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频和高频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在诊断婴儿中耳功能异常中的作用分析

付双莉;陈玲玲

关键词:低频和高频探测音鼓室声导抗, 婴儿中耳功能, 作用
摘要:目的:对低频和高频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在诊断婴儿中耳功能异常中的作用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测试的婴儿80例,并把耳朵无异常的婴儿归为正常组,耳朵出现异常的婴儿归为异常组,各组40例(80耳).两组均进行AΒR测试,在测试后,给予低频和高频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观察并对比两组分别在低频、高频的音鼓室导抗图图形特点,并将终测试结果与进行AΒR测试结果对比.结果:在低频的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中,两组的音鼓室导抗图图形特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与进行AΒR测试结果对比中,两组结果相差过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高频的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中,两组对比差异明显,且正常组音鼓室导抗图图形特点明显优于异常组,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终结果与进行AΒR测试结果相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低频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高频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在诊断婴儿的中耳功能异常中的作用中较为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COPD人群心理状况调查及心理干预的临床研究

    目的:调查COPD人群心理状况,实施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2017年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门诊或住院符合入选标准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各6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内科治疗及心理评估,研究组给予心理干预,分析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肺功能、血气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治疗态度、服药依从性、病情好转率均高于对照组,病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COPD人群普遍存在不良心态,给予心理干预能够缓解病情进展,改善患者肺功能.

    作者:姚桂谊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宝石能谱CT肺部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肺部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9例肺部占位初诊患者,应用GE宝石能谱CT在能谱成像模式扫描,结合病理对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比分析不同病理类型之间的数据差异.结果:恶性病变组在动静脉双期的CT值、碘浓度、能谱曲线斜率及标准化CT值、标准化碘浓度、标准化能谱曲线斜率均高于良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谱CT成像技术分析能谱曲线和碘浓度等参数,可以有效鉴别肺部良恶性病变.

    作者:孟铁豹;陈国泉;欧顺玲;郭维英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利福喷丁与利福平在肺结核治疗中的药效及安全性比较

    目的:分析与探讨采用利福喷丁及利福平治疗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并研究其临床体征改善情况及安全性.方法:将2015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治疗82例肺结核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成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利福平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利福喷丁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痰液细菌转阴情况、不良反应情况、病灶吸收情况、空洞闭合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痰液细菌转阴情况、病灶吸收情况、空洞闭合率、不良反应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利福喷丁方案治疗肺结核患者,能够显著提升疾病临床治疗效果,药效明显,能够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不良反应较少,药物安全性较高,临床应用效果确切.

    作者:廖小云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家庭医生式服务在社区糖尿病管理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调查天津市金钟街社区家庭医生式服务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度签约家庭医生的糖尿病患者为试验组,未签约患者为对照组,各100例,年龄限制在60岁以上.试验组患者均自愿签订服务协议,由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提供健康干预与管理.对照组患者未开展任何形式的干预.分析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和生存质量变化情况.结果:结果显示,干预前试验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试验组的空腹血糖、体质指数、甘油三酯、胆固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前后试验组各项指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及干预前后试验组肾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家庭医生式服务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曾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同型半胱氨酸联合D-二聚体检测预警子宫内膜癌术后血栓前状态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联合D-二聚体检测预警子宫内膜癌术后血栓前状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6月我院妇科收治的9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46例,观察组患者于术后6小时开始运用屈肝素钠钙进行皮下注射抗凝治疗,而对照组患者于术后24小时开始同样的治疗;检测进入手术室开放静脉通道(T0),手术结束(T1),术后6小时(T2),术后24小时(T3)四个时间点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Β),D-二聚体(D-D)以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并于术前1天以及术后第7天对患者运用血管彩超检测双下肢深静脉通畅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PT、APTT、FIΒ等指标在各时间段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HCY、D-D在T0、T1、T2,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在T3时间点HCY、D-D水平明显上升,且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②术前第一天对所有患者进行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均未见深静脉血栓或其他血管疾病.术后第7天对所有患者再次进行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对照组患者出现4例深静脉血栓形成者,发生率为8.70%,观察组患者无深静脉血栓形成,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D-二聚体联合HCY水平检测,可对子宫内膜癌术后血栓形成起预测作用,提前进行抗凝治疗可有效降低术后血栓的形成,从而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方倩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药剂科在抗菌药用药管理及促进临床用药合理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药剂科在抗菌药用药管理及促进临床用药合理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样本为2016年2月~2017年2月共9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抗菌药治疗,研究组接受及药剂科参与抗菌药总使用情况,抗菌药联合用药情况、抗菌药费用及住院时间.结果:对照组预防使用抗菌药为18例(40.0%)和治疗使用抗菌药为27例(60.0%),抗菌药的总使用率为100.0%;研究组预防和治疗用抗菌药分别为15例(33.3%)、20例(44.4%),抗菌药总使用率为77.7%;研究组抗菌药总使用率低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40例应用抗菌药、研究组34例应用抗菌药.两组患者无四联抗菌用药,在三联抗菌用药方面,2组并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使用抗菌药单用药所占例比较高于对照组,联合使用二种药的所占比较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药物费用和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剂科在抗菌药用药管理中,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充分发挥药效,且安全可靠,提高药物的有效利用率,及促进临床用药合理性.

    作者:肖晓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探讨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术后恢复效果

    目的:研究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进行治疗的疼痛情况、恢复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7年2月收入的创伤性ANFH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闭合复位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rris评分和VAS评分、恢复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前Harris评分和VA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恢复效果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1年随访,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术后疼痛程度轻,恢复效果较好,并发生发生率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预后质量,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柯懂贤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64排螺旋CT对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症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64排多层螺旋CT在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MACS)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阶段进行诊断并经上腹部的CT增强扫描确诊为SMACS的1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影像学检查资料作为研究数据,另选取20例由于肝肾部疾病需要行上腹部的CT增强扫描确诊的患者作为对照目标,对两组患者的动脉期图像行矢状位MPR重组;同时测量各组患者的肠系膜上动脉(SMA)和腹主动脉(AA)之间形成的夹角;测量十二指肠水平位置所通过的层面中SMA和AA的间距.结果:13例SMACS患者SMA与AA的夹角、十二指肠水平段通过层面SMA与AA的间距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64排多层螺旋CT技术对SMACS患者进行诊断时,不仅可以清楚显示动脉期图像,还能将MPR重组状态充分展现,在表达SMA与AA的关系上,其优势也较为突出,由此可见,在对SMACS患者进行诊断时,采用64排多层螺旋CT辅助诊断具有较高的医学价值.

    作者:符福文;张杰;卜庆丰;陈妃;李艾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脐带、胎盘超声产前诊断在产科急诊风险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脐带、胎盘超声产前诊断用于产科急诊风险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6月期间本院妇产科所收治产前脐带与胎盘超声异常孕妇4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本院所收治健康孕妇6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妊娠结局进行观察记录,并对胎儿超声检查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胎儿产前超声检查中S/D值、RI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胎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产妇产程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孕妇剖腹产率、羊水污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胎儿脐带、胎盘发育异常可造成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上升,通过加强产前孕妇超声筛查,对胎儿脐带、胎盘发育异常进行准确诊断,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有助于降低分娩风险,保障产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

    作者:袁雅婷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经筋刺法结合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2例

    目的:分析经筋刺法结合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对本院于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3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奇偶数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A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单纯温针灸治疗,Β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在A组基础上加用经筋刺法治疗,观察两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Β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膝关节评分、治疗时间及临床症状评分等明显优于A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针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经筋刺法联合温针灸治疗的疗效较为显著,且安全性高,促进患者预后.

    作者:陈新合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应用缩宫素在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症时的效果及优势分析

    目的:探究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症时应用缩宫素的效果及优势.方法:将我院2016年2月-2017年3月88例子宫腺肌症患者根据所用方法差异分对照组、缩宫素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超声消融治疗;缩宫素组采用超声消融治疗联合缩宫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子宫腺肌症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消融单位体积所需时间、消融率、能效因子;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缩宫素组患者子宫腺肌症治疗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缩宫素组手术时间、消融单位体积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消融率高于对照组,能效因子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症时应用缩宫素的效果确切,可缩短手术和消融时间,提高消融率、能效因子,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耿晓丽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温针灸联合髋部强刺激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析温针灸联合髋部强刺激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本院于2017年1月到2018年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98例,以数字随机分组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温针灸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温针灸联合髋部强刺激推拿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痊愈率、治疗总有效率、疼痛VAS评分、住院时间及直腿抬高度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率、治疗总有效率、直腿抬高度数、疼痛VAS评分、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的温针灸治疗,温针灸联合髋部强刺激推拿治疗可显著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痊愈率、治疗总有效率及直腿抬高度数,改善其疼痛VAS评分,缩短其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潘星安;杨秀杰;李萍;张风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对在腹腔镜下行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进行保温护理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究应用保温护理干预行根治术的宫颈癌患者的效果.方法:以来我院就医的120例行根治术的宫颈癌患者(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手术治疗均在腹腔镜下治疗,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对120例患者进行分组.常规组60例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6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保温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麻醉苏醒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麻醉苏醒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常规组明显更少,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对行根治术的宫颈癌患者实施保温护理切实可行,效果较显著.

    作者:白晓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华法林与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三重抗栓治疗的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华法林与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三重抗栓治疗的安全性.方法:现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104例,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为术后具备应用华法林的治疗指征患者,对照组为术后不具备应用华法林的治疗指征患者,对照组进行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实验组进行华法林与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三重抗栓治疗,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安全性.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治疗30天后有血出现象的为2例,在治疗6个月后有出血现象的为2例,在治疗12个月后有出血现象的为4例,总出血人数为8例,出血发生率为15.38%;对照组患者在治疗30天后有血现象的为0例,在治疗60个月后有出血现象的为0例,在治疗12个月后有出血现象的为2例,总出血人数为2例,出血发生率为3.84%,经对比组间差异明显,具备临床统计学意义(x2=3.9830,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术后患者的治疗中,使用三重抗栓治疗患者出血率明显高于常规抗血小板治疗.

    作者:田永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肿瘤标志物联合TCT与HPV DNA检测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应用肿瘤标志物与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技术(TCT)和人乳头瘤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检测技术(HPV DNA)联合评估价值.方法: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选择我院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50例,设为宫颈上皮内瘤变组,同期选择子宫颈癌患者50例,设为宫颈癌组,健康体检者5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肿瘤标志物联合TCT技术与HPV DNA技术检测,以病理活检做金标准,分析单项指标检测与联合检测价值.结果:宫颈癌组患者血清中肿瘤标志物SCCA、CA125等指标水平经检测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相较其它各单项检测指标,采用HPV进行检测,阳性率呈高显示(P<0.05).相较各指标单项检查,联合检测有更高的阳性率(P<0.05).相较各单项指标敏感率,联合检测敏感率居更高水平,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应用肿瘤标志物与TCT技术、HPV DNA技术联合检测的方案,可显著增强阳性检出率及诊断敏感性,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作者:孙华;高学智;满兴山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超声检测颈项透明层联合血清指标在孕早期唐氏综合症筛查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超声检测胎儿颈项透明层联合血清指标在孕早期唐氏综合症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3527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均于孕早期进行单纯超声检测颈项透明层(NT),孕中期进行超声NT联合母体血清游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reeβ-HCG)、妊娠相关蛋白A(PAPP-A)者检查.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比较孕妇唐氏综合征筛查的结果.结果:3527例孕妇中孕早期超声NT检测高危患者72例,阳性率为2.04%;3527例孕妇中孕中期血清学Freeβ-HCG检测,高危患者128例,阳性率为3.63%;联合检测高危患者15例,阳性率为0.43%;联合检测高危患者异常率40.00%高于NT检测异常率11.11%、Freeβ-HCG高危患者异常率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超声NT联合血清PAPP-A、Freeβ-HCG诊断DS其准确性较高.

    作者:张红艳;袁岚;陈莎珠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家庭康复护理对小儿脑瘫的康复影响

    目的:分析对小儿脑瘫实施家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脑瘫患儿72例,年龄1-12岁,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36)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n=36)实施家庭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比较差异明显(P<0.05);两组护理前GMFM与ADL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上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护理后评分均明显高于本组护理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家庭康复护理极大的促进儿童康复,使脑瘫儿童及早回归社会,在小儿脑瘫中应用效果优良,可促进康复,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李丹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对肾功能的影响与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对肾功能的影响与疗效.方法:择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27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136例,使用缬沙坦治疗,对照组134例,使用拉西地平治疗.三个月后,分析相关结果.结果:治疗前,病患血压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各个期间内血压和之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病患血压比较差异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组病患治疗后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月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的尿α1-MG、血β2-MG、尿β2-MG均有所在下降P<0.05,Scr和Ccr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肾功能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过程中,恶心2例,头晕2例,对照组心率加快4例,头痛2例.均较轻微.结论:对于1-2级原发性高血压病患,使用缬沙坦治疗,可在降低病患血压同时,保护患者肾脏功能,患者耐受性强,药物安全性高,可预防靶器官损伤,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白明洁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补肾强骨方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10的影响

    目的:研究补肾强骨方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10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来我院住院治疗的7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9)与对照组(n=39).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措施上加用补肾强骨方口服,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Lequesne总指数)变化,以及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和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Lequesne总指数得到改善,其中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TNF-α和IL-6含量降低,其中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IL-10含量上升,其中观察组较对照组上升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强骨方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显著,可以明显降低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的水平,提高IL-10的水平,减少病人的疼痛,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崔允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超说明书用药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

    超说明书用药并不包含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说明书之内,使得超说明书在能够有效治疗部分病症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严重时甚至会危害患者健康,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首先对超说明书现状进行概括,针对超说明书临床用药原因进行问题的分析,后提出了超说明书用药管理对策,旨在更好的规范临床用药及超说明书的使用.

    作者:叶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