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后散光状态分析

张玉香;黄丽华;曹长阳

关键词:白内障, 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 小切口, 散光
摘要:目的:探讨在颞上方切口的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源性散光发生情况.方法:收集在我院眼科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165例(212只眼),术后行视力检查和散光度数的测量,分析散光发生的情况及其与视力的关系,并进行为期24周的随访.结果:共有126例(126只眼)入组,110例患者完成了术后24周的门诊随访.术后1周~12周散光度数呈逐渐减小,视力逐渐提高,至12周时,散光度数和视力已渐至平稳.术后24周时,110例病例中有105例病例检测到的散光度数超过0.5D,所有病例均为顺规性散光.术后24周的视力和散光度数负正相关(r=-0.705,P<0.05).结论:颞上方切口的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手术对白内障术后角膜源性散光的产生影响较少,且产生的散光多为顺规散光,此种手术方式对基层地区白内障复明的效果较好,是基层医院开展白内障防盲工作的很好的选择.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双环醇联合拉米夫定预防伴乙肝病毒感染的急性白血病化疗药物性肝损害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应用双环醇联合拉米夫定对药物性肝损害的预防及治疗效果.方法:选66例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化疗开始时给予双环醇片50 mg/次,口服,3次/d,联合拉米夫定(100 mg/d).对照组予以还原型谷胱甘肽1.8g加入5%葡萄糖250 mL中静脉点滴,1次/d.均为患者骨髓象恢复停药.结果:化疗前与化疗后:实验组ALT分别为(22.5±12.4)和(34.4±12.9) U/L,对照组为(20.4±10.4)和(104.2±25) U/L.实验组AST分别为(18.5±10.4)和(40±7.9) U/L,对照组为(21±8.4)和(244.2±15) U/L.实验组HBV-DNA滴度分别为(<500 iu/mL)和(<500 iu/mL).对照组分别为(<500 iu/mL)和[(320±17.5)×104 iu/mL].实验组TBIL分别为(20.0±10.3)和(22.3±10) μmol/L,对照组分别为(10.3±8.4)和(44.2±23) μmol/L.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预防性应用双环醇联合拉米夫定对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急性白血病化疗药物性肝损害有一定的效果.

    作者:李金凤;欧阳贤凤;胡飞;罗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有资料报道[1]控制高血压可降低心脑血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减少35% ~40%的脑卒中、20% ~ 25%心肌梗塞、超过50%心力衰竭.因此血压的控制尤为重要,以往临床上只注重药物治疗,而忽视了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人的影响,常导致治疗上的失败.本院对106例高血压患者实行系统化的整体护理,取得了很好的护理效果,血压得到有效控制,患者恢复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余海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超声造影对脂肪肝低脂灶诊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对脂肪肝中低脂灶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脂肪肝患者中肝内65个低脂灶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实时观察病灶的增强模式.结果:常规超声44个(67.7%)病灶诊断为低脂灶,呈低回声;超声造影检查63个(96.9%)病灶诊断为低脂灶,表现为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等增强;2个(3.1%)病灶诊断为良性病变,考虑为低脂灶的可能性大,动脉早期呈一过性高增强,动脉期和门脉期呈等增强.常规超声诊断低脂灶符合率为67.7%,超声造影为96.9%.结论:超声造影有助于低脂灶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是除增强CT、MRI以外的可行的诊断方法.

    作者:陈志华;陈海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阴式手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12例剖宫产瘢痕妊娠临床资料和治疗情况.结果:12例瘢痕妊娠均取得满意的治疗结局.结论:剖宫产瘢痕妊娠早期诊断,利用天然阴道通道,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大大降低剖宫产瘢痕妊娠需切除子宫,丧失生育功能的风险,治疗无需昂贵设备,便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陈建莲;陈建英;林晓桃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白藜芦醇对缺氧诱导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缺氧(hypoxia)诱导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小鼠皮层神经元,置于2% O2,5% CO2和93% N2,37℃培养箱中培养12 h建立缺氧模型,采用DCFH-DA和显微荧光成像系统检测神经元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和Hoechst 33342染色检测神经元凋亡.结果:RES预处理60 nin后再缺氧12 h,ROS含量和神经元凋亡率均显著低于缺氧组(P<0.01,N=3),且使用1mM活性氧清除剂(N-acetyl-L-cysteine,NAC)也降低缺氧诱导的神经元凋亡率(P<0.01,N=6).结论:RES抑制缺氧诱导皮层神经元凋亡,此作用可能与RES抑制缺氧所致神经元ROS增多有关.

    作者:万晓梅;吴淑芳;魏楚蓉;伍吉云;高红英;徐悦青;魏慈照;李年秀;王俊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男性乳腺结节性筋膜炎1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男性乳腺结节性结膜炎的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和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乳腺结节性筋膜炎主要表现为生长迅速,体积较小,境界相对清楚,但无包膜的肿块.镜下病变主要由梭形的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构成,呈束状或交织状排列,间质水肿、黏液变性,伴少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和红细胞外渗,病变浸润周围脂肪组织.免疫组化显示梭形细胞Vim、SMA、MSA、Actin、CD68呈阳性表达,S-100、CKpan、CD34、Des呈阴性表达.结论:乳腺结节性结膜炎是一种发生于乳腺的罕见的以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增生为主的良性肿瘤,有较为特征性的组织病理学特点,临床和病理学上需要与发生于乳腺的其他梭形细胞肿瘤相鉴别,以避免误诊和过度诊断.

    作者:王丹;贺方兴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自制衬垫在下肢皮牵引中的应用

    下肢骨折常实施皮牵引而达到整复和维护复位的目的.医院常用的皮牵引带两侧采用尼仑绳,常使患肢内外踝皮肤割伤,且牵引时足跟紧贴床面而长期受压并发压疮.为防止压疮,常用垫枕抬高患肢及内外踝处夹棉垫保护皮肤,但因垫枕和棉垫与牵引带不固定而常脱落,耗费了护士和家属大量精力.因此设计一个既能维护有效牵引又能防压疮的衬垫在皮牵引时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方瑞红;张克琴;蔡玉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经皮肾脏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患者的护理

    2011年10月至2012年4月,我院对5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了经皮肾脏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并配合积极合理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行经皮肾脏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患者5例,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30 ~48岁,平均39岁.3例使用的降压药有螺内酯、氨氯地平和美托洛尔,2例使用的降压药有双氢克尿噻,厄贝沙坦和美托洛尔,但是剂量不同.

    作者:赵莉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吉西他滨联合羟喜树碱和长春地辛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羟喜树碱和长春地辛(GHV)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16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组(GP组)及吉西他滨联合羟喜树碱和长春地辛组(GHV组),每周期化疗前必须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化疗后每周复查血常规一次,定期行胸部X线或CT、超声检查进行分析.结果: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组(GP)总有效率为45.2%;吉西他滨联合羟喜树碱和长春地辛组(GHV)总有效率为52.38%;吉西他滨联合羟喜树碱和长春地辛组(GHV组)中位生存期17.2个月,1年生存率69.04%,2年生存率34.52%;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组(GP组)中位生存期16.5个月,1年生存率63.09%,2年生存率30.35%.不良反应方面白细胞减少GP组发生率80.35%,GHV组发生率57.14%,白细胞减少吉西他滨联合羟喜树碱和长春地辛组(GHV)轻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组.结论:GHV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与GP方案相近,耐受性良好,在不良反应方面,白细胞减少GHV方案优于GP方案.

    作者:虞继红;潘德年;聂新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葛根素治疗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葛根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疗效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COPD患者合肺动脉高压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葛根素和酚妥拉明治疗,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液粘滞度、右下肺动脉横径、收缩期肺动脉压及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代谢产物浓度,检测葛根素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右下肺动脉横径,收缩期肺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治疗前右下肺动脉横径、收缩期肺动脉压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葛根素组患者血浆内皮素浓度、一氧化氮代谢产物、血液粘滞度与酚妥拉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对降低肺动脉高压有一定的疗效,其机制可能和降低血浆内皮素浓度和血液粘滞度有关.

    作者:梁茂锦;李海岳;梁伦昌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出院后实施延续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出院后远期的防治效果.方法:将128例老年糖尿病出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实施延续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干预6、12、18个月后分别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并发症发生率,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延续护理组患者各期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延续护理组患者12个月和18个月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延续护理组患者各期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或P<0.01);18个月时,延续护理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护理可提高老年糖尿病出院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更加有效地控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并发症,达到远期康复效果.

    作者:罗颖;雍军光;崔淑兰;江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连续性医护健康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价

    目的:研究连续性医护健康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出院后继续实施连续性医护健康干预6个月,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出院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在出院后第1、3、6个月的遵医行为的依从性,并比较出院后第1、3、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第1个月期间服药、肢体康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自我监测、定期复诊方面依从性比较无显著差异;但在第3、6个月期间,干预组的前述遵医行为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性医护健康干预可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其生活质量、康复效果及自理能力.

    作者:朱玉洁;彭碧霞;钟瑜绿;罗柳苏;谢基龙;彭冬玲;廖为志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基层医院护理科研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对护理科研知识的认知与需求.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科研知识问卷,对市属三所综合医院共535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发放问卷535份,回收问卷526份,有效问卷518份,有效回收率96.8%.并结合市卫生局、市科技局2010~2011年护理科研立项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三所医院护理人员护理科研知识缺乏,对护理科研步骤、护理科研种类及科研选题知晓率分别为33.7%、38.9%、28.9%,缺乏系统的知识学习及相应的技能培训,参加培训者仅占41.9%.结论:上级护理行政部门应加大对基层医院护理人员科研知识的培训及指导,医院内成立护理科研小组,组织对护理科研知识的学习及技能培训,护理科研课题的指导及评审.

    作者:林菊芳;曾雨清;刘玉莲;吴娟;黎小梅;伍玉清;刘彦玲;刘平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自制扩肛器改良PPH术治疗重度痔的研究

    目的:探讨自制扩肛器改良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治疗重度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重度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其中观察组使用改良PPH术(半荷包缝合),对照组使用传统PPH术(单荷包缝合).治疗后比较疗效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肛门疼痛、肛门坠胀、吻合狭窄等并发症方面观察组发生率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PPH术治疗重度痔疗效确切,在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优于传统PPH术.

    作者:袁国强;刘钦志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输卵管结扎术后应用盐袋压迫疗法的效果观察

    输卵管结扎术是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常用的手术之一,为了减轻输卵管结扎术给育龄妇女带来的痛苦及对生活、心理的不良影响,促进切口愈合.我站选择200例主动要求输卵管结扎的育龄妇女,术后进行盐袋压迫疗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秀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高血压病的古代文献及现代医学研究

    高血压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通过对古代文献和现代医学研究,以期对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其与相关实验指标的关系做出初步探讨.

    作者:尹宝;韩立民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呼吸重症监护病房重症下呼吸道感染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效价研究

    目的:探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重症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进一步摸索其在临床上的使用价值.方法:对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的重症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疗采用两种方法:(1)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2)用常规经验性选择用药进行治疗.对两者进行临床对比研究.结果:比较两种方法,抗生素降阶梯治疗的细菌清除率和总有效率有显著的提高,并且显著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生素降阶梯治疗重症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欧阳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逆行分离颞肌在颅骨修补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逆行分离颞肌在颅骨修补术的应用.方法:对30例经逆行分离颞肌在颅骨修补术中防止颞肌过薄,切除肌纤维过多,保护颞深动脉及面神经颞支.在颞骨骨膜下,减张缝合的硬脑膜上逆行分离颞肌,保持颞肌适当张力等方法保护颞肌.结果:患者无颞肌萎缩、颞前区塌陷症状,双侧颞肌对称,咬合功能正常.结论:颞肌萎缩原因与颞肌肌纤维损伤、颞肌血供障碍、支配颞肌运动的神经损伤以及颞肌复位时没有维持适度的肌张力有关,针对以上原因在术中进行适当操作,可完全避免术后颞肌萎缩的发生.

    作者:朱福彬;温小华;曾华元;杨冠桂;刘勇;廖振华;李剑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高尿酸血症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急性冠脉综合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7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血尿酸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同时将冠心病组患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和稳定性心绞痛组,进行血尿酸水平比较.结果:冠心病组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冠心病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尿酸者;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血清尿酸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彭民安;刘传垠;万凤福;王雪樵;易志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一例婴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发感染的护理

    婴儿急性白血病(infantile acute leukemia,IAL)是指出生后1年内发病的特殊类型白血病,占儿童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2.5%~5%;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6%~14%[1].由于婴儿全身各个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其他年龄阶段的患者,患儿感染的发生率更高.一旦发生感染,疾病发展迅猛,患儿死亡率高.随着当代医疗技术的进步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成熟,急性白血病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但是,婴儿白血病的预后仍差.婴儿急性白血病在临床上较少见,经文献检索,未见有关婴儿白血病护理的相关报道.2011年12月,我院收治了1例婴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患者,患儿入院后出现感染,经积极治疗和护理,患儿顺利度过感染关,现将护理工作介绍如下.

    作者:邢秋燕;张洁;魏清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