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茂锦;李海岳;梁伦昌
目的:探讨自制扩肛器改良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治疗重度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重度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其中观察组使用改良PPH术(半荷包缝合),对照组使用传统PPH术(单荷包缝合).治疗后比较疗效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肛门疼痛、肛门坠胀、吻合狭窄等并发症方面观察组发生率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PPH术治疗重度痔疗效确切,在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优于传统PPH术.
作者:袁国强;刘钦志 刊期: 2013年第03期
遗传学毛细血管扩张症是一种临床上极少见到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该病患者大部分的首发症状为鼻衄,因此极容易误诊为耳鼻喉科疾病,本文报道1例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结合其临床表现、诊疗及家族史,讨论了本病的病因、特征、诊断及治疗,骥能有助于对该病与其他出血性疾病的鉴别.
作者:郑永亮;陈小芸;严志民;陈懿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龙血竭胶囊粉和贝复剂联合治疗Ⅱ~Ⅲ期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8例压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2例,观察组1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清创后使用龙血竭胶囊粉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清创后使用龙血竭胶囊粉和贝复剂联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87.50%,总有效率100.00%,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愈时间和显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结论:龙血竭胶囊粉和贝复剂联合治疗Ⅱ~Ⅲ期压疮可以明显促进压疮的愈合,缩短愈合时间,该方法经济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春梅;肖凤莲;唐秋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肠系膜肿瘤的螺旋CT表现,分析漏误诊原因,以提高对肠系膜肿瘤的认识和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肠系膜肿瘤CT表现.结果:8例研究对象中,其中淋巴管瘤1例,纤维瘤2例,间质瘤2例,淋巴瘤1例,脂肪瘤1例,1例血管瘤.误诊3例,漏诊1例.结论:薄层增强CT扫描并三维重建,结合全消化道钡餐造影,能明显提高肠系膜肿瘤的诊断准确率及漏诊率.
作者:李先明;周建辉;陈华勇;吴兆生;白阿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在颞上方切口的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源性散光发生情况.方法:收集在我院眼科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165例(212只眼),术后行视力检查和散光度数的测量,分析散光发生的情况及其与视力的关系,并进行为期24周的随访.结果:共有126例(126只眼)入组,110例患者完成了术后24周的门诊随访.术后1周~12周散光度数呈逐渐减小,视力逐渐提高,至12周时,散光度数和视力已渐至平稳.术后24周时,110例病例中有105例病例检测到的散光度数超过0.5D,所有病例均为顺规性散光.术后24周的视力和散光度数负正相关(r=-0.705,P<0.05).结论:颞上方切口的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手术对白内障术后角膜源性散光的产生影响较少,且产生的散光多为顺规散光,此种手术方式对基层地区白内障复明的效果较好,是基层医院开展白内障防盲工作的很好的选择.
作者:张玉香;黄丽华;曹长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自制云南白药酒精糊用于治疗脂肪乳静脉输液外渗引起局部皮肤红肿、疼痛、皮温增高以及组织变性的效果.方法:将28例脂肪乳静脉输液外渗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实验组给予外敷云南白药酒精糊,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外敷50%的硫酸镁,比较二组疼痛减轻、局部皮肤肿胀消退及变性皮肤的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病人的疼痛减轻时间、局部皮肤肿胀消退时间及变性皮肤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云南白药酒精糊在治疗脂肪乳静脉输液外渗引起局部皮肤红肿、疼痛以及组织变性坏死的症状上明显优于硫酸镁.
作者:邹凤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伴随生物技术的突飞猛进,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使用免疫治疗手段成为研究的热点,生物免疫治疗日益成为肿瘤治疗的一种新途径,特别是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结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恶性实体瘤展现了优异疗效.本文就DC细胞以及CIK细胞生物学特性和它们于临床抗肿瘤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肖震宇;管海宁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连续性医护健康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出院后继续实施连续性医护健康干预6个月,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出院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在出院后第1、3、6个月的遵医行为的依从性,并比较出院后第1、3、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第1个月期间服药、肢体康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自我监测、定期复诊方面依从性比较无显著差异;但在第3、6个月期间,干预组的前述遵医行为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性医护健康干预可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其生活质量、康复效果及自理能力.
作者:朱玉洁;彭碧霞;钟瑜绿;罗柳苏;谢基龙;彭冬玲;廖为志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前,随着护理范畴的拓展和细化,护理工作量的增加,传统排班模式也越来越不能适应护理的发展[1].同时,为更好地执行医药卫生制度改革,为患者提供系统、全程、主动、连续性护理服务.我院产科于2010年10月在实施优质护理中实施APN排班模式(A班为7:30~15:30;P班为15:30 ~ 22:00;N班为22:00~次晨8:00)+小组包干责任制护理全面负责患者的治疗、心理护理、病情观察、专科指导及生活护理等.为进一步落实好优质护理,产科于2011年10月在APN+小组包干责任制护理模式基础上推行护士站前移工作模式,于2011年10~11月进行了护士站前移工作临床效果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红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床边工作模式在消化内科的应用.方法:改革护士管床方法,实行APN排班模式,简化交接班流程,使用多功能治疗车,设立临时护理工作站,专人配药并运送,简化护理文书,床边实时记录.结果:实施床边工作模式后,病房红灯减少,节省了护士走动时间,病人对护士的满意度提高,护士对床边工作模式表示满意.结论:床边工作制,转变了护士的服务观念,优化了工作流程,连续性的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效率,患者满意,医生满意.
作者:周凡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心源性肺水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30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给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结果:经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后,24例患者临床症状及各项体征明显改善,动脉血气分析中氧气分压明显升高,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例患者经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无效,改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结论:对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应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可迅速纠正患者缺氧症状,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熏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佩皮劳人际关系模式在患者家属宣教效果.方法:选取癌症患者家属60例作为观察组运用佩皮劳的人际关系模式进行健康宣教,另外选60例癌症患者家属作为对照组运用传统常规健康教育法进行宣教.对比分析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家属的健康知识需求及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在癌症疼痛管理、用药、心理护理、生活饮食结构安排等能力上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等整体生活质量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佩皮劳人际关系理论于癌症患者家属宣教工作中,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健康宣教的效果更明显,癌症患者得到的社会支持更强大,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作者:刘连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精神疾病.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手段,而抗精神病药物通常会引起血脂异常,主要表现为高甘油三酯血症,也有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而高脂血症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氨磺必利国外文献认为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尤其不会引起高脂血症.本研究中我们以首发分裂症患者为对象,对氨磺必利及常用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对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脂代谢影响进行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崔竹生;吴联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产妇无痛分娩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无痛分娩共102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102例产妇均采取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术,围产期均给予了心理护理、产前及产后护理等多项有效护理措施,所有产妇均顺利分娩,母婴平安,无1例出现分娩并症.结论:在有效无痛分娩术的同时采取心理护理和产前产后护理等多种有效护理措施是提高产妇生育质量的关键,可减轻产妇的痛苦,避免分娩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母婴平安.
作者:张柳琴;黄彩彬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频震荡通气治疗MAS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重度MAS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给予高频通气,对照组予以CMV常频通气,对两组进行相关指标监测,监测平均氧合指数及肺气漏、PPHN发生率,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高频震荡通气治疗MAS患儿平均氧合指数(OI)低于常频通气,气胸、PPHN发生率明显低于常频通气,两组之前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高频震荡通气治疗MAS能较快改善氧合,降低肺气漏、PPHN等并发症发生.
作者:孙乐科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的肺炎链球菌对抗菌药物体外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临床分离的100株肺炎链球菌的来源分布和药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多种临床标本均可分离到肺炎链球菌,其中主要来自痰液标本(96.0%);在住院病房中,以儿科(85%)的分离率高,其次是内科(6%);100株肺炎链球菌中,青霉素不敏感菌株有41株,占41.0%;对红霉素、复方新诺明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47%、42%和34%,而对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三嗪和亚胺培南的敏感性较好,敏感率分别为95%、90%、83%、83%,此外青霉素不敏感的菌株与青霉素敏感的菌株相比,更容易表现出多重耐药性.结论:医院临床分离的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比较严重,四环素和红霉素已不是治疗肺炎链球菌的有效药物,新的哇诺酮类药物对肺炎链球菌有很强的抗菌作用.
作者:高明祥;江丽霞;罗焱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自制计数式洗手刷盒替代当前使用的普通刷盒,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使用改装后的计数器与洗手刷盒连接,制作成计数式洗手刷盒.比较计数式洗手刷盒与普通洗手刷盒在临床使用中检查洗手用物耗费的时间和细菌检测结果.结果:应用计数式洗手刷盒后检查时间为(1~2)s,工作效率提高,在使用有效期内(24h)保持无菌状态优于普通洗手刷盒.结论:计数式洗手刷盒使用方便、实用,能有效保持无菌状态,且制作简单,可推广使用.
作者:李小燕;廖宗梅;刘雪梅;李钜潮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乳腺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男性乳腺结节性结膜炎的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和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乳腺结节性筋膜炎主要表现为生长迅速,体积较小,境界相对清楚,但无包膜的肿块.镜下病变主要由梭形的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构成,呈束状或交织状排列,间质水肿、黏液变性,伴少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和红细胞外渗,病变浸润周围脂肪组织.免疫组化显示梭形细胞Vim、SMA、MSA、Actin、CD68呈阳性表达,S-100、CKpan、CD34、Des呈阴性表达.结论:乳腺结节性结膜炎是一种发生于乳腺的罕见的以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增生为主的良性肿瘤,有较为特征性的组织病理学特点,临床和病理学上需要与发生于乳腺的其他梭形细胞肿瘤相鉴别,以避免误诊和过度诊断.
作者:王丹;贺方兴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急性冠脉综合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7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血尿酸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同时将冠心病组患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和稳定性心绞痛组,进行血尿酸水平比较.结果:冠心病组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冠心病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尿酸者;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血清尿酸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彭民安;刘传垠;万凤福;王雪樵;易志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一阶段亨氏婴儿营养米粉配合治疗婴儿急性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240例6~12个月婴儿急性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一阶段亨氏婴儿营养米粉配合治疗,对照组使用爱婴乐无乳糖配分奶粉配合治疗;分别于治疗第3天、第7天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第3天观察组治愈率53.1%,总有效率85.94%;对照组治愈率25%;总有效率57.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7天观察组治愈率90.6%,总有效率95.3%;对照组治愈率87.5%,总有效率97.3%,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使用一阶段亨氏婴儿营养米粉配合治疗婴儿急性轮状病毒性肠炎,具有经济、适用、方便、疗效好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康纪福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