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自勍;赵彤;贺海容;张进华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组织学分级和Dukes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了68例大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VEGF表达水平.结果肿瘤组织中VEGF表达水平在不同组织学分级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Dukes C、D期组显著高于Dukes A、B期.结论检测大肠癌患者VEGF的表达,可作为判断大肠癌分期、预测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1个指标.
作者:钟世顺;张振书;邓海军;李恕军;李淑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抑癌基因p16 5′-CpG岛甲基化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对57例胃癌患者及3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对照组)分别采用快速尿素酶法及Giemsa染色法进行Hp检测,并采用甲基化敏感性限制性内切酶(HpaⅡ、MspⅠ、SacⅡ)酶切后PCR扩增法进行p16基因外显子Ⅰ多位点甲基化状态的检测.结果57例胃癌患者中,Hp阳性27例(47.4%),p16基因甲基化18例(31.6%);Hp阳性胃癌组p16基因甲基化13例(48.2%),Hp阴性胃癌组p16基因甲基化5例(16.7%).对照组30例中,无p16基因甲基化,Hp阳性16例(53.3%);结果显示胃癌组与对照组Hp感染无显著性差异(P>0 05),2组p16基因甲基化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Hp阳性胃癌组与Hp阴性胃癌组比较,p16基因甲基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诱发抑癌基因p16 5′-CpG岛出现甲基化,可能是幽门螺杆菌参与致癌的机制之一.
作者:石巍;廖爱军;刘革修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56岁,已婚.因头面部及左上肢出现皮下结节2个多月,伴进行性吞咽困难1个月,于1999年12月7日收入住院.该患者有明显的肿瘤家族史,其兄长及侄儿先后死于肺癌及食管癌伴肝脏多发性转移.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尚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颅顶部可见3个结节状肿块,大小分别约0.5 cm×0.5 cm、0.8 cm×0.8 cm、1.0 cm×1.0 cm,质硬、固定、无压痛、表面红润透亮;右侧面颊部及左上肢分别可见一大小为0.3 cm×0.3 cm及1.5 cm×1.5 cm的皮下结节,质硬、固定,无压痛.
作者:敖帆;邬蒙;何志坚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阿霉素对兔心功能及心肌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的影响.方法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兔心输出量(CO)、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取心肌组织进行HE染色和NADPH组织化学染色并进行图像定量分析,所测得数据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CO、LVS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LVED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肌组织NADPH组织化学染色及图像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NOS表达明显增强(P<0.01),且与CO呈负相关(γ=-0.8304,P<0.01),与LVSP呈负相关(γ=0.7815,P<0.05),与LVEDP呈正相关(γ=0.7356,P<0.05).结论NOS过度表达,导致NO生成过量,参与阿霉素慢性心功能损伤的过程.
作者:亢晓冬;陈河;黄先玫;赵文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低剂量辐射对小鼠种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红细胞免疫、携氧功能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的影响,探讨低剂量辐射是否对红细胞系统存在兴奋效应.方法采用接种S180肉瘤细胞的昆明种雄性小鼠作为动物模型,在接种前6 h给予7.5 cGy X线一次性全身照射,照射后第5天观察肿瘤发生率.隔日测量肿瘤体积,绘制生长曲线.15天后处死小鼠测量肿瘤重量,病理切片观察肿瘤坏死面积、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情况.同时检测红细胞免疫功能、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含量、SOD活性.结果与直接接种组相比,低剂量照射组肿瘤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肿瘤生长缓慢,平均瘤重减轻(P<0.05),肿瘤坏死面积、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增多.低剂量照射组红细胞免疫功能、2,3-DPG含量、SOD活性明显高于直接接种组(P<0.05).结论低剂量辐射可提高机体抗肿瘤作用,提高红细胞免疫功能,增加2,3-DPG含量,增强SOD活性,在红细胞系统中仍存在兴奋效应.
作者:卢彦达;于洪升;赵环宇;张昌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冷冻治疗后机体免疫功能提高的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人肝癌细胞经0℃或-20℃冷冻后,HLA和B7分子表达率和平均荧光强度的变化.结果0℃组与对照组比较,HLA-Ⅰ分子和B7-2分子的表达率和平均荧光强度均无明显变化;HLA-Ⅱ分子和B7-1分子的表达率增高,平均荧光强度增强.-20℃组与对照组比较,HLA-Ⅰ、HLA-Ⅱ、B7-1和B7-2分子的表达率均增高,平均荧光强度均增强.-20℃组和0℃组比较,HLA-Ⅱ和B7-1分子的表达率和平均荧光强度均无显著性差异;HLA-Ⅰ和B7-2分子表达率均增高,平均荧光强度均增强.结论0℃和-20℃冷冻可增强人肝癌细胞HLA和B7分子的表达,这可能是冷冻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机制之一.
作者:吴维光;赵燕;张积仁;汪森明;彭秋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尿中核有丝分裂器蛋白(NMP22)的表达与膀胱肿瘤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32例膀胱癌、30例泌尿系良性疾病患者及15例正常人尿液中NMP22的含量.结果膀胱癌患者尿液中NMP22含量为(55.84±47.89)U/ml,明显高于泌尿系良性疾病患者(18.78±18.95)U/ml及正常人(6.97±3.82)U/ml(P<0.01).尿液中NMP22水平与肿瘤分期、分级有关.结论检测尿液中NMP22含量可作为膀胱癌筛选和评估其生物学行为的1个指标.
作者:王勤章;周四维;叶章群;蔡丹;向松涛;管维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文献报道,多源性原发性肺癌的发病率占肺癌的1%~5%[1].我院1994年1月至2000年7月收治同期同侧多源性原发性肺癌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晓峰;李国仁;戴建华;苗福禄;陈光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自1980年1月至1996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乳腺癌814例,其中以腋下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的隐性乳腺癌有6例(7.4%),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继洲;邹念华;高清英;方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应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单独处理SMMC-7721肝癌细胞不能引起肝癌细胞凋亡的原因.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结合图像分析仪及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印迹方法测定SMMC-7721细胞表面E-钙粘蛋白(E-cadherin)、α5β1整合蛋白(α5β1 intergrin)、粘着斑激酶(FAK)表达及粘着斑激酶磷酸化的程度.结果在肿瘤坏死因子的作用下,E-钙粘蛋白的表达略有下降,但无明显差异.整合蛋白α5亚基的表达明显下降,而整合蛋白β1亚基表达基本无变化.粘着斑激酶的蛋白表达随着肿瘤坏死因子浓度的增加略有下降,但变化不明显,粘着斑激酶的磷酸化程度无明显的变化.结论单独用肿瘤坏死因子处理SMMC-7721肝癌细胞后,并没有阻断由整合蛋白α5β1亚基及E-钙粘蛋白介导的2条信号通路,且由胱冬肽酶(caspases)介导的凋亡也没有被完全启动,不足以引起细胞的凋亡.
作者:方新初;苏剑敏;方袆;查锡良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胃平滑肌肉瘤是指源于胃平滑肌组织的恶性肿瘤,发病率较低.由于临床症状不典型且不明显,所以易与其它肿瘤相混淆,又因其播散途径主要以血道为主,故其治疗原则亦与胃癌不同,有其特殊性.现将我院1985年1月至1998年12月收治的并经病理学确诊的12例胃平滑肌肉瘤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李占文;江华;张丽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体部γ-刀对不能手术的晚期胰腺癌的治疗可能性和治疗效果.方法1998年9月至2000年10月,采用体部γ-刀治疗不能手术的胰腺癌28例.根据包绕计划靶区的等剂量曲线(60%~80%的等剂量曲线)确定治疗剂量,4~8 Gy/次,隔日1次,治疗5~11次,使计划靶区边缘剂量达40~44 Gy.结果治疗结束8~10周后评价近期疗效,完全缓解(CR)率为42.9%,部分缓解(PR)率为53.5%,无变化(NC)率为3.6%.总有效(CR+PR)率达96.4%.1年累计局部控制率为76.9%,1年累计生存率达78.6%.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和食欲下降,患者均能耐受.结论体部γ-刀治疗胰腺癌近期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轻,为不能手术的晚期胰腺癌患者提供了1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孙新东;于金明;杨新华;卢洁;范晓丽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44岁.上腹部胀痛、纳差、伴左腰部间歇性钝痛1个月入院.体检:全身一般情况好,血压正常,血像及电解质检查值均在正常范围内.B超检查示腹膜后占位性病变.CT检查:左肾上腺占位性病变,大截面径为6.7 cm×4.4cm,周围边界不清,肿块内部密度不均匀;胃体小弯侧近贲门部可见推压、受侵蚀表现,考虑左肾上腺癌可能.上消化道钡餐检查见胃底及胃体小弯侧偏胃后壁轻微受压改变,胃壁粘膜正常.术中见肿瘤大小约7.0 cm×6.0 cm×5.0 cm,质韧,与胰腺及肾蒂、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动脉干粘连较紧密,左侧肾脏正常,行肿瘤大部分切除术.
作者:任勇;陈寿松;齐曼丽;霍铮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评价草分枝杆菌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和毒性.方法对3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应用灭活的草分枝杆菌注射液(乌体林斯)8.6~17.2μg,行胸腔内注射.结果总有效率为78.9%(30/38),不良反应轻.结论灭活的草分枝杆菌注射液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肯定.
作者:何泽明;陈亮;秦叔逵;纪钧;王琳;陈映霞;钱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FNH)的病理学形态学特点.方法分析7例FNH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HE染色,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其形态特点,并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DNA倍体分析.结果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18~44岁,肝功能、血清AFP均正常,结节直径为2.7~8.0 cm.大体检查:5例有特征性中央星状瘢痕,由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畸形的脉管和增生的胆管构成,伴有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AFP及c-erbB-2均阴性.5例DNA倍体分析:4例为二倍体,1例为异倍体.7例随访6个月~11年,未见复发及恶性病变.结论FNH是1种肝细胞对局部血管异常的反应性增生.
作者:石素胜;冯晓莉;孙耘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细胞毒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阿司匹林对胃癌细胞的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阿司匹林对SGC-7901细胞株的抑制作用具有量效和时效依赖关系;可使SGC-7901细胞的S期细胞比例和G2/M期细胞比例升高,G0/G1期细胞比例下降,并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未见典型的阶梯状凋亡条带.结论阿司匹林对SGC-7901细胞株有细胞毒作用,其细胞毒作用可能与阻止细胞周期有关.
作者:刘兴;高青;冯文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自1986年7月至1999年7月,我院对456例肺癌患者手术治疗,其中经心包肺切除冶疗Ⅲ期肺癌46例,占10%,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立阳;王国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类固醇激素受体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6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并评价其与患者年龄、临床手术分期、组织学分级和生存率的关系.结果62例中,34例(54.84%)PR阳性,30例(48.39%)ER阳性.PR的阳性表达与临床手术分期(P<0.01)、组织学分级(P<0.05)、肌层浸润深度(P<0.01)及生存率(P<0.05)相关;ER的阳性表达只与肌层的浸润深度明显相关(P<0.05).结论PR的阳性表达可能是独立于其他临床病理学参数的重要预后指标.
作者:奚庆华;张玉泉;史锦云;施公胜;黄剑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集束电极(多弹头)射频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及sIL-2R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及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前后的T细胞亚群及sIL-2R的改变,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肝癌组患者治疗前CD+3和CD+4降低,CD+8和sIL-2R增高,CD+4/CD+8比值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肝癌组患者治疗后CD+3和CD+4升高,CD+8和sIL-2R降低,CD+4/CD+8比值增高,治疗前后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集束电极(多弹头)射频治疗可增强原发性肝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提高其抗肿瘤能力.
作者:汪东文;马庆久;杜锡林;贺舜民;鲁建国;张盈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Rb、p21、MMP-2和LN-R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Rb、p21、MMP-2和LN-R在食管鳞癌、癌旁、肌层浸润灶和淋巴结转移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21、MMP-2和LN-R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分化Ⅲ级的高于Ⅰ、Ⅱ级,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p21、MMP-2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有明显相关性(P<0.05).Rb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分别为P<0.05、P<0.01和P<0.05).结论抑癌基因Rb的失表达和p21、MMP-2及LN-R蛋白的过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分化程度、浸润和转移关系密切.检测Rb、p21、MMP-2和LN-R有助于对食管鳞癌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评价.
作者:谢斌生;易建华;杜兴贵;朱礼国;姚俊霞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