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术式治疗胸椎结核的临床研究

王力;邱南海

关键词:胸椎结核, 胸椎侧前方入路, 胸椎椎弓根入路, 病灶清除, 内固定
摘要:目的:观察分别采取经胸侧前入路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及经后路椎弓根入路钛网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配合病灶清除治疗胸椎结核临床疗效.方法:24例胸椎结核(其中14例合并不同程度截瘫)正规抗结核治疗2周以上,分两组分别行经胸侧前入路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及经后路椎弓根入路钛网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配合病灶清除手术,术后继续规范化抗结核治疗1~2年.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12~36月,术后截瘫患者除1例恢复至Frankel D级,其余全部恢复至E级;术后一年随访所有患者植骨融合良好,无植骨块及钛网脱落及移位,无骨不连及假关节等现象,无结核病灶复发、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在正规抗结核基础上,行经胸侧前入路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或经后路椎弓根入路钛网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配合病灶清除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胸椎结核均可取得满意效果.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社区产妇纯母乳喂养调查分析

    母乳是婴儿理想的食品,母乳喂养是自然、合理的喂养方式[1].母乳也是纯天然食物,营养丰富,所含营养成分可满足出生后4~6个月内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产妇分娩后1~4个月为母乳喂养的佳时期.为了掌握城市纯母乳喂养率,进一步加强妇幼保健工作,我中心对社区内产妇的母乳喂养现状资料进行了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乔宪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弹性髓内钉加快股骨干骨折患儿恢复速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对股骨干骨折患儿恢复速率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股骨干骨折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钢板固定治疗,研究组接受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膝关节功能,术中情况和术后恢复速率.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后3个月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手术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儿住院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弹性髓内钉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不仅短期疗效更优,患儿恢复速率也更快.

    作者:李贵坚;刘培倦;沈学豪;王林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肢体缺血后处理与缺血预处理对孕兔失血性休克肝损伤保护作用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肢体缺血后处理和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孕兔失血性休克肝损伤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将32只孕兔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肢体缺血后处理组(LRIP组)和肢体缺血预处理组(LIPC组),每组实验动物均行双侧股动脉游离.S组:只对双侧股动脉游离;IR组:孕兔股动脉放血,维持平均动脉压40 mmHg 3 h后,lh内匀速回输全部血液,使孕兔血压维持在MAP稳定在80 mmHg之上并平稳24 h;LRIP组:孕兔股动脉放血3h后,给予缺血后处理即夹闭双侧股动脉,进行10次缺血30 s再灌注30 s,再输血复苏至24h.LIPC组:手术前24h,重复3次采用压脉带捆扎兔单侧后肢5 min,直至后肢皮肤呈紫色、股动脉搏动消失、随后开放5 min,再行IR处理.24h后观察血清中ALT、AST的变化,对肝组织MDA、SOD、NO及NOS的含量进行检测,ELISA法测定不同时点血清TNF-α、IL-10的含量,HE染色法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1)与I/R组相比,LRIP组及LIPC组的肝组织SOD、NO、NOS含量则显著升高(P<0.01),而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2)血清TNF-α含量降低、IL-10含量升高;(3)同时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损伤亦明显减轻,而LRIP组与LIPC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重复10次缺血30 s再灌注30 s的肢体后处理和手术前24h重复3次对兔单侧后肢捆扎5 min、开放5 min缺血再灌注的肢体预处理,对肝脏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一氧化氮的生物学作用发挥保护效应、减少iNOS的表达、抑制再灌注后氧自由基的过量生成、改善肝脏内炎症反应有关.缺血后处理与缺血预处理对肝脏都有显著性的保护作用,但是彼此差异不显著.

    作者:曾晶晶;李嵩山;吴明;冯永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人肺腺癌顺铂耐药细胞A549/CDDP对铂类化疗药的敏感性及耐药基因表达改变的研究

    目的:探讨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CDDP对铂类化疗药耐药的机制.方法:应用MTT法检测人肺腺癌细胞A549及其顺铂耐药细胞A549/CDDP对铂类化疗药(CDDP、CBD及L-OHP)的敏感性,应用RT-PCR法比较两细胞系多药耐药基因(包括MDR1,ABCG2,MRP1,LRP),DNA-polβ和GST-pi等在mRNA水平的表达差异,筛选出差异基因,用Western blotting法验证该基因在蛋白水平的表达差异.结果:MTT实验发现,与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相比,顺铂耐药细胞A549/CDDP对CDDP的耐药系数(RI)为7.877,而A549/CDDP细胞也对CBD及L-OHP交叉耐药(RI分别为4.486及2.352);RT-PCR发现两细胞系的MDR1,ABCG2,MRP1,LRP及GST-pi等耐药基因在mRNA水平无明显差异,但A549/CDDP细胞中DNA-polβ在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较A549细胞明显升高.结论:A549/CDDP细胞内DNA-polβ表达升高可能与铂类耐药有关.

    作者:李壮华;贾筠;陈镜塘;徐瑞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赣州市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认知及其高危性行为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赣州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知识行为态度及感染情况,为本市MSM开展艾滋病知识宣教和高危行为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招募同伴教育员,组织大型活动,现场单独答卷,问卷当场收回.结果:本次调查MSM 117例,其中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101例(86.3%),完全知晓率62例(53.0%).近6个月与同性肛交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为52例(占65.0%),与异性性行为时则为15例(42.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4).此次调查117人中检测出HIV抗体阳性10例,检出率为8.55%.结论:赣州市MSM知识知晓率较高,但安全套使用比例低,特别是同异性发生性行为时.MSM HIV感染率高,需引起重视.

    作者:杜刚;杨荣荣;龚雪梅;廖梅珠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用于妇科腹腔镜对瑞芬太尼术后痛觉敏感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嘧啶在妇科腹腔镜中处理瑞芬太尼导致的术后痛觉敏感的影响.方法:选ASA Ⅰ或Ⅱ级行妇科腹腔镜全麻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D组)、实验组(S1组)和(S2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前15 min,分别静脉给D组生理盐水,S1组右美托嘧啶0.5 μg·kg-1,S2组右美托嘧啶1μg·kg-1,分别记录VAS评分、RAMSAY评分、患者的苏醒时间、术后呕吐和寒颤率.结果:S1组和S2组VAS评分明显小于D组(P<0.05);术后呕吐和寒颤发生率S1和S2组也低于D组(P<0.05).结论:静脉给予右美托嘧啶0.5 μg·kg-1或者1 μg·kg-1能有效的缓解瑞芬太尼引起的术后痛觉敏感,右美托嘧啶0.5μg·kg-1对术后防呕吐和寒颤效果确切、安全,呈剂量依赖性,但剂量越大,出现血压下降,心率下降患者增多.右美托嘧啶0.5 μg·kg-对于控制常规的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的呕吐和寒战确切,安全.

    作者:李帆;毕生龙;陈艾琼;宋俪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甲状腺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的临床比较分析

    目的:分析对比甲状腺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行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72例,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36例(行腔镜手术治疗)及对照组36例(行传统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3%,对照组为11.11% (P >0.05).结论:甲状腺腔镜手术可以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疼痛阈值,缩短住院时间,手术安全、可靠,不影响美观,适于临床应用.

    作者:郑高平;侯东生;唐玉玲;宋耀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高频彩超在甲状腺结节病理分型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HFU)在甲状腺结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36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10个甲状腺结节的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特征并与病理对照.结果:210个结节中恶性结节76个,良性结节134个,HFU对本组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为88.16%、92.54%、90.95%;良恶性结节具有不同的二维和CDFI特征,PSV和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频彩超观察甲状腺结节二维及CDFI特征,对良恶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宋建明;刘远飞;曾晓英;叶军;游宇光;陈卫华;葛贻珑;卢环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早期先兆流产中医辨证分型与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先兆流产病中医辨证分型与抗心磷脂抗体(ACA)阳性的相关性,为早期先兆流产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化依据,从而指导临床早期先兆流产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对168例早期先兆流产病患者进行血清抗心磷脂抗体检测,并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标准对每位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早期先兆流产患者肾虚证型和气血虚弱证型ACA阳性率较高,而跌仆损伤证型(血瘀证)次之,血热证型ACA阳性的几率较少.结论:早期先兆流产证型中肾虚证和气血虚弱证与ACA阳性有显著相关性,与跌仆损伤证型(血瘀证)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邓志林;宋春花;韩立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小儿鼻骨侧位X线摄影中头部固定带的制作与应用

    目的:设计用于小儿鼻骨侧位X线检查中保持头部侧位的固定带.方法:选取本院鼻骨外伤行鼻骨侧位X线摄影1 ~12岁患儿为研究对象,按时间段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使用新研制的固定带固定小儿头部保持侧位,对照组按常规方法由陪同家属用双手固定小儿头部.比较两组摄影完成率、重复摄影率及陪检家属人数与患儿人数百分比的变化.结果:研究组完成摄影率(100%)高于对照组(8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复摄影率(1.11%)明显低于对照组(1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陪检家属人数与患儿人数百分比(83.33%)明显低于对照组(14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研制的固定带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固定效果好,保证检查质量的同时减少了患者及家属不必要的X线辐射.

    作者:陈云华;田青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儿童桡骨小头陈旧性脱位的手术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儿童桡骨小头陈旧性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对8例陈旧性桡骨小头前脱位患儿均采用尺骨背侧筋膜重建环状韧带手术方式治疗,年龄介于6~12岁,受伤到手术时间介于3个月~3年,平均16个月.结果:8例患儿术后均无感染.术后1~ 12个月内来院复查,7例功能恢复良好;1例23天后再发生脱位,手术失败.1个月后再次手术,二次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用尺骨背侧筋膜重建环状韧带手术方式,治疗儿童型桡骨小头陈旧性脱位,该方法具有手术简易、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功能恢复,效果好等优点,是一种可推荐的治疗方法.

    作者:赵勇;赖光松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脑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综合康复护理对策

    目的:探索及时对脑外科手术后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对患者预后和致残率的影响.方法:对132例脑外科手术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神经促进技术康复护理、良肢位康复护理、防止并发症的护理.观察132例经临床治疗及综合康复护理后的治愈率、轻残率、重残率.结果:治愈率21.2%,轻残率62.1%,重残率15.9%,无死亡病例.结论:及时对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功能障碍,可降低致残率及改善治疗预后.

    作者:周小斌;李以茂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胃肠术后切口裂开因素分析及中西医结合防治体会

    目的:探讨胃肠手术后切口裂开的相关因素、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对2010年7月~2014年7月我院胃肠外科行胃肠手术后发生切口裂开的23例(裂开组)和随机抽取同期我科相应患者手术后未发生切口裂开的23例(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糖尿病、体重指数、手术时间三者在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恶性肿瘤、血红蛋包、白蛋白、血糖、切口类型、手术类型、切口长度等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体重指数、手术时间等与胃肠术后切口裂开有密切关系,围手术期应做好相应预防处置.

    作者:郭攸琮;方传发;夏来阳;刘红权;易健中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应用于肝切除术的麻醉护理

    目的:探讨低中心静脉压技术应用于肝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择期行肝切除术的患者66例,分成对照组和低中心静脉压组(LCVP组)各33例.观察患者术中尿量、液体输入量、失血量、输血量,并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和血小板的差异.结果:LCVP组术中晶体输入量和出血量明显减少,手术时间缩短(P<0.05),而两组的胶体输入量和尿量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术后24h的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定量(FIB),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可减少肝切除术中出血量,维持凝血功能,保护血小板.护士积极配合麻醉医生,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对顺利完成手术,保障患者手术安全和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作者:卢春丽;黄德辉;谢海辉;石海燕;张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剖宫产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剖宫产围手术期的影响效果,旨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将114例剖宫产产妇按照半随机临床对照试验(quasi-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7例实施常规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57例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服务,并比较两组护理后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84.20% (P <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25%显著高于对照组78.95%(P<0.05).结论:对剖宫产患者实施CNP能够让孕妇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满意度.

    作者:尹月娥;贾玉娥;王慧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冰袋冷敷在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炎的术后护理应用

    目的:探讨冰袋冷敷在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炎的术后护理应用效果.方法:215例膝关节炎患者关节镜治疗术后随机分为观察组110例,冷敷组105例.观察组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冷敷组术后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应用冰袋冷敷患侧膝关节.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结果:冷敷组疼痛、肿胀消退时间优于观察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膝关节炎患者在关节镜治疗术后合理应用冰袋冷敷能明显缩短康复时间,改善患者术后患侧膝关节的功能恢复.

    作者:陈燕;艾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红光治疗对周围性面瘫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红光治疗仪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疗效.方法:总结24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使用红光治疗的临床资料,评价其疗效.结果:平均治疗时间为2~3周,治愈率91.6%,好转率7.6%,无效率为0.8%,面部运动功能检查正常,蹙眉、皱额、闭目、耸鼻、示齿、努嘴、鼓腮均恢复正常,无后遗症.结论:红光治疗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雅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常规方法与EnSite系统消融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比较

    目的:通过比较EnSite系统与常规方法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评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92例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患者,其中常规组43例,在X线下常规标测和消融,EnSite组49例,首先利用EnSite系统构建右室流出道三维模型,然后行电解剖标测消融靶点,并用冷盐水灌注导管进行消融.比较两组X线曝光时间、靶点标测时间、手术总时间,消融成功率、随访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两组即时成功率两组无差别(P>0.05).与常规组相比,EnSite组X线曝光时间、靶点标测时间、手术总时间均明显缩短.两组术中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两种方法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均有效,安全,但EnSite系统能明显减少X线曝光时间、靶点标测时间和消融手术总时间.

    作者:王梓良;黄晓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腔良性病变118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腔良性病变的疗效.方法:应用连续灌流式宫腔镜对118例子宫腔良性病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结果:118例中,子宫内膜息肉38例,宫腔粘连26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20例,宫内异物残留18例,黏膜下子宫肌瘤10例,子宫中隔切除6例,其中腹腔镜监护65例,二次手术8例,三次手术2例,均手术成功,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治疗有效率100%.结论:宫腔镜手术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为子宫腔良性病变治疗首选方法,腹腔镜监护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钟肇梅;邹丽兰;陈彩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椎弓根固定结合经伤椎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椎弓根固定结合经伤椎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胸腰椎骨折患者50例,椎弓根固定结合经伤椎椎体内植骨25例为观察组,单纯行椎弓根钉内固定术25例为对照组.术后随访1~1.5年,平均1.3年,所有患者术后均无死亡、创口和深部组织感染并发症、断钉、螺钉松动、纵杆移位发生.观察两组术后2天、术后1年取出内固定物后伤椎椎体高度、Cobb's角的变化.结果:伤椎体高度及Cobb's角在术后2天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内固定取出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联合伤椎椎体内植入自体骨可增加前中柱的稳定性,恢复伤椎体高度及促进骨性融合,减少内固定松动及断裂、伤椎再次塌陷,比单纯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效果好.

    作者:严越茂;刘经宝;李世平;肖建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