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12年我院74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顾利芳;彭宗玢;钱桂英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 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原因,以促进 ADR 监测和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2年收集到的74份 ADR 病例,按 ADR 发生的关联性因素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结果:74例ADR 报告中,62例由抗感染药引起(占比83.78%);其次是中药,有5例(占比6.76%)。ADR 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59例)和消化系统(8例)。70例(占比94.59%)ADR 由注射剂所致。其中新的一般的不良反应11例(占比14.86%),严重的不良反应2例(占比2.70%)。结论:ADR 的发生率与患者的给药途径、临床用药频率、药物相互作用等密切相关,临床应予以重视。
黑龙江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Box-Behnken实验设计法优化荚蒾果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

    目的:优选鸡树条芙蒾果实中有效成分绿原酸的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Box-Behnken的实验设计,利用响应面法对荚蒾果中绿原酸的水提工艺进行优化,以绿原酸的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结果:佳提取工艺为以14倍量的水提取2次,每次70分钟。结论:该工艺方法对有效成分提取率较高,合理,可行,为荚蒾果绿原酸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高宇;李洪阳;祝天恩;肖光玲;李彦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2013年低中频治疗设备抽验情况分析

    低中频治疗仪全称为“低频调制中频治疗仪”中频电流被低频电流调制后,其幅度和频率随着低频电流的幅度和频率的变化而变化的电流称为调制中频电流。低频治疗仪一般应用1000Hz以下的脉冲电流,中频治疗仪一般应用1k-100kHz 的脉冲电流。低频和中频治疗设备是现在市场上常见的电刺激物理治疗设备。

    作者:单丹丹;宋佳丽;胡显峰;单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工艺条件的筛选

    目的:建立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适用于大生产的工艺条件,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可控。方法:通过对影响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质量的生产工艺条件的筛选,确定佳活性炭用量、灭菌时间、灭菌温度及是否充氮。结果:佳工艺条件为:充氮气、活性炭用量为0.05%、灭菌时间及温度为121℃,10分钟。结论:所建立的工艺条件适合本品的生产,工艺合理科学可行。

    作者:周翠兰;庄满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优质护理对剖宫产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剖宫产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为减少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进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优质化护理模式,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量对比两组产妇分娩前和分娩后一周焦虑和抑郁评分及产妇出院时临床护理满意度调查情况。结果:经过护理人员的优质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缓解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产妇产后焦虑和抑郁状态,有效降低剖宫产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娜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中药有效成分分析现状

    中药是中国的传统特色药材,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承认和应用。因此,中药的研发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普遍重视。中药品种繁多,成分复杂,中药有效成分的分析就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各种分析方法和仪器在中药领域得到运用,本文对中药有效成分分析的方法进行了综述,阐述了其特点、应用范围及研究现状。

    作者:富波;宗可昕;孟鑫;陈忠新;范卓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无痛口腔注射仪在伴有牙科焦虑症的心血管病患者麻醉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观察在伴有牙科焦虑症的心血管病患者麻醉过程中,采用无痛口腔局麻注射仪对其血压、心率及疼痛指标的影响。方法:通过改良的牙科焦虑量表(DAS),筛选出需要拔牙的264例伴有牙科焦虑症的心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无痛口腔局麻注射组和常规局麻注射组,通过心电监护仪采集麻醉前后的血压、心率数值,并用视觉模拟标尺法(VAS)让患者评价疼痛程度,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痛注射组麻醉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注射组麻醉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注射组患者的疼痛值明显低于常规注射组(P<0.01)。结论:对伴有牙科焦虑症的心血管病患者使用无痛口腔局麻注射仪时,虽然疼痛值显著降低,但血压、心率值变化仍较明显,为防止心脑血管意外发生,还需联合其他辅助措施共同治疗。

    作者:钱靓;季彤;柳正明;王蓓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低分子肝素钙在辅助治疗小儿原发肾病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结合笔者在小儿原发肾病综合征治疗中,运用低分子肝素钙进行辅助治疗的相关情况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根据序贯法将选取的64例研究患儿分为两组,常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普通肝素,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观测两组患儿各项指标检测结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治疗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且治疗组患儿利尿、消肿、尿蛋白转阴所花费时间更短,没有出现出血情况,仅出现1例血小板减少;结论:在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症的临床中,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低分子肝素辅助治疗,可取得确切效果,更安全,值得借鉴。

    作者:周雄飞;郑君;毛开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正交法优化腰椎2号胶囊提取工艺

    目的:优选腰椎2号胶囊的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水回流提取,根据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加水倍数,以腰椎2号胶囊中药材出膏率及有效成分岩白菜素含量为指标,用综合评分法分析试验结果,选取佳提取工艺。结果:佳提取工艺为提取2次,第一次加8倍量水,回流70min。结论:优选腰椎2号胶囊的提取工艺合理,准确,为大批量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肖光玲;李洪阳;常惟志;段东升;闫玉芹;高宇;李彦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住院药房常见调剂差错分析及改进措施

    目的:减少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方法:在2013年6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期间,对住院药房发生的调剂差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数量差错为主,占63.21%,其次为规格差错与漏发差错,分别占12.59%和7.90%。结论:根据调剂差错的统计分析情况,针对性的制定了改进措施。

    作者:曾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对酒石酸美托洛尔渗透泵控释片的研究

    目的:研制酒石酸美托洛尔渗透泵控释片,对处方及工艺进行筛选并评价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对处方及工艺采用单因素考察方法进行筛选,然后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处方进行优化。结果:所制备的酒石酸美托洛尔渗透泵控释片,工艺重现性较好;羟丙甲纤维素(HPMC)K15m的用量、PEG4000的用量和包衣增重对渗透泵片释放速率有明显的影响;所制备的酒石酸美托洛尔渗透泵控释片在12小时内有明显的零级释药特征。结论:此种处方工艺简单易行,体外释药曲线平稳恒定,可以克服和改善目前该普通制剂在临床应用方面的缺点和不足。

    作者:周钰滢;刘平平;王江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2012年我院74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原因,以促进 ADR 监测和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2年收集到的74份 ADR 病例,按 ADR 发生的关联性因素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结果:74例ADR 报告中,62例由抗感染药引起(占比83.78%);其次是中药,有5例(占比6.76%)。ADR 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59例)和消化系统(8例)。70例(占比94.59%)ADR 由注射剂所致。其中新的一般的不良反应11例(占比14.86%),严重的不良反应2例(占比2.70%)。结论:ADR 的发生率与患者的给药途径、临床用药频率、药物相互作用等密切相关,临床应予以重视。

    作者:顾利芳;彭宗玢;钱桂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环磷酰胺与顺铂联合化疗对骨髓细胞P53蛋白表达昼夜节律的影响

    目的:探索肿瘤联合化疗副作用小的时间,以确定佳给药模式。方法:小鼠按昼夜六个时间点给予环磷酰胺与顺铂联合化疗,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小鼠骨髓细胞凋亡相关蛋白p53蛋白表达的昼夜节律。结果:正常小鼠骨髓细胞 p53蛋白表达在18:00h强,22:00h弱。联合化疗后P53蛋白在22:00h表达强,18:00h表达弱。结论:环磷酰胺不同时间用药与顺铂联合化疗在18:00h对小鼠骨髓细胞的抑制作用小。

    作者:袁哲;宋志铭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白蛋白微球的制备方法及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

    白蛋白微球在实现肿瘤药物的靶向性方面显示出良好的优势,是理想的药物载体。研究者通过制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生物相容性和可生物降解性的微球制剂来适应临床不同的需要,本文介绍了白蛋白微球目前的应用情况和研究进展。通过查阅近年来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对白蛋白微球的制备方法和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进一步阐述,综合归纳,并对白蛋白微球在实现靶向给药、控制药物突释等方面进行研究,同时对其不足和后续发展做出展望。微球这种药物载体必将在药物制剂方面取得广泛的应用。

    作者:殷悦;阎雪莹;马艳南;蔡丽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鞣质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鞣质是一类具有复杂的多元酚结构的化合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大量植物如蔬菜、鲜果、调料中也含有鞣质成份。本文总结了鞣质的含量测定方法以及鞣质的生物活性为鞣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朱玥;金哲雄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32、IL-6、IL-8检测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32、IL-6、IL-8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例组)进行血清 IL-32、IL-6、IL-8及 ALT、ALB、TB、AST等肝功能指标水平检测,并与40例健康体检人员(对照组)做比较。结果:(1)病例组的血清IL-32、IL-6、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 CHB 组的血清IL-32、IL-6、IL-8水平随轻度、中度、重度分型呈逐渐升高的趋势;(2)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 IL-32水平与 ALT、TB水平呈现正相关(r=0.54,P<0.05),与 ALB 水平呈负相关(r=-0.41,P<0.05);血清IL-6、IL-8水平与ALT、TB水平也呈正相关(r=0.39,P<0.05;r=0.36,P<0.05),与ALB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3)血清IL-32与IL-6、IL-8水平成正相关,(p<0.05);IL-6与IL-8也成显著正相关(r=0.62,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32、IL-6、IL-8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肝功能的相关,能够反映出肝细胞损害的程度及病情严重程度,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及预后有着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卓海燕;范金海;陈丽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针对药学服务对患者用药依从性研究

    用药依从性,作为患者对医生嘱咐的一种执行程度和准确度,其高低直接关系到患者疾病治疗的成功与否,因此,如何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已经成为我们医药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药学服务是医院药学新起的一种工作模式,其与传统的药师工作不同,其更多地尊重患者的主体地位。当然,许多的试验资料表明,不同的药学服务模式对患者用药依从性有着不同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将在进行大量试验的基础上,对药学服务对患者用药性的具体影响进行简要分析、介绍,并提出几个切实有效的改善措施。

    作者:刘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分析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患者检测心肌酶谱以及肌钙蛋白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7月至2014年5月间收治的10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患者,设为研究组,再随机抽取同期出生的50例足月生理性黄疸患儿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心肌酶谱(CK、CK-MB),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肌钙蛋白(cTnI)的水平差异,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心肌酶谱(CK、CK-MB),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肌钙蛋白(cTnI)水平显著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患者检测心肌酶谱(CK、CK-MB)和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肌钙蛋白(cTnI)能够及时有效的发现新生儿心肌损害的程度,能够作为早期灵敏、特异的重要指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班奕;唐海婷;万忠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阑尾切除术切口感染因素分析与防治探讨

    目的:探讨阑尾炎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切口感染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间收治的314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包括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注意手术操作技巧、切口保护及局部应用甲硝唑液冲洗等,观察切口感染发生率的临床资料。结果:314例均治愈。术后切口感染15例,总感染率4.8%(15/314)。其中穿孔性阑尾炎37例,切口感染7例,占18.92%(7/37);未穿孔性阑尾炎277例,切口感染8例,占2.89%(8/277)。结论:阑尾炎术后可能引起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主要有阑尾炎病程与病理类型、阑尾切除方式、切口选择与切口保护、手术时间及是否正确放置腹腔引流物等。提出对该病早期诊断、及时手术,严格的无菌技术,轻柔、规范、避免长时间的手术操作,必要的创口处理,合理选用抗生素,可以降低切口感染率。

    作者:马雪平;徐军;王高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基于限选课的《药物动力学》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

    药物动力学在新药研发、药品质量评价及临床合理用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有利于其药学素养与应用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同时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与授课内容,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使教学相长,获得良好教学效果。

    作者:崔明宇;李秋红;杨柳;关枫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正畸片断弓技术治疗前牙损伤患者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并探究正畸片断弓技术治疗前牙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一年中我院收治的72例前牙损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金属丝牙弓夹板技术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正畸片断弓技术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并比较。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成功率为92.5%,对照组的成功率为76.19%,治疗组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片断弓技术能有效地治疗前牙损伤患者,且成功率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烁;刘东旭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黑龙江医药杂志

黑龙江医药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