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对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

魏彩芳;魏清风;龚湖萍

关键词:护理干预, 肠造口, 生活质量, Meta分析, 随机对照实验
摘要: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护理干预对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图书馆、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等数据库中关于护理干预对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造口患者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评分方面的差异.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均为中文文献,共743例患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各项结果进行合成分析,合并效应值加权均数差为13.83 (95% CI:11.06,16.60,Z=9.8,P<0.000 01),显示护理干预组对提高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适当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丁丙诺啡透皮贴剂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估丁丙诺啡透皮贴剂对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62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术中均采用关节周围注射“鸡尾酒”(配方为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300 mg、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0.5 mL、吗啡10 mg和生理盐水配制成的混合镇痛液80 mL)镇痛,术后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丁丙诺啡透皮贴剂,对照组给予曲马多缓释片,二组术后根据患者的要求均不限制盐酸哌替啶注射液肌注作为疼痛补救.比较术后二组患者静息及活动时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关节活动度(ROM)、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肌注哌替啶注射液的次数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第1、2天静息及活动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7天,两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ROM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发生不良反应小于对照组,使用替啶注射液的频次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结论:丁丙诺啡透皮贴剂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有利于膝关节术后功能的恢复,不良反应少,操作简单,方便,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彭印文;陈棉智;崔邦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及对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及对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影响.方法:2011年2月~2015年6月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尿激酶、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DVT.用药前后检查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活化因子、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评价临床疗效.另设健康组40例,测定上述指标.结果:治疗组痊愈率32.5%、总有效率92.5%;对照组痊愈率17.5%,总有效率62.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血清血小板计数(PL)、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CD62p、CD63、GP Ⅱb/Ⅲ a、FIB及D-二聚体均较健康组升高(P<0.01);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血清PT及APTT较本组治疗前增加(P<0.05),血浆CD62p、CD63、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 a、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能显著提高急性DVT的总有效率,降低血浆CD62p、CD63、GPⅡb/Ⅲ a、FIB及D-二聚体水平.

    作者:叶智宾;陈章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在儿童电子鼻咽喉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电子鼻咽喉镜检查前的护理干预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将儿童电子鼻咽喉镜诊疗患儿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53例观察组患者检查前实施护理干预,对4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检查;观察对比儿童电子鼻咽喉镜检查医源性损伤发生率及患者拔镜发生率的情况.结果:儿童电子鼻咽喉镜检查中医源性损伤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鼻咽喉镜诊疗患儿拔出内镜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童电子鼻咽喉镜检查前给予护理干预,患儿拔出内镜的情况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患儿鼻咽喉粘膜损伤的发生率明显降低.通过护理干预明显改善了患儿不配合的状况,提高了患儿在检查中的安全性.使儿童电子鼻咽喉镜检查顺利完成,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实施人性化管理的护理内涵.

    作者:幸华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鼻内镜术后配合鼻腔冲洗液的应用在鼻窦炎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鼻内镜术后配合鼻腔冲洗液在鼻窦炎临床治疗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期间来我院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鼻窦炎患者76例,按照双盲法分成两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并在常规治疗条件下以500 mL生理盐水冲洗术腔.观察组予以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之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以500 mL生理盐水和10 mg地塞米松对术腔进行冲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均有差异(P<0.05).结论:在鼻窦炎的临床治疗上,鼻内镜术后配合鼻腔冲洗液疗效显著,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黄海琼;朱小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丙种球蛋白非敏感型川崎病并发关节痛1例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常累及多个系统,常见的并发症是冠状动脉损害及其心脏后遗症,出现关节痛者较为罕见.我院近期收治1例丙种球蛋白非敏感型川崎病合并关节痛患儿,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儿,男,2岁1个月.因“发热8天,双眼结膜充血4天”入院.患儿于人院前8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在38.0℃~40.5℃,无寒战及抽搐;4天前患儿出现双眼结膜充血,无脓性分泌物;并1天前出现口唇充血、手足末端水肿;无皮疹.

    作者:王华彬;王萍;罗开源;刘小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在小儿外科术后疼痛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小儿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手术患儿共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患儿家长参与下的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家长焦虑情绪改变情况,评定两组患儿术后疼痛情况.调查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焦虑情绪评分下降值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小儿术后疼痛,缓解患儿家长焦虑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

    作者:高丽萍;唐小丽;曾蕊珠;傅正才;陈玉婷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对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护理干预对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图书馆、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等数据库中关于护理干预对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造口患者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评分方面的差异.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均为中文文献,共743例患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各项结果进行合成分析,合并效应值加权均数差为13.83 (95% CI:11.06,16.60,Z=9.8,P<0.000 01),显示护理干预组对提高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适当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魏彩芳;魏清风;龚湖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以皮肤红肿、变硬为症状的乳腺浸润性小叶癌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63岁,因左上肢及左胸壁皮肤肿胀、硬化2月余于2010年3月17日入院.患者于2009年12月底始出现左腋下皮肤发红、肿胀、变硬,并自觉发热、疼痛,后渐向左胸壁扩展,于2010年1月上旬左乳晕处皮肤出现较多的绿豆大小红色结节,且局部亦渐肿胀变硬,并向下向后扩散,左上肢出现肿胀,左肩关节上举困难,活动受限,左胸壁、左上腹及左腋下皮肤常有疼痛感.

    作者:刘四君;况花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胃癌早期淋巴结转移的傅里叶红外光谱研究

    目的:找出胃癌早期淋巴结转移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特征,将FTIR用于术中快速检测和判断转移淋巴结,指导手术中淋巴结清扫准确范围.方法:对48例不同病理状态的胃癌手术标本872枚淋巴结进行FTIR检测.依据病理结果将淋巴结分为胃癌转移组和无转移组,分析两组淋巴结的FTIR图谱差异.结果:872例样品中,无癌转移淋巴结785枚,癌转移淋巴结87枚.癌转移淋巴结的Ⅰ 1640/I 1550(P=0.015)较无转移淋巴结组织升高明显,提示癌组织中蛋白质数量发生改变;P1550较无转移淋巴结组织降低明显,酰胺Ⅱ带却出现蓝移(P<0.01),提示癌组织中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Ⅰ 2920/I 1460(P =0.038)较无转移淋巴结组织明显降低,提示癌组织中脂类含量较低.提示胃无转移淋巴结和胃癌转移淋巴结的图谱在峰形、强度、频率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应用FTIR可以对胃周淋巴结行术中快速检测,判断淋巴结转移,指导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

    作者:殷青辉;李海坤;叶斌;周小青;李才胜;曾祥福;曾祥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的效果分析与评价

    目的:对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方法:对我院2012年11月到2015年12月间收治的56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行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评估临床疗效、体征和预后情况.结果: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后51例100%栓塞,4例95%栓塞,1例90%栓塞.治疗后的GCS评分(14.6±1.7)明显高于治疗前(9.2±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并发症轻微,患者6 ~ 24个月的随访中无再出血发生.患者出院时和末次随访时的GOS评分5分为43例(76.8%)和45例(80.4%),且未出现1分,表明预后良好.结论: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前交通动脉瘤具有很好的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患者预后良好,术后复发率低,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谢贤生;刘胜初;廖驭国;张显强;杨建雄;黄建斌;钟云天;罗捷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膜联蛋白A2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膜联蛋白A2在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于2009年6月~2010年6月就诊128例患者标本,其中正常肺组织组3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98例.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两组标本中膜联蛋白A2基因水平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并结合肺癌患者随访数据运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期分析.结果:膜联蛋白A2在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并且分化程度越差、淋巴结转移率越高及临床分期越差ANXA2的表达越高(P<0.05).生存分析提示ANXA2的阳性组的生存期较ANXA2阴性组的低(P<0.001).结论:膜联蛋白A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高表达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相关,能辅助判断患者预后;并可能成为非小细胞肺癌中一个新的治疗靶点.

    作者:杜志明;曾娟;余俊键;章祖雄;谢春发;唐志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DSS调节内脂素防治去卵巢大鼠骨基质丢失的研究

    目的:探讨3'-大豆苷元磺酸钠(3 '-daidzein sulfonate sodium,DSS)调节内脂素防治去卵巢大鼠骨基质丢失的作用.方法:选择清洁级SD雌性大鼠60只,体重160~ 220 g,随机分成5组:①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②卵巢切除组(模型组),③卵巢切除+戊酸雌二醇组(阳性药物对照组),④卵巢切除+ DSS高剂量组(100 μg·kg-1),⑤卵巢切除+DSS低剂量组(30 μg· kg-1).术后1周连续阴道涂片检查10天后,①②组大鼠每天灌胃同体积生理盐水;③组大鼠每天一次戊酸雌二醇片剂水溶悬液灌胃,剂量为80 mg·kg-1;④⑤组分别以高、低剂量的DSS溶液灌胃,1次·d-1.连续给药8周.大鼠禁食12 h,麻醉后腹主动脉取血并分离血清,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内脂素(Visfatin)的含量,化学比色法测定血清中STrACP含量.另取实验大鼠右股骨,以浓硝酸消化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骨钙、骨镁浓度.结果:与模型组比较,DSS可升高骨钙、骨镁浓度,降低血清内Visfatin及STrACP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SS可能通过调节内脂素预防大鼠去卵巢后因雌激素缺乏所致的骨基质丢失,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节内脂素的联动效应达到维持大鼠骨代谢平衡.

    作者:黎晓;曾雪亮;黄志华;刘瑞珍;葛程焜;肖海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应用VSD治疗肠外瘘切口裂开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肠外瘘切口裂开的临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12月我科收治的18例外科手术后肠外瘘腹部切口裂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这18例患者均采用VSD治疗,同时加强营养支持、心理护理及功能锻炼,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本组18例肠外瘘切口裂开患者,经采取VSD、营养支持、功能锻炼等治疗措施后痊愈出院.其中14例患者的切口行二期缝合后愈合,2例患者的切口经植皮后愈合,2例患者的切口自然愈合.结论:VSD治疗肠外瘘切口裂开的疗效确切,配合恰当的护理措施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温芳芳;谢玉兰;叶林娇;易建中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心脉隆注射液治疗48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4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与观察组(心脉隆治疗),每组各2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心脉隆注射液,能够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对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其彪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口腔鳞癌患者唾液中IL-8的含量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口腔鳞癌患者唾液中IL-8含量对于口腔鳞癌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例口腔鳞癌患者为实验组,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20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观察对象的唾液样本,对两组观察对象唾液中IL-8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口腔鳞癌患者唾液中IL-8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口腔鳞癌患者行唾液中IL-8含量的检测对诊断口腔鳞癌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华;邝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延续性护理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患者出院后健康宣教运用的探讨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模式下健康宣教的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的疗效.方法:选取73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出院后给予延续性的健康宣教护理干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对出院时、出院3个月、出院6个月的BPRS(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进行比较,比较两组的治疗依从性.结果:两组出院时BPRS评分无显著意义(P>0.05),干预组在出院3个月和6个月后,BP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之间治疗依从性在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后,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延续性健康宣教的护理模式对于精神分裂症康复患者出院的效果、治疗依从性有显著的影响,可以提高治疗依从性.

    作者:朱政仁;袁水莲;李江婵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肛周脓肿继发大面积坏死性筋膜炎治疗体会

    1 临床资料患者曾某某,男性,37岁,住院号53 924,从事印刷行业,因肛旁肿痛7天并左大腿后侧肿痛4天于2013年3月11日入院.患者2013年3月4日在厦门市务工期间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骶尾部疼痛,在当地医院行骶尾部CT及电子肠镜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故未行治疗.

    作者:刘歆;张晓飞;王莹;张金凤;谢沐初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miR-155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与IgAN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关系

    目的:检测miR-155在IgA肾病(IgAN)中的表达,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肾活检组织中miR-155的表达水平;利用脂质体介导miR-155 mimics瞬时转染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snail、fibronectin、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miR-155在IgAN组肾活检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肾活检组织中miR-155表达量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呈正相关关系,与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关系;体外细胞实验显示,上调miR-155表达可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间质表型标志物fibronectin表达升高,而上皮表型标志物E-cadherin表达下降.结论:miR-155的表达上调与IgAN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密切相关,其可能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IgAN的进展.

    作者:叶伟标;李仪;刘涛;王珍;李仲均;黄素然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综合康复治疗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1例体会

    先天性关节挛缩症(arthrogryposis multiplex congenita,AMC)是因肌肉、关节囊及韧带纤维化,引起以全身多个关节僵直为特征的综合症.本病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疾病,新生儿的发病率是0.03‰,目前临床治疗缺乏行之有效的办法,其治疗目标是增加受累关节运动范围,提高局部肌力,使患儿能独立或辅助行走,大可能改善患儿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笔者收治1例双下肢多发性关节挛缩症患者,经过综合康复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邵银进;吴桂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新型抗孕激素用于子宫肌瘤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新型抗孕激素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米非司酮,观察组每日饭前空腹给予优力司特.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彩超和妇科检查结果,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子宫和子宫肌瘤体积均缩小(P<0.05),观察组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缩小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优力司特作为新兴抗孕激素药物可用于治疗子宫肌瘤,可有效缩小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且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作者:李金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