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缺血性卒中ASCO分型与TOAST分型对比研究

黄渊炳;陈石伙;庄伟雄;龙小武;吴志林;梁允强;陈燕羽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 病因学分型, 对比, 一致性
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ASCO分型和TOAST的差异.方法:连续采集237例缺血性卒中临床资料,根据两种分型标准进行分型,然后对各种分型构成比及两者的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ASCO-1分型增加大动脉硬化型性比例,降低小血管性及病因不明型的比例;一致性方面:TOAST/ASCO-1特定病因型高,K=1,心源性栓塞次之,K=0.965,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仍有较好一致性,K=0.50.结论:TOAST分型与ASCO分型一致性高,ASCO分型提高大动脉硬化型比例,降低不明原因型比例,ASCO分型较TOAST分型病因诊断更为全面.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护理干预对直肠黏膜内脱垂术后患者肛门坠胀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术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肛门坠胀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接受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PH)治疗的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0例患者术后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患者术后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后肛门坠胀及心理状态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肛门坠胀评分均较对照组低,且负性心理情绪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PPH术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利于改善患者负性心理情绪,患者术后护理及治疗依从性提升,肛门坠胀得到明显缓解,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徐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对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对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05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86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开腹组43例和腹腔镜组43例),开腹组患者予以开腹结合经肛门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腹腔镜组采取腹腔镜全系膜切除结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并比较两种手术术式的治疗情况.结果:腹腔组患者其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据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淋巴结清扫数显著高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全系膜切除术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对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治疗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以及预后生活质量高等特点,其值得推广借鉴.

    作者:王洪保;黄美近;何玉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类风湿关节炎达标治疗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对类风湿关节炎达标治疗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7月我院13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69例观察组和69例对照组.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达标率和两组的相关因素指标.结果:观察组达标率为52.17%,对照组达标率为30.43%.两组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观察组的SJC28、TJC28、VAS评分、Pt-GA、HAQ、PGA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达标率仍较低,且与SJC28、TJC28、VAS评分、Pt-GA、HAQ、PGA等因素相关.

    作者:余海燕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探讨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目的:分析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并采取针对性治疗,分析其预后情况.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患者3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并随访探讨预后情况.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28.5±7.6)个月,1年生存率为66.7%,2年为33.3%,3年为13.3%;N0组3年生存率为25.0%,高于N1组9.1%(P<0.05);T2组3年生存率为40.0%,高于T3组8.0%(P<0.05);30例随访期间均复发转移,其中肝转移15例,肺转移7例,肝、肺均转移6例,骨转移2例;肿瘤浸润、长度、淋巴结转移及血清CEA水平等密切关联于预后.结论:PESC早期转移率高,预后差,临床需早期诊治,采用基于化疗的综合疗法可适当延长患者生存期.

    作者:赵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追踪管理法和品管圈活动在妇产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追踪管理法和品管圈活动在妇产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500例患者为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处理;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500例患者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追踪管理法和品管圈活动.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查对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查对制度和危急值报告制度执行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追踪管理法和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促使护理行为规范化,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杨宇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脑卒中患者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血小板水平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血小板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116例脑卒中患者设为观察组,将同期12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载脂蛋白E进行基因分型,对比不同基因分型患者的血小板水平.结果:两组研究对象载脂蛋白E基因共有ε2/2、ε2/3、ε3/3、ε2/4、ε3/4、ε4/46种分型.观察组患者血小板水平由高至低的基因型别依次为ε4/4、ε3/4、ε2/4、ε2/2、ε2/3、ε3/3.后3种基因型患者的血小板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前3种基因型患者的血小板水平明显高于后3种(P<0.05).观察组6种基因型别的患者血小板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5).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载脂蛋白E基因型患者的血小板水平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不同类型脑卒中、不同载脂蛋白E基因型患者的血小板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载脂蛋白Eε4等位基因为脑卒中患者血小板水平升高的危险因素,是脑卒中发生、发展的促进因素.

    作者:何娴;叶晓冰;陈家钖;关小明;吕丽珍;钟幸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强化母乳喂养对住院期间早产儿生长发育和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强化母乳喂养对早产儿在住院期间成长发育及并发症的影响情况.方法:将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出生在我院的100例早产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奶粉喂养,观察组强化母乳喂养,随后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生长发育情况及出现并发症的概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方面,对照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产儿住院期间,给予他们强化母乳喂养,可以帮助其加快生长发育速度,并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是一种比较安全的喂养方式.

    作者:陈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丹皮酚对肝星状细胞活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丹皮酚对肝星状细胞活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将人肝星状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丹皮酚低剂量组、丹皮酚高剂量组,加入不同试剂后,采用RT-PCR法、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COL1a1基因的表达,采用ELSI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羟脯氨酸的含量.结果:模型组COL1a1基因表达水平、羟脯氨酸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加入丹皮酚后人肝星状细胞COL1a1基因表达水平、羟脯氨酸含量开始下降(P<0.05).并且其表达水平和含量在丹皮酚高剂量组低于丹皮酚低剂量组.结论:丹皮酚能够减弱TGF-β诱导的肝星状细胞的活化作用,并能抑制肝星状细胞胶原合成.

    作者:邓乐;邱智辉;张美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100例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2月100例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产妇并随机分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剖宫产妊娠分娩方式,研究组采用阴道妊娠分娩方式.比较两组阴道分娩和对照组剖宫产分娩成功率;分娩出血量、住院时间;产妇新生儿不良事件、产妇不良事件发生率;两组新生儿阿氏评分、新生儿体重.结果:研究组阴道分娩和对照组剖宫产分娩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分娩出血量、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不良事件、产妇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阿氏评分、新生儿体重显著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选择阴道分娩可行,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出血,减少母婴并发症出现,值得推广.

    作者:刘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喘可治雾化吸入对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喘可治雾化吸入对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9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类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8)、对照组(n=48).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添加喘可治雾化吸入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指标、炎症指标、呼吸道感染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指标、炎症指标、呼吸道感染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均出现恶心、口干、肌颤等不良反应,停药后不良反应均消失,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在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临床治疗中,应用喘可治雾化吸入治疗,既可改善患儿临床指标、炎症指标,又可减少呼吸道感染次数,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志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16层螺旋CT对诊断不同类型冠心病冠脉斑块的分类以及钙化指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诊断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冠脉斑块的分类以及钙化指标上的临床应用.方法:本研究中试验组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ACS组,n=35)以及稳定性心绞痛组(SA组,n=25),对照组为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人群(n=15),进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以X线冠状动脉造影作为金标准,评价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不同类型冠心病不同斑块的分类情况、钙化斑块性质、冠状动脉狭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指标.结果: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比较结果表明,ACS组灵敏度以及特异度分别为90.11%和93.24%;SA组灵敏度以及特异度分别为89.82%和90.41%;ACS组阳性以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69%和94.11%;SA组阳性以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15%和93.65%;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造影在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以及稳定性心绞痛组的诊断中ACS组轻中度钙化显著高于SA组,重度钙化显著低于SA组(P<0.05);轻中度钙化以及严重钙化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均较高,对未发生钙化的各项诊断指标均较低;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造影在对ACS组以及SA组的诊断中对软斑块以及中间斑块引起的冠状动脉狭窄的灵敏度较高,对硬斑块引起的冠状动脉狭窄的特异度以及阳性预测值较低.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能够较为准确的鉴别不同类型冠心病中冠脉斑块的分类以及量化钙化指标,可以作为医疗机构筛选以及初步诊断不同类型冠心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冯家义;余裕珍;江广明;徐强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不同手术治疗踝部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治疗踝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踝部骨折患者178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则采取关节镜下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51%,对照组总有效率80.90%,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87.64%,对照组优良率71.91%,观察组患者足部功能恢复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0.0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0.00%,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手术治疗踝部骨折临床效果显著,较常规手术更有优势,并且较为安全,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唐永旺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少白细胞输血技术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分析并研究少白细胞输血技术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4年3月到2016年4月的输血患者,共涉及到200例,采用随机方法将所有患者化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10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应常规的输血技术进行输血,观察组患者采用少白细胞输血技术进行输血.对两组患者的出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发热患者1例,过敏患者1例,无蛋白尿患者,对照组患者出现上述不良反应的分别为4例、3例、3例,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临床上需要进行输血的患者,为患者采用少白细胞输血技术进行输血,可有效地降低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证患者在输血过程当中的安全性,提高患者的输血治疗,具有推广性的价值.

    作者:王振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老年群体血糖血脂指标检验结果分析

    目的:观察和分析老年群体血糖血脂指标检验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78例老年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同期我院678例非老年健康体检者临床资料作为非老年群体组.观察和比较两组健康体检者高血糖、高血脂发病率的差异,并分析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群血糖、血脂水平情况;结果:678例老年健康体检者,高血糖293例(43.2%),高血脂374例(55.2%),678例非老年健康体检者中,其中高血糖79例(11.7%),高血脂152例(22.4%).老年健康体检者高血糖、高血脂发病率为43.2%、55.2%高于非老年健康体检者11.7%、22.4%,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80~90岁、70~80岁老年健康体检者FPG、TG、TC水平显著高于60~70岁老年健康体检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FPG、TG、TC水平也逐渐增高,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人群血糖、血脂异常的发生率较高,年龄越大,病情也越严重,可给予血脂、血糖异常者进行针对性干预措施,从而预防或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值得临床选择.

    作者:吴风华;钟景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早期早产儿出院后体格追赶与智力追赶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影响出院后早期早产儿体格追赶与智力追赶的因素.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04月-2016年10月收治,胎龄在30-34周之间的18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早产儿出生时是其母否存在妊娠期合并疾病、是否强化喂养以及进行抚触和被动操时间的长短分为A、B、C三组,分别对早产儿进行较长时间随访,分析上述三者对早产儿体格追赶和智力追赶的影响.结果:至纠正胎龄6个月,强化喂养组、较多进行抚触和被动操组患者的头围、身高、体重及MDI、PDI指数均显著高于非强化喂养组及较少进行抚触和被动操组(P<0.05).结论:适度加强早期早产儿营养喂养以及抚触和被动操运动时长,是提升早产儿身高、体重、头围及智力追赶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早产儿带养中应予以重视,以期完成较好的追赶生长.

    作者:屈小莉;张诗;方圆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腹腔镜手术、经腹直肠癌根治术分别治疗大肠癌的疗效差异研究

    目的:探讨比较腹腔镜手术与经腹直肠癌根治术分别治疗大肠癌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大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治疗时间为2014年1月1日到2017年1月1日,采用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60例.给予A组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给予B组实施经腹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转移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转移复发率为25.00%,对照组患者转移复发率为33.33%,数据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腹直肠癌根治术相比,对大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能够进一步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和进食时间,且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临床比较

    目的:观察并评价对比分别采用小切口手术和传统甲状腺手术在治疗甲状腺肿瘤过程所产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就诊的166例甲状腺肿瘤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对照组(传统甲状腺手术)、观察组(小切口手术),观察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直径、切口长度、术后镇痛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声音嘶哑、呼吸困难、颈部紧缩感、切皮下结节、颈部不适、吞咽不灵活、颈前区疼痛、切口感染、切口粘连、低钙抽搐).结果:予以两种处理方案后,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镇痛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且切口长度明显较小;观察组发生术后并发症的人数比例较对照组,明显较少,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甲状腺肿瘤患者,小切口手术效果较传统甲状腺手术好,切口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有益于患者的快速康复.

    作者:宋利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不同给药方式奥曲肽治疗胰腺炎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比较对胰腺炎患者采用静脉点滴及微量输液泵应用奥曲肽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胰腺炎患者84例,均采用奥曲肽治疗,随机分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静脉点滴用药方式,观察组采用微量输液泵用药方式,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为92.9%,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及血淀粉酶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量输液泵相较于静脉点滴奥曲肽方式治疗胰腺炎更快改善临床症状,更具推广价值.

    作者:孙文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核心稳定性训练、运动再学习疗法结合应用对促进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分析核心稳定性训练、运动再学习疗法结合应用对促进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14年10月~2017年2月,于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中选取100例,将其分为两组,常规康复训练为对照组康复训练模式,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核心稳定性训练+运动再学习疗法,对比两组康复训练效果.结果:相对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的BBS、FMA、MBI、MWS评分均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并其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与运动再学习疗法能够促使其下肢运动功能更好更快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邓瑞燕;罗仕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宫颈锥切术对育龄妇女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宫颈锥切术对育龄妇女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以在我院行宫颈锥切术的80例育龄患者为实验组,另取80例无宫颈锥切术史的同期就诊育龄妇女设为对照组,随访术后两组妊娠结局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妊娠率、胎儿窘迫率、新生儿低体重率和胎膜早破率与实验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剖宫产率(16.44%)、流产率(5.48%)、早产率(10.96%)均低于实验组(35.38%、18.46%、27.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锥切术对于育龄期女性的生育能力无显著影响,但可致剖宫产率和流产、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出现概率显著升高.

    作者:周秀春 刊期: 2018年第01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