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十二指肠切除治疗壶腹周围癌232例报告

徐泽宽;刘训良;苗毅;钱祝银;戴存才;杜竟辉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并发症, 死亡率
摘要: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经验教训.方法对1961年6月至1999年6月收治的23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的胰头及壶腹部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5.8%(83/232),手术死亡率为6.9%(16/232).以1986年为界,将PD手术患者分为2个阶段进行对照,手术并发症从第1个阶段的45.3%(34/75)下降至第2个阶段的31.2%(49/157,P<0.05),手术死亡率从第1个阶段的14.7%(11/75)下降至第2个阶段的3.2%(5/157,P<0.01).结论配备有丰富经验的专科医生和完善的外科操作技术是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率的关键.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康莱特注射液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探讨康莱特注射液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的作用,为康莱特注射液治疗肝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康莱特注射液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肝癌细胞经康莱特注射液培养24 h后,其凋亡的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细胞凋亡在50%以上者占44.12%(15/34),而对照组及空白组无1例凋亡超过50%;电镜下可见较为典型的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细胞核固缩,染色质凝集,呈新月型紧贴于核膜周边,核碎裂,凋亡小体形成等.结论康莱特注射液能诱导肝癌细胞发生凋亡;诱导癌细胞凋亡可能是康莱特注射液治疗作用的重要机制.

    作者:刘剑仑;埃高莫·比佐;韦长元;唐东平;李挺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结直肠癌患者组织与粪便中K-ras癌基因12位点突变的分析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患者的组织与粪便中K-fas癌基因12位点突变检测结果的联系及检出率差异,为建立结直肠癌早期筛检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方法对45例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组织及术前粪便标本中K-ras癌基因12位点的突变情况进行检测,结果采用卡方检验及卡柏值(Kappa value)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癌组织、远端手术切缘粘膜、粪便标本中的K-fas癌基因12位点突变检出率分别为35.56%(16/45)、4.44%(2/45)、37.78%(17/45).癌组织与粪便标本检测结果的关联检验为:x2=33.09,P<0.01;差别检验为:x2=0,P>0.05;观察一致率为93.33%,卡柏值为0.86.结论粪便中K-ras癌基因12位点突变检测结果与癌组织的检测结果存在联系,其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可靠性极好;且粪便取材方便,无创伤性,可能作为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的筛检方法.

    作者:梁志明;王国栋;李佩珍;梁小波;李跃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原发性结直肠恶性淋巴瘤的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结直肠恶性淋巴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对18例结直肠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好发部位在右半结肠,临床表现以腹部肿块、腹痛、体重下降以及血便、腹胀为主要特点,病理类型绝大多数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组织学以弥漫型B细胞为主.本病少见,临床易误诊为癌,治疗宜采用以根治性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结论诊断时应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内窥镜检查结果,以提高诊断符合率;治疗应采取根治性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预后较好.

    作者:赵建国;吴爱国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超声引导下粗针活检术诊断不可触及乳腺病变的研究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粗针活检术(US-CNB)对不可触及的乳腺病变(NPBL)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38例女性患者的162处NPBL进行US-CNB和切除活检,以切除活检病理结果为诊断标准.结果NPBL大小为3~24 mm(平均11.1mm).在US-CNB标本中,142处为良性,3处为可疑恶性,14处为恶性,3处取材不当.在手术切除标本中,18处为恶性,144处为良性.US-CNB取材不当的3处均为良性.US-CNB诊断阳性率为94.44%(17/18),特异性为100.00%(141/141),正确率为99.37%(158/159).结论US-CNB诊断NPBL安全、创伤小、准确率高.

    作者:曾健;陆云飞;林进令;刘志明;陈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转人IL-2基因对原代肾细胞癌致瘤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转人IL-2基因对原代肾细胞癌(RCC)细胞致瘤性的影响,为RCC的基因治疗打下基础.方法将人IL-2基因与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连接,转染包装细胞,经鉴定后,感染原代RCC细胞,采用MTT法检测转人IL-2基因的原代RCC的IL-2的活性.然后,将转人IL-2基因的原代RCC和未转基因原代RCC分别接种裸鼠,观测转IL-2前后RCC细胞致瘤性的变化.结果转人IL-2的RCC细胞IL-2的生物学活性平均为(244±52)U/ml,接种裸鼠后无肿瘤长出.结论转人IL-2基因使原代RCC失去了致瘤性,转人IL-2基因的RCC细胞可作为瘤苗用于肾细胞癌的治疗.

    作者:张晓琴;陈坚;曹广文;万谟彬;戚中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低剂量辐射抑瘤效应及红细胞系统兴奋效应的初步研究

    目的观察低剂量辐射对小鼠种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红细胞免疫、携氧功能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的影响,探讨低剂量辐射是否对红细胞系统存在兴奋效应.方法采用接种S180肉瘤细胞的昆明种雄性小鼠作为动物模型,在接种前6 h给予7.5 cGy X线一次性全身照射,照射后第5天观察肿瘤发生率.隔日测量肿瘤体积,绘制生长曲线.15天后处死小鼠测量肿瘤重量,病理切片观察肿瘤坏死面积、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情况.同时检测红细胞免疫功能、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含量、SOD活性.结果与直接接种组相比,低剂量照射组肿瘤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肿瘤生长缓慢,平均瘤重减轻(P<0.05),肿瘤坏死面积、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增多.低剂量照射组红细胞免疫功能、2,3-DPG含量、SOD活性明显高于直接接种组(P<0.05).结论低剂量辐射可提高机体抗肿瘤作用,提高红细胞免疫功能,增加2,3-DPG含量,增强SOD活性,在红细胞系统中仍存在兴奋效应.

    作者:卢彦达;于洪升;赵环宇;张昌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鼻腔鼻窦未分化癌2例报告

    Frierson等[1]在1986年首次报道8例临床病理具有特征性的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称之为鼻腔鼻窦未分化癌.该病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为了提高对该肿瘤的临床诊治水平,现报告我院收治的2例鼻腔鼻窦未分化癌如下.

    作者:杨秀英;刘明放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Rb、p21、MMP-2和LN-R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侵袭和转移的关系

    目的探讨Rb、p21、MMP-2和LN-R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Rb、p21、MMP-2和LN-R在食管鳞癌、癌旁、肌层浸润灶和淋巴结转移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21、MMP-2和LN-R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分化Ⅲ级的高于Ⅰ、Ⅱ级,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p21、MMP-2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有明显相关性(P<0.05).Rb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分别为P<0.05、P<0.01和P<0.05).结论抑癌基因Rb的失表达和p21、MMP-2及LN-R蛋白的过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分化程度、浸润和转移关系密切.检测Rb、p21、MMP-2和LN-R有助于对食管鳞癌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评价.

    作者:谢斌生;易建华;杜兴贵;朱礼国;姚俊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经髂内动脉灌注顺铂及表阿霉素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经髂内动脉灌注顺铂和表阿霉素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7例妇科恶性肿瘤(卵巢癌54例,宫颈癌47例,阴道癌19例,宫体癌7例),采用Seldinger术经皮股动脉穿刺,选择性双侧髂内动脉插管,联合应用顺铂(50mg/m2)和表阿霉素(45 mg/m2)进行灌注化疗,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经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后,肿块消退有效率为78.7%,临床症状缓解率为91.3%.100.0%(28/28)的Ⅰb~Ⅱa期宫颈癌,88.2%(15/17)的Ⅱb期宫颈癌,100.0%(19/19)的阴道癌及100.0%(7/7)的宫体癌患者成功施行广泛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54例卵巢癌化疗后患者均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其中66.7%(36/54)的肿瘤全部切净或残存肿瘤<2 cm.除99例(77.9%)发生白细胞Ⅰ~Ⅳ度下降外,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联合应用顺铂和表阿霉素经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是1种安全、有效的妇科恶性肿瘤局部治疗方法.

    作者:徐军;杨慧娟;张国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食管贲门癌术后并发幽门梗阻的预防和处理

    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并发幽门梗阻是1种发生率不高但预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近几年来文献报告有增多趋势.我院从1989年至1999年共收治6例,行粘连梗阻松解、幽门成形、肿瘤切除术,再次手术治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阿司匹林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细胞毒作用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细胞毒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阿司匹林对胃癌细胞的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阿司匹林对SGC-7901细胞株的抑制作用具有量效和时效依赖关系;可使SGC-7901细胞的S期细胞比例和G2/M期细胞比例升高,G0/G1期细胞比例下降,并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未见典型的阶梯状凋亡条带.结论阿司匹林对SGC-7901细胞株有细胞毒作用,其细胞毒作用可能与阻止细胞周期有关.

    作者:刘兴;高青;冯文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肝癌患者集束电极射频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sIL-2R的改变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集束电极(多弹头)射频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及sIL-2R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及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前后的T细胞亚群及sIL-2R的改变,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肝癌组患者治疗前CD+3和CD+4降低,CD+8和sIL-2R增高,CD+4/CD+8比值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肝癌组患者治疗后CD+3和CD+4升高,CD+8和sIL-2R降低,CD+4/CD+8比值增高,治疗前后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集束电极(多弹头)射频治疗可增强原发性肝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提高其抗肿瘤能力.

    作者:汪东文;马庆久;杜锡林;贺舜民;鲁建国;张盈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鼻咽癌合并皮肌炎1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鼻咽癌合并皮肌炎的患者大量服用强的松对放疗疗效的影响.方法治疗组:12例合并皮肌炎的鼻咽癌患者接受常规放射治疗,同时服用较大剂量的强的松.对照组:同期12例单纯鼻咽癌患者接受常规放射治疗,分别与治疗组病例配对作为对照.2组病例在性别、年龄、临床分期和放疗方法上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治疗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1.7%、66.7%和33.3%;对照组分别为100.0%、75.0%和50.0%(P>0.05).治疗组死亡8例,其中死于鼻咽部癌复发3例,远处癌转移4例,重度皮肌炎1例;对照组死亡6例,其中死于鼻咽部癌复发2例,远处癌转移4例(P>0.05).结论合并皮肌炎的鼻咽癌的放疗疗效与单纯鼻咽癌的放疗疗效相近;鼻咽癌合并皮肌炎的患者大量服用强的松未明显增加鼻咽癌复发及远处转移的发生.

    作者:任浙平;李先明;闫茂生;李晓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草分枝杆菌联合羟基喜树碱对SPCA/Ⅰ人肺腺癌细胞抗增殖效应的研究

    目的探讨草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phlei)对人肺腺癌细胞系SPCA/Ⅰ的抗增殖效应,以及不同浓度草分枝杆菌与羟基喜树碱联合应用时的协同效应.方法应用细胞培养和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组的草分枝杆菌,以及草分枝杆菌与羟基喜树碱联合应用对SPCA/Ⅰ人肺腺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波长定于570nm,测定光密度(A值)并计算抑制率.结果不同浓度的草分枝杆菌,在体外对SPCA/Ⅰ人肺腺癌细胞株均有直接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与所用药物浓度呈正相关.1.720μg/ml及0.860 μg/ml浓度的草分枝杆菌与羟基喜树碱(1.0 PPC、0.5 PPC)联用,在体外对人肺腺癌细胞的抑制率显著高于单用羟基喜树碱组.结论草分枝杆菌在体外对SPCA/Ⅰ人肺腺癌细胞有直接抑制作用,该药与羟基喜树碱联合应用有显著的协同抗肿瘤效应.

    作者:朱慕云;吕元文;姜正华;郭媛;甘军纪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恶性蝾螈瘤1例报告

    恶性蝾螈瘤(malignant triton tumor,MTT)又称为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伴横纹肌肉瘤,为较罕见的神经源性肿瘤.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忠其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大肠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关系的研究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8例大肠癌组织中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PCNA标记指数(PCNA LI),并分析VEGF与MVD、PCNA LI的相关性.结果98例大肠癌中,VEGF表达阳性36例(36.7%);VEGF表达阳性的肿瘤其MVD和PCNA LI显著高于VEGF阴性者(P<0.05).VEGF表达与MVD、PCNA LI呈显著正相关(P<0.05).有转移组(包括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VEGF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组,VEGF表达随肿瘤分期的升高而增强.结论VEGF在大肠癌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熊斌;张峰;胡名柏;胡卫东;袁宏银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阿霉素对兔心功能及心肌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阿霉素对兔心功能及心肌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的影响.方法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兔心输出量(CO)、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取心肌组织进行HE染色和NADPH组织化学染色并进行图像定量分析,所测得数据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CO、LVS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LVED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肌组织NADPH组织化学染色及图像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NOS表达明显增强(P<0.01),且与CO呈负相关(γ=-0.8304,P<0.01),与LVSP呈负相关(γ=0.7815,P<0.05),与LVEDP呈正相关(γ=0.7356,P<0.05).结论NOS过度表达,导致NO生成过量,参与阿霉素慢性心功能损伤的过程.

    作者:亢晓冬;陈河;黄先玫;赵文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胃平滑肌肉瘤12例临床诊治分析

    胃平滑肌肉瘤是指源于胃平滑肌组织的恶性肿瘤,发病率较低.由于临床症状不典型且不明显,所以易与其它肿瘤相混淆,又因其播散途径主要以血道为主,故其治疗原则亦与胃癌不同,有其特殊性.现将我院1985年1月至1998年12月收治的并经病理学确诊的12例胃平滑肌肉瘤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李占文;江华;张丽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心包内处理血管全肺切除术治疗中央型肺癌

    目的评价Ⅲ期中央型肺癌心包内处理血管全肺切除根治手术的效果.方法对42例Ⅲ期中央型肺癌行心包内处理血管全肺切除根治手术.结果38例手术切除,4例为探查.本组无手术死亡,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7%,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8.6%(24/35)、37.1%(13/35)、22,9%(8/35).其中有5例生存超过7年,6例为无癌生存超过5年,有18例死于肺癌转移,9例死于其他系统疾病.结论对Ⅲ期中央型肺癌行心包内处理血管全肺切除根治手术安全可靠,疗效显著.

    作者:马增山;尹纲;乔一泽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CT模拟定位中扫描层厚对肿瘤靶区体积的影响

    目的研究CT扫描层厚对肿瘤靶区体积(GTV)的影响.方法在PQS-CT模拟定位机上,应用层厚分别为2mm、3 mm、5 mm、10 mm的条件,分别对埋入同一蜡块中的3个不同直径的物体进行扫描,然后在ACQSIM(虚拟模拟工作站)上逐层画出物体的外轮廓,后利用工作站的统计功能计算出3个被测物体的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和体积.结果被测物体前后径、左右径在CT影像所测数值与实际测量数值的误差在0.5 mm以内,而上下径的CT数值与实际测量数值的误差大都在1 mm以上,被测物体体积和物体上下径的误差与扫描层厚呈正比例关系.结论临床医生在确定临床靶区体积(CTV)的上下径时,需要考虑GTV的上下径约有75%±61%扫描层厚厚度的范围是不确定的.扫描层厚越薄,扫描得到的肿瘤体积越接近实际的肿瘤体积.

    作者:姚原;吴国华;吴旭东;曹鑫强;蒋马伟;沈维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