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四种给药方式终止8-14周妊娠的临床研究

梁晓燕;史妙丽;萧绮丽

关键词: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给药途径
摘要:目的:研究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通过舌下含服、空腹口服、阴道塞药、直肠给药四种方式用于终止8-14周妊娠的临床效果,为临床用药方式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选取了200例自愿终止妊娠的孕周在8-14周的健康妇女,随机分成ABCD共4组各50例,分别通过舌下含服、空腹口服、阴道塞药和直肠给药四种方式予以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对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四种给药方式的流产成功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阴道开始出血时间、规律宫缩出现、破水时间和胎儿娩出时间上,舌下组用时短,塞阴组次之(P<0.05),塞肛组和口服组无明显差异(P>0.05);口服组米索前列醇用药剂量要多于其余三组(P<0.05);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相同的治疗效果情况下,舌下用药的终止妊娠所需时间更短,并且更易被患者接受,是一种有效的给药途径.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32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方法:选取3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评价分析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及骨折愈合时间等.结果:患肢骨折处解剖关系复位良好,术中用时短,出血量少,患者恢复快,骨折愈合时间短.结论: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简单、方便,术后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振涛;陈超;肖忠宇;张可;张腾;刘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术前血压调控对食管癌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影响

    目的:探讨术前血压调控对食管癌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10月收治的82例食管癌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前血压控制效果分为控制组47例和未控制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血压的波动情况及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控制组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即刻、拔管时、拔管后的血压均低于未控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组术后心律失常、低氧血症、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未控制组,术后1天的MMSE评分高于未控制组,住院时间短于未控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良好的血压控制不仅有利于食管癌合并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的血压稳定,而且能够减少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作者:胡佳腾;吴卫兵;王俊;闻伟;徐心峰;潘相龙;朱全;陈亮;许晶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电解质水平的表达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电解质紊乱的特点及发展规律.方法:入选110例糖尿病患者,根据肾小球的滤过率将患者分为糖尿病肾病组(n=55)和单纯糖尿病组(n=55),比较两组电解质指标如磷钙镁钾钠的水平差异,通过糖尿病肾病组亚组分析,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病程其电解质的发展.结果:①糖尿病肾病与单纯糖尿病组间存在差异,表现为磷钾水平的升高,钙镁水平降低,钠无显著性的差异;②糖尿病肾病亚组分析显示,各阶段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电解质水平存在差异,Ⅲ期患者在镁、钙的水平在三组中低,钾的水平反而高.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电解质紊乱进一步增加,并且随着肾功能的下降,紊乱程度加深.

    作者:邓上安;廖芳;张成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漳州市无偿献血者HTLV感染状况分析

    目的:分析漳州市无偿献血者HTLV-1/2型感染情况,借以判断漳州地区是否属于HTLV感染流行区域,从而采取有效措施预防HTLV经由输血传播.方法: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ELISA)法定性检测无偿献血者血浆中抗HTLV-1/2型抗体,初筛阳性的标本送厦门市中心血站采用蛋白印迹实验WB(HTLV-1/2)和荧光定量RT-PCR(HTLV-1)进行确认.结果:20296名无偿献血者血浆中抗HTLV-1/2初筛阳性33例,仅1例ELISA初筛OD均值为1.692的强阳性者确认阳性,其余均为阴性,初筛阳性率为0.16%(33/20296),确认阳性率为0.005%(1/20296),确认阳性者1例是本站固定无偿献血者,自2006年起累计在本站有过15次合格献血经历.结论:漳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群中HTLV感染率明显低于福建省内其他城市报道,属于HTLV感染低流行区域,但是如果无症状HTLV病毒携带者成为固定献血者反复献血,经血液传播HTLV病毒风险将被数倍放大,将对血液安全和受血者的健康产生严重危害,建议有条件地区开展常规检测HTLV-1/2型抗体.

    作者:张丽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法舒地尔对PCI术中无复流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法舒地尔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手术中无复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间入住我院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90例,根据术中用药方式的不同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术中经冠状动脉内注射法舒地尔5 mg,对照组患者则经冠状动脉内注射硝酸甘油20μg,观察两组患者术中TIMI血流分级对比两组患者介入治疗手术过程中无复流的发生情况.结果:PCI介入治疗过程中研究组患者无复流发生率4.44%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3.33%),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术前应用法舒地尔可以有效降低介入治疗术中无复流的发生.

    作者:宫明莲;张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及对血清VEGF、超敏C反应蛋白影响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VEGF、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81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两组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常规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加用依达拉奉,治疗组41例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改善情况;比较两组神经功能(NIHSS评分)改善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Hs-CRP、D-D、Fib水平降低,VEGF则升高,但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NIHSS评分较前逐渐降低,但各监测点治疗组改善更显著,且总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可加速疾病康复,缩短病程,抑制炎症反应,优于单用西药治疗,值得推广.

    作者:念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7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把7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盐酸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应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根据高分辨超声技术对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第3个月、第6个月、第12个月患者血压及颈动脉IMT改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血压均有所下降,两组血压降低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颈动脉IMT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斑块降压效果良好,尤其对于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效果明显,可以起到逆转斑块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秀峰;曾繁唐;陈巧玲;庄贞林;黄碧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高频超声微钙化显示技术在辨别乳腺疾病中的重要价值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微钙化显示技术在辨别乳腺疾病中的重要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300例乳腺病变患者,均行高频超声检查,分析乳腺病变微钙化特征与乳腺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超声结果示微钙化型247例,且多见于恶性肿块,粗钙化型和弧形钙化型多见于良性肿块,良、恶性钙化类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直径≤2cm的肿块共检出166例,钙化发生率为4.01%,直径>2cm的肿块共检出134例,钙化发生率为38.1%,组间比较,P>0.05,说明钙化与肿块大小无关;超声结果示微钙化型247例,诊断符合率为82.3%(247/300);超声定性分组中良性111例,恶性189例,灵敏度为83.0%(171/206),特异度为80.9%(76/94).结论:乳腺病变内微钙化灶是辨别乳腺肿瘤良、恶性的重要指标,应予以重视.

    作者:王瑞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老年肺栓塞患者的常见危险因素及华法林治疗效果探讨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肺栓塞形成的常见危险因素,探讨华法林抗凝治疗老年肺栓塞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期间共收治了64例老年肺栓塞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老年人形成肺栓塞的常见危险因素,观察华法林抗凝治疗老年肺栓塞患者的效果.结果:老年人因身体等方面的原因,存在深静脉血栓、心肺疾患、手术创伤等引发肺栓塞的危险因素,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华法林抗凝治疗老年肺栓塞患者的效果较好,且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深刻认识到老年人形成肺栓塞的常见危险因素,并加强干预,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可以有效提高肺栓塞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林晟;岳文香;林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心房纤颤发生机制及相关microRNAs的研究进展

    房颤是临床中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引起心血管疾病恶化和增加患者死亡率,其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microRNAs在房颤方面的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房颤的分子机制,为房颤机制的研究与防治提供了新的前景.本文简要叙述房颤的几种机制和与之相关的MicroRNA的特点、功能以及作用机制,同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作者:李姮;韩聪聪;任焘君;徐延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经掌侧入路斜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并评价经掌侧入路斜T型钢板内固定对于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参照完全随机数表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0例进行分组,得对照组(经掌侧入路解剖钢板内固定)和观察组(经掌侧入路斜T型钢板内固定)各30例,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随访后发现,观察组的腕关节康复有效率为93.33%,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上升,组间对比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意义显著(x2=6.49;P<0.05);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为(72.57±4.30)d,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桡骨高度为(11.78±2.43)mm,较对照组有显著提升,组间对比差异显著(t=13.58,12.74;P<0.05).结论:相比较而言,经掌侧入路斜T型钢板内固定对于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确切,有利于腕关节的功能恢复,稳固性良好,对于取得满意骨折端复位效果有积极意义.

    作者:邓飞鹏;林晓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护理计划在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护理计划在阑尾炎患者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阑尾炎患者1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护理计划和常规阑尾炎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肛门通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腹膜炎、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例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通气时间25.6±2.8h,下床活动时间13.7±2.4h,住院时间4.9±1.6d,并发症6例,对照组肛门通气时间41.8±4.7h,下床活动时间28.9±3.4h,11.5±2.6d,并发症16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计划在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能够显著加快患者恢复,降低感染和并发症风险,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高春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延续性护理对产妇出院后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提高产妇出院后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产科2015年3月至4月期间结束分娩后即将出院的1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仅给予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出院后1个月时的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1个月后在自我概念、自我责任、自我护理技能等方面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个月后在躯体感觉、精神状态、睡眠状态、健康感觉等方面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能够满足产妇出院后的护理需求,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改善产褥期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秋云;陈小萍;李育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循证护理在胃炎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对胃炎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03月-2016年03月收治的胃炎患者100例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胃炎患者于临床接受护理方法的不同实施分组.C1组50例观察组胃炎患者于临床主要接受循证护理;C2组50例对照组胃炎患者于临床主要接受基础性护理.结果:在满意度评分以及胃炎疾病知识临床评分方面,C1组优于C2组胃炎患者极为显著(P<0.05).结论:对急性胃炎患者,临床展开循证护理干预,可以将医护人员整体知识水平显著提高,将患者痛苦感有效降低,将出现医院感染的概率有效降低.

    作者:刘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高血压肾血管病变中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高血压肾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从我院2013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高血压肾血管病变患者中,随机选取86例经CT诊断确诊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超声波血管检查,对其病变部位的检查结果和CT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T诊断发现92根狭窄血管,敏感度为100%,超声检查发现82根,敏感度为87.80%,差异显著,且CT诊断的特异性为95.65%,明显高于超声诊断的82.39%(P<0.05).但组间狭窄血管的位置、基本形态、长度、狭窄程度和负荷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高血压肾血管病变的临床诊断中,超声检查能够明确病变部位,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志勇;叶浩祥;李柳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HPLC法测定小儿氨酚黄那敏片的溶出度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儿氨酚黄那敏片中对乙酰氨基酚的溶出度.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以甲醇-0.05mol·L-1醋酸铵溶液(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7nm;流速1.0mL·min-1;进样量10μL;柱温30℃.结果:对乙酰氨基酚的线性范围为1.840~46.00μg·mL-1(r=1.0000,n=7);加样回收率为98.76%(RSD为0.8%,n=6).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用于小儿氨酚黄那敏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邓海莹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676例环孢素A血药浓度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影响环孢素A(CsA)血药浓度的因素,为环孢素治疗药物监测和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并记录2013年01月—2015年12月我院676例检测环孢素A血药浓度的血液病患者的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临床诊断、环孢素药物(厂家剂型)、用法用量、合并用药、肝功能(ALT,AST)及饮食情况等,根据异常因素评价标准,分析各种因素对CsA血药浓度的影响.结果:性别、年龄、合并用药变化、饮食变化、服药依从性、肝功能、体重变化对CsA血药浓度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而其中服药依从性是所有观察影响因素中差异显著性大的(x2=99.144;P<0.001).结论:影响CsA血药浓度的因素众多,我们不能仅简单根据血药浓度结果更改用药方案,临床药师应该深入临床,开展血药浓度的解释、利用工作,帮助医师调整个体化用药剂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陈国宁;祁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瑞舒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心脏梗死面积的影响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PCAD)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心脏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8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确诊为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79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均依据指南采取常规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调脂药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组39例则采用瑞舒伐他汀.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8天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等炎症指标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改善情况;比较患者心电图QRS积分及梗死面积差异.结果:治疗后,患者Hs-CRP、IL-6、TNF-a水平均降低,LVEF则显著升高,但治疗组改善均更显著,P<0.05;患者心电图QRS积分均降低,但治疗组改善更显著,且梗死面积更小,差异显著,P<0.05.结论:较阿托伐他汀而言,瑞舒伐他汀疗效更为显著,可更好地抑制炎症反应,且可减小心脏梗死面积,值得推广.

    作者:缪海雄;叶椿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综合护理对胃癌患者生存质量、心理状况的影响研究

    目的:旨在探究综合护理对胃癌患者生存质量和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90例胃癌患者,对其进行盲分,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5例,对其进行满意度、生存质量和心理状况等方面的比对研究.结果:通过对比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满意度、生存质量和心理状况等方面明显偏高.结论:对胃癌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心理状况,缓解心理压力,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和满意度,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韩美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hs-CRP以及IL-6的影响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hs-CRP以及IL-6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确诊为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79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两组均予抗血小板、抗凝、抗心肌缺血等常规治疗,对照组40例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组39例患者则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甘油三酯(TG)等血脂水平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等炎症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Hs-CRP、IL-6、TC、LDL-C、TG水平均降低,但治疗组改善均更显著,P<0.05;患者HDL-C显著升高,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调脂作用更显著,可更好地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邹细荣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