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保留薄层颞肌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修补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

李金亮;肖锋;吴俊波;陈小萍;袁晓兵;杨杰;易宇光;许歆;杨俊博

关键词:颅骨缺损, 保留薄层颞肌, 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
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采用硬膜外保留薄层颞肌结合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进行颅骨修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126例颅骨修补病例,其中保留薄层颞肌组45例,颞肌下组39例,颞肌外组42例,对三组病例术后外形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保留薄层颞肌组并发症2例,外形满意度100%;颞肌下组出现并发症16例,外形满意度100%;颞肌外组出现并发症15例,外形满意度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保留薄层颞肌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修补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优于颞肌外组及颞肌下组.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康复新液联合双料喉风散防治放射性口腔炎的观察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联合双料喉风散对鼻咽癌放射性口腔炎的防治效果.方法:68例首次放疗的鼻咽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自放疗前1天始用康复新液每日4次含漱3 min后咽下,并予以双料喉风散喷涂口腔黏膜表面;对照组用朵贝氏液每日4次含漱.两组均用到放疗结束.观察两组放射性口腔炎的发生时间、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观察组放射性口腔炎平均发生时间(27.57±1.08)h,对照组(18.51±1.28)h,观察组放射性口腔炎总合发生率为58.82%,低于对照组的82.35%;观察组2级以上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发生率为17.65%,低于对照组的44.12%(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新液联合双料喉风散能够延迟鼻咽癌放射性口腔炎的出现时间,降低放射性口腔炎的发生率,并减轻其损伤程度.

    作者:张苑榆;许丽媚;彭伟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染料木素磺酸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ATP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染料木素磺酸钠(GSS)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Na+-K+-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的影响,研究其对脑缺血时能量代谢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动物模型,Longa评分方法行神经功能学评分,TTC染色方法测定脑梗死范围,酶活性分析检测技术检测Na+-K+-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结果:MCAO再灌注模型组大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损伤和脑梗死,缺血侧脑组织Na+-K+-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降低;GSS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降低,脑梗死体积缩小,脑组织两种ATPase活性均升高.结论:GSS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改善脑细胞能量代谢障碍是其机制之一.

    作者:黎晓;谢佳丽;赖丽娟;李玉磊;邱平;李良东;黄志华;黄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肾脏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伴直肠腺癌一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男,63岁,因大便性状改变伴血便3月余,于2014年11月14日入院.患者3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性状改变,呈黏液样便,伴里急后重感,并伴血便,量少.无恶心、呕吐、头晕等不适.于外院就诊,提示“痔疮”,给予药物治疗,效果不佳,4天前来我院门诊就诊.门诊行肠镜示距肛门5 cm处见一新生物,占据肠腔1/2,周边黏膜呈堤坝状隆起,活检6块送病理.病理结果:腺癌(距肛门5 cm).遂收入我院普外科治疗.入院查体:T 36.3℃,P 80次·min-1,R 20次·min-1,BP146/68 mmHg;全身未扪及肿大淋巴结;肺无阳性体征;腹部平坦,软,腹部未确及包块,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肾区位置无叩痛;直肠指诊:距肛门5 cm处确及大小约3 cm×3 cm的肿块,肿块质硬,固定,有轻压痛,泌尿系统专科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肖秋香;刘仰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PTT移动无线对讲设备在临床责任制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TT移动无线对讲设备在临床责任制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在本院内分泌科病房设置2个责任组护士,每个责任组配2个责任护士,共4个责任护士,每个责任护士配备一台PTT移动无线对讲设备,责任护士间可随时随地通过PTT移动无线对讲设备远距离互相沟通,对患者实施完整连续性的床边治疗与护理,使用PTT移动无线对讲设备前后,分别选2015年1月份至2015年9月份入住本院内分泌科的住院患者250例进行临床责任制护理工作分析对比.结果:pTT移动无线对讲设备应用在临床责任制护理工作中,每日患者床边呼叫铃呼叫次数、患者陪护率、患者满意度方面与使用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TT移动无线对讲设备应用在临床责任制护理工作中,缩短了护士与患者之间的空间距离,为责任护士工作在患者身边赢得了时间,减少了每日患者床边呼叫铃呼叫次数,减少了患者陪护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曾书琴;秦永章;肖丽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脑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综合康复护理对策

    目的:探索及时对脑外科手术后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对患者预后和致残率的影响.方法:对132例脑外科手术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神经促进技术康复护理、良肢位康复护理、防止并发症的护理.观察132例经临床治疗及综合康复护理后的治愈率、轻残率、重残率.结果:治愈率21.2%,轻残率62.1%,重残率15.9%,无死亡病例.结论:及时对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功能障碍,可降低致残率及改善治疗预后.

    作者:周小斌;李以茂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儿童桡骨小头陈旧性脱位的手术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儿童桡骨小头陈旧性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对8例陈旧性桡骨小头前脱位患儿均采用尺骨背侧筋膜重建环状韧带手术方式治疗,年龄介于6~12岁,受伤到手术时间介于3个月~3年,平均16个月.结果:8例患儿术后均无感染.术后1~ 12个月内来院复查,7例功能恢复良好;1例23天后再发生脱位,手术失败.1个月后再次手术,二次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用尺骨背侧筋膜重建环状韧带手术方式,治疗儿童型桡骨小头陈旧性脱位,该方法具有手术简易、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功能恢复,效果好等优点,是一种可推荐的治疗方法.

    作者:赵勇;赖光松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自制简易集尿器在男性尿失禁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男性尿失禁患者用自制简易集尿器(改良保鲜袋)接尿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住院的男性尿失禁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改良保鲜袋组(研究组)50例,传统保鲜袋组(对照组)50例,观察两组患者有无尿液外漏、站立时保鲜袋是否下滑等两个方面的情况,观察期为4周.结果:改良保鲜袋组尿液外漏2例(4%)、站立时保鲜袋下滑3例(6%);传统保鲜袋组尿液外漏8例(16%)、站立时保鲜袋下滑10例(20%).结论:改良保鲜袋组在尿液外漏和站立时防止下滑方面明显优于传统保鲜袋组,改良保鲜袋接尿法是一种自制方便、经济、有效的简易集尿器.减少了男性尿失禁患者卧床时尿液外漏和站立时保鲜袋下滑的发生,有利于临床护理工作.

    作者:王萍;王华彬;钟应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人肺腺癌顺铂耐药细胞A549/CDDP对铂类化疗药的敏感性及耐药基因表达改变的研究

    目的:探讨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CDDP对铂类化疗药耐药的机制.方法:应用MTT法检测人肺腺癌细胞A549及其顺铂耐药细胞A549/CDDP对铂类化疗药(CDDP、CBD及L-OHP)的敏感性,应用RT-PCR法比较两细胞系多药耐药基因(包括MDR1,ABCG2,MRP1,LRP),DNA-polβ和GST-pi等在mRNA水平的表达差异,筛选出差异基因,用Western blotting法验证该基因在蛋白水平的表达差异.结果:MTT实验发现,与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相比,顺铂耐药细胞A549/CDDP对CDDP的耐药系数(RI)为7.877,而A549/CDDP细胞也对CBD及L-OHP交叉耐药(RI分别为4.486及2.352);RT-PCR发现两细胞系的MDR1,ABCG2,MRP1,LRP及GST-pi等耐药基因在mRNA水平无明显差异,但A549/CDDP细胞中DNA-polβ在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较A549细胞明显升高.结论:A549/CDDP细胞内DNA-polβ表达升高可能与铂类耐药有关.

    作者:李壮华;贾筠;陈镜塘;徐瑞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胰岛素强化治疗危重症应激性高血糖152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危重症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疗效.方法:152例危重症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胰岛素治疗,将血糖控制在10.0~11.1 mmol·L-1之间;观察组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将血糖控制在4.4 ~6.1 mmol·L-1之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一般预后指标以及并发症指标的改善情况,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后两组患者相关血糖指标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更为显著,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住院天数、呼吸机使用时间及泵入胰岛素时间等指标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观察组院内感染率、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等指标分别为10.39%、6.49%、1.3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8.00%、17.33%、8.00%,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11.69%、10.67%,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4.81%,高于对照组78.6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强化胰岛素治疗应用于危重症应激性高血糖治疗,可有效改善血糖水平,降低院内感染率和病死率等预后指标,疗效显著.

    作者:廖春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弹性髓内钉加快股骨干骨折患儿恢复速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对股骨干骨折患儿恢复速率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股骨干骨折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钢板固定治疗,研究组接受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膝关节功能,术中情况和术后恢复速率.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后3个月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手术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儿住院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弹性髓内钉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不仅短期疗效更优,患儿恢复速率也更快.

    作者:李贵坚;刘培倦;沈学豪;王林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老年肺癌患者PICC置管并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原因及对策

    目的:分析老年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为临床工作中有效防治导管相关性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对院内发生PICC置管并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5例老年肺癌化疗患者行细菌培养,现场调查;根据现场调查结果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同时加强医务人员导管知识及技能培训,建立PICC导管规范化操作流程等.结果:5例血液及导管尖端均培养出鲍曼溶血不动杆菌;3例穿刺处皮肤、4例肝素帽亦有鲍曼不动杆菌生长;治疗室及换药室空气、肥皂表面均检测出细菌超标.经积极治疗后5例均治愈;之后的老年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20例,均未发生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结论:病室环境污染、导管维护过程存在漏洞、老年肺癌化疗患者免疫力低下是引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主要原因;针对性防护可预防感染的发生.

    作者:邢秋燕;魏清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T-SPOT.TB在骨与关节结核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实验(T-SPOT.TB)在骨与关节结核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收集我院骨科2012年3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骨结核患者及非骨结核的骨质破坏患者,统计T-SPOT.TB结果的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同时统计结核抗体上述指标作为对比参考.结果:在本组病例中T-SPOT.TB试验灵敏度为91.36%,特异度为100%,经统计学处理P<0.05,T-SPOT.TB检测优于结核抗体检查.结论:T-SPOT.TB检测法对肺外结核病诊断特异性高,对于骨与关节结核病的诊断意义重大,不失为一种可靠的检查手段,但目前价格较贵,不建议作为结核病常规筛查,应该应用于疑难病例的鉴别诊断中.

    作者:苗瑞瑞;张文龙;鲍玉成;邱南海;高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肢体缺血后处理与缺血预处理对孕兔失血性休克肝损伤保护作用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肢体缺血后处理和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孕兔失血性休克肝损伤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将32只孕兔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肢体缺血后处理组(LRIP组)和肢体缺血预处理组(LIPC组),每组实验动物均行双侧股动脉游离.S组:只对双侧股动脉游离;IR组:孕兔股动脉放血,维持平均动脉压40 mmHg 3 h后,lh内匀速回输全部血液,使孕兔血压维持在MAP稳定在80 mmHg之上并平稳24 h;LRIP组:孕兔股动脉放血3h后,给予缺血后处理即夹闭双侧股动脉,进行10次缺血30 s再灌注30 s,再输血复苏至24h.LIPC组:手术前24h,重复3次采用压脉带捆扎兔单侧后肢5 min,直至后肢皮肤呈紫色、股动脉搏动消失、随后开放5 min,再行IR处理.24h后观察血清中ALT、AST的变化,对肝组织MDA、SOD、NO及NOS的含量进行检测,ELISA法测定不同时点血清TNF-α、IL-10的含量,HE染色法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1)与I/R组相比,LRIP组及LIPC组的肝组织SOD、NO、NOS含量则显著升高(P<0.01),而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2)血清TNF-α含量降低、IL-10含量升高;(3)同时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损伤亦明显减轻,而LRIP组与LIPC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重复10次缺血30 s再灌注30 s的肢体后处理和手术前24h重复3次对兔单侧后肢捆扎5 min、开放5 min缺血再灌注的肢体预处理,对肝脏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一氧化氮的生物学作用发挥保护效应、减少iNOS的表达、抑制再灌注后氧自由基的过量生成、改善肝脏内炎症反应有关.缺血后处理与缺血预处理对肝脏都有显著性的保护作用,但是彼此差异不显著.

    作者:曾晶晶;李嵩山;吴明;冯永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不同术式治疗胸椎结核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分别采取经胸侧前入路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及经后路椎弓根入路钛网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配合病灶清除治疗胸椎结核临床疗效.方法:24例胸椎结核(其中14例合并不同程度截瘫)正规抗结核治疗2周以上,分两组分别行经胸侧前入路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及经后路椎弓根入路钛网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配合病灶清除手术,术后继续规范化抗结核治疗1~2年.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12~36月,术后截瘫患者除1例恢复至Frankel D级,其余全部恢复至E级;术后一年随访所有患者植骨融合良好,无植骨块及钛网脱落及移位,无骨不连及假关节等现象,无结核病灶复发、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在正规抗结核基础上,行经胸侧前入路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或经后路椎弓根入路钛网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配合病灶清除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胸椎结核均可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王力;邱南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小儿鼻骨侧位X线摄影中头部固定带的制作与应用

    目的:设计用于小儿鼻骨侧位X线检查中保持头部侧位的固定带.方法:选取本院鼻骨外伤行鼻骨侧位X线摄影1 ~12岁患儿为研究对象,按时间段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使用新研制的固定带固定小儿头部保持侧位,对照组按常规方法由陪同家属用双手固定小儿头部.比较两组摄影完成率、重复摄影率及陪检家属人数与患儿人数百分比的变化.结果:研究组完成摄影率(100%)高于对照组(8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复摄影率(1.11%)明显低于对照组(1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陪检家属人数与患儿人数百分比(83.33%)明显低于对照组(14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研制的固定带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固定效果好,保证检查质量的同时减少了患者及家属不必要的X线辐射.

    作者:陈云华;田青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乳腺癌影像学现状及其与ER、PR、c-erbB-2表达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严重危害广大女性身心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乳腺癌的检出和诊断主要基于影像观察.在评估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敏感性以及疾病的预后方面,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是为广泛应用的分子标记物.本文对医学影像学在乳腺癌诊断中的运用及评估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常用临床分子标记物进行了综述.

    作者:曹洁莹;陈卫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保留薄层颞肌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修补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采用硬膜外保留薄层颞肌结合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进行颅骨修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126例颅骨修补病例,其中保留薄层颞肌组45例,颞肌下组39例,颞肌外组42例,对三组病例术后外形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保留薄层颞肌组并发症2例,外形满意度100%;颞肌下组出现并发症16例,外形满意度100%;颞肌外组出现并发症15例,外形满意度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保留薄层颞肌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修补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优于颞肌外组及颞肌下组.

    作者:李金亮;肖锋;吴俊波;陈小萍;袁晓兵;杨杰;易宇光;许歆;杨俊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超声漏诊各种病理类型阑尾炎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超声漏诊急、慢性各种病理类型阑尾炎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7例阑尾炎超声扫查方法及声像图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找出超声漏诊的原因.结果:全部病例找出相应的病理分型,超声对单纯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阑尾脓肿与腹膜炎、慢性阑尾炎的漏诊率分别是25% (1/4)、4.8% (4/82)、0% (19/19)、0% (4/4)、5.6% (2/18).并且记录漏诊病例手术所见的阑尾解剖部位.结论:超声对阑尾炎有较高诊断率,但是对各种病理分型阑尾炎漏诊率高低不一,对于阑尾超声检查结果为阴性时,临床医生应结合病史、相关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

    作者:陈海燕;谢景来;方凤如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实施分级管理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实施分级管理,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社区2009年12月~2012年12月健康档案中的80例高血压患者,对其实施分级管理、护理干预,并定期进行随防,比较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社区高血压患者干预后的高血压病知识知晓率、并发症发生率、遵医行为及血压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干预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社区高血压病患者护理干预中实施分级管理,可有效提高高血压病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及遵医行为,并有效降低血压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李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在腹腔镜器械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评价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在我院腹腔镜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一步优化我院腹腔镜器械的管理模式,以稳步、高效、可持续的推进腹腔镜器械的管理质量,逐步提高医疗水平.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随机抽取768例腹腔镜手术病例纳入观察对象,其中2014年1至9月实施常规器械管理模式病例329例,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模式病例439例,统计分析开展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前后术前器械准备缺陷发生率及使用未登记率、器械丢失及未及时维修率、手术医生对器械满意度等质量控制指标间差异.结果: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后,腹腔镜器械术前准备缺陷发生率及使用后未登记例数明显低于开展前,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器械丢失及未及时维修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前,手术医生对器械满意度为88.4%,明显低于开展后的95.7%,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对腹腔镜器械进行管理,能突出管理目标,简化管理流程,优化管理资源,提高管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惠玲;周美兰;吴晓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