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术式治疗胸椎结核的临床研究

王力;邱南海

关键词:胸椎结核, 胸椎侧前方入路, 胸椎椎弓根入路, 病灶清除, 内固定
摘要:目的:观察分别采取经胸侧前入路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及经后路椎弓根入路钛网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配合病灶清除治疗胸椎结核临床疗效.方法:24例胸椎结核(其中14例合并不同程度截瘫)正规抗结核治疗2周以上,分两组分别行经胸侧前入路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及经后路椎弓根入路钛网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配合病灶清除手术,术后继续规范化抗结核治疗1~2年.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12~36月,术后截瘫患者除1例恢复至Frankel D级,其余全部恢复至E级;术后一年随访所有患者植骨融合良好,无植骨块及钛网脱落及移位,无骨不连及假关节等现象,无结核病灶复发、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在正规抗结核基础上,行经胸侧前入路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或经后路椎弓根入路钛网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配合病灶清除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胸椎结核均可取得满意效果.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36例肝内胆管细胞癌超声诊断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超声声像图的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36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结果:36例肝内胆管细胞癌超声表现中,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者28例(77.8%),呈不均匀低回声者30例(83.3%),高回声3例(8.3%),等回声3例(8.3%),还有3例病灶周边有声晕(8.3%),5例病灶后方伴有轻度声衰减(13.9%);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病灶内可见动脉血流12例(33.3%),其中8例病灶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大于0.6(66.7%);肝内胆管扩张者28例(77.8%).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根据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呈不均匀低回声,后方可伴有轻度声衰减,多数肿块少血供,肝内胆管就有不同程度的扩张,结合临床表现,可提高超声诊断的符合率.

    作者:黄诗进;罗利萍;丘宝兴;古柳冬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染料木素磺酸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ATP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染料木素磺酸钠(GSS)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Na+-K+-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的影响,研究其对脑缺血时能量代谢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动物模型,Longa评分方法行神经功能学评分,TTC染色方法测定脑梗死范围,酶活性分析检测技术检测Na+-K+-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结果:MCAO再灌注模型组大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损伤和脑梗死,缺血侧脑组织Na+-K+-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降低;GSS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降低,脑梗死体积缩小,脑组织两种ATPase活性均升高.结论:GSS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改善脑细胞能量代谢障碍是其机制之一.

    作者:黎晓;谢佳丽;赖丽娟;李玉磊;邱平;李良东;黄志华;黄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实施分级管理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实施分级管理,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社区2009年12月~2012年12月健康档案中的80例高血压患者,对其实施分级管理、护理干预,并定期进行随防,比较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社区高血压患者干预后的高血压病知识知晓率、并发症发生率、遵医行为及血压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干预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社区高血压病患者护理干预中实施分级管理,可有效提高高血压病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及遵医行为,并有效降低血压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李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肾脏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伴直肠腺癌一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男,63岁,因大便性状改变伴血便3月余,于2014年11月14日入院.患者3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性状改变,呈黏液样便,伴里急后重感,并伴血便,量少.无恶心、呕吐、头晕等不适.于外院就诊,提示“痔疮”,给予药物治疗,效果不佳,4天前来我院门诊就诊.门诊行肠镜示距肛门5 cm处见一新生物,占据肠腔1/2,周边黏膜呈堤坝状隆起,活检6块送病理.病理结果:腺癌(距肛门5 cm).遂收入我院普外科治疗.入院查体:T 36.3℃,P 80次·min-1,R 20次·min-1,BP146/68 mmHg;全身未扪及肿大淋巴结;肺无阳性体征;腹部平坦,软,腹部未确及包块,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肾区位置无叩痛;直肠指诊:距肛门5 cm处确及大小约3 cm×3 cm的肿块,肿块质硬,固定,有轻压痛,泌尿系统专科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肖秋香;刘仰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儿童桡骨小头陈旧性脱位的手术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儿童桡骨小头陈旧性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对8例陈旧性桡骨小头前脱位患儿均采用尺骨背侧筋膜重建环状韧带手术方式治疗,年龄介于6~12岁,受伤到手术时间介于3个月~3年,平均16个月.结果:8例患儿术后均无感染.术后1~ 12个月内来院复查,7例功能恢复良好;1例23天后再发生脱位,手术失败.1个月后再次手术,二次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用尺骨背侧筋膜重建环状韧带手术方式,治疗儿童型桡骨小头陈旧性脱位,该方法具有手术简易、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功能恢复,效果好等优点,是一种可推荐的治疗方法.

    作者:赵勇;赖光松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康复新液预防放射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康复新液在预防食管癌放射治疗过程中的放射性食管炎的效果.方法:80例行根治性放疗/放化疗的食管癌患者按1:1的比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予常规宣教预防,实验组在常规宣教的基础上,自放疗开始即口服康复新液20 mL,3次·日-1直至放疗结束,对比两组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程度和发生时间.结果:实验组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出现时间晚于对照组.结论:康复新液对预防放射性食管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吴隆秋;施华球;钟文娟;郭蒸;罗小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剖宫产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剖宫产围手术期的影响效果,旨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将114例剖宫产产妇按照半随机临床对照试验(quasi-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7例实施常规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57例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服务,并比较两组护理后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84.20% (P <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25%显著高于对照组78.95%(P<0.05).结论:对剖宫产患者实施CNP能够让孕妇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满意度.

    作者:尹月娥;贾玉娥;王慧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在腹腔镜器械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评价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在我院腹腔镜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一步优化我院腹腔镜器械的管理模式,以稳步、高效、可持续的推进腹腔镜器械的管理质量,逐步提高医疗水平.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随机抽取768例腹腔镜手术病例纳入观察对象,其中2014年1至9月实施常规器械管理模式病例329例,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模式病例439例,统计分析开展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前后术前器械准备缺陷发生率及使用未登记率、器械丢失及未及时维修率、手术医生对器械满意度等质量控制指标间差异.结果: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后,腹腔镜器械术前准备缺陷发生率及使用后未登记例数明显低于开展前,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器械丢失及未及时维修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前,手术医生对器械满意度为88.4%,明显低于开展后的95.7%,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对腹腔镜器械进行管理,能突出管理目标,简化管理流程,优化管理资源,提高管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惠玲;周美兰;吴晓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染料木素磺酸钠对去卵巢大鼠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

    目的:研究染料木素磺酸钠对去卵巢模型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方法:用去卵巢方法建立大鼠骨代谢紊乱动物模型,选择48只雌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骨质疏松模型组、阳性药物组、低剂量GSS组(0.1 mg·kg-1)、中剂量GSS组(0.3 mg·kg-1)、高剂量GSS组(1.0 mg·kg-1).建模1周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雌激素和不同剂量的染料木素磺酸钠,给药6周后,检测大鼠骨长度和骨重量指数,同时检测血清电解质、碱性磷酸酶(AKP)、骨钙素(BGP)和肝组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等生化指标.结果:与模型组相比(1)GSS可以增高腰椎、股骨及胫腓骨重量指数,同时增大股骨和胫骨长度指数(P<0.001);(2) GSS可降低血清中骨钙素的.含量,提高降钙素的含量(P<0.001);(3)GSS能升高血清AKP,降低TrACP-5b的含量(P<0.01).结论:GSS可通过调节骨形成和骨吸收途径,从而改善去卵巢大鼠骨代谢的紊乱,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可能起治疗作用.

    作者:朱文清;陈金财;姬广林;黄志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六月雪水提取物体外清除羟自由基活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六月雪水提取物体外清除羟自由基活性,证明六月雪水提取物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是否与清除自由基有关.方法:基于抗坏血酸还原Cu2为Cu+,Cu+还原H2 O2形成羟自由基·OH,·OH氧化邻菲罗啉,使其处于激发态,退激发时发光.抗氧化剂可以清除·OH,可以减少激发态邻菲罗啉的产生,使发光强度降低,运用此技术检测六月雪水提取物体外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结果:在六月雪水提取物的原浓度(3 000.000mg·mL-1)时,羟自由基被清除了98.978%,随着六月雪水提取物溶液的稀释,其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逐渐降低,当稀释为原浓度的1/16 384浓度(0.183 mg·mL-1)时,六月雪水提取物溶液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与空白组比较接近.结论:六月雪水提取物具有良好的体外清除羟自由基活性的能力,随着六月雪水提取物溶液的稀释,其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逐渐降低.

    作者:李洪亮;周漫;丁冶春;范小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主动脉夹层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发病急骤、进展迅速,对人类危害极大.深入了解影响AD发病的危险因素,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可以改善AD患者的预后.目前AD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综述AD发病机制的可能因素.

    作者:熊力;谢东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早期先兆流产中医辨证分型与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先兆流产病中医辨证分型与抗心磷脂抗体(ACA)阳性的相关性,为早期先兆流产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化依据,从而指导临床早期先兆流产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对168例早期先兆流产病患者进行血清抗心磷脂抗体检测,并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标准对每位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早期先兆流产患者肾虚证型和气血虚弱证型ACA阳性率较高,而跌仆损伤证型(血瘀证)次之,血热证型ACA阳性的几率较少.结论:早期先兆流产证型中肾虚证和气血虚弱证与ACA阳性有显著相关性,与跌仆损伤证型(血瘀证)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邓志林;宋春花;韩立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自制简易集尿器在男性尿失禁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男性尿失禁患者用自制简易集尿器(改良保鲜袋)接尿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住院的男性尿失禁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改良保鲜袋组(研究组)50例,传统保鲜袋组(对照组)50例,观察两组患者有无尿液外漏、站立时保鲜袋是否下滑等两个方面的情况,观察期为4周.结果:改良保鲜袋组尿液外漏2例(4%)、站立时保鲜袋下滑3例(6%);传统保鲜袋组尿液外漏8例(16%)、站立时保鲜袋下滑10例(20%).结论:改良保鲜袋组在尿液外漏和站立时防止下滑方面明显优于传统保鲜袋组,改良保鲜袋接尿法是一种自制方便、经济、有效的简易集尿器.减少了男性尿失禁患者卧床时尿液外漏和站立时保鲜袋下滑的发生,有利于临床护理工作.

    作者:王萍;王华彬;钟应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小儿鼻骨侧位X线摄影中头部固定带的制作与应用

    目的:设计用于小儿鼻骨侧位X线检查中保持头部侧位的固定带.方法:选取本院鼻骨外伤行鼻骨侧位X线摄影1 ~12岁患儿为研究对象,按时间段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使用新研制的固定带固定小儿头部保持侧位,对照组按常规方法由陪同家属用双手固定小儿头部.比较两组摄影完成率、重复摄影率及陪检家属人数与患儿人数百分比的变化.结果:研究组完成摄影率(100%)高于对照组(8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复摄影率(1.11%)明显低于对照组(1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陪检家属人数与患儿人数百分比(83.33%)明显低于对照组(14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研制的固定带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固定效果好,保证检查质量的同时减少了患者及家属不必要的X线辐射.

    作者:陈云华;田青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常规方法与EnSite系统消融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比较

    目的:通过比较EnSite系统与常规方法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评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92例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患者,其中常规组43例,在X线下常规标测和消融,EnSite组49例,首先利用EnSite系统构建右室流出道三维模型,然后行电解剖标测消融靶点,并用冷盐水灌注导管进行消融.比较两组X线曝光时间、靶点标测时间、手术总时间,消融成功率、随访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两组即时成功率两组无差别(P>0.05).与常规组相比,EnSite组X线曝光时间、靶点标测时间、手术总时间均明显缩短.两组术中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两种方法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均有效,安全,但EnSite系统能明显减少X线曝光时间、靶点标测时间和消融手术总时间.

    作者:王梓良;黄晓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红光治疗对周围性面瘫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红光治疗仪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疗效.方法:总结24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使用红光治疗的临床资料,评价其疗效.结果:平均治疗时间为2~3周,治愈率91.6%,好转率7.6%,无效率为0.8%,面部运动功能检查正常,蹙眉、皱额、闭目、耸鼻、示齿、努嘴、鼓腮均恢复正常,无后遗症.结论:红光治疗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雅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化痰法为指导的白芥子相关药组对肝纤维化大鼠VEGF、bFGF表达的影响

    目的:对白芥子及其药组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VEGF、bFGF、CoⅣ、LN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白芥子组、白芥子+丹参组、白芥子+黄芪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大鼠背部皮下注射50%CC14 0.1 mL·100 g-1,2次·周-1,连续造模12周.阳性对照组、白芥子组、白芥子+丹参组、白芥子+黄芪组于造模的第7周开始给药,阳性对照组给予秋水仙碱0.4 mg·kg-1,白芥子组、白芥子+丹参组、白芥子+黄芪组的剂量分别为1.0 g·kg-1,共7周.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肝组织匀浆CoⅣ、LN,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VEGF、bFGF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CoⅣ、LN显著增高(P<0.01),VEGF、bFGF蛋白的表达显著增高(P<0.05);白芥子组、白芥子+丹参组、白芥子+黄芪组与模型组比较:CoⅣ、LN显著减低(P<0.05),VEGF、bFGF蛋白的表达显著减低(P<0.05).结论:以化痰理论为指导的白芥子及其药物组合对肝纤维化大鼠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影响VEGF、bF-GF蛋白的表达有关.

    作者:郑保平;韩立民;林唐唐;韩露;唐杨;刘真;孙小勇;吴斌;刘海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消毒供应中心从功能制向责任制护理转变的临床实践

    目的:提高消毒供应中心(CSSD)服务能力建设,回归CSSD的本质,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服务.方法:应用循证理论采用PDCA方法进行持续性改进,首先是找出问题,采用自我进行评估;临床科室对供应室进行评估,找出问题后针对存在问题,引进临床科室“责任制护理”的理念和管理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形成符合CSSD工作模式的管理体系.结果:通过对2012年及2014年问卷调查结果比较:本科护士对自己存在的问题改进效果明显,护士的业务技能明显提高,对自己有明确职业规划(P<0.05);为临床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对一些不作为的现象给予杜绝.临床科室对CSSD存在问题改进效果、对CSSD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CSSD实施责任制护理行之有效,值得借鉴.

    作者:于凤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肺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博莱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模型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四代用于实验;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N组)、阳性对照组(P组)、地塞米松治疗组(D组)和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组(M组),每组各15只大鼠.P组、D组和M组分别经气管注入博莱霉素制备肺纤维化模型.造模后7、14、21天留取肺组织,HE染色观察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的程度,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博莱霉素造模后,取肺组织行HE染色,病理符合肺纤维;在处理后的7、14和21天,与P组相比,D、M组大鼠出现肺炎和肺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同时大鼠肺组织中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而D、M组在第7、14、21天病理结果及转化生长因子表达的比较中,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博莱霉素诱导大鼠肺纤维化模型的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有关.

    作者:曾省都;张伟;康秀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优质护理在基层内科护理中的作用探究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基层内科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12月我院内科收治的2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人院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与对照组(120例),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7.5%,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75.0%,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基层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梁雪 刊期: 2016年第01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