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帆;毕生龙;陈艾琼;宋俪
目的:观察肝衰竭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探讨其与肝衰竭预后的关系.方法:对98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以肝衰竭临床分类和空腹血糖水平分组,评价空腹血糖水平在判断肝衰竭预后中的临床意义.结果:肝衰竭患者糖代谢紊乱发生率高,但肝衰竭临床分类与血糖水平变化无关(P>0.05);肝衰竭患者出现血糖异常组的病死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且空腹血糖水平越低,病死率越高(P<0.01),并发症发生率也越高(P<0.05);低血糖组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电解质紊乱等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高血糖组中原发性腹膜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结论:血糖水平与肝衰竭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监测空腹血糖水平对于判断肝衰竭的预后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谢能文;李小广;涂慧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通过评价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在我院腹腔镜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一步优化我院腹腔镜器械的管理模式,以稳步、高效、可持续的推进腹腔镜器械的管理质量,逐步提高医疗水平.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随机抽取768例腹腔镜手术病例纳入观察对象,其中2014年1至9月实施常规器械管理模式病例329例,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模式病例439例,统计分析开展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前后术前器械准备缺陷发生率及使用未登记率、器械丢失及未及时维修率、手术医生对器械满意度等质量控制指标间差异.结果: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后,腹腔镜器械术前准备缺陷发生率及使用后未登记例数明显低于开展前,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器械丢失及未及时维修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前,手术医生对器械满意度为88.4%,明显低于开展后的95.7%,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对腹腔镜器械进行管理,能突出管理目标,简化管理流程,优化管理资源,提高管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惠玲;周美兰;吴晓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乳腺癌是严重危害广大女性身心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乳腺癌的检出和诊断主要基于影像观察.在评估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敏感性以及疾病的预后方面,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是为广泛应用的分子标记物.本文对医学影像学在乳腺癌诊断中的运用及评估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常用临床分子标记物进行了综述.
作者:曹洁莹;陈卫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比较肢体缺血后处理和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孕兔失血性休克肝损伤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将32只孕兔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肢体缺血后处理组(LRIP组)和肢体缺血预处理组(LIPC组),每组实验动物均行双侧股动脉游离.S组:只对双侧股动脉游离;IR组:孕兔股动脉放血,维持平均动脉压40 mmHg 3 h后,lh内匀速回输全部血液,使孕兔血压维持在MAP稳定在80 mmHg之上并平稳24 h;LRIP组:孕兔股动脉放血3h后,给予缺血后处理即夹闭双侧股动脉,进行10次缺血30 s再灌注30 s,再输血复苏至24h.LIPC组:手术前24h,重复3次采用压脉带捆扎兔单侧后肢5 min,直至后肢皮肤呈紫色、股动脉搏动消失、随后开放5 min,再行IR处理.24h后观察血清中ALT、AST的变化,对肝组织MDA、SOD、NO及NOS的含量进行检测,ELISA法测定不同时点血清TNF-α、IL-10的含量,HE染色法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1)与I/R组相比,LRIP组及LIPC组的肝组织SOD、NO、NOS含量则显著升高(P<0.01),而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2)血清TNF-α含量降低、IL-10含量升高;(3)同时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损伤亦明显减轻,而LRIP组与LIPC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重复10次缺血30 s再灌注30 s的肢体后处理和手术前24h重复3次对兔单侧后肢捆扎5 min、开放5 min缺血再灌注的肢体预处理,对肝脏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一氧化氮的生物学作用发挥保护效应、减少iNOS的表达、抑制再灌注后氧自由基的过量生成、改善肝脏内炎症反应有关.缺血后处理与缺血预处理对肝脏都有显著性的保护作用,但是彼此差异不显著.
作者:曾晶晶;李嵩山;吴明;冯永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男,63岁,因大便性状改变伴血便3月余,于2014年11月14日入院.患者3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性状改变,呈黏液样便,伴里急后重感,并伴血便,量少.无恶心、呕吐、头晕等不适.于外院就诊,提示“痔疮”,给予药物治疗,效果不佳,4天前来我院门诊就诊.门诊行肠镜示距肛门5 cm处见一新生物,占据肠腔1/2,周边黏膜呈堤坝状隆起,活检6块送病理.病理结果:腺癌(距肛门5 cm).遂收入我院普外科治疗.入院查体:T 36.3℃,P 80次·min-1,R 20次·min-1,BP146/68 mmHg;全身未扪及肿大淋巴结;肺无阳性体征;腹部平坦,软,腹部未确及包块,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肾区位置无叩痛;直肠指诊:距肛门5 cm处确及大小约3 cm×3 cm的肿块,肿块质硬,固定,有轻压痛,泌尿系统专科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肖秋香;刘仰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实验(T-SPOT.TB)在骨与关节结核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收集我院骨科2012年3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骨结核患者及非骨结核的骨质破坏患者,统计T-SPOT.TB结果的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同时统计结核抗体上述指标作为对比参考.结果:在本组病例中T-SPOT.TB试验灵敏度为91.36%,特异度为100%,经统计学处理P<0.05,T-SPOT.TB检测优于结核抗体检查.结论:T-SPOT.TB检测法对肺外结核病诊断特异性高,对于骨与关节结核病的诊断意义重大,不失为一种可靠的检查手段,但目前价格较贵,不建议作为结核病常规筛查,应该应用于疑难病例的鉴别诊断中.
作者:苗瑞瑞;张文龙;鲍玉成;邱南海;高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冰袋冷敷在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炎的术后护理应用效果.方法:215例膝关节炎患者关节镜治疗术后随机分为观察组110例,冷敷组105例.观察组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冷敷组术后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应用冰袋冷敷患侧膝关节.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结果:冷敷组疼痛、肿胀消退时间优于观察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膝关节炎患者在关节镜治疗术后合理应用冰袋冷敷能明显缩短康复时间,改善患者术后患侧膝关节的功能恢复.
作者:陈燕;艾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染料木素磺酸钠对去卵巢模型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方法:用去卵巢方法建立大鼠骨代谢紊乱动物模型,选择48只雌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骨质疏松模型组、阳性药物组、低剂量GSS组(0.1 mg·kg-1)、中剂量GSS组(0.3 mg·kg-1)、高剂量GSS组(1.0 mg·kg-1).建模1周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雌激素和不同剂量的染料木素磺酸钠,给药6周后,检测大鼠骨长度和骨重量指数,同时检测血清电解质、碱性磷酸酶(AKP)、骨钙素(BGP)和肝组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等生化指标.结果:与模型组相比(1)GSS可以增高腰椎、股骨及胫腓骨重量指数,同时增大股骨和胫骨长度指数(P<0.001);(2) GSS可降低血清中骨钙素的.含量,提高降钙素的含量(P<0.001);(3)GSS能升高血清AKP,降低TrACP-5b的含量(P<0.01).结论:GSS可通过调节骨形成和骨吸收途径,从而改善去卵巢大鼠骨代谢的紊乱,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可能起治疗作用.
作者:朱文清;陈金财;姬广林;黄志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早期先兆流产病中医辨证分型与抗心磷脂抗体(ACA)阳性的相关性,为早期先兆流产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化依据,从而指导临床早期先兆流产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对168例早期先兆流产病患者进行血清抗心磷脂抗体检测,并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标准对每位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早期先兆流产患者肾虚证型和气血虚弱证型ACA阳性率较高,而跌仆损伤证型(血瘀证)次之,血热证型ACA阳性的几率较少.结论:早期先兆流产证型中肾虚证和气血虚弱证与ACA阳性有显著相关性,与跌仆损伤证型(血瘀证)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邓志林;宋春花;韩立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2型糖尿病合并耳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予以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治疗,对照组13例接受甲钴胺治疗,研究组1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76.5%,显著高于对照组(30.8%),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耳鸣临床疗效显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周小智;肖黎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HFU)在甲状腺结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36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10个甲状腺结节的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特征并与病理对照.结果:210个结节中恶性结节76个,良性结节134个,HFU对本组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为88.16%、92.54%、90.95%;良恶性结节具有不同的二维和CDFI特征,PSV和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频彩超观察甲状腺结节二维及CDFI特征,对良恶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宋建明;刘远飞;曾晓英;叶军;游宇光;陈卫华;葛贻珑;卢环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对白芥子及其药组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VEGF、bFGF、CoⅣ、LN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白芥子组、白芥子+丹参组、白芥子+黄芪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大鼠背部皮下注射50%CC14 0.1 mL·100 g-1,2次·周-1,连续造模12周.阳性对照组、白芥子组、白芥子+丹参组、白芥子+黄芪组于造模的第7周开始给药,阳性对照组给予秋水仙碱0.4 mg·kg-1,白芥子组、白芥子+丹参组、白芥子+黄芪组的剂量分别为1.0 g·kg-1,共7周.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肝组织匀浆CoⅣ、LN,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VEGF、bFGF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CoⅣ、LN显著增高(P<0.01),VEGF、bFGF蛋白的表达显著增高(P<0.05);白芥子组、白芥子+丹参组、白芥子+黄芪组与模型组比较:CoⅣ、LN显著减低(P<0.05),VEGF、bFGF蛋白的表达显著减低(P<0.05).结论:以化痰理论为指导的白芥子及其药物组合对肝纤维化大鼠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影响VEGF、bF-GF蛋白的表达有关.
作者:郑保平;韩立民;林唐唐;韩露;唐杨;刘真;孙小勇;吴斌;刘海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博莱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模型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四代用于实验;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N组)、阳性对照组(P组)、地塞米松治疗组(D组)和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组(M组),每组各15只大鼠.P组、D组和M组分别经气管注入博莱霉素制备肺纤维化模型.造模后7、14、21天留取肺组织,HE染色观察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的程度,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博莱霉素造模后,取肺组织行HE染色,病理符合肺纤维;在处理后的7、14和21天,与P组相比,D、M组大鼠出现肺炎和肺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同时大鼠肺组织中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而D、M组在第7、14、21天病理结果及转化生长因子表达的比较中,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博莱霉素诱导大鼠肺纤维化模型的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有关.
作者:曾省都;张伟;康秀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儿童桡骨小头陈旧性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对8例陈旧性桡骨小头前脱位患儿均采用尺骨背侧筋膜重建环状韧带手术方式治疗,年龄介于6~12岁,受伤到手术时间介于3个月~3年,平均16个月.结果:8例患儿术后均无感染.术后1~ 12个月内来院复查,7例功能恢复良好;1例23天后再发生脱位,手术失败.1个月后再次手术,二次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用尺骨背侧筋膜重建环状韧带手术方式,治疗儿童型桡骨小头陈旧性脱位,该方法具有手术简易、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功能恢复,效果好等优点,是一种可推荐的治疗方法.
作者:赵勇;赖光松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近中阻生下颌第三磨牙的T形曲片段弓辅助性固定正畸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31例32颗近中倾斜阻生的下颌第三磨牙,双侧1例,其余为单侧,用不锈钢方丝弯制T形曲片段弓辅助性固定正畸治疗远中移动竖直近中倾斜阻生下颌第三磨牙.结果:经3~5个月矫治,近中阻生下颌第三磨牙均被竖直、覆殆覆盖关系正常.牙龈炎4例,占12.9%;下颌第三磨牙Ⅰ~Ⅱ度松动2例,占6.45%;支抗牙移动3例,占9.67%.结论:T形曲片段弓辅助性固定正畸治疗能安全、有效地矫治近中倾斜阻生下颌第三磨牙.
作者:何琳霞;容主平;田晶;周逸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窦房结(SAN)结细胞的凋亡,探讨厄贝沙坦对其影响.方法:将实验动物雄性大鼠(Wistar-Kyoto,WKY)和SHR随机分为:①WKY组(对照组)10只;②SHR组(模型组)10只;③厄贝沙坦治疗组(治疗组)10只(厄贝沙坦0.6 mL·100 g-1·d-1灌胃).WKY组和SHR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每天灌胃1次,持续喂养8周.SAN组织行TUNEL染色法,检测SAN细胞凋亡指数的变化.结果:WKY组SAN内可见散在的凋亡细胞,多分布于窦房结中央,在SHR组,可见SAN内凋亡细胞明显增加,呈不均一分布,凋亡细胞数量多,集中在窦房结中央;虽然治疗组凋亡细胞数量比SHR组减少,但仍比WKY组多见.结论: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AN 8周后出现结内细胞凋亡明显增加;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行厄贝沙坦降低血压后可减少结内凋亡细胞发生.
作者:林乐迎;符信清;王庆志;张红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胃肠手术后切口裂开的相关因素、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对2010年7月~2014年7月我院胃肠外科行胃肠手术后发生切口裂开的23例(裂开组)和随机抽取同期我科相应患者手术后未发生切口裂开的23例(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糖尿病、体重指数、手术时间三者在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恶性肿瘤、血红蛋包、白蛋白、血糖、切口类型、手术类型、切口长度等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体重指数、手术时间等与胃肠术后切口裂开有密切关系,围手术期应做好相应预防处置.
作者:郭攸琮;方传发;夏来阳;刘红权;易健中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比较金龙胶囊联合GP(吉西他滨+顺铂)与单纯GP方案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免疫功能及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56例ⅢB期和Ⅳ期晚期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化疗组(对照组)和化疗联合金龙胶囊组(治疗组)各28例,均采用GP方案化疗.方案为吉西他滨(GEM)(1 000~1 200) mg·m-2第1、8天,DDP (25~30) mg·m-2第2~5天给药,每28天为1周期;治疗组加服金龙胶囊,4粒·次-1,3次·d-1,饭前服用,30天为1周期,连续服用3周期.所有患者至少完成2个周期化疗.2周期后观察患者近期疗效、临床受益反应率、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近期疗效42.85%,对照组17.8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4);化疗前两组CD4 +/CD8+及NK细胞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86、0.977),化疗后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001、0.00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金龙胶囊配合GP方案治疗晚期胰腺癌能显著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近期疗效及生活质量.
作者:黄作超;曾春生;郭守俊;陈小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老年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为临床工作中有效防治导管相关性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对院内发生PICC置管并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5例老年肺癌化疗患者行细菌培养,现场调查;根据现场调查结果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同时加强医务人员导管知识及技能培训,建立PICC导管规范化操作流程等.结果:5例血液及导管尖端均培养出鲍曼溶血不动杆菌;3例穿刺处皮肤、4例肝素帽亦有鲍曼不动杆菌生长;治疗室及换药室空气、肥皂表面均检测出细菌超标.经积极治疗后5例均治愈;之后的老年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20例,均未发生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结论:病室环境污染、导管维护过程存在漏洞、老年肺癌化疗患者免疫力低下是引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主要原因;针对性防护可预防感染的发生.
作者:邢秋燕;魏清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低血压的原因及处理方法,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低血压的发生.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近几年来收治的38例维持性血透低血压患者,回顾患者临床资料,探究低血压发生的原因.结果:38例患者经相应治疗后,症状均缓解,血压回升.低血压发生原因:透析中进食、透析超滤过多、透析前服用降压药、透析中服用降压药、无肝素透析、肾性贫血、严重低蛋白血症.结论:探讨低血压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改善透析中低血压,可以提高透析疗效,延长内瘘使用时间,防止内瘘的闭塞,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邱金英;李璐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