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阶段亨氏婴儿营养米粉配合治疗婴儿急性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观察

康纪福

关键词:一阶段亨氏婴儿营养米粉, 婴儿, 急性轮状病毒性肠炎
摘要:目的:观察一阶段亨氏婴儿营养米粉配合治疗婴儿急性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240例6~12个月婴儿急性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一阶段亨氏婴儿营养米粉配合治疗,对照组使用爱婴乐无乳糖配分奶粉配合治疗;分别于治疗第3天、第7天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第3天观察组治愈率53.1%,总有效率85.94%;对照组治愈率25%;总有效率57.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7天观察组治愈率90.6%,总有效率95.3%;对照组治愈率87.5%,总有效率97.3%,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使用一阶段亨氏婴儿营养米粉配合治疗婴儿急性轮状病毒性肠炎,具有经济、适用、方便、疗效好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耻骨上辅助经脐单孔腹腔镜上尿路全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耻骨上辅助经脐单孔腹腔镜(SAU-LESS)上尿路全切除术的护理体会.方法:术前利用幻灯片,护理人员讲解、示范,患者学习三者合一的方法重点做好疾病知识的宣教,与疾病相关的手术方法宣教,医护团队的介绍,呼吸道的管理,手术体位训练,学习术后活动知识,了解各种治疗饮食及术后进食流程,模拟带管活动,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包括T、P、R、BP、SPO2,正确取体位,平卧位与半卧位,引流管的护理,指导并协助下床活动,观察肠道功能恢复的情况,正确进食,脐孔与耻骨上伤口愈合的情况,观察健侧肾功能的情况.结果:通过积极精细的护理,患者术前能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手术,围手术期因熟悉医疗流程无恐惧焦虑的心理,能积极主动配合且参与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患者满意度高,术后恢复良好,术后8天均痊愈出院.结论:本护理方法临床有效性好,且便于临床实施,值得推广.

    作者:阳贻梅;李莉莉;刘兰英;蒙美英;朱桂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102例无痛分娩的观察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产妇无痛分娩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无痛分娩共102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102例产妇均采取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术,围产期均给予了心理护理、产前及产后护理等多项有效护理措施,所有产妇均顺利分娩,母婴平安,无1例出现分娩并症.结论:在有效无痛分娩术的同时采取心理护理和产前产后护理等多种有效护理措施是提高产妇生育质量的关键,可减轻产妇的痛苦,避免分娩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母婴平安.

    作者:张柳琴;黄彩彬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189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为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09~2010年间发生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联合用药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具有多样性,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结合临床进行一些预防措施降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林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2/100 Hz电针对NK细胞活性、吞噬功能和细胞因子的后效应作用

    目的:探讨2/100 Hz电针(EA)对人体NK细胞活性、吞噬功能和细胞因子的后效应影响.方法:应用形态学、MTT和ELISA方法,给予健康人每天2/100 Hz EA 30 min,观察电针对NK细胞活性、吞噬功能和细胞因子的作用.结果:在2/100 Hz EA的第1、3d和停EA后的前2d,NK细胞活性明显升高(P<0.01),在停EA后的第3d恢复到EA前水平;在末次EA的当天和停EA后的第1 d IL-2和IL-6均有明显升高(P<0.05),且在停EA后的第2d恢复到EA前水平,而IL-4、IL-10、IL-12、TNF-α及IFN-γ均没有明显变化;在EA的第1、3d及停EA后3d,吞噬百分率均明显高于EA前水平(P<0.01),且基本保持在同一个水平;在EA的第1、3d和及停EA后3d,吞噬指数均明显高于EA前水平(P<0.01),且有上升趋势.结论:2/100 Hz电针可显著增强人体的NK细胞活性、吞噬功能和细胞因子作用,并且其针效存在后效应.

    作者:胡志苹;李舒梅;陈水亲;黄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基层医院护理科研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对护理科研知识的认知与需求.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科研知识问卷,对市属三所综合医院共535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发放问卷535份,回收问卷526份,有效问卷518份,有效回收率96.8%.并结合市卫生局、市科技局2010~2011年护理科研立项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三所医院护理人员护理科研知识缺乏,对护理科研步骤、护理科研种类及科研选题知晓率分别为33.7%、38.9%、28.9%,缺乏系统的知识学习及相应的技能培训,参加培训者仅占41.9%.结论:上级护理行政部门应加大对基层医院护理人员科研知识的培训及指导,医院内成立护理科研小组,组织对护理科研知识的学习及技能培训,护理科研课题的指导及评审.

    作者:林菊芳;曾雨清;刘玉莲;吴娟;黎小梅;伍玉清;刘彦玲;刘平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周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周细胞瘤病例并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结果:肿瘤大小为3.5 cm ×3 cm ×3 cm,似有包膜,切面灰褐色,部分区域见出血,质软.肿瘤组织内见多量内衬扁平内皮细胞的毛细血管,部分区域血管扩张成血窦或受压呈裂隙状,相互吻合似“鹿角状”.肿瘤细胞围绕毛细血管呈“洋葱皮”样或片状排列,瘤细胞大小一致,呈圆形、卵圆形或多角形,胞质中等略嗜酸性,核圆形、卵圆形或短梭形,核仁不明显,可见核分裂.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达Vim、CD34、CD99、Bcl-2,不表达S-100、EMA、CK、CK7,Ki-67阳性率约为1%.结论:血管周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没有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终诊断需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还需要与脑膜瘤、孤立性纤维瘤、血管母细胞瘤等相鉴别.

    作者:肖海;杨晓宁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原发性肠系膜肿瘤的CT诊断及漏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肠系膜肿瘤的螺旋CT表现,分析漏误诊原因,以提高对肠系膜肿瘤的认识和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肠系膜肿瘤CT表现.结果:8例研究对象中,其中淋巴管瘤1例,纤维瘤2例,间质瘤2例,淋巴瘤1例,脂肪瘤1例,1例血管瘤.误诊3例,漏诊1例.结论:薄层增强CT扫描并三维重建,结合全消化道钡餐造影,能明显提高肠系膜肿瘤的诊断准确率及漏诊率.

    作者:李先明;周建辉;陈华勇;吴兆生;白阿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视频脑电图分析在外伤后癫痫的研究

    颅脑损伤后不仅可引起肢体功能障碍、失语、认知功能障碍等,而且在伤后不同的时期可继发外伤后癫痫(PTE).根据受伤后的时间、年龄、严重程度不同,PTE的发病率为4.4%~53.0%[1],而且主要是是青年和儿童,严重影响了癫痫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给社会也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笔者通过对脑外伤患者早期行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分析其脑电图特点,探讨典型癫痫样放电与PTE之间的相关性,分析PTE的易感因素,指导早期对脑外伤患者抗癫痫治疗,减少PTE的发生.

    作者:温薇;曾海兰;杨瑞金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药物流产和人工流产后即时放置宫内节育器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和人工流产后即时放置宫内节育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妇科门诊要求流产并术后要求即时放置宫内节育器的早孕者,根据知情同意的原则,随机分为两组,要求药物流产清宫术后即时放置宫内节育器的60例为观察组,要求人工流产术后即时放置宫内节育器的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阴道流血量、流血时间、节育器脱落、月经恢复情况及有无感染等.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阴道流血量、流血时间、节育器脱落、月经恢复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无感染病例.结论:药物流产清宫术后即时放置宫内节育器,不增加出血量,不改变月经周期,脱落率及感染率未增加.两种方法均可减少流产恢复后放环,行二次宫腔操作的痛苦,均为患者乐于接受.

    作者:沈粉华;曾艳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1例并文献复习

    遗传学毛细血管扩张症是一种临床上极少见到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该病患者大部分的首发症状为鼻衄,因此极容易误诊为耳鼻喉科疾病,本文报道1例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结合其临床表现、诊疗及家族史,讨论了本病的病因、特征、诊断及治疗,骥能有助于对该病与其他出血性疾病的鉴别.

    作者:郑永亮;陈小芸;严志民;陈懿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氧驱雾化吸入硝酸甘油与肝素对小儿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和心肌损害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氧驱雾化硝酸甘油与肝素对小儿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和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3例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和心肌损害小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实验组加用氧气雾化吸入硝酸甘油和肝素;对照组不采用雾化吸入.结果:(1)检测肺动脉收缩压和心功能经统计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2)在基础状态下,实验组和对照组CK-MB和cTnI均有升高,但实验组cTnI下降更为显著.5天后,实验组两者指标较基础状态明显下降,对照组虽有所下降,但cTnI下降较基础状态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氧驱雾化吸入硝酸甘油与肝素能快速、简便、安全有效的降低小儿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并对缺氧性心肌损害起保护作用,保护了患者的重要脏器,为终抢救成功赢得宝贵的时间和机会(特别对于肢体浮肿、静脉通道难以建立者),患儿依从性好,适宜于对小儿进行治疗操作.

    作者:罗娟娟;刘雅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选择性肛周皮肤切除加肛周皮浅神经离断术治疗顽固性肛门瘙痒症临床体会

    肛门瘙痒症是肛肠科和皮肤科医生常见疾病,由于引起瘙痒的原因很多,治疗效果差,复发率高,常令治疗医生头痛.我科自2002至今,对210例顽固性肛门瘙痒症患者采取选择性肛周皮肤切除加皮浅神经离断术,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家发;何玉峰;程广康;张雄文;王洪保;郑照亮;肖祥林;林俊锋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支气管哮喘患儿家长对哮喘的认知程度与哮喘预防控制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已确诊支气管哮喘的患儿家长对该病的认知程度与哮喘预防控制治疗的依从性等的关系,为不同患儿家长采取相应的哮喘防治教育方法和对患儿进行个体化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本地区80名被诊断哮喘并进行哮喘预防控制治疗的患儿家长进行认知问卷调查.结果:支气管哮喘患儿家长掌握的本病知识水平与哮喘预防控制治疗的依从性无关,患儿支气管病哮喘控制和患儿家长掌握的本病知识水平有关.结论:提高支气管哮喘患儿家长对哮喘病的认知程度和哮喘预防控制治疗的依从性,可以有效预防控制哮喘的发生.

    作者:万方锐;黄娟;吴凡;胡犁丽;胡奔月;郭莉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27例膝关节镜手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手术护理配合的主要方法.方法:对我院采用膝关节镜手术治疗的27例膝关节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经过准确细致的关节镜手术护理配合后,27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1例发生术中术后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形成准确细致的手术护理配合流程是保证关节镜手术成功的关键,手术护士应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配合手术操作的满意度,为手术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作者:韦雪云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云南白药酒精糊治疗脂肪乳静脉输液外渗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自制云南白药酒精糊用于治疗脂肪乳静脉输液外渗引起局部皮肤红肿、疼痛、皮温增高以及组织变性的效果.方法:将28例脂肪乳静脉输液外渗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实验组给予外敷云南白药酒精糊,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外敷50%的硫酸镁,比较二组疼痛减轻、局部皮肤肿胀消退及变性皮肤的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病人的疼痛减轻时间、局部皮肤肿胀消退时间及变性皮肤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云南白药酒精糊在治疗脂肪乳静脉输液外渗引起局部皮肤红肿、疼痛以及组织变性坏死的症状上明显优于硫酸镁.

    作者:邹凤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阴道三维彩超联合宫腔镜诊治阴道斜隔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阴道三维彩超联合宫腔镜在阴道斜隔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阴道三维彩超诊断阴道斜隔综合征患者行宫腔镜检查并行宫腔镜下电切治疗.结果:诊断为Ⅰ型1例,Ⅱ型4例,Ⅲ型2例;术后随访6月~3年,临床治愈率为100%.结论:阴道三维彩超联合宫腔镜诊治阴道斜隔综合征安全、准确、微创.

    作者:郭建萍;田可歌;任红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宫外孕的疗效及护理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宫外孕的疗效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将60例保守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其中联合组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采用单一的甲氨蝶呤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和治疗前后血β-HCG(人绒毛促性腺激素)和盆腔包块的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联合组28例治愈,治愈率高达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2组治疗后联合组血β-HCG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包块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和阴道停止流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宫外孕的疗效显著.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疾病的治疗效果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王萍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两种手术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比较研究

    目的:观察和比较直接外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并随访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218例患者,其中直接外侧入路110例和后外侧入路108例,予以记录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月内并发症发生率(脱位、感染、深静脉血栓)、术后3月检测患侧髋关节Harris评分增加量及Trendelenburg试验阳性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3月内感染、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后外侧入路组术后3月内脱位发生率高于直接外侧入路,两组术后3月患侧髋关节Trendelenburg试验阳性率及Harris评分相仿.结论:直接外侧入路与后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并无明显差异,但选择后外侧入路时,应尽量对外旋肌群进行修复,减少术后脱位的发生.

    作者:赖笑雨;钟艳春;赖光松;何澄;高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吉西他滨联合羟喜树碱和长春地辛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羟喜树碱和长春地辛(GHV)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16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组(GP组)及吉西他滨联合羟喜树碱和长春地辛组(GHV组),每周期化疗前必须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化疗后每周复查血常规一次,定期行胸部X线或CT、超声检查进行分析.结果: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组(GP)总有效率为45.2%;吉西他滨联合羟喜树碱和长春地辛组(GHV)总有效率为52.38%;吉西他滨联合羟喜树碱和长春地辛组(GHV组)中位生存期17.2个月,1年生存率69.04%,2年生存率34.52%;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组(GP组)中位生存期16.5个月,1年生存率63.09%,2年生存率30.35%.不良反应方面白细胞减少GP组发生率80.35%,GHV组发生率57.14%,白细胞减少吉西他滨联合羟喜树碱和长春地辛组(GHV)轻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组.结论:GHV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与GP方案相近,耐受性良好,在不良反应方面,白细胞减少GHV方案优于GP方案.

    作者:虞继红;潘德年;聂新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一例婴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发感染的护理

    婴儿急性白血病(infantile acute leukemia,IAL)是指出生后1年内发病的特殊类型白血病,占儿童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2.5%~5%;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6%~14%[1].由于婴儿全身各个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其他年龄阶段的患者,患儿感染的发生率更高.一旦发生感染,疾病发展迅猛,患儿死亡率高.随着当代医疗技术的进步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成熟,急性白血病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但是,婴儿白血病的预后仍差.婴儿急性白血病在临床上较少见,经文献检索,未见有关婴儿白血病护理的相关报道.2011年12月,我院收治了1例婴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患者,患儿入院后出现感染,经积极治疗和护理,患儿顺利度过感染关,现将护理工作介绍如下.

    作者:邢秋燕;张洁;魏清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