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透深静脉置管换药流程再造的应用

赵文雅;杨海燕;陈柳清;苏淑青;梁健一

关键词:换药流程再造, 血液透析, 深静脉置管, 应用
摘要:目的:应用血透深静脉置管换药流程再造并探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8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均为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血透室进行血透深静脉置管的患者,将其以投硬币法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应用传统换药流程的9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给予再造换药流程的9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脱落情况及置管时间.结果:对照组感染发生率为31.11%,观察组的为14.45%,组间差别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脱落发生率(33.33%)及置管时间(41.3+7.4)d显著少于观察组的发生率(6.67%)及置管时间(71.6±8.7)d,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透患者行再造换药流程可以延长置管时间,减少不良情况的发生,建议广泛应用.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白介素(IL)-32在胆道闭锁患儿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白介素-32(intedeukin-32,IL-32)在胆道闭锁(biliaryatresia,BA)及胆总管扩张(choledochal cyst,cc)患儿肝脏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变化,从而探讨白介素(IL)-32在胆道闭锁患儿肝脏组织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胆道闭锁患儿35例及未发生胆管炎的胆管扩张症患儿14例为研究对象,划分胆道闭锁患儿为观察组(BA)及胆管扩张患儿为对照组(CC).采用荧光实时定量(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blot,WB)方法分别检测胆道闭锁组(BA)和胆总管扩张组(CC)两组中肝脏组织内白介素(IL)-32的表达水平,并对两组间IL-32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BA组中白介素(IL)-32表达情况与肝功能相关的血清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BA组中IL-3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C组(P< 0.05);BA组IL-32与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transpeptidase,γ-G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肝功能相关指标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研究表明:IL-32与γ-GT、ALT、AST之间呈正性相关的关系(P<0.05).结论:肝功能相关指标如γ-GT、ALT、AST的检测值随着IL-32表达水平的增高而增高,说明了胆道闭锁患儿肝组织IL-32与其肝功呈正相关的特点,对预测胆道闭锁患儿肝功能具有临床参考意义.

    作者:叶晓烁;吴宙光;王建尧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毛细支气管炎与哮喘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为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全球性疾病,支气管哮喘的控制和预防是近几年来研究重点,通过分析发现婴幼儿时期患有毛细支气管炎可导致哮喘患病率升高,故关于毛细支气管炎与哮喘的相关性研究也随之增加.现从多方面对毛细支气管炎与哮喘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作者:马月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坦索罗辛促进输尿管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后排石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及探索坦索罗辛在输尿管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后促进排石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科室2012年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患输尿管结石的20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根据随机双色球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参考组包含100例患者,常规施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进行治疗;治疗组包含100例患者,在施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的基础上,于术后给予口服坦索罗辛辅助排石治疗.观察两组术后的结石排净情况,且记录两组患者的结石排净时间、疼痛程度及肾绞痛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参考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术后14d、28d时的结石排净率明显更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考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结石排净时间明显更短,VAS评分及肾绞痛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坦索罗辛能够有效促进输尿管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后残留结石的排出,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小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DSG一次性使用吸氧管在基层医院心内科应用的研究可行性报告

    目的:探讨DSG一次性使用吸氧管在基层医院心内科应用的研究可行性,选择一种合适的临床氧疗方法.方法:将90例的基层医院心内科且符合吸氧条件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的吸氧条件为采用常规湿化瓶,观察组患者的吸氧条件为采用DSG一次性使用吸氧管 对比两组的氧气湿化瓶的细菌培养阳性率、患者鼻咽的不适发生率及吸氧装置的噪声强度.结果:对照组氧气湿化瓶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66.67%,观察组的氧气湿化瓶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5.56%,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鼻咽干燥鼻咽发痒及氧气异味的不适发生率分别为53.33%、57.78%、15.56%,观察组患者在鼻咽干燥、鼻咽发痒及氧气异味的不适发生率分别为15.56%、13.33%、13.33%,观察组在鼻咽干燥及鼻咽发痒的不适发生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氧气异味方面(P>0.05);对照组的吸氧装置的噪声强度为(39.1+0.5),观察组的吸氧装置的噪声强度为(32.5+0.2),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G一次性使用吸氧管应用于基层医院的心内科,可降低氧气湿化液的细菌培养阳性率、患者鼻咽的不适发生率、吸氧装置的噪声强度,并能够减少护理时数及患者的经济压力,提高患者对治疗结果的满意度,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黄琨明;刘爱云;宁小玲;袁朝霞;陈丽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淫羊藿总黄酮胶囊中总黄酮的含量研究

    目的:设计淫羊藿总黄酮胶囊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通则0401)进行测定淫羊藿总黄酮胶囊中总黄酮含量.结果: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的线性关系良、方差分析稳定.结论:研究工艺所得总黄酮含量稳定可靠.

    作者:张林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与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对比研究

    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与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97例,随机分为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组(n=47)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组(n=50),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与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组比较,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食时间、术后排气或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安全、可靠、微创、耐受性好,可视为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较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秦亚东;郭军;张建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药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本次中药学专业英语的教育教学改革主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两方面入手,分别以“实际应用”和“自主学习”为教学宗旨,切实有效的全面综合培养中药学领域的复合型人才,用于满足中医药卫生事业全球化、现代化的快速发展的要求.

    作者:李秋红;鞠爱霞;李万瑜;孙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88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和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之间的关系和治疗特点.方法:择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8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该组病患进行解除支气管痉挛、祛痰、抗感染及连续的较低流量的吸氧(1~2.5 L/min)等通用治疗方式,患者自行地使用降低血糖类的药物和饮食调控,空腹状态下血糖浓度控制效果不佳.试验组:对病患进行解除支气管痉挛、祛痰、抗感染及持续低流量吸氧(1~2.5L/min)等通用治疗方式,并规范患者使用降低血糖类的药物和饮食调控,使空腹血糖控制在理想或尚可的状态.对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改善、空腹血糖控制情况及治疗后动脉血气、肺功能改善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试验组症状体征治疗总有效率和空腹血糖达标率分别为95.5%和93.2%,对照组症状体征治疗总有效率和空腹血糖达标率分别为70.5%和63.6%,两组数据的对比的结果差异均具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即均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动肺功能和脉血气数据上显示的改善效率分别为55.6%和89.9%,这两组数据中试验组的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即P<0.05).结论:COPD合并T2DM患者的疗效、预后与血糖控制密切相关.COPD急性期除常规治疗外,更应严格控制血糖,不仅可减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急性发作情况,也可提高常规治疗的疗效,进而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提高.

    作者:陈旭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400ml全血制备2袋1U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质量观察

    目的:观察400ml全血制备成2袋1U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质量.方法:将400ml全血制备成2袋1U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对保存期末的1U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进行随机抽检,依据国家质量标准进行检测,观察其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并与2U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质量进行比较.结果:1U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质量符合国家标准,无菌试验均阴性,容量、血红蛋白含量(Hb)、白细胞残留量均约为2U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一半,血细胞比容(Hct)、储存期末溶血率与2U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IU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临床输血安全有效.

    作者:徐传国;么楠;王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研究进展

    冠心痛心绞痛作为心血管内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在老年群体中发病的概率较大,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胸腔中央压榨性疼痛,并且这种疼痛会逐渐延伸到病人手臂、后背、颈部以及胃部等位置,还有部分病人会伴随有出现心率失常或者心力衰竭等,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中药在冠心病心绞痛中的广泛运用,其临床疗效也显著提高,本文笔者就中医辩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作如下综述.

    作者:温少利;张蓓蓓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肺癌患者胸闷症状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肺癌患者胸闷症状发生后,缓解的有效手段,以期对护理同仁有所启示.方法:我科从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一年来收治的肺癌患者中,有40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胸闷症状,平均每天发作一次,每次持续1到2个小时,通过护理这40位患者总结经验和体会.结果:吸氧,雾化吸入,尽早建立静脉液路,预防压疮,心理护理五大措施,可在30分钟到1个小时之内缓解患者的胸闷症状.结论:当患者胸闷症状发作时,及时采取这五大措施,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作者:刘洋;曹俊梅;毕月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3D打印截骨模具辅助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应用3D打印的截骨模具辅助下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行单侧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患者65例,28例应用3D打印的截骨模具辅助(3D截骨模具组),37例常规操作完成手术(常规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X线片测量的髋-膝-踝角(HKA)、胫骨后矢状位倾角(STCA)及胫骨平台切线与冠状位胫骨解剖轴夹角(MPTA);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HSS评分.结果:1、3D截骨模具组患者在手术时长、术后引流量上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2、3D截骨模具组患者的STCA相对于常规组更为接近后倾3°(P<0.05).结论:3D打印截骨模具组具有更短的手术时间,更少的术后引流量,同时3D打印截骨模具组术后的胫骨平台截骨的后倾更接近于预期的后倾3°.

    作者:刘振中;时剑辉;王岩;陈丽丽;张字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胎盘植入的产前超声诊断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方法在胎盘植入产前诊断的价值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04月-2015年04月在我院产科分娩或引产的125例胎盘植入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和总结所有患者的超声诊断结果,统计产前诊断准确率,比较不同的胎盘位置、是否合并产后出血以及不同经验的超声对胎盘植入的产前超声诊断的影响.结果:本组125例胎盘植入患者中,产前诊断正确的42例,准确率为33.60%;42例超声诊断正确的患者声像中,胎盘后间隙部分或全部消失所占比例为73.81%,子宫肌局部层菲薄所占比例为39.53%,胎盘内漩涡所占比例为23.81%(P<0.05);前置胎盘患者的检出率为54.39%,高于无前置胎盘患者的检出率(16.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患者的检出率为57.14%,高于无产后出血的患者检出率(18.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壁胎盘患者的检出率为55.0%,高于无前壁胎盘患者的捡出率(13.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验丰富组患者的检出率为44.77%,高于经验欠缺组患者的检出率(20.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盘植入的产前超声诊断检出率较低,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及其他诊断方法进行诊断,影响诊断结果的主要因素包括胎盘位置、是否合并产后出血以及超声诊断操作者的临床经验,值得临床上加以注意.

    作者:李友芳;戴楚虹;魏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新生窒息患儿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与新生儿肾功能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新生窒息患儿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与新生儿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新生窒息并肾功能衰竭患儿100例为观察组,新生无窒息及肾功能疾病患儿100例,分别检测其血肌酐、血清尿素氮、胱抑素C水平以及升高率.结果:窒息组新生儿的Scr、BUN、CysC水平较之对照组显著升高,且此组新生儿的Scr、BUN、Cys C水平均有升高,CysC的升高率比其他两者都高,P均小于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新生窒息患儿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与新生儿肾功能息息相关,可作为窒息新生儿肾功能损害早期检测的重要指标,敏感度优于血肌酐和血尿素氮,在临床上作为检测肾功能损害指标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宁碧雯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锁定钢板在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锁定钢板在治疗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中的效果.方法:在我院于2013年2月-2016年2月间收治的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出70例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将其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观察组患者则给予锁定钢板内固定,对比分析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优良率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29%,且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更短,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组间对比差异不大,P> 0.05.结论:在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的临床治疗中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骨折的恢复,达到理想的手术效果,提高患者生活重量.

    作者:刘伟明;赖梅;陈浩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宫腔镜在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疑诊为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520例,分为两组,各260例,观察组使用Olympus电视宫腔镜系统进行,对照组首先进行超声检查拟诊,并通过盲探诊断性刮宫进行,比较两组对不同病变诊断与病理组织检查结果,并与病理组织活捡比较,统计两组对子宫内膜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漏诊率及误诊率,后统计两组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痘情况.结果:观察组诊断内膜增生、黏膜下肌瘤、内膜息肉及内膜萎缩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比例显著个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敏感性高于对照组,特异性高于对照组,漏诊率低于对照组,误诊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生宫腔出血、子宫穿孔及TURP综合症的整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镜检查对于提高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效率,减少相关并发症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全晓广;余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手术室压疮评估表在术中压疮高危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手术室压疮评估表在术中压疮高危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行手术的患者200例作为实验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100例)和观察组(n=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根据手术室压疮评估表的结果,对中、高风险患者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不同护理方案在压疮高危患者术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风险评估分级中低、中、高分别为70例、18例、12例;观察组术中压疮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患者实施手术过程中在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手术室压疮评估表,能够准确评估患者术中压疮的发生风险,使患者得到更加有效的护理措施,从而降低术中压疮的发生率,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作者:黄文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丹参粉针联合神经节苷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目的:丹参粉针联合神经节苷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方法:对照组50例,严格按照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方案的三项维持、三项对症疗法进行治疗,并给予纠酸、能量合剂、胞磷胆碱等综合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10%葡萄糖30ml加丹参粉针0.2g;10%葡萄糖30ml加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20mg,静脉滴注,每天一次,14天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30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显效:24例,有效:13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5%.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丹参粉针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闫丽丽;刘永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黄板树根提取液熏蒸结合玻璃酸钠注射在膝骨性关节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探讨黄板树根提取液熏蒸结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护理体会及其疗效.方法:对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83例膝骨性关节炎保守治疗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试验组采用黄板树根提取液熏蒸结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对照组采用单纯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总结分析护理要点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5周后VSA疼痛评分及Lysholm功能评分、IL-18蛋白含量对比P均<0.05.无不良反应.结论:黄板树根提取液熏蒸结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结合有效、优质的护理,疗效确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症状.

    作者:刘壬招;徐洲发;王凤龙;赖兰静;张丽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CA125、β-HCG及孕酮水平对早期先兆流产结局的预测

    目的:探讨CA125、β-HCG及孕酮对早期先兆流产结局的预测.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科行孕检的先兆流产孕妇70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依据妊娠结局将观察组分为继续妊娠组与难免流产组,另选取同期在我科行孕检的60例正常妊娠孕妇作对照组研究对象,对观察组患者给予隔日肌内注射黄体酮20mg,隔日肌内注射HCG 2000U,监测血清CA125、β-HCG、孕酮水平,治疗时间4w.70例先兆流产孕妇中,47例腹痛消失,阴道流血停止,孕囊大小与孕龄相符或接近,保胎成功可继续妊娠;另23例腹痛加重,阴道流血增加,孕囊大小与孕龄不符,发展为难免流产.于治疗前后采集所有孕妇清晨空腹肘静脉血4mL,离心分离血清,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血清CA125、β-HCG、孕酮水平.结果:治疗前,CA125水平:难免流产组>继续妊娠组>对照组,β-HCG水平:难免流产组<继续妊娠组<对照组,孕酮水平:难免流产组<继续妊娠组<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难免流产组CA125水平明显高于继续妊娠组与对照组,β-HCG水平与孕酮水平明显低于继续妊娠组与对照组,继续妊娠组较治疗前比较三项指标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难免流产组较继续妊娠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免流产患者的CA125、β-HCG、孕酮水平与继续妊娠患者及健康孕妇的检测水平具有显著差异,联合此三项检测对早期先兆流产结局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