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
目的:分析短小液平影像特征的临床诊断价值及与临床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腹部数字化X线成像立位片发现短小液平的患者93例,所有患者当日均行16层螺旋CT腹部扫描,采用腹部9分法,比较腹部数字化X线成像及CT影像图像,统计发现短小液平的患者及液平分布区域,并与患者终的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93例腹部数字化X线成像立位片发现短小液平的患者,数字化X线成像医师均认为有临床诊断价值(100.00%),CT显示短小液平81例,但其中仅有9例被认为有临床诊断价值(11.11%)。短小液平的形成与多种病因有关。结论:腹部数字化X线成像立位片易发现短小液平,发现几率高于CT(p<0.05),短小液平对腹部病变具有指示性作用,但不具有特征性。
作者:陈果;徐世康;付兵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探讨能够有效控制危险行为出现的治疗对策。方法:本次研究资料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在本院精神科住院进行诊治的9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以随机法将其划分成两个小组,即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在给予所有研究对象危险行为调查及研究的基础上,给予47例对照组研究对象常规治疗,同时给予47例实验组研究对象针对性治疗对策,并且对比以及分析两组患者危险行为出现的几率。结果:研究发现,实验组研究对象在危险行为出现的几率方面存在着绝对性优势,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给予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调查起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建议推广。
作者:吴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应用依达拉奉30mg+0.9%氯化钠100ml,静脉滴注,2次/日,30min内滴完,联合丹参多酚酸盐200mg+0.9%氯化钠250ml,静脉滴注,1次/日。对照组应用依达拉奉30mg+0.9%氯化钠100ml,静脉滴注,2次/日,30min内滴完,患者疗程14d。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0%,对照组为76.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2组NIHSS评分以及B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而且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显著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朱晓颖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医院文化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由医院的全体成员创造并形成的共同遵守的价值理念、思维定势和行为方式。医院系统中的工会组织在医院文化建设中的优势及在医院的发展过程中医院文化的作用也已经日趋得到了凸显,工会组织凭借其得天独厚的群众基础和优越条件,要围绕医院中心工作去推进文化建设,要突破原有的为职工谋福利、保障职工物质权利等旧有职责,而开辟精神文化领域的全新职能。
作者:吴晓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技术(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 FFDM)对乳腺结节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2例乳腺结节的FFDM表现。总结经数字化处理的图像特点及对乳腺结节病变诊断的准确性。结果:192例患者中良性90例,全数字化乳腺X线诊断73例,符合率81.1%;恶性102例,全数字化乳腺X线诊断87例,符合率85.3%;90例良性病灶中纤维腺病34例,纤维腺瘤36例,单纯囊肿1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6例,脂肪瘤3例。102例恶性病灶中浸润性导管癌92例,浸润性小叶癌6例,黏液腺癌、髓样癌各2例。FFDM表现单纯结节127例,结节伴钙化65例,血管增粗21例,皮下脂肪层浸润26例,皮肤增厚19例,主导管扩张5例,乳头凹陷4例,腋窝淋巴结肿大33例。结论:FFDM的图像质量明显提高,显示乳腺结节病变更加清晰,且降低了X线剂量;其在为乳腺结节病变诊治提供更有价值资料的同时,安全性也有所增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学勤;汪秀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梦幻导丝、斑马导丝及泥鳅导丝、在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逆行胰胆管造影18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别收集梦幻导丝组、斑马导丝组的插管成功率,超出限定时间未能成功插管的,均更换泥鳅导丝继续插管并再次统计插管成功率。结果:梦幻导丝组47例,插管成功率85.1%;斑马导丝组133例,插管成功率78.9%;未成功的均更换泥鳅导丝后再次统计插管成功率,斑马导丝组总插管成功率95.5%,梦幻导丝组89.4%。结论:一般胆管结石类病例选用黄斑马导丝大部分能有效插管,用相比梦幻导丝便宜的费用即可解决插管问题;而胆管恶性肿瘤、胰腺及壶腹周围肿瘤、狭窄等困难插管超选应用梦幻导丝更适合,初次插管成功率高于斑马导丝。
作者:张端;梁丽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即管理循环模式,对医务人员手卫生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实施PDCA循环后,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由68.89%提高至90.22%,洗手依从率由61.02%提高至83.60%,洗手正确率由59.72%提高至91.96%。结论:通过实施PDCA管理模式,提高了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使手卫生管理得到了持续质量改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闫婷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阴道彩超对保守治疗的异位妊娠包块血流指数(RI)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月间住院的两组(共60例)保守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包块的血流指数进行分析。结果:经阴道彩超对异位妊娠临床确诊率为95%;治疗7-14天后彩超显示异位灶妊娠囊开始变形、缩小,包块内血流阻力指数逐渐减少,一月后血流消失。结论:对异位妊娠患者采用阴道彩超监测包块血流阻力指数可提高诊断率,可作为保守治疗是否有效的评估指标,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郭修权;胡云;陈艳芬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评价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评价。方法:在我科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20例分为临床路径组60例和常规对照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和患者满意度以及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结果: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临床路径组患者平均住院日、患者满意度和健康知识知晓率与常规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的实施加快了患者的康复。
作者:程燕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以金丝桃苷为指标成分,建立刺五加叶的薄层定性和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刺五加叶中金丝桃苷进行定性鉴别,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Kromasil 100-5C18色谱柱(4.6mm×250mm);流动相:甲醇-0.1%冰醋酸水溶液(35:65);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360nm;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刺五加叶金丝桃苷的薄层鉴别特征明显,金丝桃苷在0.13~0.78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4,平均回收率为98.17%,RSD为1.02%(n=5)。结论:此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刺五加叶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宏昌;魏文峰;王伟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手术治疗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88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患者相关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88例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后,患者眼压均恢复并维持正常。结论: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效果。
作者:周沂沂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药品生产企业新版GMP认证现场检查缺陷项目情况,分析企业实施新版GMP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加快推进本省药品生产企业实施新版GMP的对策和建议。方法:对黑龙江省2012年~2014年认证的94家药品生产企业缺陷项进行汇总,对高频缺陷进行分析,对主要问题进行总结、分类、归纳。结论:应加大培训力度,建立专职检查员队伍,软硬件并重,确保新版GMP得到正确贯彻实施。
作者:陈志歆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不同剂量治疗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患儿,均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进行治疗,根据剂量不同进行分组,其中小剂量组给予剂量为400mg/(kg×d),大剂量组给予剂量为1g/(kg× d),连续治疗5d,为一个疗程,比较不同剂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小剂量组患儿经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4.87%)明显高于大剂量组总有效率(71.80%),小剂量组患儿治疗后的出血控制时间(3.92±0.94)d、住院时间(9.37±2.86)d均明显少于大剂量组出血时间(6.52±1.88)d、住院时间(15.62±4.81)d,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给药不仅在临床有效率方面高于大剂量给药有效率,而且能够有效控制出血时间,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有助于患儿早日出院。
作者:叶晖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大输液是由静脉大剂量输入人体内的灭菌注射制剂,质量要求非常高,澄明度直接关系到药品质量。大输液的澄明度与溶液中所含的异物与微粒的数量有直接关系。造成大输液中异物与微粒污染的因素很多,必须从厂房设计、人员操作、工艺处方设计、容器和管道、原辅料、涤纶薄膜、存放使用等环节着手,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处理。
作者:于淑岩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检测白细胞计数及血清C反应蛋白在创伤患者的含量变化,为临床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60例健康对照者与60例创伤患者,收集实验组患者在入院时、及术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的血液标本,及健康对照组志愿者的血液标本,分别进行血白细胞及血清CRP的测定。结果:实验组在入院时及术后第1天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白细胞计数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白细胞计数基本回归正常状况,与对照组基本持平,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入院时及术后第1天CR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CRP值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CRP值基本回归正常状况,与对照组基本持平,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细胞数目及血清C反应蛋白在创伤患者的疾病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创伤患者病情观察的客观指标。
作者:马璇岚;刘国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研究西药2联用药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共12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普米克令舒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实验组:采用万托林联合普米克令舒用药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患者父母的满意度,并记录患者是否产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7%,实验组患者父母总满意率为95%,对照组患者父母总满意率为73.3%,两组对比具有明显统计学的差异(P<0.05),且两组患者均没有产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西药万托林联合普米克令舒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和传统方法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相比较,具有更好的疗效,而且患者的满意度比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王宏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TP方案及FP方案同步调强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中晚期食管癌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研究组:紫杉醇+顺铂(TP方案)化疗同步调强放疗;对照组:5氟尿嘧啶+顺铂(FP方案)化疗同步调强放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1、2年生存期及毒副反应。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2.5%,47.5%;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7.5%和37.5%;研究组和对照组1、2年生存期分别为80.0%、57.5%,62.5%、40.0%;研究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调强放疗可以提高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有效率,降低远处转移控制率,毒副作用可耐受。
作者:姜兆祥;王忠超;李倩;翟韦玉;田浩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联合鲑鱼降钙素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患者行PKP术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每日口服碳酸钙D3;治疗组术后予以鲑鱼降钙素和碳酸钙D3联合治疗。分别在术前、术后3d及6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活动能力评分及术后6个月患者伤椎高度丢失、邻近椎体骨折情况来评估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均有明显缓解,但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术后6个月VAS评分和活动能力评分降低更为明显,患者伤椎高度丢失明显减轻,邻近椎体骨折显著减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PKP联合鲑鱼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在缓解疼痛、增强活动能力、减少伤椎高度丢失和邻近椎体骨折方面具有更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佟向阳;戴勇;马立武;杨效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2011年、2012年我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用药及耐药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常规培养检出的306株鲍曼不动杆菌,分析其在临床标本和病房的分布、耐药状况。结果:检出306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标本主要分布以痰液为主,占77.78%;科室分布主要为重症监护病房(ICU)高,2011年占40.0%,2012年上升至60.9%,检出率增长迅速,其次为神经外科、呼吸内科、骨科分别占(2011年)23%、12%、9.0%,(2012年)9.71%、8.74%、3.88%;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从2011年的68.0%上升至2012年的71.36%,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从2011年的66.0%上升至2012年的72.81%,2012年对氨苄青霉素、头孢唑肟、头孢替坦、呋喃妥因耐药率均为100%。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耐药性严重,多为多重耐药甚至泛耐药,且耐药性逐年上升趋势明显,应积极防治院内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规范医疗操作,以减少耐药株的上升。
作者:周宁;丁宁;任光明;赵玉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GMP 是英文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的缩写,中文含义是“产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世界卫生组织将GMP定义为指导食物、药品、医疗产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法规。药品GMP是一套适用于制药行业的强制性标准,要求企业从原料、人员、设施设备、生产过程、包装运输、质量控制等方面按国家有关法规达到卫生质量要求,形成一套可操作的作业规范帮助企业改善企业卫生环境,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善。简要的说,GMP要求药品生产企业应具备良好的生产设备,合理的生产过程,完善的质量管理和严格的检测系统,确保终产品质量符合法规要求。
作者:陈志歆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