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先天性腭裂硬腭区修复术方法的改进及临床探讨

邓恺;孙杰;李艳玲;邓卜师

关键词:腭裂整复术, 前腭部软组织, 缝合
摘要:目的改进腭裂整复术中硬腭前部软组织的缝合方式,提高术后Ⅰ期愈合率。方法通过100例完全性腭裂整复术中硬腭前部软组织去除部分粘膜上皮后对位缝合,术后观察Ⅰ期愈合效果。结果 100例腭裂整复术中97例达Ⅰ期愈合,3例硬腭前部出现穿孔,直径大小0.5cm。结论硬腭前部软组织去除部分粘膜上皮组织后对位缝合,能提高Ⅰ期愈合率,减少术后穿孔。
黑龙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因培康与美满霉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疗效比较

    近年来在性病门诊中发现由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引起的非淋菌性尿道炎(NGU)已占有十分明显的位置。我们使用因培康(注射用阿奇霉素,江苏金丝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和美满霉素(二甲胺四环素,苏洲立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共162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薄潜;尹冀源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更年期妇女手术前后心理护理

    更年期妇女手术前后的心理活动临床表现不同于其他年龄的患者,她们更需要心理护理。1 临床资料 50例患者中,大年龄55岁,小年龄43岁。子宫次全切除20例,子宫全切10例,其余为卵巢双、单侧切除各10例。

    作者:李洪岩;张艳娟;杨丽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46例劈裂牙保留治疗的临床体会

    我科于1997年以来,应用缺损后的残根或劈裂牙剩余的残根,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后,在螺纹钉固位的基础上恢复了缺损牙的原有形态和咀嚼功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张荣业;杨佳滨;李季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小切口简易内固定加外固定治疗重度胫腓骨骨折220例分析

    作者于1994~2000-12,采取小切口直视下复位简易内固定加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外固定,治疗各类严重胫腓骨折220例,经1~7年随访,复位优良率达98%;感染率5.4%;迟延愈合率4%;4~6个月内达临床愈合标准为96%。

    作者:刘剑峰;刘斌;赵辉;唐玉玲;刘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2例疗效观察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复发率低。

    作者:刘岩;刘亮;刘惠琴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前牙反牙合伴多个恒牙胚缺失2例

    例1:患者邹某某,男,9岁,因前牙反就诊。检查:身体发育良好,上颌前部发育不足,面中1/3轻度凹陷,前牙反,反覆4mm,反覆盖2mm,偏近中位,乳牙发育正常,颌曲面断层片发现先天性恒牙胚缺失。

    作者:张桂萍;刘艳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卵巢腹膜化报告1例

    患者黄某某,女,39岁,不孕。因阑尾切除后半年出现右下腹部疼痛不止,反复发作,经过抗炎治疗无效,后收入院治疗。入院查体发现右下腹压痛无反跳痛,无肌紧张,右下腹部可触及一约3×3×2.5cm3的肿块,触痛明显,活动度尚可,腹部无移动性浊音,肠音正常,腹腔,盆腔B超,血尿常规,未见异常,于1998-10-18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探查腹腔见回盲部无粘连,无腹腔内异物无脓性分泌物,探查子宫及左右附件,双侧附件不能提起,双侧卵巢腹膜化,丧失功能,见右侧卵巢及输卵管伞端与回肠末端粘连,切除右侧附件,残端包埋后关腹术毕。

    作者:李跃梅;刘长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回盲部肠系膜脓肿误诊1例

    作者在临床工作中,遇1例回盲部肠系膜脓肿误诊为急性阑尾炎,为促使大家提高警惕,汲取经验教训,特提出讨论。

    作者:李国彬;孟晓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曲马多用于术后自控镇痛的临床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选ASAⅠ~Ⅱ级硬膜外阻滞效果满意的腹部及骨科手术病人100例,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42.0±18.2岁,术后保留硬膜外导管。病人随机分成两组,Ⅰ组(50例):曲马多600mg+布比卡因75mg+氟哌利多10mg,经0.9%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注入镇痛泵;Ⅱ组(50例):芬太尼0.3mg+布比卡因75mg+氟哌利多10mg,经0.9%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注入镇痛泵。镇痛泵采用(Graseby-9300便携式PCA泵,负荷剂量5ml,持续量为0.5ml/hr,每次按压剂量1ml,镇痛时间为10min,1h总限量为7ml,镇痛时间为48h。

    作者:陈淑荣;赵宇昊;陈焕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老年人经尿道手术麻醉方法选择(附228例报告)

    目的研究腰麻及硬膜外麻醉在老年人经尿道手术麻醉中的选择应用。方法采用普鲁卡因腰麻及硬膜外麻醉,根据统计资料进行卡方检验比较。结果腰麻组术中辅助用药的病例明显少于硬膜外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血压波动小,P值为0.051。结论腰麻以往曾作为老年人麻醉相对禁忌证,我们认为普鲁卡因腰麻具有毒性小,显效快,麻醉平面易于调节,效果可靠等优点。

    作者:尚其双;袁训芝;刘维刚;吴登伟;岳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损伤性前房出血89例临床分析

    损伤性前房出血是眼外伤中常见的症状,积血大多可很快吸收,视力恢复正常,但少数前房出血多或持续时间久者可引起继发性青光眼和角膜血染等严重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失明。现将我院多年来治疗的89例损伤性前房出血患者分析讨论如下。

    作者:王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治疗

    1998-03~1999-03采用双侧脑室额角穿刺加尿激酶脑室内灌注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病人16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47~63岁。均有高血压病史。意识状态表现为朦胧4例,浅昏迷9例,中昏迷3例。

    作者:贾建戎;叶大公;程化坤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小肠短路术治疗病态肥胖症

    过于肥胖是一种病态,它可以增加心、肺负担,引起心、肺疾病,高血压,下肢淋巴水肿,静脉淤滞,淤滞性皮炎等;还常伴有糖尿病、关节炎、痛风、月经紊乱和不育症。因而导致不同程度的劳力丧失和短寿。对病态肥胖症的治疗,一般先采取内科治疗法,包括用药,调节饮食和精神、心理方面的治疗。如果疗效不佳,才可考虑外科疗法。本文重点介绍了外科治疗中与小肠短路手术有关的一些问题。对于空肠,结肠端侧短路术、空肠,回肠端侧短路术、空肠,回肠端端短路术加回肠,结肠端侧吻合术,3种术式的优缺点作了详尽的比较。认为空肠,回肠端端短路术加回肠,结肠端侧吻合术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术式。本文同时也对手术原理,手术适应证,禁忌证,围手术期准备,术后并发症以及疗效判定标准作出了详细的讨论。

    作者:王宇夫;孙兵;杨熙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对1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酶学的检测分析

    心肌梗死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当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心肌细胞的某些酶类可释放入血。因此,可以用生物化学的手段测出这些酶类在血液中的活力,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现就对108例AMI患者的肌酸激酶(CK)、谷草转氮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HBD)、肌酸激酶-MB亚型(CK-MB)的监测,报告如下。

    作者:徐爱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浅谈婴幼儿消化不良的护理

    婴幼儿消化不良为儿科常见病之一。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原因很多,各不相同。临床表现多以腹泻、呕吐为主,伴腹痛、腹胀,重者精神萎靡,眼睑凹陷,水电解质紊乱等。1根据腹泻类型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1.1 因受凉或过食生冷而致泻者 患儿表现出发冷、腹痛、喜按、喜热、大便次数多、清稀、四肢冷。护理:保持被服温暖,腹部按摩或热水带热敷。各种食物或饮液应以温热为宜。

    作者:王雅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电灼术联合二氮唑核苷治疗尖锐湿疣临床观察

    我科采用电灼术联合三氮唑核苷治疗尖锐湿疣,并与单纯电灼术治疗尖锐湿疣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60例尖锐湿疣患者男32例,女28例。年龄18~60岁平均32.43岁。男性皮损位于龟头,系带及冠状沟处26例,尿道外口2例,肛周4例。女性位于大小阴唇交界处20例,阴道壁、宫颈8例。初发50例,复发10例。

    作者:王松君;荆严松;孟凡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高血压脑出血60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体会

    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临床观察呈上升趋势,是高血压病中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我院自1996年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0例,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夏士涛;王建伟;于树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中药材干燥的相关问题

    在中药工业生产过程中,绝大多数药材都要经过洗涤,切制饮片和干燥后,方能投料配伍。1中药干燥目的及意义 干燥是除菌和防菌的继续,并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药材经过洗、切后,虽然绝大部份菌类被冲刷除掉,但尚存少部份菌类;由于获得了水份和药物中淀粉、醣类及适宜繁殖的室温,形成了良好的培养基,给菌类创造了迅速繁殖的良好条件。

    作者:邱天尧;邱军;王哀北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交叉配血68例回顾性分析

    交叉配血历来是检验科重要检验,为解决疑难配血问题,及防止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我们对近来引起的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进行综合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何静;马永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新生儿颅内出血10例分析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一种疾病,也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其发病率较高,愈后差,且部分患儿将留下永久的神经精神损害,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负担。因此,提醒我们应对本病加强认识,从优生优育的角度出发,积极预防本病的发生。现将我院10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例,作以分析以供参考。

    作者:张彩霞;刘树志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黑龙江医学杂志

黑龙江医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黑龙江省卫生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