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颖
目的:探讨居家腹膜透析病人的家庭护理和健康教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45例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和健康教育经验。结果:通过对患者和家属进行连续健康教育、控制盐和水的摄取、积极防治营养不良、强调无菌操作、相关性腹膜炎的防治、心理护理和居家环境指导、家庭和社会的大力支持等一系列综合性护理措施,患者生活质量较前有所提高,经过腹膜透析治疗后,35位患者生活完全自理,有6位患者已经走向工作岗位,4位患者需要家人的照顾。结论:对居家腹膜透析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提高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颖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卡托普利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于2014年1月至12月收治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患者48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人,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应用卡托普利,观察组加用前列地尔。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4h尿微量白蛋白(mAlb)及尿α1-微球蛋白(α1-MG)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改善,两组治疗后的24h内mAlb及α1-MG的指标之间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1例患者出现咳嗽,对照组有1例患者出现皮疹,不良反应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卡托普利对于老年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孔媛媛;薛志强;严功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颅内血肿是颅脑损伤中常见严重的继发病变,发生率约占闭合性颅脑损伤的10%和重型颅脑损伤的40%-50%,如不及时诊断处理,可因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形成脑疝危及生命[1]。硬脑膜外血肿(epidural hematoma)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30%,大多属于急性型,多为直接暴力引起,多伴骨折。硬脑膜外血肿主要出血源多为脑膜中动脉,该动脉经颅中窝底的棘孔入颅后沿着脑膜中动脉沟走行,在近翼点处分为前后两支,主干和分支均可因骨折而撕破,在硬脑膜外形成血肿。此外,颅内静脉窦(上矢状窦、横窦)、脑膜中静脉、板障静脉或导血管损伤也可形成硬脑膜外血肿[2]。硬膜外血肿达到一定程度,引起颅内压增高出现脑疝,通过手术清除血肿,可以解除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减轻脑水肿,提高治愈率和病后生存质量。急性硬脑膜外血肿多采用开颅减压血肿清除术,提高此病的救治水平与护士对患者的护理质量密切相关。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1月一2014年10月我院神经外科56例颅脑损伤硬膜外血肿患者行血肿清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护理经验。
作者:薛冰;赵圣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TP方案及FP方案同步调强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中晚期食管癌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研究组:紫杉醇+顺铂(TP方案)化疗同步调强放疗;对照组:5氟尿嘧啶+顺铂(FP方案)化疗同步调强放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1、2年生存期及毒副反应。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2.5%,47.5%;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7.5%和37.5%;研究组和对照组1、2年生存期分别为80.0%、57.5%,62.5%、40.0%;研究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调强放疗可以提高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有效率,降低远处转移控制率,毒副作用可耐受。
作者:姜兆祥;王忠超;李倩;翟韦玉;田浩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基于COPE的在线处方点评成效。方法:筛选我院2013年三、四季1000张门诊处方相关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作为基于COPE在线处方点评前的对照组,将其结果与2014年三、四季同期、同量点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将其作为基于COPE在线处方点评后的观察组;探讨基于COPE在线处方点评的成效。结果:在实施基于COPE的在线处方点评之前,筛取的1000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共163张,占16.3%;处方点评后的1000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仅为9张,占0.9%;实施前后不合理处方发生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基于COPE的在线处方点评可在极大程度上控制及降低门诊处方的不合格率,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邹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患者的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血脂、肝功和肾功指标的影响。方法:三维超声随机筛选30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患者,维持原有降糖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10毫克,一日一次口服。3个月后比较治疗前后血脂、肝功和肾功指标变化,超声观察下肢动脉内膜厚度、斑块及动脉狭窄程度并与治疗前相比较。结果:TG、TC、LDL-C和动脉内膜厚度、斑块及动脉狭窄程度较治疗前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AST、Scr在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治疗期间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肝肾功能改变及横纹肌溶解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有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作用,且降脂,未见肌溶解和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
作者:金惠琳;姜春艳;马琳娜;贾树尔;赵红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技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效果,了解鼻内镜手术技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于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进行治疗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102例,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鼻内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施术相关指标和治疗疗效。结果:对于施术指标,对照组的施术时间(71.3±8.6)min、术中出血量(26.3±4.7)ml、术后住院时间(6.2±0.5) d均大于观察组的施术时间(53.1±6.9)min、术中出血量(15.9±3.1)ml、术后住院时间(2.9±0.8)d,治疗疗效上,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具有施术创口小、恢复效果好、患者手术中痛苦小以及术后难以复发等特点,对于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安全有效,容易被患者接受,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陈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兰索拉唑(Lansoprazole)联合铝碳酸镁(Hydrotalcid)治疗胃溃疡(Gastric ulcer;GU)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其进行近期治疗效果对比和远期复发率的研究;在近期治疗效果的研究中,对筛选的9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胃溃疡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首先,对两组患者均给予胃溃疡根除的三联疗法(口服兰索拉唑40 mg/d+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500 mg/d+替硝唑(Tinidazole)500 mg/d),并连续服用一周,从第二周开始对照组继续30 mg兰索拉唑,每日一次,观察组在服用兰索拉唑的基础上添加铝碳酸镁1000 mg,每日三次,以四周作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远期复发率则在患者治疗结束一年后进行随访,比较其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有效率为75.5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80,P=0.000);观察组幽门螺杆菌(H. pylori,HP)阳性治疗的有效率为93.75%(30/32),对照组HP治疗有效率为64.52%(20/31)。远期随访复发率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52%和32.56%,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44,P=0.008);考察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没有统计学意义(X2=0.917,P=0.922)。结论:兰索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胃溃疡疗效好,尤其对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能显著提高有效率,且远期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有很好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尹华卿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建立并优选延胡索总生物碱醋酸盐滴丸的制备工艺。方法:通过滴丸基质种类的筛选以及药液保存温度和滴制速度等因素的考察,确立的滴丸相应参数;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出滴丸的佳制备工艺。结果:佳工艺为PEG6000为基质,药物与基质比例1:9、滴距8-10cm、滴盘温度80±5℃、冷凝温度35℃-10℃、滴速50-60d/min。结论:按照此工艺生产的三批滴丸,结果表明该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王淼;孙思邈;田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分析盐酸氨溴索辅佐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同期选取同症患儿100例作为参照对象,设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单独治疗方法,研究组采取盐酸氨溴索辅佐阿奇霉素治疗方法,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1周的治疗,研究组患儿退热时间快、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住院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同对照组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而言,相较于阿奇霉素单独治疗方式,盐酸氨溴索辅佐阿奇霉素的临床疗效显著,迅速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高,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高。
作者:符改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中药新药研发机遇与困难并存,任重道远。本文从中药新药研发面临的挑战、机遇、助力及研发注意事项等诸多方面略作阐述,深入简出,通俗易懂,全面介绍中药新药研发遇到的若干问题。
作者:甘春丽;韩维娜;董乃维;杨异卉;王立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卒中后抑郁是发生于卒中后的抑郁状态或抑郁情绪,属于继发性抑郁症的一种,是卒中后严重并发症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烦躁,易悲观,入睡困难,失眠多梦,早醒,食欲改变,对生活失去信心,易悲观,生活能力感减退等[1]。
作者:马端鑫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应用紫杉醇化疗后不良反应的防治与护理措施。方法:选择46例卵巢癌患者,应用紫杉醇化疗,对其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发生过敏反应1例,骨髓抑制反应46例,消化系统反应30例,脱发46例,神经毒性反应3例,心血管系统反应1例。结论:卵巢癌患者应用紫杉醇化疗时,尽早用药预防不良反应,及时进行护理干预和对症处理,能大限度减少或减轻不良反应发生,使患者顺利完成化疗。
作者:马忠红;李树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阴道彩超对保守治疗的异位妊娠包块血流指数(RI)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月间住院的两组(共60例)保守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包块的血流指数进行分析。结果:经阴道彩超对异位妊娠临床确诊率为95%;治疗7-14天后彩超显示异位灶妊娠囊开始变形、缩小,包块内血流阻力指数逐渐减少,一月后血流消失。结论:对异位妊娠患者采用阴道彩超监测包块血流阻力指数可提高诊断率,可作为保守治疗是否有效的评估指标,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郭修权;胡云;陈艳芬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2011年、2012年我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用药及耐药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常规培养检出的306株鲍曼不动杆菌,分析其在临床标本和病房的分布、耐药状况。结果:检出306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标本主要分布以痰液为主,占77.78%;科室分布主要为重症监护病房(ICU)高,2011年占40.0%,2012年上升至60.9%,检出率增长迅速,其次为神经外科、呼吸内科、骨科分别占(2011年)23%、12%、9.0%,(2012年)9.71%、8.74%、3.88%;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从2011年的68.0%上升至2012年的71.36%,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从2011年的66.0%上升至2012年的72.81%,2012年对氨苄青霉素、头孢唑肟、头孢替坦、呋喃妥因耐药率均为100%。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耐药性严重,多为多重耐药甚至泛耐药,且耐药性逐年上升趋势明显,应积极防治院内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规范医疗操作,以减少耐药株的上升。
作者:周宁;丁宁;任光明;赵玉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大容量注射液俗称大输液(Large Volume Parenteral, LVP),通常是指容量大于等于50ml并直接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液体灭菌制剂,按其临床用途,大输液大致可分为5类:体液平衡用输液、营养用输液、血容量扩张用输液、治疗用药物输液和透析造影类。从临床应用以来,输液产品包装容器经历了3代变化,目前在我国输液市场上存在的包材主要有玻瓶、塑瓶、非PVC软袋和直立式软袋四种形式。非PVC软袋输液包装技术安全、有效,符合药用和环保要求,是大输液包装技术主要发展方向。
作者:于淑岩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6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甲钴胺500μg静脉注射每日1次。对照组30例给予甲钴胺500μg静脉注射每日1次,均为15天。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疼痛、麻木、感觉异常)及反射检查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或P<0.01),患者血流变学主要参数(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和纤维蛋白原)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较单用甲钴胺疗效更好。
作者:王建华;刘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探讨能够有效控制危险行为出现的治疗对策。方法:本次研究资料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在本院精神科住院进行诊治的9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以随机法将其划分成两个小组,即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在给予所有研究对象危险行为调查及研究的基础上,给予47例对照组研究对象常规治疗,同时给予47例实验组研究对象针对性治疗对策,并且对比以及分析两组患者危险行为出现的几率。结果:研究发现,实验组研究对象在危险行为出现的几率方面存在着绝对性优势,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给予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调查起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建议推广。
作者:吴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手术治疗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88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患者相关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88例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后,患者眼压均恢复并维持正常。结论: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效果。
作者:周沂沂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社区家庭康复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经过急性临床治疗,留有功能障碍,出院后居住本社区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一般药物治疗相同,康复组进行社区家庭康复干预6个月康复训练。结果:康复干预后康复组Barthel指数评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MMSE)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家庭康复能明显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及认知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单树崇;高丽;葛徐华;何清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