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春丽;黄德辉;谢海辉;石海燕;张曙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联合双料喉风散对鼻咽癌放射性口腔炎的防治效果.方法:68例首次放疗的鼻咽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自放疗前1天始用康复新液每日4次含漱3 min后咽下,并予以双料喉风散喷涂口腔黏膜表面;对照组用朵贝氏液每日4次含漱.两组均用到放疗结束.观察两组放射性口腔炎的发生时间、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观察组放射性口腔炎平均发生时间(27.57±1.08)h,对照组(18.51±1.28)h,观察组放射性口腔炎总合发生率为58.82%,低于对照组的82.35%;观察组2级以上放射性口腔黏膜损伤发生率为17.65%,低于对照组的44.12%(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新液联合双料喉风散能够延迟鼻咽癌放射性口腔炎的出现时间,降低放射性口腔炎的发生率,并减轻其损伤程度.
作者:张苑榆;许丽媚;彭伟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母乳是婴儿理想的食品,母乳喂养是自然、合理的喂养方式[1].母乳也是纯天然食物,营养丰富,所含营养成分可满足出生后4~6个月内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产妇分娩后1~4个月为母乳喂养的佳时期.为了掌握城市纯母乳喂养率,进一步加强妇幼保健工作,我中心对社区内产妇的母乳喂养现状资料进行了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乔宪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康复新液在预防食管癌放射治疗过程中的放射性食管炎的效果.方法:80例行根治性放疗/放化疗的食管癌患者按1:1的比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予常规宣教预防,实验组在常规宣教的基础上,自放疗开始即口服康复新液20 mL,3次·日-1直至放疗结束,对比两组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程度和发生时间.结果:实验组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出现时间晚于对照组.结论:康复新液对预防放射性食管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吴隆秋;施华球;钟文娟;郭蒸;罗小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分别采取经胸侧前入路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及经后路椎弓根入路钛网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配合病灶清除治疗胸椎结核临床疗效.方法:24例胸椎结核(其中14例合并不同程度截瘫)正规抗结核治疗2周以上,分两组分别行经胸侧前入路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及经后路椎弓根入路钛网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配合病灶清除手术,术后继续规范化抗结核治疗1~2年.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12~36月,术后截瘫患者除1例恢复至Frankel D级,其余全部恢复至E级;术后一年随访所有患者植骨融合良好,无植骨块及钛网脱落及移位,无骨不连及假关节等现象,无结核病灶复发、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在正规抗结核基础上,行经胸侧前入路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或经后路椎弓根入路钛网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配合病灶清除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胸椎结核均可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王力;邱南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红光治疗仪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疗效.方法:总结24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使用红光治疗的临床资料,评价其疗效.结果:平均治疗时间为2~3周,治愈率91.6%,好转率7.6%,无效率为0.8%,面部运动功能检查正常,蹙眉、皱额、闭目、耸鼻、示齿、努嘴、鼓腮均恢复正常,无后遗症.结论:红光治疗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雅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染料木素磺酸钠对去卵巢模型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方法:用去卵巢方法建立大鼠骨代谢紊乱动物模型,选择48只雌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骨质疏松模型组、阳性药物组、低剂量GSS组(0.1 mg·kg-1)、中剂量GSS组(0.3 mg·kg-1)、高剂量GSS组(1.0 mg·kg-1).建模1周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雌激素和不同剂量的染料木素磺酸钠,给药6周后,检测大鼠骨长度和骨重量指数,同时检测血清电解质、碱性磷酸酶(AKP)、骨钙素(BGP)和肝组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等生化指标.结果:与模型组相比(1)GSS可以增高腰椎、股骨及胫腓骨重量指数,同时增大股骨和胫骨长度指数(P<0.001);(2) GSS可降低血清中骨钙素的.含量,提高降钙素的含量(P<0.001);(3)GSS能升高血清AKP,降低TrACP-5b的含量(P<0.01).结论:GSS可通过调节骨形成和骨吸收途径,从而改善去卵巢大鼠骨代谢的紊乱,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可能起治疗作用.
作者:朱文清;陈金财;姬广林;黄志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赣州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知识行为态度及感染情况,为本市MSM开展艾滋病知识宣教和高危行为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招募同伴教育员,组织大型活动,现场单独答卷,问卷当场收回.结果:本次调查MSM 117例,其中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101例(86.3%),完全知晓率62例(53.0%).近6个月与同性肛交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为52例(占65.0%),与异性性行为时则为15例(42.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4).此次调查117人中检测出HIV抗体阳性10例,检出率为8.55%.结论:赣州市MSM知识知晓率较高,但安全套使用比例低,特别是同异性发生性行为时.MSM HIV感染率高,需引起重视.
作者:杜刚;杨荣荣;龚雪梅;廖梅珠 刊期: 2016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男,63岁,因大便性状改变伴血便3月余,于2014年11月14日入院.患者3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性状改变,呈黏液样便,伴里急后重感,并伴血便,量少.无恶心、呕吐、头晕等不适.于外院就诊,提示“痔疮”,给予药物治疗,效果不佳,4天前来我院门诊就诊.门诊行肠镜示距肛门5 cm处见一新生物,占据肠腔1/2,周边黏膜呈堤坝状隆起,活检6块送病理.病理结果:腺癌(距肛门5 cm).遂收入我院普外科治疗.入院查体:T 36.3℃,P 80次·min-1,R 20次·min-1,BP146/68 mmHg;全身未扪及肿大淋巴结;肺无阳性体征;腹部平坦,软,腹部未确及包块,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肾区位置无叩痛;直肠指诊:距肛门5 cm处确及大小约3 cm×3 cm的肿块,肿块质硬,固定,有轻压痛,泌尿系统专科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肖秋香;刘仰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通过评价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在我院腹腔镜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一步优化我院腹腔镜器械的管理模式,以稳步、高效、可持续的推进腹腔镜器械的管理质量,逐步提高医疗水平.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随机抽取768例腹腔镜手术病例纳入观察对象,其中2014年1至9月实施常规器械管理模式病例329例,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模式病例439例,统计分析开展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前后术前器械准备缺陷发生率及使用未登记率、器械丢失及未及时维修率、手术医生对器械满意度等质量控制指标间差异.结果: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后,腹腔镜器械术前准备缺陷发生率及使用后未登记例数明显低于开展前,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器械丢失及未及时维修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前,手术医生对器械满意度为88.4%,明显低于开展后的95.7%,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对腹腔镜器械进行管理,能突出管理目标,简化管理流程,优化管理资源,提高管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惠玲;周美兰;吴晓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窦房结(SAN)结细胞的凋亡,探讨厄贝沙坦对其影响.方法:将实验动物雄性大鼠(Wistar-Kyoto,WKY)和SHR随机分为:①WKY组(对照组)10只;②SHR组(模型组)10只;③厄贝沙坦治疗组(治疗组)10只(厄贝沙坦0.6 mL·100 g-1·d-1灌胃).WKY组和SHR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每天灌胃1次,持续喂养8周.SAN组织行TUNEL染色法,检测SAN细胞凋亡指数的变化.结果:WKY组SAN内可见散在的凋亡细胞,多分布于窦房结中央,在SHR组,可见SAN内凋亡细胞明显增加,呈不均一分布,凋亡细胞数量多,集中在窦房结中央;虽然治疗组凋亡细胞数量比SHR组减少,但仍比WKY组多见.结论: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AN 8周后出现结内细胞凋亡明显增加;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行厄贝沙坦降低血压后可减少结内凋亡细胞发生.
作者:林乐迎;符信清;王庆志;张红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比较肢体缺血后处理和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孕兔失血性休克肝损伤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将32只孕兔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肢体缺血后处理组(LRIP组)和肢体缺血预处理组(LIPC组),每组实验动物均行双侧股动脉游离.S组:只对双侧股动脉游离;IR组:孕兔股动脉放血,维持平均动脉压40 mmHg 3 h后,lh内匀速回输全部血液,使孕兔血压维持在MAP稳定在80 mmHg之上并平稳24 h;LRIP组:孕兔股动脉放血3h后,给予缺血后处理即夹闭双侧股动脉,进行10次缺血30 s再灌注30 s,再输血复苏至24h.LIPC组:手术前24h,重复3次采用压脉带捆扎兔单侧后肢5 min,直至后肢皮肤呈紫色、股动脉搏动消失、随后开放5 min,再行IR处理.24h后观察血清中ALT、AST的变化,对肝组织MDA、SOD、NO及NOS的含量进行检测,ELISA法测定不同时点血清TNF-α、IL-10的含量,HE染色法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1)与I/R组相比,LRIP组及LIPC组的肝组织SOD、NO、NOS含量则显著升高(P<0.01),而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2)血清TNF-α含量降低、IL-10含量升高;(3)同时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损伤亦明显减轻,而LRIP组与LIPC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重复10次缺血30 s再灌注30 s的肢体后处理和手术前24h重复3次对兔单侧后肢捆扎5 min、开放5 min缺血再灌注的肢体预处理,对肝脏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一氧化氮的生物学作用发挥保护效应、减少iNOS的表达、抑制再灌注后氧自由基的过量生成、改善肝脏内炎症反应有关.缺血后处理与缺血预处理对肝脏都有显著性的保护作用,但是彼此差异不显著.
作者:曾晶晶;李嵩山;吴明;冯永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超声漏诊急、慢性各种病理类型阑尾炎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7例阑尾炎超声扫查方法及声像图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找出超声漏诊的原因.结果:全部病例找出相应的病理分型,超声对单纯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阑尾脓肿与腹膜炎、慢性阑尾炎的漏诊率分别是25% (1/4)、4.8% (4/82)、0% (19/19)、0% (4/4)、5.6% (2/18).并且记录漏诊病例手术所见的阑尾解剖部位.结论:超声对阑尾炎有较高诊断率,但是对各种病理分型阑尾炎漏诊率高低不一,对于阑尾超声检查结果为阴性时,临床医生应结合病史、相关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
作者:陈海燕;谢景来;方凤如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设计用于小儿鼻骨侧位X线检查中保持头部侧位的固定带.方法:选取本院鼻骨外伤行鼻骨侧位X线摄影1 ~12岁患儿为研究对象,按时间段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使用新研制的固定带固定小儿头部保持侧位,对照组按常规方法由陪同家属用双手固定小儿头部.比较两组摄影完成率、重复摄影率及陪检家属人数与患儿人数百分比的变化.结果:研究组完成摄影率(100%)高于对照组(8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复摄影率(1.11%)明显低于对照组(1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陪检家属人数与患儿人数百分比(83.33%)明显低于对照组(14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研制的固定带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固定效果好,保证检查质量的同时减少了患者及家属不必要的X线辐射.
作者:陈云华;田青 刊期: 2016年第01期
近来研究表明,ELF-1在多种肿瘤中如骨肉瘤、高分化前列腺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胃癌中均有较高的表达[1-4],但是在肝癌中的表达很少见报道.我们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LF-1在肝癌和癌旁硬化组织中的表达,探讨ELF-1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作者:肖学文;张兰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低血压的原因及处理方法,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低血压的发生.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近几年来收治的38例维持性血透低血压患者,回顾患者临床资料,探究低血压发生的原因.结果:38例患者经相应治疗后,症状均缓解,血压回升.低血压发生原因:透析中进食、透析超滤过多、透析前服用降压药、透析中服用降压药、无肝素透析、肾性贫血、严重低蛋白血症.结论:探讨低血压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改善透析中低血压,可以提高透析疗效,延长内瘘使用时间,防止内瘘的闭塞,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邱金英;李璐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评估HRCT及其标准化MPR后处理技术观察慢性中耳乳突炎症听骨链的方法及准确性.方法:搜集85例(92耳)经手术治疗的慢性中耳乳突炎症病例,术前采用螺旋CT高分辨扫描,将原始扫描数据放大重建后,标准组进行多平面重组(斜轴面、斜冠状面),以听小骨或听小骨关节部分或完全消失为破坏标准,以手术所见为金标准,并与非标准组结果比较.结果:92耳共276块听小骨及184个关节,标准组HRCT MPR观察125块听小骨破坏,手术证实122块;观察听小骨关节破坏68个,手术证实66个,准确性高于非标准组HRCT观察(x2=21.652,P=0.000);Kappa值分别0.797,0.828,胆脂瘤型中耳炎(26耳)听小骨破坏率(71.8%)高于肉芽肿型中耳炎(66耳)听小骨破坏率(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062,P=0.000).结论:HRCT结合标准化MPR后处理,以听小骨或听小骨关节部分或完全消失为破坏标准,可以准确评估慢性中耳炎症听骨链状况,有利于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胆脂瘤型中耳炎听骨破坏率高于肉芽肿型中耳炎.
作者:卢绍辉;吴颋;刘官华;刘家锋;郭少华;刘少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对比甲状腺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行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72例,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36例(行腔镜手术治疗)及对照组36例(行传统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3%,对照组为11.11% (P >0.05).结论:甲状腺腔镜手术可以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疼痛阈值,缩短住院时间,手术安全、可靠,不影响美观,适于临床应用.
作者:郑高平;侯东生;唐玉玲;宋耀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早期先兆流产病中医辨证分型与抗心磷脂抗体(ACA)阳性的相关性,为早期先兆流产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化依据,从而指导临床早期先兆流产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对168例早期先兆流产病患者进行血清抗心磷脂抗体检测,并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标准对每位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早期先兆流产患者肾虚证型和气血虚弱证型ACA阳性率较高,而跌仆损伤证型(血瘀证)次之,血热证型ACA阳性的几率较少.结论:早期先兆流产证型中肾虚证和气血虚弱证与ACA阳性有显著相关性,与跌仆损伤证型(血瘀证)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邓志林;宋春花;韩立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一种新型双孔钾离子通道亚单元TASK-1在大鼠海马CA1区的表达及其在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的动态变化,探讨TASK-1表达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采用免疫荧光组化和激光扫描共聚焦观察大鼠MCAO再灌注后3、7、28 d海马CA1区TASK-1和GFAP表达.结果:成年大鼠海马CA1区可见大量TASK-1和GFAP双标阳性的细胞,MCAO再灌注后3、7、28 d海马CA1区TASK-1和GFAP表达逐步上调,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海马CA1区TASK-1的表达上调与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有一定关系.
作者:袁建清;钟善全;刘铮;廖春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男性尿失禁患者用自制简易集尿器(改良保鲜袋)接尿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住院的男性尿失禁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改良保鲜袋组(研究组)50例,传统保鲜袋组(对照组)50例,观察两组患者有无尿液外漏、站立时保鲜袋是否下滑等两个方面的情况,观察期为4周.结果:改良保鲜袋组尿液外漏2例(4%)、站立时保鲜袋下滑3例(6%);传统保鲜袋组尿液外漏8例(16%)、站立时保鲜袋下滑10例(20%).结论:改良保鲜袋组在尿液外漏和站立时防止下滑方面明显优于传统保鲜袋组,改良保鲜袋接尿法是一种自制方便、经济、有效的简易集尿器.减少了男性尿失禁患者卧床时尿液外漏和站立时保鲜袋下滑的发生,有利于临床护理工作.
作者:王萍;王华彬;钟应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