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燕;廖宗梅;刘雪梅;李钜潮
目的:探讨自制云南白药酒精糊用于治疗脂肪乳静脉输液外渗引起局部皮肤红肿、疼痛、皮温增高以及组织变性的效果.方法:将28例脂肪乳静脉输液外渗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实验组给予外敷云南白药酒精糊,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外敷50%的硫酸镁,比较二组疼痛减轻、局部皮肤肿胀消退及变性皮肤的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病人的疼痛减轻时间、局部皮肤肿胀消退时间及变性皮肤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云南白药酒精糊在治疗脂肪乳静脉输液外渗引起局部皮肤红肿、疼痛以及组织变性坏死的症状上明显优于硫酸镁.
作者:邹凤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缺氧(hypoxia)诱导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小鼠皮层神经元,置于2% O2,5% CO2和93% N2,37℃培养箱中培养12 h建立缺氧模型,采用DCFH-DA和显微荧光成像系统检测神经元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和Hoechst 33342染色检测神经元凋亡.结果:RES预处理60 nin后再缺氧12 h,ROS含量和神经元凋亡率均显著低于缺氧组(P<0.01,N=3),且使用1mM活性氧清除剂(N-acetyl-L-cysteine,NAC)也降低缺氧诱导的神经元凋亡率(P<0.01,N=6).结论:RES抑制缺氧诱导皮层神经元凋亡,此作用可能与RES抑制缺氧所致神经元ROS增多有关.
作者:万晓梅;吴淑芳;魏楚蓉;伍吉云;高红英;徐悦青;魏慈照;李年秀;王俊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2/100 Hz电针(EA)对人体NK细胞活性、吞噬功能和细胞因子的后效应影响.方法:应用形态学、MTT和ELISA方法,给予健康人每天2/100 Hz EA 30 min,观察电针对NK细胞活性、吞噬功能和细胞因子的作用.结果:在2/100 Hz EA的第1、3d和停EA后的前2d,NK细胞活性明显升高(P<0.01),在停EA后的第3d恢复到EA前水平;在末次EA的当天和停EA后的第1 d IL-2和IL-6均有明显升高(P<0.05),且在停EA后的第2d恢复到EA前水平,而IL-4、IL-10、IL-12、TNF-α及IFN-γ均没有明显变化;在EA的第1、3d及停EA后3d,吞噬百分率均明显高于EA前水平(P<0.01),且基本保持在同一个水平;在EA的第1、3d和及停EA后3d,吞噬指数均明显高于EA前水平(P<0.01),且有上升趋势.结论:2/100 Hz电针可显著增强人体的NK细胞活性、吞噬功能和细胞因子作用,并且其针效存在后效应.
作者:胡志苹;李舒梅;陈水亲;黄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是指血液循环中甲状腺激素过多,引起以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的一种内分泌系统疾病.其病因有多种,不典型病例极易误诊,误诊率可达28%[1].但85%以上为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病),通常所说甲亢的治疗就是指Graves病的治疗.目前公认的Graves病的治疗方法有三种:抗甲状腺药物、放射性碘(131I)和手术治疗,三种治疗方法各有适应证和优缺点,本文旨在阐述放射性碘(131Ⅰ)的治疗.
作者:李树生;齐毅;邱志斌;于思颖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评价肢体骨肉瘤经新辅助化疗后保肢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肢体功能.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11年1月新辅助化疗结合保肢手术治疗的肢体骨肉瘤42例.ⅡA期26例,ⅡB期16例.广泛切除30例,边缘切除12例.瘤段切除灭活再植18例,人工关节置换术16例,同种异体骨移植术6例;瘤段切除术2例.所有病例切除标本均做多病理切片的坏死率评估.结果:随访1~8年,平均随访5年8个月.42例中3年无瘤生存28例(66.7%),5年以上无瘤生存25例(59.5%),肿瘤局部复发6例(14.3%).肢体功能评估为优18例,良11例,可4例,差9例,优良率69%.结论:新辅助化疗后保肢手术、术后辅助化疗是治疗肢体骨肉瘤较可行的治疗方法,术前有效化疗是保肢术成功的重要环节,术后辅助化疗对减小复发率和提高生存率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彭东林;刘申;朱小燕;朱小明;郭阗廷;黄春兰;肖庆裕;温小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肠系膜肿瘤的螺旋CT表现,分析漏误诊原因,以提高对肠系膜肿瘤的认识和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肠系膜肿瘤CT表现.结果:8例研究对象中,其中淋巴管瘤1例,纤维瘤2例,间质瘤2例,淋巴瘤1例,脂肪瘤1例,1例血管瘤.误诊3例,漏诊1例.结论:薄层增强CT扫描并三维重建,结合全消化道钡餐造影,能明显提高肠系膜肿瘤的诊断准确率及漏诊率.
作者:李先明;周建辉;陈华勇;吴兆生;白阿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羟喜树碱和长春地辛(GHV)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16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组(GP组)及吉西他滨联合羟喜树碱和长春地辛组(GHV组),每周期化疗前必须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化疗后每周复查血常规一次,定期行胸部X线或CT、超声检查进行分析.结果: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组(GP)总有效率为45.2%;吉西他滨联合羟喜树碱和长春地辛组(GHV)总有效率为52.38%;吉西他滨联合羟喜树碱和长春地辛组(GHV组)中位生存期17.2个月,1年生存率69.04%,2年生存率34.52%;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组(GP组)中位生存期16.5个月,1年生存率63.09%,2年生存率30.35%.不良反应方面白细胞减少GP组发生率80.35%,GHV组发生率57.14%,白细胞减少吉西他滨联合羟喜树碱和长春地辛组(GHV)轻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组.结论:GHV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与GP方案相近,耐受性良好,在不良反应方面,白细胞减少GHV方案优于GP方案.
作者:虞继红;潘德年;聂新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葛根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疗效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COPD患者合肺动脉高压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葛根素和酚妥拉明治疗,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液粘滞度、右下肺动脉横径、收缩期肺动脉压及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代谢产物浓度,检测葛根素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右下肺动脉横径,收缩期肺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治疗前右下肺动脉横径、收缩期肺动脉压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葛根素组患者血浆内皮素浓度、一氧化氮代谢产物、血液粘滞度与酚妥拉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对降低肺动脉高压有一定的疗效,其机制可能和降低血浆内皮素浓度和血液粘滞度有关.
作者:梁茂锦;李海岳;梁伦昌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重症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进一步摸索其在临床上的使用价值.方法:对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的重症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疗采用两种方法:(1)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2)用常规经验性选择用药进行治疗.对两者进行临床对比研究.结果:比较两种方法,抗生素降阶梯治疗的细菌清除率和总有效率有显著的提高,并且显著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生素降阶梯治疗重症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欧阳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对护理科研知识的认知与需求.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科研知识问卷,对市属三所综合医院共535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发放问卷535份,回收问卷526份,有效问卷518份,有效回收率96.8%.并结合市卫生局、市科技局2010~2011年护理科研立项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三所医院护理人员护理科研知识缺乏,对护理科研步骤、护理科研种类及科研选题知晓率分别为33.7%、38.9%、28.9%,缺乏系统的知识学习及相应的技能培训,参加培训者仅占41.9%.结论:上级护理行政部门应加大对基层医院护理人员科研知识的培训及指导,医院内成立护理科研小组,组织对护理科研知识的学习及技能培训,护理科研课题的指导及评审.
作者:林菊芳;曾雨清;刘玉莲;吴娟;黎小梅;伍玉清;刘彦玲;刘平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64 slice CT)在法乐氏四联症(TOF)中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30例法乐氏四联症病人,通过对法乐氏四联症患者在64排螺旋CT及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UCG)和手术结果对比分析.结果:64 SCT对TOF的诊断准确率为99.1% (113/114),对合并血管畸形的显示正确率为90.5%(19/21),64 SCT和UCG在诊断TOF主要畸形时诊断的准确率无差异性,在诊断TOF合并血管畸形方面64SCT的诊断准确率高于UCG.在左肺动脉(LPA)起始段和右肺动脉(RPA)起始段64 SCT和UCG的测量结果有显著差异(P均<0.05),64 SCT的测量结果比UCG更准确.结论:64 SCT是TOF患者术前评估的非常有价值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作者:李章红;罗志方;刘慧莲;刘群;吴婷;江柏青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周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周细胞瘤病例并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结果:肿瘤大小为3.5 cm ×3 cm ×3 cm,似有包膜,切面灰褐色,部分区域见出血,质软.肿瘤组织内见多量内衬扁平内皮细胞的毛细血管,部分区域血管扩张成血窦或受压呈裂隙状,相互吻合似“鹿角状”.肿瘤细胞围绕毛细血管呈“洋葱皮”样或片状排列,瘤细胞大小一致,呈圆形、卵圆形或多角形,胞质中等略嗜酸性,核圆形、卵圆形或短梭形,核仁不明显,可见核分裂.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达Vim、CD34、CD99、Bcl-2,不表达S-100、EMA、CK、CK7,Ki-67阳性率约为1%.结论:血管周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没有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终诊断需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还需要与脑膜瘤、孤立性纤维瘤、血管母细胞瘤等相鉴别.
作者:肖海;杨晓宁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索巴曲酶药剂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早期急性下肢静脉血栓疗效.方法:全组48例患者均应用巴曲酶药剂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巴曲酶药剂首次10 BU+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h左右,隔日给予巴曲酶药剂5 BU+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h左右,连用5次为1疗程;用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20 mL+生理盐250 mL,1次/d,持续7d.结果:显效37例,好转10例,无效1例,总有效98%;全部患者均无皮肤过敏、牙龈出血,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无肺动脉栓塞、患肢溃疡及死亡病例.全组住院时间10~ 12 d,平均11天.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下肢静脉血栓确诊的首选手段,巴曲酶联合丹参治疗早期急性下肢静脉血栓疗效安全有效.
作者:李晓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自制扩肛器改良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治疗重度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重度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其中观察组使用改良PPH术(半荷包缝合),对照组使用传统PPH术(单荷包缝合).治疗后比较疗效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肛门疼痛、肛门坠胀、吻合狭窄等并发症方面观察组发生率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PPH术治疗重度痔疗效确切,在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优于传统PPH术.
作者:袁国强;刘钦志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乳腺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男性乳腺结节性结膜炎的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和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乳腺结节性筋膜炎主要表现为生长迅速,体积较小,境界相对清楚,但无包膜的肿块.镜下病变主要由梭形的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构成,呈束状或交织状排列,间质水肿、黏液变性,伴少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和红细胞外渗,病变浸润周围脂肪组织.免疫组化显示梭形细胞Vim、SMA、MSA、Actin、CD68呈阳性表达,S-100、CKpan、CD34、Des呈阴性表达.结论:乳腺结节性结膜炎是一种发生于乳腺的罕见的以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增生为主的良性肿瘤,有较为特征性的组织病理学特点,临床和病理学上需要与发生于乳腺的其他梭形细胞肿瘤相鉴别,以避免误诊和过度诊断.
作者:王丹;贺方兴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连续性医护健康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出院后继续实施连续性医护健康干预6个月,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出院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在出院后第1、3、6个月的遵医行为的依从性,并比较出院后第1、3、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第1个月期间服药、肢体康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自我监测、定期复诊方面依从性比较无显著差异;但在第3、6个月期间,干预组的前述遵医行为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性医护健康干预可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其生活质量、康复效果及自理能力.
作者:朱玉洁;彭碧霞;钟瑜绿;罗柳苏;谢基龙;彭冬玲;廖为志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氧驱雾化硝酸甘油与肝素对小儿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和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3例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和心肌损害小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实验组加用氧气雾化吸入硝酸甘油和肝素;对照组不采用雾化吸入.结果:(1)检测肺动脉收缩压和心功能经统计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2)在基础状态下,实验组和对照组CK-MB和cTnI均有升高,但实验组cTnI下降更为显著.5天后,实验组两者指标较基础状态明显下降,对照组虽有所下降,但cTnI下降较基础状态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氧驱雾化吸入硝酸甘油与肝素能快速、简便、安全有效的降低小儿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并对缺氧性心肌损害起保护作用,保护了患者的重要脏器,为终抢救成功赢得宝贵的时间和机会(特别对于肢体浮肿、静脉通道难以建立者),患儿依从性好,适宜于对小儿进行治疗操作.
作者:罗娟娟;刘雅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五丹散凝胶辅助可摘磁性恒久牙周夹板治疗糖尿病伴中重度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糖尿病伴中重度牙周病患者90例,在血糖平稳与牙周基础治疗上,按照电脑生成随机序列方法随机分配至3组中,其中A组可摘恒久性牙周夹板30例;B组可摘磁性恒久牙周夹板30例;C组可摘磁性恒久牙周夹板结合五丹散凝胶30例,均应用1年后评价牙周疗效.结果:1年后,A、B、C组分别只有29、28、29例患者参与评估,1年后疗效自身前后比较结果显示,A、B两组牙菌斑指数、牙龈指数无显著改善,而牙齿松动度及牙周袋深度3种治疗方案均能显著改善;3组间比较结果显示,B、C两组在牙齿松动度及牙周袋深度的改善方面效果显著优于A组.其中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及牙周袋深度的改善方面C组显著优于B组,而在松动度改善方面B、C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年后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显示,B、C两组显著优于A组.结论:可摘磁性恒久牙周夹板是修复糖尿病伴中重度牙周炎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五丹散凝胶能较好辅助牙周炎治疗.
作者:钟瑾;崔丽娟;李建文;张乐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肾动脉出血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65例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并发肾动脉出血的患者行肾动脉造影,诊断明确后用弹簧圈做肾动脉栓塞治疗.并做好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各项护理工作及介入器材的准备工作.结果:65例栓塞治疗成功,出血停止,全都保留了患肾的大部分组织和功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经栓塞靶动脉治疗后,尿液由做介入前的全血尿转为淡红色.结论:经皮肾动脉部分栓塞术创伤小,见效快,可有效治疗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并发的肾动脉出血,大限度的保留了患肾功能,充分做好各项护理是确保介入治疗顺利完成及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谢可平;曾艳;谢士彪;宋于生;邹嵩;田云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其主要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具有完整资料的1 626例赣州市医保体检人群体格检查、B超、生化检测的结果.结果:查出17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患病率为10.5%(男16.7%,女7.0%).UREA、CRA、TG、HDL-C、BMI的异常与性别是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赣州市医保体检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与其它地区相比处于适中水平,但年轻化趋势明显.性别、肥胖、肾功能受损、血脂紊乱与高尿酸血症密切相关.
作者:李宁;袁招红;孙蔚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