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中耳乳突炎症听骨链标准化HRCT MPR评估

卢绍辉;吴颋;刘官华;刘家锋;郭少华;刘少强

关键词:中耳乳突炎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多平面重建
摘要:目的:评估HRCT及其标准化MPR后处理技术观察慢性中耳乳突炎症听骨链的方法及准确性.方法:搜集85例(92耳)经手术治疗的慢性中耳乳突炎症病例,术前采用螺旋CT高分辨扫描,将原始扫描数据放大重建后,标准组进行多平面重组(斜轴面、斜冠状面),以听小骨或听小骨关节部分或完全消失为破坏标准,以手术所见为金标准,并与非标准组结果比较.结果:92耳共276块听小骨及184个关节,标准组HRCT MPR观察125块听小骨破坏,手术证实122块;观察听小骨关节破坏68个,手术证实66个,准确性高于非标准组HRCT观察(x2=21.652,P=0.000);Kappa值分别0.797,0.828,胆脂瘤型中耳炎(26耳)听小骨破坏率(71.8%)高于肉芽肿型中耳炎(66耳)听小骨破坏率(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062,P=0.000).结论:HRCT结合标准化MPR后处理,以听小骨或听小骨关节部分或完全消失为破坏标准,可以准确评估慢性中耳炎症听骨链状况,有利于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胆脂瘤型中耳炎听骨破坏率高于肉芽肿型中耳炎.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影像诊断早孕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

    先天性心脏病是常见的胎儿先天性畸形,在胎儿先天畸形中的发病率较高.为了尽早发现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对胎儿心脏及大血管结构进行产前筛查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从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相关超声软指标、心脏结构和超声影像诊断技术方面来对超声影像在早孕期(孕11~13+6周)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刘荣玮;叶军;任苓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赣州市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认知及其高危性行为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赣州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知识行为态度及感染情况,为本市MSM开展艾滋病知识宣教和高危行为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招募同伴教育员,组织大型活动,现场单独答卷,问卷当场收回.结果:本次调查MSM 117例,其中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101例(86.3%),完全知晓率62例(53.0%).近6个月与同性肛交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为52例(占65.0%),与异性性行为时则为15例(42.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4).此次调查117人中检测出HIV抗体阳性10例,检出率为8.55%.结论:赣州市MSM知识知晓率较高,但安全套使用比例低,特别是同异性发生性行为时.MSM HIV感染率高,需引起重视.

    作者:杜刚;杨荣荣;龚雪梅;廖梅珠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低血压相关因素的分析

    目的:分析低血压的原因及处理方法,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低血压的发生.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近几年来收治的38例维持性血透低血压患者,回顾患者临床资料,探究低血压发生的原因.结果:38例患者经相应治疗后,症状均缓解,血压回升.低血压发生原因:透析中进食、透析超滤过多、透析前服用降压药、透析中服用降压药、无肝素透析、肾性贫血、严重低蛋白血症.结论:探讨低血压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改善透析中低血压,可以提高透析疗效,延长内瘘使用时间,防止内瘘的闭塞,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邱金英;李璐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乳腺癌影像学现状及其与ER、PR、c-erbB-2表达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严重危害广大女性身心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乳腺癌的检出和诊断主要基于影像观察.在评估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敏感性以及疾病的预后方面,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是为广泛应用的分子标记物.本文对医学影像学在乳腺癌诊断中的运用及评估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常用临床分子标记物进行了综述.

    作者:曹洁莹;陈卫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产后盆底肌肉康复治疗100例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对产后盆底功能的作用.方法:将100例产后42天盆底肌力检测<3级,其中46例合并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产妇纳入观察,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2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盆底肌力测定、排尿状况评分及尿垫试验评价排尿情况.结果:2个疗程后盆底肌力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排尿状况评分、1h尿垫平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对盆底功能康复有效,能促进产后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李爱青;陈春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脑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综合康复护理对策

    目的:探索及时对脑外科手术后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对患者预后和致残率的影响.方法:对132例脑外科手术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神经促进技术康复护理、良肢位康复护理、防止并发症的护理.观察132例经临床治疗及综合康复护理后的治愈率、轻残率、重残率.结果:治愈率21.2%,轻残率62.1%,重残率15.9%,无死亡病例.结论:及时对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功能障碍,可降低致残率及改善治疗预后.

    作者:周小斌;李以茂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剖宫产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剖宫产围手术期的影响效果,旨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将114例剖宫产产妇按照半随机临床对照试验(quasi-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7例实施常规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57例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服务,并比较两组护理后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84.20% (P <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25%显著高于对照组78.95%(P<0.05).结论:对剖宫产患者实施CNP能够让孕妇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满意度.

    作者:尹月娥;贾玉娥;王慧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用于妇科腹腔镜对瑞芬太尼术后痛觉敏感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嘧啶在妇科腹腔镜中处理瑞芬太尼导致的术后痛觉敏感的影响.方法:选ASA Ⅰ或Ⅱ级行妇科腹腔镜全麻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D组)、实验组(S1组)和(S2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前15 min,分别静脉给D组生理盐水,S1组右美托嘧啶0.5 μg·kg-1,S2组右美托嘧啶1μg·kg-1,分别记录VAS评分、RAMSAY评分、患者的苏醒时间、术后呕吐和寒颤率.结果:S1组和S2组VAS评分明显小于D组(P<0.05);术后呕吐和寒颤发生率S1和S2组也低于D组(P<0.05).结论:静脉给予右美托嘧啶0.5 μg·kg-1或者1 μg·kg-1能有效的缓解瑞芬太尼引起的术后痛觉敏感,右美托嘧啶0.5μg·kg-1对术后防呕吐和寒颤效果确切、安全,呈剂量依赖性,但剂量越大,出现血压下降,心率下降患者增多.右美托嘧啶0.5 μg·kg-对于控制常规的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的呕吐和寒战确切,安全.

    作者:李帆;毕生龙;陈艾琼;宋俪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主动脉夹层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发病急骤、进展迅速,对人类危害极大.深入了解影响AD发病的危险因素,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可以改善AD患者的预后.目前AD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综述AD发病机制的可能因素.

    作者:熊力;谢东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肾脏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伴直肠腺癌一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男,63岁,因大便性状改变伴血便3月余,于2014年11月14日入院.患者3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性状改变,呈黏液样便,伴里急后重感,并伴血便,量少.无恶心、呕吐、头晕等不适.于外院就诊,提示“痔疮”,给予药物治疗,效果不佳,4天前来我院门诊就诊.门诊行肠镜示距肛门5 cm处见一新生物,占据肠腔1/2,周边黏膜呈堤坝状隆起,活检6块送病理.病理结果:腺癌(距肛门5 cm).遂收入我院普外科治疗.入院查体:T 36.3℃,P 80次·min-1,R 20次·min-1,BP146/68 mmHg;全身未扪及肿大淋巴结;肺无阳性体征;腹部平坦,软,腹部未确及包块,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肾区位置无叩痛;直肠指诊:距肛门5 cm处确及大小约3 cm×3 cm的肿块,肿块质硬,固定,有轻压痛,泌尿系统专科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肖秋香;刘仰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下颌第三磨牙近中阻生T形曲片段弓辅助正畸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近中阻生下颌第三磨牙的T形曲片段弓辅助性固定正畸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31例32颗近中倾斜阻生的下颌第三磨牙,双侧1例,其余为单侧,用不锈钢方丝弯制T形曲片段弓辅助性固定正畸治疗远中移动竖直近中倾斜阻生下颌第三磨牙.结果:经3~5个月矫治,近中阻生下颌第三磨牙均被竖直、覆殆覆盖关系正常.牙龈炎4例,占12.9%;下颌第三磨牙Ⅰ~Ⅱ度松动2例,占6.45%;支抗牙移动3例,占9.67%.结论:T形曲片段弓辅助性固定正畸治疗能安全、有效地矫治近中倾斜阻生下颌第三磨牙.

    作者:何琳霞;容主平;田晶;周逸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在腹腔镜器械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评价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在我院腹腔镜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一步优化我院腹腔镜器械的管理模式,以稳步、高效、可持续的推进腹腔镜器械的管理质量,逐步提高医疗水平.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随机抽取768例腹腔镜手术病例纳入观察对象,其中2014年1至9月实施常规器械管理模式病例329例,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模式病例439例,统计分析开展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前后术前器械准备缺陷发生率及使用未登记率、器械丢失及未及时维修率、手术医生对器械满意度等质量控制指标间差异.结果: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后,腹腔镜器械术前准备缺陷发生率及使用后未登记例数明显低于开展前,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器械丢失及未及时维修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前,手术医生对器械满意度为88.4%,明显低于开展后的95.7%,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对腹腔镜器械进行管理,能突出管理目标,简化管理流程,优化管理资源,提高管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惠玲;周美兰;吴晓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康复新液预防放射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康复新液在预防食管癌放射治疗过程中的放射性食管炎的效果.方法:80例行根治性放疗/放化疗的食管癌患者按1:1的比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予常规宣教预防,实验组在常规宣教的基础上,自放疗开始即口服康复新液20 mL,3次·日-1直至放疗结束,对比两组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程度和发生时间.结果:实验组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出现时间晚于对照组.结论:康复新液对预防放射性食管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吴隆秋;施华球;钟文娟;郭蒸;罗小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儿童桡骨小头陈旧性脱位的手术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儿童桡骨小头陈旧性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对8例陈旧性桡骨小头前脱位患儿均采用尺骨背侧筋膜重建环状韧带手术方式治疗,年龄介于6~12岁,受伤到手术时间介于3个月~3年,平均16个月.结果:8例患儿术后均无感染.术后1~ 12个月内来院复查,7例功能恢复良好;1例23天后再发生脱位,手术失败.1个月后再次手术,二次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用尺骨背侧筋膜重建环状韧带手术方式,治疗儿童型桡骨小头陈旧性脱位,该方法具有手术简易、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功能恢复,效果好等优点,是一种可推荐的治疗方法.

    作者:赵勇;赖光松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老年肺癌患者PICC置管并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原因及对策

    目的:分析老年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为临床工作中有效防治导管相关性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对院内发生PICC置管并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5例老年肺癌化疗患者行细菌培养,现场调查;根据现场调查结果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同时加强医务人员导管知识及技能培训,建立PICC导管规范化操作流程等.结果:5例血液及导管尖端均培养出鲍曼溶血不动杆菌;3例穿刺处皮肤、4例肝素帽亦有鲍曼不动杆菌生长;治疗室及换药室空气、肥皂表面均检测出细菌超标.经积极治疗后5例均治愈;之后的老年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20例,均未发生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结论:病室环境污染、导管维护过程存在漏洞、老年肺癌化疗患者免疫力低下是引发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主要原因;针对性防护可预防感染的发生.

    作者:邢秋燕;魏清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保留薄层颞肌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修补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采用硬膜外保留薄层颞肌结合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进行颅骨修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126例颅骨修补病例,其中保留薄层颞肌组45例,颞肌下组39例,颞肌外组42例,对三组病例术后外形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保留薄层颞肌组并发症2例,外形满意度100%;颞肌下组出现并发症16例,外形满意度100%;颞肌外组出现并发症15例,外形满意度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保留薄层颞肌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修补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优于颞肌外组及颞肌下组.

    作者:李金亮;肖锋;吴俊波;陈小萍;袁晓兵;杨杰;易宇光;许歆;杨俊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消毒供应中心从功能制向责任制护理转变的临床实践

    目的:提高消毒供应中心(CSSD)服务能力建设,回归CSSD的本质,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服务.方法:应用循证理论采用PDCA方法进行持续性改进,首先是找出问题,采用自我进行评估;临床科室对供应室进行评估,找出问题后针对存在问题,引进临床科室“责任制护理”的理念和管理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形成符合CSSD工作模式的管理体系.结果:通过对2012年及2014年问卷调查结果比较:本科护士对自己存在的问题改进效果明显,护士的业务技能明显提高,对自己有明确职业规划(P<0.05);为临床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对一些不作为的现象给予杜绝.临床科室对CSSD存在问题改进效果、对CSSD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CSSD实施责任制护理行之有效,值得借鉴.

    作者:于凤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常规方法与EnSite系统消融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比较

    目的:通过比较EnSite系统与常规方法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评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92例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患者,其中常规组43例,在X线下常规标测和消融,EnSite组49例,首先利用EnSite系统构建右室流出道三维模型,然后行电解剖标测消融靶点,并用冷盐水灌注导管进行消融.比较两组X线曝光时间、靶点标测时间、手术总时间,消融成功率、随访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两组即时成功率两组无差别(P>0.05).与常规组相比,EnSite组X线曝光时间、靶点标测时间、手术总时间均明显缩短.两组术中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两种方法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均有效,安全,但EnSite系统能明显减少X线曝光时间、靶点标测时间和消融手术总时间.

    作者:王梓良;黄晓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36例肝内胆管细胞癌超声诊断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超声声像图的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36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结果:36例肝内胆管细胞癌超声表现中,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者28例(77.8%),呈不均匀低回声者30例(83.3%),高回声3例(8.3%),等回声3例(8.3%),还有3例病灶周边有声晕(8.3%),5例病灶后方伴有轻度声衰减(13.9%);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病灶内可见动脉血流12例(33.3%),其中8例病灶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大于0.6(66.7%);肝内胆管扩张者28例(77.8%).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根据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呈不均匀低回声,后方可伴有轻度声衰减,多数肿块少血供,肝内胆管就有不同程度的扩张,结合临床表现,可提高超声诊断的符合率.

    作者:黄诗进;罗利萍;丘宝兴;古柳冬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胃肠术后切口裂开因素分析及中西医结合防治体会

    目的:探讨胃肠手术后切口裂开的相关因素、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对2010年7月~2014年7月我院胃肠外科行胃肠手术后发生切口裂开的23例(裂开组)和随机抽取同期我科相应患者手术后未发生切口裂开的23例(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糖尿病、体重指数、手术时间三者在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恶性肿瘤、血红蛋包、白蛋白、血糖、切口类型、手术类型、切口长度等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体重指数、手术时间等与胃肠术后切口裂开有密切关系,围手术期应做好相应预防处置.

    作者:郭攸琮;方传发;夏来阳;刘红权;易健中 刊期: 2016年第01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