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肾脏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伴直肠腺癌一例

肖秋香;刘仰斌

关键词:肾脏, 非霍奇金淋巴瘤, 直肠腺癌
摘要: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男,63岁,因大便性状改变伴血便3月余,于2014年11月14日入院.患者3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性状改变,呈黏液样便,伴里急后重感,并伴血便,量少.无恶心、呕吐、头晕等不适.于外院就诊,提示“痔疮”,给予药物治疗,效果不佳,4天前来我院门诊就诊.门诊行肠镜示距肛门5 cm处见一新生物,占据肠腔1/2,周边黏膜呈堤坝状隆起,活检6块送病理.病理结果:腺癌(距肛门5 cm).遂收入我院普外科治疗.入院查体:T 36.3℃,P 80次·min-1,R 20次·min-1,BP146/68 mmHg;全身未扪及肿大淋巴结;肺无阳性体征;腹部平坦,软,腹部未确及包块,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肾区位置无叩痛;直肠指诊:距肛门5 cm处确及大小约3 cm×3 cm的肿块,肿块质硬,固定,有轻压痛,泌尿系统专科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影像诊断早孕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

    先天性心脏病是常见的胎儿先天性畸形,在胎儿先天畸形中的发病率较高.为了尽早发现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对胎儿心脏及大血管结构进行产前筛查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从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相关超声软指标、心脏结构和超声影像诊断技术方面来对超声影像在早孕期(孕11~13+6周)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刘荣玮;叶军;任苓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腔良性病变118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腔良性病变的疗效.方法:应用连续灌流式宫腔镜对118例子宫腔良性病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结果:118例中,子宫内膜息肉38例,宫腔粘连26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20例,宫内异物残留18例,黏膜下子宫肌瘤10例,子宫中隔切除6例,其中腹腔镜监护65例,二次手术8例,三次手术2例,均手术成功,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治疗有效率100%.结论:宫腔镜手术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为子宫腔良性病变治疗首选方法,腹腔镜监护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钟肇梅;邹丽兰;陈彩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老年肺癌患者PICC置管并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原因及对策

    目的:分析老年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为临床工作中有效防治导管相关性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对院内发生PICC置管并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5例老年肺癌化疗患者行细菌培养,现场调查;根据现场调查结果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同时加强医务人员导管知识及技能培训,建立PICC导管规范化操作流程等.结果:5例血液及导管尖端均培养出鲍曼溶血不动杆菌;3例穿刺处皮肤、4例肝素帽亦有鲍曼不动杆菌生长;治疗室及换药室空气、肥皂表面均检测出细菌超标.经积极治疗后5例均治愈;之后的老年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20例,均未发生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结论:病室环境污染、导管维护过程存在漏洞、老年肺癌化疗患者免疫力低下是引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主要原因;针对性防护可预防感染的发生.

    作者:邢秋燕;魏清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诺和锐30笔芯联合诺和笔5治疗中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诺和锐30笔芯联合诺和笔5治疗中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诺和锐30笔芯联合诺和笔3治疗,观察组给予诺和锐30笔芯联合诺和笔5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水平、胰岛功能、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HbAlc、FBG及2 hP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空腹胰岛素(FINS)、C肽(CP)及胰岛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遗漏注射次数、重复注射次数及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和锐30笔芯联合诺和笔5能显著改善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及胰岛功能,减少遗漏注射或重复注射导致的血糖水平波动,实现了更好地血糖控制,在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基础上,可显著降低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从而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陈园胜;陈友方;曾清洲;陈晖;谭刚星;刘原秀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常规方法与EnSite系统消融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比较

    目的:通过比较EnSite系统与常规方法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评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92例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患者,其中常规组43例,在X线下常规标测和消融,EnSite组49例,首先利用EnSite系统构建右室流出道三维模型,然后行电解剖标测消融靶点,并用冷盐水灌注导管进行消融.比较两组X线曝光时间、靶点标测时间、手术总时间,消融成功率、随访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两组即时成功率两组无差别(P>0.05).与常规组相比,EnSite组X线曝光时间、靶点标测时间、手术总时间均明显缩短.两组术中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两种方法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均有效,安全,但EnSite系统能明显减少X线曝光时间、靶点标测时间和消融手术总时间.

    作者:王梓良;黄晓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六月雪水提取物体外清除羟自由基活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六月雪水提取物体外清除羟自由基活性,证明六月雪水提取物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是否与清除自由基有关.方法:基于抗坏血酸还原Cu2为Cu+,Cu+还原H2 O2形成羟自由基·OH,·OH氧化邻菲罗啉,使其处于激发态,退激发时发光.抗氧化剂可以清除·OH,可以减少激发态邻菲罗啉的产生,使发光强度降低,运用此技术检测六月雪水提取物体外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结果:在六月雪水提取物的原浓度(3 000.000mg·mL-1)时,羟自由基被清除了98.978%,随着六月雪水提取物溶液的稀释,其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逐渐降低,当稀释为原浓度的1/16 384浓度(0.183 mg·mL-1)时,六月雪水提取物溶液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与空白组比较接近.结论:六月雪水提取物具有良好的体外清除羟自由基活性的能力,随着六月雪水提取物溶液的稀释,其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逐渐降低.

    作者:李洪亮;周漫;丁冶春;范小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肾脏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伴直肠腺癌一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男,63岁,因大便性状改变伴血便3月余,于2014年11月14日入院.患者3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性状改变,呈黏液样便,伴里急后重感,并伴血便,量少.无恶心、呕吐、头晕等不适.于外院就诊,提示“痔疮”,给予药物治疗,效果不佳,4天前来我院门诊就诊.门诊行肠镜示距肛门5 cm处见一新生物,占据肠腔1/2,周边黏膜呈堤坝状隆起,活检6块送病理.病理结果:腺癌(距肛门5 cm).遂收入我院普外科治疗.入院查体:T 36.3℃,P 80次·min-1,R 20次·min-1,BP146/68 mmHg;全身未扪及肿大淋巴结;肺无阳性体征;腹部平坦,软,腹部未确及包块,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肾区位置无叩痛;直肠指诊:距肛门5 cm处确及大小约3 cm×3 cm的肿块,肿块质硬,固定,有轻压痛,泌尿系统专科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肖秋香;刘仰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应用于肝切除术的麻醉护理

    目的:探讨低中心静脉压技术应用于肝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择期行肝切除术的患者66例,分成对照组和低中心静脉压组(LCVP组)各33例.观察患者术中尿量、液体输入量、失血量、输血量,并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和血小板的差异.结果:LCVP组术中晶体输入量和出血量明显减少,手术时间缩短(P<0.05),而两组的胶体输入量和尿量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术后24h的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定量(FIB),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可减少肝切除术中出血量,维持凝血功能,保护血小板.护士积极配合麻醉医生,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对顺利完成手术,保障患者手术安全和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作者:卢春丽;黄德辉;谢海辉;石海燕;张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血糖水平与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

    目的:观察肝衰竭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探讨其与肝衰竭预后的关系.方法:对98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以肝衰竭临床分类和空腹血糖水平分组,评价空腹血糖水平在判断肝衰竭预后中的临床意义.结果:肝衰竭患者糖代谢紊乱发生率高,但肝衰竭临床分类与血糖水平变化无关(P>0.05);肝衰竭患者出现血糖异常组的病死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且空腹血糖水平越低,病死率越高(P<0.01),并发症发生率也越高(P<0.05);低血糖组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电解质紊乱等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高血糖组中原发性腹膜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结论:血糖水平与肝衰竭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监测空腹血糖水平对于判断肝衰竭的预后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谢能文;李小广;涂慧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染料木素磺酸钠对去卵巢大鼠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

    目的:研究染料木素磺酸钠对去卵巢模型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方法:用去卵巢方法建立大鼠骨代谢紊乱动物模型,选择48只雌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骨质疏松模型组、阳性药物组、低剂量GSS组(0.1 mg·kg-1)、中剂量GSS组(0.3 mg·kg-1)、高剂量GSS组(1.0 mg·kg-1).建模1周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雌激素和不同剂量的染料木素磺酸钠,给药6周后,检测大鼠骨长度和骨重量指数,同时检测血清电解质、碱性磷酸酶(AKP)、骨钙素(BGP)和肝组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等生化指标.结果:与模型组相比(1)GSS可以增高腰椎、股骨及胫腓骨重量指数,同时增大股骨和胫骨长度指数(P<0.001);(2) GSS可降低血清中骨钙素的.含量,提高降钙素的含量(P<0.001);(3)GSS能升高血清AKP,降低TrACP-5b的含量(P<0.01).结论:GSS可通过调节骨形成和骨吸收途径,从而改善去卵巢大鼠骨代谢的紊乱,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可能起治疗作用.

    作者:朱文清;陈金财;姬广林;黄志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保留薄层颞肌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修补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采用硬膜外保留薄层颞肌结合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进行颅骨修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126例颅骨修补病例,其中保留薄层颞肌组45例,颞肌下组39例,颞肌外组42例,对三组病例术后外形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保留薄层颞肌组并发症2例,外形满意度100%;颞肌下组出现并发症16例,外形满意度100%;颞肌外组出现并发症15例,外形满意度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保留薄层颞肌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修补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优于颞肌外组及颞肌下组.

    作者:李金亮;肖锋;吴俊波;陈小萍;袁晓兵;杨杰;易宇光;许歆;杨俊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金龙胶囊联合GP方案治疗晚期胰腺癌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金龙胶囊联合GP(吉西他滨+顺铂)与单纯GP方案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免疫功能及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56例ⅢB期和Ⅳ期晚期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化疗组(对照组)和化疗联合金龙胶囊组(治疗组)各28例,均采用GP方案化疗.方案为吉西他滨(GEM)(1 000~1 200) mg·m-2第1、8天,DDP (25~30) mg·m-2第2~5天给药,每28天为1周期;治疗组加服金龙胶囊,4粒·次-1,3次·d-1,饭前服用,30天为1周期,连续服用3周期.所有患者至少完成2个周期化疗.2周期后观察患者近期疗效、临床受益反应率、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近期疗效42.85%,对照组17.8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4);化疗前两组CD4 +/CD8+及NK细胞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86、0.977),化疗后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001、0.00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金龙胶囊配合GP方案治疗晚期胰腺癌能显著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近期疗效及生活质量.

    作者:黄作超;曾春生;郭守俊;陈小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乳腺癌影像学现状及其与ER、PR、c-erbB-2表达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严重危害广大女性身心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乳腺癌的检出和诊断主要基于影像观察.在评估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敏感性以及疾病的预后方面,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是为广泛应用的分子标记物.本文对医学影像学在乳腺癌诊断中的运用及评估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常用临床分子标记物进行了综述.

    作者:曹洁莹;陈卫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ELF-1在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近来研究表明,ELF-1在多种肿瘤中如骨肉瘤、高分化前列腺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胃癌中均有较高的表达[1-4],但是在肝癌中的表达很少见报道.我们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LF-1在肝癌和癌旁硬化组织中的表达,探讨ELF-1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作者:肖学文;张兰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TASK-1表达及其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关系

    目的:观察一种新型双孔钾离子通道亚单元TASK-1在大鼠海马CA1区的表达及其在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的动态变化,探讨TASK-1表达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采用免疫荧光组化和激光扫描共聚焦观察大鼠MCAO再灌注后3、7、28 d海马CA1区TASK-1和GFAP表达.结果:成年大鼠海马CA1区可见大量TASK-1和GFAP双标阳性的细胞,MCAO再灌注后3、7、28 d海马CA1区TASK-1和GFAP表达逐步上调,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海马CA1区TASK-1的表达上调与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有一定关系.

    作者:袁建清;钟善全;刘铮;廖春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PTT移动无线对讲设备在临床责任制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TT移动无线对讲设备在临床责任制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在本院内分泌科病房设置2个责任组护士,每个责任组配2个责任护士,共4个责任护士,每个责任护士配备一台PTT移动无线对讲设备,责任护士间可随时随地通过PTT移动无线对讲设备远距离互相沟通,对患者实施完整连续性的床边治疗与护理,使用PTT移动无线对讲设备前后,分别选2015年1月份至2015年9月份入住本院内分泌科的住院患者250例进行临床责任制护理工作分析对比.结果:pTT移动无线对讲设备应用在临床责任制护理工作中,每日患者床边呼叫铃呼叫次数、患者陪护率、患者满意度方面与使用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TT移动无线对讲设备应用在临床责任制护理工作中,缩短了护士与患者之间的空间距离,为责任护士工作在患者身边赢得了时间,减少了每日患者床边呼叫铃呼叫次数,减少了患者陪护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曾书琴;秦永章;肖丽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早期先兆流产中医辨证分型与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先兆流产病中医辨证分型与抗心磷脂抗体(ACA)阳性的相关性,为早期先兆流产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化依据,从而指导临床早期先兆流产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对168例早期先兆流产病患者进行血清抗心磷脂抗体检测,并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标准对每位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早期先兆流产患者肾虚证型和气血虚弱证型ACA阳性率较高,而跌仆损伤证型(血瘀证)次之,血热证型ACA阳性的几率较少.结论:早期先兆流产证型中肾虚证和气血虚弱证与ACA阳性有显著相关性,与跌仆损伤证型(血瘀证)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邓志林;宋春花;韩立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消毒供应中心从功能制向责任制护理转变的临床实践

    目的:提高消毒供应中心(CSSD)服务能力建设,回归CSSD的本质,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服务.方法:应用循证理论采用PDCA方法进行持续性改进,首先是找出问题,采用自我进行评估;临床科室对供应室进行评估,找出问题后针对存在问题,引进临床科室“责任制护理”的理念和管理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形成符合CSSD工作模式的管理体系.结果:通过对2012年及2014年问卷调查结果比较:本科护士对自己存在的问题改进效果明显,护士的业务技能明显提高,对自己有明确职业规划(P<0.05);为临床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对一些不作为的现象给予杜绝.临床科室对CSSD存在问题改进效果、对CSSD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CSSD实施责任制护理行之有效,值得借鉴.

    作者:于凤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人肺腺癌顺铂耐药细胞A549/CDDP对铂类化疗药的敏感性及耐药基因表达改变的研究

    目的:探讨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CDDP对铂类化疗药耐药的机制.方法:应用MTT法检测人肺腺癌细胞A549及其顺铂耐药细胞A549/CDDP对铂类化疗药(CDDP、CBD及L-OHP)的敏感性,应用RT-PCR法比较两细胞系多药耐药基因(包括MDR1,ABCG2,MRP1,LRP),DNA-polβ和GST-pi等在mRNA水平的表达差异,筛选出差异基因,用Western blotting法验证该基因在蛋白水平的表达差异.结果:MTT实验发现,与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相比,顺铂耐药细胞A549/CDDP对CDDP的耐药系数(RI)为7.877,而A549/CDDP细胞也对CBD及L-OHP交叉耐药(RI分别为4.486及2.352);RT-PCR发现两细胞系的MDR1,ABCG2,MRP1,LRP及GST-pi等耐药基因在mRNA水平无明显差异,但A549/CDDP细胞中DNA-polβ在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较A549细胞明显升高.结论:A549/CDDP细胞内DNA-polβ表达升高可能与铂类耐药有关.

    作者:李壮华;贾筠;陈镜塘;徐瑞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低血压相关因素的分析

    目的:分析低血压的原因及处理方法,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低血压的发生.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近几年来收治的38例维持性血透低血压患者,回顾患者临床资料,探究低血压发生的原因.结果:38例患者经相应治疗后,症状均缓解,血压回升.低血压发生原因:透析中进食、透析超滤过多、透析前服用降压药、透析中服用降压药、无肝素透析、肾性贫血、严重低蛋白血症.结论:探讨低血压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改善透析中低血压,可以提高透析疗效,延长内瘘使用时间,防止内瘘的闭塞,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邱金英;李璐 刊期: 2016年第01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