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政哲;张敬东;刘贵堂;韩文峰;赵文;张攀
中风后尿失禁是中风病患者常伴有的症状,给患者和家属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忧虑。高维滨教授经多年临床针灸经验以及结合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西医解剖基础,采用疏波电针疗法治疗该病,疗效较好。
作者:于志国;亢连茹;李晓艳;刘旭东;高维滨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要求的提高,使药品从未向今天这样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一药多名、药价虚高虽然困绕着人们,但人们还是能边呐喊边承受着,而假劣药之害却是人们不能承受之痛。合法药品生产、经营者思虑避免假劣药品的市场冲击;药品监管部门忧虑假劣药品给人民群众健康造成的损害,消费者疑虑自己使用的是不是假劣药。打击、拒绝假劣药的关键是发现假劣药,然而由于药品成份的复杂性,使人们辨别假劣药品如同雾里看花,一片迷惘。下面介绍常用药品剂型外观鉴别要点,供人们参考。
作者:庞树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脑水肿的产生是脑出血后二次损伤发生的关键因素,一个非常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过程。需要在短期内缓解病情,改善靶器官的进行性损害,降低脑出血后严重致残率和致死率。本文就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机制做简单阐述,并对临床常用方案如: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序贯治疗、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自由基清除剂、低温处置等进行总结。
作者:王鹏;刘艳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输液术的临床应用与护理方法。方法: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安全型PICC导管,型号选用4.0-5.0 Fr,选择肘部静脉进行穿刺,为60余例患者置管进行化疗和静脉营养治疗。对安全型PICC置管重点操作环节与注意事项进行规范和总结。结果:60例患者均一次性穿刺成功,成功率达100%,X线拍片定位导管末端达上腔静脉内,无异位,输液通畅。导管保留时间为45-210天。结论:PICC作为一种输液新技术,已在临床推广和应用,PICC是一种可行的、有效的、安全的置管方法,既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延长留置时间,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又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家庭经济负担,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薛冰;马忠红;顾永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帕瑞昔布钠在不同超前镇痛时点应用对妇科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120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对照组在缝皮前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两组患者手术后12h再次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同时采用芬太尼进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A),统计两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 VAS)和舒适评分(BCS),分析镇痛效果,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h、4h、8 h、12 h、16 h、20 h VAS评分和BC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 VAS评分和BCS评分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2h和术后24h的补救镇痛药量即PCA总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帕瑞昔布钠在妇科手术前使用,其镇痛效果良好,优于手术结束前使用,而且减少了术后补救镇痛药用量,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减缓身心压力,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袁京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应用依达拉奉30mg+0.9%氯化钠100ml,静脉滴注,2次/日,30min内滴完,联合丹参多酚酸盐200mg+0.9%氯化钠250ml,静脉滴注,1次/日。对照组应用依达拉奉30mg+0.9%氯化钠100ml,静脉滴注,2次/日,30min内滴完,患者疗程14d。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0%,对照组为76.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2组NIHSS评分以及B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而且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显著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朱晓颖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10批茵陈的质量进行质量分析比较。方法:薄层色谱法对茵陈进行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茵陈主要成分绿原酸的含量。结果:10批茵陈按薄层色谱鉴别均为合格,绿原酸的含量分别为:甘肃0.62%;山东0.13%;宁夏1.10%;安徽0.72%;河北0.28%;四川0.60%;陕西1.50%;河南0.47%;湖南0.70%;山西1.40%。结论:宁夏、陕西、山西产茵陈质量佳,山东、河北、河南产茵陈绿原酸含量达不到中国药典的标准,本试验结果可为生产厂家优选货源提供参考。
作者:王如意;欧桥英;周伟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克龄蒙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克龄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upperman评分和子宫内膜厚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Kupperman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观察组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龄蒙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兰秋双;程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探讨口腔颌面部鳞癌的手术切除及修复重建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更多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94例口腔颌面部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I期患者40例,II期患者20例,III期患者24例,IV期患者10例,采取联合根治术的患者有38例,其余56例患者采取原发病灶单纯扩大切除,采取同期修复重建患者有85例。1年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在所有的94例患者中,有88例患者在术后功能形态恢复良好,且无转移复发现象;2例患者出现复发,癌扩散至颅内导致死亡;2例患者恢复过程中产生其他疾病导致死亡;2例患者骨转移导致死亡。结论:对口腔颌面部鳞癌患者采取手术切除及修复重建具有显著疗效,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邓文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用来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9月至2010年8月期间,我科室对260例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进行随机平行分组治疗,观察组患者130例,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1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血压控制情况和治疗前后心率、血脂、空腹血糖以及肝肾功能等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血压控制情况相比,观察组患者服药后24h的降压平稳性指标—平滑指数(SI)高于对照组,降压治疗1个月、6个月以及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血压控制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心率、血脂、空腹血糖以及肝肾功能等临床指标没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可以有效的控制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治疗效果优于缬沙坦,患者耐受性良好,可用于高血压患者的长期治疗。
作者:魏永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藻酸盐、水胶体敷料治疗肠造口术后皮肤黏膜分离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行肠造口手术患者96例,其中有8例患者在术后发生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对出现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患者伤口进行记录。结果:经过对肠造口术后出现皮肤黏膜分离的患者进行治疗,8例患者均得到治愈,治疗时间为10~20天。结论:采用藻酸盐和水胶体敷料对肠造口术后皮肤黏膜分离患者进行治疗,不但能够使患者的伤口能够得到快速的愈合,同时还可以有效节省换药时间,缩短治疗周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庄聪琼;罗冬梅;王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即管理循环模式,对医务人员手卫生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实施PDCA循环后,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由68.89%提高至90.22%,洗手依从率由61.02%提高至83.60%,洗手正确率由59.72%提高至91.96%。结论:通过实施PDCA管理模式,提高了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使手卫生管理得到了持续质量改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闫婷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拇外翻畸形的手术方式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2年6月在整形外科门诊就诊的符合拇外翻诊断标准的患者32例(62足),采用经皮肤小切口祛骨矫正术,测量手术前后患者的拇外翻角(HVA)及第一、二跖骨间角(IMA),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术后随访1-2年,32例(62足)患者拇外翻畸形明显改善,优54足(87.09%),良6足(9.67%),差2足(3.22%),术后测量HVA为15.08.±6.40o,IMA 8.07±1.60o,较术前HVA 33.27±5.14,I,MA 10.60±3.02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方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王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颅脑肿瘤患者采用不同入路的显微外科手术方法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究。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颅脑肿瘤患者,分别采用不同入路的显微外科手术方法治疗,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脑桥小脑角区肿瘤、鞍区肿瘤、蝶骨脊区肿瘤患者手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其手术前生活质量评分,手术后患者的头痛(6.00%)、肿瘤压迫(3.00%)、恶心呕吐(4.00%)与手术前患者的头痛(51.00%)、肿瘤压迫(49.00%)、恶心呕吐(53.00%)症状明显较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方志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不同服药时间和方法对高血压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观察标准的受试对象9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A组48例)在每日清晨顿服盐酸贝那普利10 mg和苯磺酸氨氯地平5mg;观察组(B组44例)在晨起顿服盐酸贝那普利10 mg、夜间顿服苯磺酸氨氯地平5mg。观察两组患者服药前、治疗4周后24HMDBP 24HMSBP dSBP dDBP nSBP nDBP变化及降压效果。结果:A、B组治疗后24 h动态血压测定各个指标均较治疗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治疗后血压下降差值比较24HMDBP dS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MSBP dDBP nSBP nD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和苯磺酸氨氯地平早晚服用能有效的控制血压,有利于高血压的治疗。
作者:张乔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中,阿莫西林三联疗法与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消化性溃疡患者54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组患者27例,分别给予阿莫西林三联疗法与左氧氟沙星三联法,观测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77.78%,B组总有效率为88.89%;A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达到了77.78%,B组,根除率为88.89%;结论: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中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效果更为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丕胜;晋继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分析盐酸氨溴索辅佐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同期选取同症患儿100例作为参照对象,设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单独治疗方法,研究组采取盐酸氨溴索辅佐阿奇霉素治疗方法,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1周的治疗,研究组患儿退热时间快、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住院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同对照组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而言,相较于阿奇霉素单独治疗方式,盐酸氨溴索辅佐阿奇霉素的临床疗效显著,迅速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高,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高。
作者:符改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腮腺肿瘤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疾病。颌面部肿瘤中,其发病率非常高,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为主。腮腺是大的涎腺,色淡黄,质软,其解剖特点[1]:处于颜面部位、耳垂下前方,前界在下颌支、嚼肌面上,后界为乳突,上为外耳道,下为下颌角下方,神经分布复杂,血运比较丰富,给手术本身带来较大的难度和危险性,部分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及面神经,同时还须切除受侵皮肤,而采用肌皮瓣修复缺损,围手术期护理也相对比较复杂。腮腺肿瘤的手术治疗原则是在保留面神经功能的基础上,彻底完整切除肿瘤,肿瘤位于腮腺浅叶者做肿瘤及浅叶切除,位于腮腺深叶需做肿瘤及深叶切除[2]。腮腺良性肿瘤一般采取腮腺部分切除术联合面神经解剖术;腮腺恶性肿瘤根据肿瘤恶性程度不同采取保留或牺牲面神经的腮腺切除术,部分转移率高的恶性肿瘤可联合应用颈淋巴清扫术[3]。本文回顾性分析25例腮腺肿瘤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
作者:刘颖;李家锋;管海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为了比较口服自拟忍冬芩连汤和槐角丸汤方治疗混合痔急性炎症临床疗效,探讨治疗混合痔中医方药的选择。方法:100例混合痔急性炎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口服自拟忍冬芩连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槐角丸汤方治疗,观察服药7天的治疗效果并比较其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愈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结果表明,自拟忍冬芩连汤具有泻热通络功效,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急性炎症,疗效确切。
作者:苏卫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技术(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 FFDM)对乳腺结节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2例乳腺结节的FFDM表现。总结经数字化处理的图像特点及对乳腺结节病变诊断的准确性。结果:192例患者中良性90例,全数字化乳腺X线诊断73例,符合率81.1%;恶性102例,全数字化乳腺X线诊断87例,符合率85.3%;90例良性病灶中纤维腺病34例,纤维腺瘤36例,单纯囊肿1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6例,脂肪瘤3例。102例恶性病灶中浸润性导管癌92例,浸润性小叶癌6例,黏液腺癌、髓样癌各2例。FFDM表现单纯结节127例,结节伴钙化65例,血管增粗21例,皮下脂肪层浸润26例,皮肤增厚19例,主导管扩张5例,乳头凹陷4例,腋窝淋巴结肿大33例。结论:FFDM的图像质量明显提高,显示乳腺结节病变更加清晰,且降低了X线剂量;其在为乳腺结节病变诊治提供更有价值资料的同时,安全性也有所增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学勤;汪秀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