行图像定量分析,所测得数据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CO、LVS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LVED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肌组织NADPH组织化学染色及图像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NOS表达明显增强(P<0.01),且与CO呈负相关(γ=-0.8304,P<0.01),与LVSP呈负相关(γ=0.7815,P<0.05),与LVEDP呈正相关(γ=0.7356,P<0.05).结论NOS过度表达,导致NO生成过量,参与阿霉素慢性心功能损伤的过程.
作者:亢晓冬;陈河;黄先玫;赵文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类固醇激素受体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6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并评价其与患者年龄、临床手术分期、组织学分级和生存率的关系.结果62例中,34例(54.84%)PR阳性,30例(48.39%)ER阳性.PR的阳性表达与临床手术分期(P<0.01)、组织学分级(P<0.05)、肌层浸润深度(P<0.01)及生存率(P<0.05)相关;ER的阳性表达只与肌层的浸润深度明显相关(P<0.05).结论PR的阳性表达可能是独立于其他临床病理学参数的重要预后指标.
作者:奚庆华;张玉泉;史锦云;施公胜;黄剑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细胞毒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阿司匹林对胃癌细胞的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阿司匹林对SGC-7901细胞株的抑制作用具有量效和时效依赖关系;可使SGC-7901细胞的S期细胞比例和G2/M期细胞比例升高,G0/G1期细胞比例下降,并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未见典型的阶梯状凋亡条带.结论阿司匹林对SGC-7901细胞株有细胞毒作用,其细胞毒作用可能与阻止细胞周期有关.
作者:刘兴;高青;冯文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们的前期研究工作已经证明,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60Coγ射线能诱导Lewis肺癌细胞发生凋亡,且与照射剂量和培养时间有密切的关系[1].为研究放射线诱发Lewis肺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我们对受照射后的Lewis肺癌细胞的小鼠移植瘤组织进行了免疫组化染色和免疫电镜观察,以探讨放射线对Lewis肺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作者:张燕;岳婧;苏长青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鼻咽癌是我国华南地区的常见恶性肿瘤,尤其是广东省,有些地区的年发病率高达21~25/10万,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长期以来,常规分割照射一直是治疗鼻咽癌的主要方法.然而,这种方法治疗鼻咽癌后的局部复发率高达15%~30%[1].随着放射生物学科的发展,人们开始采用改变分割次数的方法治疗鼻咽癌,其中以超分割和加速超分割的研究多,并取得一定的疗效.现对这一疗法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曹卡加;闵华庆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