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朱宏泉;何新;许庆林;欧阳松茂

关键词:亚低温治疗, 心肺复苏, 肺功能
摘要:目的:了解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对24例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成功的患者分成两组,其中进行亚低温治疗的亚低温组有12例,未进行亚低温治疗的常温组有1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情况.结果:血气分析结果显示亚低温组PO2、PCO2与常温组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后肺静态顺应性、平台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亚低温组动态顺应性、呼吸道阻力、气道峰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能有效的抑制肺部的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机体代谢情况,对肺起到保护作用.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了解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对24例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成功的患者分成两组,其中进行亚低温治疗的亚低温组有12例,未进行亚低温治疗的常温组有1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情况.结果:血气分析结果显示亚低温组PO2、PCO2与常温组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后肺静态顺应性、平台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亚低温组动态顺应性、呼吸道阻力、气道峰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能有效的抑制肺部的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机体代谢情况,对肺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朱宏泉;何新;许庆林;欧阳松茂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腹腔镜治疗腹股沟斜疝对小儿血IL-1β、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前后对外周血白介素-1β (IL-1β)、免疫球蛋白A、G、M(IgA、IgG、IgM)的变化.方法:将50例腹股沟斜疝的患儿按抽签方式,分为腹腔镜组和开放组各25例.腹腔镜组行腹腔内环口疝囊结扎术;开放组行腹股沟部切开疝囊高位结扎.于手术前1天早晨空腹、术后即刻、手术后第2天早晨空腹采外周静脉血,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的IL-1β、IgM、IgA、IgG的含量.结果:2组术后即刻IL-1β、IgM、IgA、IgG比手术前均有显著升高(腹腔镜组q=11.307、22.111、24.161、23.111、P< 0.05;开放组q=16.668、21.707、23.707、22.707,P<0.05);但开放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腹腔镜组(t=-4.509、P=0.000;t=-4.745、P=0.000;t =5.745、P=0.000;t =-6.745、P=0.000).术后第2天,与术前相比腹腔镜组IL-1β、IgM、IgA、IgG,差异无显著性(q =0.482、3.853、4.653、4.853,P>0.05);而开放组仍高于术前(q=10.599、11.379、10.768、12.379,P<0.05).2组相比,开放组明显高于腹腔镜组(t=-5.051、P=0.000;t=-3.730、P=0.001;t=-4.430、P=0.001;t =-5.530 、P =0.001).结论:与开放手术治疗相比,腹腔镜治疗腹股沟斜疝引起IL-1β、Ig改变的较小,因而,腹腔镜手术对小儿机体的免疫抑制作用小,持续时间短.

    作者:周小龙;吴璇昭;钟应华;李剑;李鸿玮;黄争春;李龙;刘树立;侯文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鼻内镜下使用微型电钻改良扩大碟窦窦口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配合微型电钻改良扩大碟窦口手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52例全组鼻窦炎及孤立性蝶窦疾病患者按住院时间顺序编号,半随机分为A组(26例)和B组(26例).A组使用微型电钻改良手术扩大蝶窦口、B组使用蝶窦反咬钳传统方法扩大蝶窦口.记录分析扩大窦口时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窦口上皮化时间及术后窦口闭锁发生率.结果:两组扩大蝶窦口术中均无明显出血,电钻组在手术时间明显多于反咬钳组(P<0.05),但术后窦口上皮化时间及窦口闭锁率明显优于反咬钳组(P<0.05).结论:鼻内窥镜下使用微型电钻扩大蝶窦口安全,损伤窦口粘膜少,术后恢复时间缩短,窦口扩大效果确切.

    作者:张建中;蒋群;叶锦素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丹红注射液治疗心肌缺血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丹红注射液治疗心肌缺血(SMI)的疗效.方法:SMI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阿司匹林等治疗,实验组用阿司匹林等+丹红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动态心电图(DCG),记录每次SMI发作的高心率(HMIT)和低心率(LMIT),及每次缺血发作的持续时间(Tmi)、ST段大位移(STm)和缺血次数(IN),并计算MIT变异性(Ⅳ).结果:治疗后两组STm、Tmi、IN、TIB均较用药前明显改善(P<0.05),用药后上述指标间比较,实验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的HMIT、LMIT均较用药前提高,而Ⅳ较前降低,实验组改变较为显著(P<0.05).组间比较:Ⅳ在用药后两组比较无差异性,而Tmi、TIB在实验组改善较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使用后减少了心肌缺血发作的频率、提高了心肌缺血阈、降低了心肌缺血总负荷(TIB),从而达到有效治疗冠心病SMI的目的.

    作者:李葵香;冯应君;温景艳;张建勇;唐志英;吴丽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多巴胺注射液与呋塞米注射液配伍禁忌1例

    在临床上,小剂量多巴胺和呋塞米合用,称为利尿合剂.利尿合剂使用的好处是多巴胺能直接激动β受体和间接使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能够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同时小剂量多巴胺能扩张肾血管、肠系膜及冠状血管,从而能改善肾循环,增加肾小球的滤过率,改善心、肾功能,促使腹水回收,与呋塞米联合使用后能明显叠加呋塞米的利尿效应.因此,呋塞米注射液与盐酸多巴胺注射液是临床上经常联合应用于急性肾衰竭、心功能衰竭、水肿及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少尿或无尿等疾病治疗的两个药物.据有关资料,浓度为10 mg/mL的盐酸多巴胺注射液和浓度为10 mg/mL的呋塞米注射液的配伍是属于配伍禁忌类.在临床使用中,时常出现结晶现象,现就多巴胺注射液与呋塞米注射液配伍禁忌1例报道如下.

    作者:赵莉莉;刘振优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SLIPA喉罩在主动脉夹层经股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SLIPA喉罩在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置入术中应用的安全性与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主动脉夹层行腔内覆膜支架置人术患者32例,随机把患者分为SLIPA喉罩组(S组)与气管插管组(C组),每组16例,分别记录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并记录拔除SLIPA喉罩或气管导管后患者躁动、呛咳、咽痛、声音嘶哑和胃内容物的反流误吸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置入即刻、拔管(喉罩)后即刻HR明显快于诱导前(P<0.05或P<0.01),且C组明显快于S组(P<0.01);置人即刻、置入后5 min、拔管(喉罩)前即刻、拔管(喉罩)后即刻两组SBP,MAP明显高于诱导前,且C组明显高于S组(P<0.01).S组苏醒期呛咳、躁动及术后咽喉不适例数明显少于C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无反流误吸的发生.结论:与气管插管相比,SLIPA喉罩用于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置人术中,患者应激反应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易维持患者循环功能稳定等优点,是一种比较理想,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以建;刘怡;黄桂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72例中成药所致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了解我中心中成药所致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我院72例中成药ADR报告为对象,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联合用药、引起ADR药品种类、累及器官/系统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成药ADR高发年龄段为≥60岁;以口服和注射给药居多;联合用药引发ADR比例明显高于单独用药;ADR药品种类中发生率前3位依次是清热剂、化瘀剂、祛湿剂;ADR累及多个器官/系统,其中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常见,其次为消化、神经系统等;所有ADR症状在相应处理后消失或缓解;多数中成药说明书的书写不规范.结论:中成药ADR不容忽视,应加强对中成药ADR的监测,促进安全合理地使用中成药.

    作者:陈红;郭静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皮下神经离断术治疗肛门瘙痒症127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皮下神经离断术治疗原发性肛门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至2009年,我院对127例原发性肛门瘙痒症采用皮下神经离断术治疗.结果:本组127例总治愈率为86%,总有效率达98%.结论:肛门皮下神经离断术是治疗原发性肛门瘙痒症的一种简单、疗效肯定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何玉峰;李家发;张雄文;王洪保;郑照亮;肖祥林;林俊锋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胶质细胞在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

    神经病理性痛是临床的常见病和慢性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治疗效果不甚理想.因此,对神经病理性痛发病机制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将有助于控制和治疗该疾病.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神经胶质细胞主导的神经炎症及免疫反应在神经病理性痛的发生和维持中的重要作用,经炎症和免疫反应,终导致神经功能紊乱.尽管目前神经病理性痛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有学者认为,胶质细胞与神经病理性痛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邹晓琴;黄诚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123例儿童弱视综合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采用综合治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方法:对我院123例(210眼)不同类型儿童弱视采用综合治疗法治疗,综合治疗法主要包括佩镜矫正屈光不正、遮盖法、压抑疗法、精细目力训练、后像疗法、光栅刺激疗法及海丁格刷训练等.结果:123例(210眼)弱视儿童均采取综合治疗法,其中痊愈152眼,占72.4%;基本痊愈48眼,占22.9%;进步6眼,占2.9%;无效4眼,占1.8%,总有效率98.2%.结论:弱视综合治疗法是一种客观、系统、科学、有效的儿童弱视治疗方法,疗效优于单一治疗,年龄越小,效果越好.

    作者:陆如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外固定支架在开放性骨盆骨折的急诊运用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在开放性骨盆骨折的急诊运用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15例开放性骨盆骨折急诊行外固定支架固定病例资料.结果:15例病例中,8例出现失血性休克,存活13例,死亡2例,死亡率13.3%,死亡患者骨折类型均为Tile C型.参照Matta评定标准,本组患者优7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73.3%.结论:急诊行外固定支架固定开放性骨盆骨折具有早期施行,操作简单,安全微创,抢救成活率高,术后疗效满意等优点.

    作者:郭朝阳;刘宁;陈荣春;游辉;曾文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溃疡性结肠炎的肠黏膜免疫细胞研究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UC)属于炎症性肠病(IBD),以反复发生的肠道溃疡为特征,患者常表现为腹泻、粘液血便及腹痛.目前认为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免疫、感染及精神等多因素相互作用有关,而免疫学因素是UC研究中的热点[1].作者前期针对UC与肠道黏膜免疫因子关系进行了论述,本文针对UC与肠道黏膜免疫细胞关系展开论述.1 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的特点肠道黏膜免疫是机体防止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其既要吸收外来营养物质又要对外来物质进行防御,多种微生物在肠道形成菌丛,肠道在与这些微生物共存的同时,可识别入侵的有害微生物以及被肠粘膜上皮吸收的异己物质,并加以排除.肠道黏膜免疫系统通过一个复杂的组织细胞效应分子网络来维持对抗原应答与不应答间的动态平衡[2],然而在溃疡性结肠炎中这种平衡被破坏了.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完整是维持肠黏膜正常功能的基础,黏膜屏障功能的缺陷有利于微生物抗原进入肠黏膜固有层,诱发异常的黏膜免疫应答.许多肠道感染性疾病都与肠道黏膜免疫功能的紊乱密切相关[3],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已被认为是炎症性肠病炎症发生的主要机制[4].在急性炎症期,肠道黏膜表现出一系列的炎性渗出,主要包括淋巴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以及活化的中性粒细胞.炎症性肠病上皮的损害涉及到免疫细胞象CD4+、CD8+、IEL等的表达水平[5].

    作者:徐燕;何树泉;李洪亮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传统医学对针灸、穴位与免疫关系的认识

    针灸是祖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其应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针灸以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疏通经脉而达到增强人体“正气”和“扶正祛邪”之功效;针灸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机理在于扶正固本,取穴重点在于与免疫相关的强壮要穴;针灸对机体免疫功能调节具有整体性和双向性.为弘扬针灸疗法,本文就祖国医学对针灸与穴位、免疫关系的认识综述如下.

    作者:黄诚;张志花;韩立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骶管注射结合牵引康复和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体会

    腰椎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是引起腰腿痛的主要原因.除了重度髓核脱出的腰推间盘突出症非要手术治疗外,大多数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办法,并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避免病人手术痛苦及后遗症.如何根据病因正确使用恰当的治疗方法是关键,本人对2005~2012年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门诊患者186例,采用骶管注射结合牵引康复加手法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5~2012年门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6例,患者均有X线摄片、CT或MRI检查,其检查结果均提示为腰椎盘突出症,其中男112例,女74例.平均年龄43.6岁,以L4-5多,其次为L5~S1.大部分患者为体力劳动及长期坐位工作者.病程长5年,短3个月,有腰痛症状145例,单侧下肢麻木疼痛96例,双侧下肢麻木者68例(有的患者同时出现几种症状).

    作者:黄莲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饮食日记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影响的分析

    目的:探讨饮食日记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确诊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0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为进行个体化医学营养指导后能坚持记录饮食日记者,对照组为进行个体化医学营养指导后没有记录饮食日记者,比较两组孕妇的血糖控制情况和胰岛素使用情况.结果:实验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有15例孕妇饮食控制血糖不理想而终采用胰岛素治疗,占30%;实验组有5例孕妇饮食控制血糖不理想而终采用胰岛素治疗,占1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坚持记录饮食日记,在血糖控制的自我管理中起到良好的作用.

    作者:龚江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CT对比剂的不同参数在肾脏增强扫描中的对照研究

    目的:为了更合理使用CT增强对比剂,并为减少增强对比剂不良反应提供依据,本研究比较了CT增强对比剂的不同浓度和流速对肾脏增强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本院行腹部增强CT扫描的患者126例,所有病例均为无CT对比剂检查过敏者,并排除患有严重影响血液动力学分布的疾病.所有患者均行腹部CT平扫与增强扫描.依据增强扫描中CT对比剂的不同浓度和注射速率,126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比剂浓度300 mgI/mL,注射速率3 mL/s组;对比剂浓度350 mgI/mL,注射速率3 mL/s组;对比剂浓度350 mgl/mL,注射速率5 mL/s组.所有影像数据传至GE Adw 4.4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与分析,于横断层面图像上分别选取左肾动脉开口处腹主动脉,左肾动脉,右肾动脉,左肾静脉,右肾静脉,左肾皮质,右肾皮质,左肾实质,右肾实质为感兴趣区,测量增强前后的CT值,根据测量值对上述结构影像强化情况进行观察,比对增强对比剂的不同浓度,不同注射速度在腹部影像增强图像中对肾脏影像质量的影响.结果:对比剂浓度300 mgI/mL,流速3 mL/s组腹主动脉、肾动脉、肾静脉、肾皮质、肾实质强化值(x±s)分别为287.74±49.83,276.24±44.57,141.61 +20.87,136.67±24.50,168.31±25.45.对比剂浓度350 mgI/mL,流速3 mL/s组的以上结果分别为296.49±30.31,278.53±34.62,153.35±27.54,138.52±14.88,179.71±25.73.两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剂浓度350 mgI/mL,流速3 mL/s组腹主动脉、肾动脉、肾静脉、肾皮质强化值(x±s)分别为296.49±30.31、278.53±34.62、153.35±27.54、138.52±14.88,对比剂浓度350 mgI/mL,流速5 mL/s组以上结果为411.83±54.13、405.69±54.03、207.98±37.21、199.32±55.33.两组以上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肾脏增强扫描时,浓度不同低流速的两组对比剂的影像资料统计分析无显著性差异,建议单纯腹部脏器增强扫描时选用低浓度对比剂以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在肾血管成像扫描时,不同注射速度高浓度的两组对比剂的影像学资料统计分析有显著性差异,建议腹部血管成像扫描时选用适当高浓度高流速注射方式以提高血管显示的清晰度.

    作者:吴颋;李荣芳;卢绍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开腹结肠癌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预防

    目的:探讨分析开腹结肠癌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总结我院1998年1月至2012年6月15例结肠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吻合口漏3例行近端结肠造瘘术,6例行冲洗引流保守治疗.1例左侧输尿管损伤后行一期输尿管吻合术,内留置双J管,术后1月膀胱镜拔除.造口肠管出血2例,经局部结扎止血.吻合狭窄2例于术后4月行狭窄肠管切除.出现并发症的15例病例中,除1例呕吐窒息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14例均痊愈出院.结论:有效预防和处理术后并发症是降低手术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作者:李晓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医用多功能开瓶器的研制与应用

    临床上护士给病人输液、注射,需开启各种各样的药瓶进行配药,有玻璃安瓿、用铝盖或塑料盖封口的大小药瓶以及软包装的带拉环的大输液瓶等,型号各异、大小不同,数量众多、工作锁碎.据临床调查,一个临床科室一天需开启各种药瓶约1000~1 500支左右.在配制药品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①开启玻璃安瓿,砂轮锯划安瓿颈后,需徒手掰断安瓿.因安瓿壁厚度不同,操作中用力过度常被划伤手,造成手割伤;②锯划安瓿的砂轮小且使用频繁不易保管容易丢失,护士操作时常有寻找;③塑料软包装的大输液瓶瓶盖上的拉环、各种粉针剂药瓶上的塑料盖,均需徒手掀拉开启,重复多次,也极易造成手指疼痛及手损伤;④现有的开瓶器功能单一,不能开启多种药瓶.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研制了医用多功能开瓶器,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欧阳威;钟冬秀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慢性鼻咽炎的MRI诊断

    目的:探讨慢性鼻咽炎的MRI表现及与鼻咽癌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活检或/和临床随访证实的32例慢性鼻咽炎和67例鼻咽癌的影像学特征,讨论其MRI表现的异同点.结果:32例慢性鼻咽炎中有26例MRI表现为鼻咽顶壁、后壁、双侧壁、咽鼓管圆枕粘膜弥漫性、对称性肿胀增厚,病变呈等T1稍长T2异常信号,信号均匀,表面光滑;无肌层受累,肌间隙及咽旁脂肪间隙形态、信号正常,无受压、推移征象;无颅底骨质破坏;增强扫描为病灶呈均匀显著强化,粘膜线完整.67例鼻咽癌中有61例MRI表现为鼻咽腔不对称狭窄或肿物隆突,表面不规则,粘膜层和肌层、肌间隙同时受累;病变多呈等T1稍长T2异常信号,病变信号不均匀,多有咽旁间隙受累及受压、推移改变;多有颅底骨质破坏;增强扫描为病灶呈中等不均匀或均匀强化.结论:MRI检查在慢性鼻咽炎的诊断以及慢性鼻咽炎和鼻咽癌的鉴别诊断中可以提供可靠的信息.

    作者:彭吉东;曾康华;钟俊远;肖道雄;刘晓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腹腔镜下单纯脾脏切除术的临床体会(附18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行腹腔镜下单纯脾脏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11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4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例脾良性占位.结果:18例患者均完成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为90 ~ 181 min,平均时间为123 min,术中出血量为50~400 mL,平均为220mL,术后住院时间为3~17 d,平均为7.6d.手术并发症3例,其中1例左侧腹壁广泛瘀斑,1例术后术野渗血,1例术后发生脾热.结论:熟悉手术适应症和腹腔镜操作技巧,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能达到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微创效果.

    作者:曾祥福;盛瑶环;范琳峰;邓伟;赖剑;曾翔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