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丹;沈文云
目的:探讨肝动脉置泵化疗对胃肠道肿瘤肝转移的治疗价值.方法:对18例胃肠道肿瘤肝转移患者行肝动脉置泵化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肝转移患者予一期结肠癌根治+左半肝切除,17例患者行原发病灶切除,肝转移瘤未切除.所有患者均行肝动脉置泵化疗,总有效率83.4%,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8.9%、57.2%、25.4%,平均生存期(22.4±1.1)个月.置泵化疗期间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胃肠道肿瘤肝转移患者行肝动脉置泵化疗,操作简单、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低,可提高术后生存率.
作者:黄治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行动静脉内瘘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方法:将81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9例及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均行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行动静脉内瘘常规临床护理,而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还增加一些护理干预措施,并对这些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实验组49例患者术后有43例患者内瘘功能良好,使用时间均>2年,开放率为87.76%;而对照组32例患者术后有23例患者内瘘功能良好,使用时间均>1.5年,开放率为71.88%;内瘘闭塞现象,实验组为9例(18.37%),而对照组为15例(46.87%).结论:通过对需要维持血液透析的动静脉内瘘患者临床行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内瘘阻塞、感染以及动脉瘤等并发症,进而大限度的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也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细英;黄春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辅助下经锁骨下入路甲状腺手术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39例患者经锁骨下入路无注气鼻内镜辅助下甲状腺手术,其中甲状腺部分切除术16例,甲状腺腺叶切除术23例.结果:3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中转开放手术.术后均未出现喉返神经、喉上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等并发症,随访1年,局部肿物无复发,切口较小且隐蔽,美容效果满意.结论:鼻内镜辅助下经锁骨下入路甲状腺手术安全可靠,颈部不遗留手术疤痕,美容效果满意.
作者:黄章模;杨田福;邱华明;邹大和;梁华锋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宫颈癌放疗患者及其家属同期进行健康教育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33例不适合外科手术的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5例)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68例)患者及其家属同时接受健康教育.在入院时、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 V30)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比较.结果:入院时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放疗过程中观察组放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及其家属同期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的提高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同时降低了放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温盛瑛;肖海;李金伟;谢盛堂;刘永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性别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探讨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4月31例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期34例男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特点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相互关系.结果: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冠脉多支病变者多见(81.64%),右冠状动脉受累较男性多见;糖尿病是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重要易患因素.结论: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一般较重,糖尿病是导致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彭民安;刘传垠;万凤福;王雪樵;易志强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皮下神经离断术治疗原发性肛门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至2009年,我院对127例原发性肛门瘙痒症采用皮下神经离断术治疗.结果:本组127例总治愈率为86%,总有效率达98%.结论:肛门皮下神经离断术是治疗原发性肛门瘙痒症的一种简单、疗效肯定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何玉峰;李家发;张雄文;王洪保;郑照亮;肖祥林;林俊锋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索中药联合常规治疗在子宫瘢痕妊娠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24例子宫瘢痕妊娠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例,观察组使用米非司酮+MTX+中药治疗;对照组使用米非司酮+ MTX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住院时间、使用MTX次数,阴道流血量、β-HCG下降至正常的时间、月经恢复正常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10例,失败2例,无并发症出现;对照组有效7例,失败5例,并发症3例(子宫穿孔1例,宫腔感染1例),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住院时间、使用MTX次数,阴道流血量、β-HCG下降至正常的时间、月经恢复正常时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药联合米非司酮和MTX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疗效优于单用西医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钟清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我中心中成药所致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我院72例中成药ADR报告为对象,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联合用药、引起ADR药品种类、累及器官/系统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成药ADR高发年龄段为≥60岁;以口服和注射给药居多;联合用药引发ADR比例明显高于单独用药;ADR药品种类中发生率前3位依次是清热剂、化瘀剂、祛湿剂;ADR累及多个器官/系统,其中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常见,其次为消化、神经系统等;所有ADR症状在相应处理后消失或缓解;多数中成药说明书的书写不规范.结论:中成药ADR不容忽视,应加强对中成药ADR的监测,促进安全合理地使用中成药.
作者:陈红;郭静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酒精戒断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方法并观察护理效果.方法:对酒精戒断综合征患者综合运用护理评估、病情观察、安全护理及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30例酒精戒断综合征患者的症状均在3~7天内逐渐消失,无病例死亡.结论:在护理工作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安全护理、生活护理及心理护理对促进酒精戒断综合征患者的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
作者:刘华之;吴雄健;刘洪荣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溃疡性结肠炎(UC)属于炎症性肠病(IBD),以反复发生的肠道溃疡为特征,患者常表现为腹泻、粘液血便及腹痛.目前认为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免疫、感染及精神等多因素相互作用有关,而免疫学因素是UC研究中的热点[1].作者前期针对UC与肠道黏膜免疫因子关系进行了论述,本文针对UC与肠道黏膜免疫细胞关系展开论述.1 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的特点肠道黏膜免疫是机体防止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其既要吸收外来营养物质又要对外来物质进行防御,多种微生物在肠道形成菌丛,肠道在与这些微生物共存的同时,可识别入侵的有害微生物以及被肠粘膜上皮吸收的异己物质,并加以排除.肠道黏膜免疫系统通过一个复杂的组织细胞效应分子网络来维持对抗原应答与不应答间的动态平衡[2],然而在溃疡性结肠炎中这种平衡被破坏了.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完整是维持肠黏膜正常功能的基础,黏膜屏障功能的缺陷有利于微生物抗原进入肠黏膜固有层,诱发异常的黏膜免疫应答.许多肠道感染性疾病都与肠道黏膜免疫功能的紊乱密切相关[3],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已被认为是炎症性肠病炎症发生的主要机制[4].在急性炎症期,肠道黏膜表现出一系列的炎性渗出,主要包括淋巴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以及活化的中性粒细胞.炎症性肠病上皮的损害涉及到免疫细胞象CD4+、CD8+、IEL等的表达水平[5].
作者:徐燕;何树泉;李洪亮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建立人芽囊原虫感染的大鼠实验动物模型,为致病性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将32只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实验组,每组8只.低、中、高剂量实验组按102个/mL、103个/mL、104个/mL经灌胃饲喂包囊液1mL,对照组则饲喂等体积的灭菌生理盐水.饲喂第2天开始检查粪便,隔天一次.2周后解剖全部大鼠,并分别制作盲肠与结肠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盲肠与结肠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并评分.结果:高、中、低剂量组粪检均查见芽囊原虫滋养体或包囊,盲肠和结肠组织也出现芽囊原虫侵入、粘膜脱落、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学改变.实验组与对照组大鼠的病理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各剂量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口饲喂小剂量包囊,即可成功建立芽囊原虫感染大鼠动物模型.
作者:李娟;邓婷;李小花;曹镐禄;李小波;严宜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长期深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和并发症的处理.方法:为16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带涤纶套深静脉导管并作为其血透用血管通路,观察置管及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并发症.结果:透析血流量均达200 mL/min以上,导管平均使用时间为(18.57±9.86)月,长为63个月,并仍在继续使用.结论:带涤纶套深静脉导管可以作为血透患者的长期血管通路,但仍需不断改进,并应缩小适应证.
作者:黄其鹏;方卫东;陈江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获得ε-聚赖氨酸产生菌的佳发酵培养基.方法:以白色链霉菌N31-69菌株为研究对象,以各种碳源、氮源、无机盐为主要考察因素,分析各因素对ε-聚赖氨酸合成的影响,确定佳碳源和佳氮源.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确定佳发酵培养基.结果:佳发酵培养基组成份(%):葡萄糖3,(NH4)2SO40.7,K2 HPO4 0.08,KH2 PO4 0.17,MgSO4·7H2O 0.07,ZnSO4·7H2O 0.012,FeSO4·7H2O 0.003,酵母浸出粉0.7.N31-69菌株在佳发酵培养基中,ε-聚赖氨酸摇瓶发酵产量达1.519 g/L,比优化前产量提高了28.0%.结论:今后在发酵罐上进一步进行发酵优化提高产量,为ε-聚赖氨酸产业化打下基础.
作者:孙湘婷;李洪亮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门诊输液室患者按号入座的效果.方法:以2012年4月、5月门诊输液病人为对照组,患者自由选择座位,以2012年6月、7月门诊输液病人实验组,由护士发给号牌,患者按号入座.每组各随机抽取150人(每组以输液大厅前、中、后区各抽取50人),以护士找到两组病人的时间为研究对象,对两组患者的寻找时间、等待时间、满意度、纠纷率进行对比.结果:护士寻找病人的时间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等待的时间也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等待的时间更短,满意度更高,纠纷率更低,护士寻找患者的时间、患者等待的时间、患者满意度、纠纷率存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按号入座的方法能减少护士寻找患者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护士负担,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
作者:钟璐;陈雯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20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推拿手法、中药、牵引的中医综合疗法,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69%,经x2检验,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中医综合疗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鲁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对24例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成功的患者分成两组,其中进行亚低温治疗的亚低温组有12例,未进行亚低温治疗的常温组有1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情况.结果:血气分析结果显示亚低温组PO2、PCO2与常温组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后肺静态顺应性、平台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亚低温组动态顺应性、呼吸道阻力、气道峰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能有效的抑制肺部的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机体代谢情况,对肺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朱宏泉;何新;许庆林;欧阳松茂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明确赣州市医保体检代谢综合症(Metabolic syndrome,MS)检出率及其各组分组成状况.方法:收集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在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具有完整资料的1 626例医保体检生化检测和体格检查结果.结果:采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MS的诊断标准(CDS2004),赣州市医保体检代谢综合症检出率为8.7%,其中男性为12.2%,女性为6.8%.MS各组分按检出率大小依次为血脂紊乱、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肥胖伴高血压、高血脂是MS中常见的组合,占MS的57.0%.结论:赣州市医保体检MS检出率不高,MS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年龄的增长是MS独立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宁;袁招红;汪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新型伤口护理敷料在治疗糖尿病足中的应用.方法:将50例住院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4例,对照组26例,实验组采用新型伤口护理敷料进行换药,对照组采用常规敷料进行换药.并对两组局部溃疡的愈合率、愈合时间和换药次数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局部溃疡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且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伤口护理敷料在治疗糖尿病足中的应用优于常规敷料,能大限度地减少对伤口和周围皮肤的损伤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缩短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减少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罗风英;刘其文;高木英;黄玉兰;朱娜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慢性鼻咽炎的MRI表现及与鼻咽癌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活检或/和临床随访证实的32例慢性鼻咽炎和67例鼻咽癌的影像学特征,讨论其MRI表现的异同点.结果:32例慢性鼻咽炎中有26例MRI表现为鼻咽顶壁、后壁、双侧壁、咽鼓管圆枕粘膜弥漫性、对称性肿胀增厚,病变呈等T1稍长T2异常信号,信号均匀,表面光滑;无肌层受累,肌间隙及咽旁脂肪间隙形态、信号正常,无受压、推移征象;无颅底骨质破坏;增强扫描为病灶呈均匀显著强化,粘膜线完整.67例鼻咽癌中有61例MRI表现为鼻咽腔不对称狭窄或肿物隆突,表面不规则,粘膜层和肌层、肌间隙同时受累;病变多呈等T1稍长T2异常信号,病变信号不均匀,多有咽旁间隙受累及受压、推移改变;多有颅底骨质破坏;增强扫描为病灶呈中等不均匀或均匀强化.结论:MRI检查在慢性鼻咽炎的诊断以及慢性鼻咽炎和鼻咽癌的鉴别诊断中可以提供可靠的信息.
作者:彭吉东;曾康华;钟俊远;肖道雄;刘晓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三尖瓣关闭不全(tricuspid regurgitation,TR)可分为功能性和器质性两种,前者远较后者常见,凡有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高压性心脏病,皆可引起三尖瓣瓣环扩张,继发功能性TR,其主要病变是瓣环扩张,瓣膜本身很少存在病理改变,使用瓣环成形术即可基本恢复三尖瓣的关闭功能,能让大多数的TR避免换瓣.本文就当前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瓣环成形术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1手术时机以往认为原发病成功矫治后,功能性TR可以逆转,但实际并非如此,许多病人在原发病得到矫治的情况下,仍然出现TR,且不断进展.并认为此过程与肺动脉压高低无明显关系,可能是三尖瓣环失去了正常的几何形态和收缩功能所致,并指出评价三尖瓣功能,三尖瓣环扩张是比三尖瓣反流更重要的指标[1].长期TR可导致右心功能不可逆损害,严重影响预后.近年来对三尖瓣关闭不全处理的态度越来越积极[1-3],当行左心瓣膜手术时,只要三尖瓣环扩大,无论有无反流,均应积极处理三尖瓣环.
作者:赖政洪;钟永华;李章红;刘子由;李树林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