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惠萍
目的:探讨应用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联合孕酮(P)检测在宫外孕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东升医院2016年1月到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宫外孕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60例正常宫内妊娠妇女纳入对照组,对两组β-HCG、P指标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清β-HCG水平(579.26±142.17)IU/L和孕酮(6.15±1.20)ng/mL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5254.96±435.48)IU/L、(8.83±1.84)ng/mL;血清β-HCG联合孕酮检测准确率(91.67%)明显高于单纯血清β-HCG检测(65.00%),且血清β-HCG联合孕酮检测诊断时间(26.19±4.17)天,明显短于单纯血清β-HCG检测(35.81±3.45)天,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清β-HCG联合孕酮测定在宫外孕早期诊断中准确率更高,可弥补单项血清β-HCG检测的不足,在临床早期宫外孕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丽;司徒银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乳腺肿块临床检查诊断中的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自2016年1月-2016年10月的乳腺肿块患者中随机抽取出320例,所有患者分别使用二维超声进行影像检查和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影像检查,通过手术病例检查两组患者的良、恶性肿块状况,对比两组检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特异度是96.0%、敏感度是97.7%、准确度是68.4%;二维超声检查的特异度是70.0%、敏感度是63.6%、准确度是5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乳腺肿块临床检查诊断效果良好,诊断价值高.
作者:杜慕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采用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我中心接收并采用格列美脲治疗的54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接收并采用格列齐特治疗的另54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FPG、2hPG、HbAlc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r、TC、TG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的低血糖发生率、总有效率为1.85%、96.30%,优于对照组的11.11%、83.33%,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推广.
作者:胡志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利用两种不同抗甲状腺药物对甲亢进行治疗,分析两种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20例甲亢患者分成A组(甲巯咪唑MMI组)与B组(丙硫氧嘧啶PTU组)各60例,分别在症状控制期、减药期、维持期进行复查,随诊观察2年的时间,对比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MMI组高代谢症状控制时间、甲状腺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PTU组,MMI组患者共有26例患者在2年内停药,PTU组共17例患者在2年内停药,P<0.05,MMI组患者经常漏服药的病例数是3例,PTU组是8例,MMI组明显少于PTU组,此外,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差异不明显,但PTU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明显高于MMI组.结论:MMI、PTU治疗甲亢均有效,利用MMI治疗TSH恢复更快、临床症状控制效果更好,停药更早,整体疗效更好.
作者:徐玉凤;梁勇前;冯耀然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索中医护理用于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在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9月间收治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中随机抽取出32例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入到观察组和对照组中,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的房颤发生次数、持续时间、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的房颤发作次数比对照组少,房颤发作持续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P<0.05.结论:中医护理用于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有助于促进病情的控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秋华;周银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9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综合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焦虑程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前、后焦虑程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程度显著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各项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焦虑情绪及生活质量,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
作者:郄莹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中耳炎肺炎链球菌分离株的临床分布特点以及药物敏感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111例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急性中耳炎患儿临床病例资料,分析其肺炎链球菌分离株临床分布情况,以及探讨药物敏感性.结果:111例急性中耳炎患儿中从耳脓性分泌物中共分离出革兰阳性菌株92株(74.8%),其中肺炎链球菌53株(57.6%);年龄<3岁患儿肺炎链球菌分离40株,年龄>3岁患儿肺炎链球菌分离13株,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离的肺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头孢噻肟、阿莫西林、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克林霉素、四环素和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0%、3.8%、18.9%、22.6%、17.0%、83.0%、92.5%、92.5%、96.2%和86.8%.结论:年龄<3岁的急性中耳炎患儿其主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其对克拉霉素、四环素和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对阿莫西林、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和万古霉素耐药率较低.
作者:杨庆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统计分析2007年至2016年东莞地区低视力患者的基本概况,并对其心理、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做分析研究.方法:将2007年5月23日起至2016年12月12日来我院进行免费低视力助视器验配的612人按照年龄、性别、病因、助视器的类型等进行统计;另取689例正常视力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心理、设备支持与应对方式情况.结果:病因方面,先天性疾病297人,后天性疾病315人;屈光系统病变283人,神经系统病变329人;助视器的验配中,传统光学助视器占比72.9%高于电子助视器27.1%;观察组患者症状自评分值、应对自责因子分值高于对照组,而社会支持评分、应对解决因子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的低视力患者中,病因分布明显不同;在助视器的验配上还是以传统的光学助视器验配比例大,针对他们较差的心理状态,应积极予以社会支持与心理疏导.
作者:谷裕;崔帅;刘祥开;郑振扬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量化考核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随机选取的30例手术室患者,研究时间为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研究对象分类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纳入15例患者.在手术室护理质量提高对策上,对照组行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行量化考核,统一分析两组患者的终护理指标.结果:在护理质量评价上,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更接近预设值,与对照组相比,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护理有效率明显更为理想,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量化考核能够较好提高护理质量,改善各项护理质量指标,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能力及责任意识,提高患者及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陈雅卓;王艳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采用急诊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4年4月-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冠心病,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急诊介入治疗)与对照组(择期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症状缓解情况、住院时间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介入成功率、症状缓解率对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0%(2/40)、20.0%(8/4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满意度分别为95.0%(38/40)、75.0%(30/40),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急诊介入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缩短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提升患者治疗满意度,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作者:郑玉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研究复元明目汤联合电针治疗视神经萎缩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6年5月于就诊的视神经萎缩患者共108例(眼),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54人(眼).对54名观察组患者予以复元明目汤联合电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患者的视力总有效率为92.59%,对照组的患者的视力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视野平均缺损差异和治疗前后VEPP100波潜伏期差异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萎缩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复元明目汤联合电针治疗,可有效提升患者视力、降低视野平均缺损、缩短VEPP100波潜伏期,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汤昕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收集我院门诊西药处方进行点评和分析其合理性.方法:从门诊2016年7月-12月西药处方中随机抽取6480份进行统计、分析.将结果与2016年1月-6月比较.结果:2016年下半年处方合格率比上半年提升,处方不合格率降低(P<0.05);2016年下半年抗菌药物和注射剂使用比率比上半年降低(P<0.05).2016年下半年处方书写不规范问题、处方用药不适宜问题比上半年减少(P<0.05);处方超常问题比上半年增加(P<0.05).结论:2016年下半年我院门诊西药处方质量明显比上半年提高,但还存在较多问题亟待解决.
作者:何思敏;蔡伟明;王燕;厉婷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研讨社区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3月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计8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HAMD和HAMA评分情况;心功能变化情况;护理后血压、心率、呼吸困难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的变化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HAMD和HAMA评分无显著性(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HAMD和HAMA评分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心功能变化情况、血压、心率、呼吸困难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的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观察组好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有助于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患者的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邓伟娟;关书华;邓少云 刊期: 2017年第04期
本文论述了我国药品零售企业应对GSP飞行现场检查的措施和GSP的风险管理的方法.主要介绍了GSP飞检的由来;飞检的检查范围及特点.探讨了我国药品零售企业如何接待GSP飞行现场检查;以及迎接GSP飞检各方面应注意的事项.
作者:窦智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究甲状腺功能检查在妊娠早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到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2150例孕妇作为观察组,这些孕妇在妊娠早期均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与同期收治的未在妊娠早期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的2065例孕妇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孕妇不良事件、医疗纠纷发生情况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中被检查出有各种甲状腺疾病的有605例,占总数的28.14%.观察组不良事件以及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而对医院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检查能够及时的查找出孕妇所存在的甲状腺疾病,采取对应的措施加以处理可以有效降低各类不良事件以及医疗纠纷的发生,在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郑炳雄;苏玲崧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应用普米克令舒结合博利康尼氧气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24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采用地塞米松磷酸钠静脉滴注治疗,研究组采用普米克令舒结合博利康尼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采用普米克令舒结合博利康尼氧气雾化吸入治疗,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金巧云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7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106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把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4例患者,观察组62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西药的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是中西药结合的治疗方式,两组均进行一周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之后总的有效率为68.18%,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之后总的有效率为95.16%,两组患者经过对比治疗之后效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丁长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个体化6+X针穿刺与常规常规传统6针穿刺法对前列腺癌(Pca)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6例临床怀疑前列腺癌患者进行首次穿刺活检,其中126例患者接受了个体化6+X针穿刺方案,作为治疗组.110例患者接受了常规6针穿刺方案,作为对照组.结果:应用个体化6+X针穿刺方案和常规6针穿刺方案的两组患者癌症检出率分别为46.03%、36.36%,个体化穿刺方案较6针穿刺方案的癌症检出率提高了9.67%,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并发症如发热,血便、血尿,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平均每人穿刺针数两组比较P值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列腺个体化6+X针穿刺方案较前列腺常规6针穿刺方案提高了前列腺癌阳性检出率,减少了穿刺针数,但并发症并没有增加,值得推广.
作者:史建华;刘瑞强;尹茂轩;杨帮东;魏亚非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内固定失效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48例行内固定治疗失败的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均完善相关检查后于择期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总结分析所有患者其内固定治疗失效的主要原因,并观察记录所有患者经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后其髋关节功能评分、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内固定治疗失效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在予以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后其髋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较好,比较差异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数据中临床总有效44例(91.67%),其术后并发症发生6例(12.50%).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内固定失效股骨颈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作为临床上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刘儒;邓光彪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分析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光动力联合干扰素凝膏治疗的临床效果及症状改善情况.方法:本实验选取的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共86例,均为皮肤病房及门诊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均n=43).两组患者均接受干扰素凝膏治疗,在其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应用电离子、研究组患者应用光动力治疗.结果: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痊愈率更高、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后三个月病症复发率均更低(P<0.05),该组患者临床效果更好.结论: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应用光动力联合干扰素凝膏治疗,临床效果更好,实现临床治疗痊愈,同时还能够有效控制患者不良反应及病症复发情况,具有一定安全性,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东兴;杨阁;刘诗;姚明珠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