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莲;陈建英;林晓桃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抢救治疗及护理.方法:对20例老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老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病情好转,尿酮均消失,血糖控制在8.5mmol/L左右出院,无并发症发生,无患者死亡.结论:护理人员严密观察病情,准确判断,及时处理,大大提高了老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治疗率.
作者:邱莘;彭凤娟;陈翠萍;刘春燕;莫柱亮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下肢骨折常实施皮牵引而达到整复和维护复位的目的.医院常用的皮牵引带两侧采用尼仑绳,常使患肢内外踝皮肤割伤,且牵引时足跟紧贴床面而长期受压并发压疮.为防止压疮,常用垫枕抬高患肢及内外踝处夹棉垫保护皮肤,但因垫枕和棉垫与牵引带不固定而常脱落,耗费了护士和家属大量精力.因此设计一个既能维护有效牵引又能防压疮的衬垫在皮牵引时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方瑞红;张克琴;蔡玉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利多卡因一种局部麻醉药.常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用于治疗耳鸣也有很长的历史.我们尝试应用鼓室内注射利多卡因联合习服疗法治疗耳鸣.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对120例耳鸣患者行1%利多卡因鼓室内注射和习服疗法,其中女82例,占68.33%,男38例,占21.67%,年龄30~85岁,平均(46.00±5.00)岁.
作者:章红卫;颜会琴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产妇出现产后尿潴留的常见原因及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产科2008年3月至2012年9月期间出现的96例产后尿潴留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96例产后尿潴留产妇经给予预防尿潴留、心理护理、诱导排尿、药物治疗、无菌导尿术等多种有效的护理措施后,均康复痊愈,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在产前应做好宣教工作,做好出现产后尿潴留预防措施,对出现产后尿潴留的产妇,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消除尿潴留对产妇的不良影响,帮助产妇身体康复.
作者:邱海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其主要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具有完整资料的1 626例赣州市医保体检人群体格检查、B超、生化检测的结果.结果:查出17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患病率为10.5%(男16.7%,女7.0%).UREA、CRA、TG、HDL-C、BMI的异常与性别是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赣州市医保体检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与其它地区相比处于适中水平,但年轻化趋势明显.性别、肥胖、肾功能受损、血脂紊乱与高尿酸血症密切相关.
作者:李宁;袁招红;孙蔚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粘连性肠梗阻是临床常见的腹部疾病之一,发病时多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的症状.腹部手术后肠粘连是导致机械性肠梗阻的常见原因,传统开腹手术虽然清除原粘连,但再粘连发生率较高.常规保守治疗措施包括禁食、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等,为增强疗效,也可加用奥曲肽,但价格较昂贵.我院自2007年12月~2012年10月间,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5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龙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1例肠梗阻患者术后并发败血症的抗感染治疗.方法:通过实验室数据检查、患者症状的变化调整药物并进行对症处理.结果:该患者出现真菌性败血症与多种因素有关.结论:临床药师应该重视个体化的监护与用药指导.
作者:郭春钰;胡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周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周细胞瘤病例并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结果:肿瘤大小为3.5 cm ×3 cm ×3 cm,似有包膜,切面灰褐色,部分区域见出血,质软.肿瘤组织内见多量内衬扁平内皮细胞的毛细血管,部分区域血管扩张成血窦或受压呈裂隙状,相互吻合似“鹿角状”.肿瘤细胞围绕毛细血管呈“洋葱皮”样或片状排列,瘤细胞大小一致,呈圆形、卵圆形或多角形,胞质中等略嗜酸性,核圆形、卵圆形或短梭形,核仁不明显,可见核分裂.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达Vim、CD34、CD99、Bcl-2,不表达S-100、EMA、CK、CK7,Ki-67阳性率约为1%.结论:血管周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没有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终诊断需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还需要与脑膜瘤、孤立性纤维瘤、血管母细胞瘤等相鉴别.
作者:肖海;杨晓宁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乳腺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男性乳腺结节性结膜炎的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和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乳腺结节性筋膜炎主要表现为生长迅速,体积较小,境界相对清楚,但无包膜的肿块.镜下病变主要由梭形的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构成,呈束状或交织状排列,间质水肿、黏液变性,伴少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和红细胞外渗,病变浸润周围脂肪组织.免疫组化显示梭形细胞Vim、SMA、MSA、Actin、CD68呈阳性表达,S-100、CKpan、CD34、Des呈阴性表达.结论:乳腺结节性结膜炎是一种发生于乳腺的罕见的以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增生为主的良性肿瘤,有较为特征性的组织病理学特点,临床和病理学上需要与发生于乳腺的其他梭形细胞肿瘤相鉴别,以避免误诊和过度诊断.
作者:王丹;贺方兴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自制云南白药酒精糊用于治疗脂肪乳静脉输液外渗引起局部皮肤红肿、疼痛、皮温增高以及组织变性的效果.方法:将28例脂肪乳静脉输液外渗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实验组给予外敷云南白药酒精糊,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外敷50%的硫酸镁,比较二组疼痛减轻、局部皮肤肿胀消退及变性皮肤的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病人的疼痛减轻时间、局部皮肤肿胀消退时间及变性皮肤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云南白药酒精糊在治疗脂肪乳静脉输液外渗引起局部皮肤红肿、疼痛以及组织变性坏死的症状上明显优于硫酸镁.
作者:邹凤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一阶段亨氏婴儿营养米粉配合治疗婴儿急性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240例6~12个月婴儿急性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一阶段亨氏婴儿营养米粉配合治疗,对照组使用爱婴乐无乳糖配分奶粉配合治疗;分别于治疗第3天、第7天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第3天观察组治愈率53.1%,总有效率85.94%;对照组治愈率25%;总有效率57.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7天观察组治愈率90.6%,总有效率95.3%;对照组治愈率87.5%,总有效率97.3%,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使用一阶段亨氏婴儿营养米粉配合治疗婴儿急性轮状病毒性肠炎,具有经济、适用、方便、疗效好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康纪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肾动脉出血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65例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并发肾动脉出血的患者行肾动脉造影,诊断明确后用弹簧圈做肾动脉栓塞治疗.并做好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各项护理工作及介入器材的准备工作.结果:65例栓塞治疗成功,出血停止,全都保留了患肾的大部分组织和功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经栓塞靶动脉治疗后,尿液由做介入前的全血尿转为淡红色.结论:经皮肾动脉部分栓塞术创伤小,见效快,可有效治疗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并发的肾动脉出血,大限度的保留了患肾功能,充分做好各项护理是确保介入治疗顺利完成及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谢可平;曾艳;谢士彪;宋于生;邹嵩;田云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前,随着护理范畴的拓展和细化,护理工作量的增加,传统排班模式也越来越不能适应护理的发展[1].同时,为更好地执行医药卫生制度改革,为患者提供系统、全程、主动、连续性护理服务.我院产科于2010年10月在实施优质护理中实施APN排班模式(A班为7:30~15:30;P班为15:30 ~ 22:00;N班为22:00~次晨8:00)+小组包干责任制护理全面负责患者的治疗、心理护理、病情观察、专科指导及生活护理等.为进一步落实好优质护理,产科于2011年10月在APN+小组包干责任制护理模式基础上推行护士站前移工作模式,于2011年10~11月进行了护士站前移工作临床效果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红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利用指固有动脉背侧皮支链皮瓣修复手指外伤后皮肤缺损的护理方法,进一步提高皮瓣修复术后皮肤的护理技巧.方法:分析我院2009年5月~2012年9月间26例利用指固有动脉背侧皮支链皮瓣修复手指外伤后皮肤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经过.结果:通过严密细致的皮瓣观察,心理护理以及基础护理,26例患者的皮瓣修复均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1年.回访患者的皮瓣存活良好、质地和色泽也与周边皮肤基本相同,感觉及运动功能也有一定程度的恢复.结论:严密细致的皮瓣观察,出现情况及时处理,周到的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是皮瓣修复术后皮瓣存活的重要保证.
作者:周红霞;林晓敏;叶斌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逆行分离颞肌在颅骨修补术的应用.方法:对30例经逆行分离颞肌在颅骨修补术中防止颞肌过薄,切除肌纤维过多,保护颞深动脉及面神经颞支.在颞骨骨膜下,减张缝合的硬脑膜上逆行分离颞肌,保持颞肌适当张力等方法保护颞肌.结果:患者无颞肌萎缩、颞前区塌陷症状,双侧颞肌对称,咬合功能正常.结论:颞肌萎缩原因与颞肌肌纤维损伤、颞肌血供障碍、支配颞肌运动的神经损伤以及颞肌复位时没有维持适度的肌张力有关,针对以上原因在术中进行适当操作,可完全避免术后颞肌萎缩的发生.
作者:朱福彬;温小华;曾华元;杨冠桂;刘勇;廖振华;李剑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索巴曲酶药剂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早期急性下肢静脉血栓疗效.方法:全组48例患者均应用巴曲酶药剂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巴曲酶药剂首次10 BU+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h左右,隔日给予巴曲酶药剂5 BU+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h左右,连用5次为1疗程;用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20 mL+生理盐250 mL,1次/d,持续7d.结果:显效37例,好转10例,无效1例,总有效98%;全部患者均无皮肤过敏、牙龈出血,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无肺动脉栓塞、患肢溃疡及死亡病例.全组住院时间10~ 12 d,平均11天.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下肢静脉血栓确诊的首选手段,巴曲酶联合丹参治疗早期急性下肢静脉血栓疗效安全有效.
作者:李晓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输卵管结扎术是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常用的手术之一,为了减轻输卵管结扎术给育龄妇女带来的痛苦及对生活、心理的不良影响,促进切口愈合.我站选择200例主动要求输卵管结扎的育龄妇女,术后进行盐袋压迫疗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秀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是指血液循环中甲状腺激素过多,引起以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的一种内分泌系统疾病.其病因有多种,不典型病例极易误诊,误诊率可达28%[1].但85%以上为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病),通常所说甲亢的治疗就是指Graves病的治疗.目前公认的Graves病的治疗方法有三种:抗甲状腺药物、放射性碘(131I)和手术治疗,三种治疗方法各有适应证和优缺点,本文旨在阐述放射性碘(131Ⅰ)的治疗.
作者:李树生;齐毅;邱志斌;于思颖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和比较直接外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并随访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218例患者,其中直接外侧入路110例和后外侧入路108例,予以记录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月内并发症发生率(脱位、感染、深静脉血栓)、术后3月检测患侧髋关节Harris评分增加量及Trendelenburg试验阳性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3月内感染、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后外侧入路组术后3月内脱位发生率高于直接外侧入路,两组术后3月患侧髋关节Trendelenburg试验阳性率及Harris评分相仿.结论:直接外侧入路与后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并无明显差异,但选择后外侧入路时,应尽量对外旋肌群进行修复,减少术后脱位的发生.
作者:赖笑雨;钟艳春;赖光松;何澄;高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手术护理配合的主要方法.方法:对我院采用膝关节镜手术治疗的27例膝关节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经过准确细致的关节镜手术护理配合后,27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1例发生术中术后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形成准确细致的手术护理配合流程是保证关节镜手术成功的关键,手术护士应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配合手术操作的满意度,为手术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作者:韦雪云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