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宝琴
目的:探讨LEEP术治疗宫颈粘膜下肌瘤的临床价值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5月~2010年12月诊断为宫颈黏膜下肌瘤10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和研究组,对照1组25例采用阴道套扎法,对照2组27例采用阴道旋扭法,研究组50例采用LEEP术治疗.比较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月经改善及阴道出血等情况.结果:LEEP术治疗宫颈黏膜下肌瘤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残余瘤蒂自行萎缩,无1例阴道出血,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随访月经明显改善,无1例并发症发生,临床有效率达100%.结论:LEEP术治疗宫颈粘膜下肌瘤是佳选择,经济、安全、简便有效,易操作.
作者:周洁莉;罗红凤;韩文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换药又称交换敷料,是外科基本的技术,包括伤口检查,拆除缝线,更换除去引流物,扩大伤口等[1].通过换药,可以使药物直达病位,起到清热解毒、提脓祛腐、生肌收口、镇痛止痒等作用.慢性难愈性伤口是指一类与创伤部位和宿主有关的创面在预期的时间内不能正常愈合[2].常见于外伤性溃疡、放射性溃疡[3]、感染性伤口、坏死性伤口以及慢性营养不良和糖尿病人等.贝复新(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凝胶)成分为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促进创面愈合,为创面愈合提供了佳环境,减少换药次数.
作者:罗风英;廖南妮;高木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技术在肾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28例后腹腔镜肾切除术临床资料,其中肾结核18例,肾结石重度肾积水60例,肾癌9例,脓肾26例,肾盂癌8例,无功能萎缩肾7例.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80~170 min,平均100 min;术中出血55~280 mL,平均75 mL.结论:经后腹膜行腹腔镜肾切除术具有安全可靠、疼痛轻、创伤微小、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替代传统的肾切除术.
作者:桂金勇;童宏华;杨巧英;赖云海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对于婴幼儿而言,进行外科手术是治疗的措施,但同时对于婴幼儿的身体也会产生创伤性的伤害.因此除了要对小儿患者进行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外,在术前、术中、术后对小儿患者的护理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做好小儿外科手术患者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后期的手术护理,能够有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1].本文以我院收治的120例小儿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小儿外科手术的护理效果,现汇报如下.
作者:郑燕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分析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2009~2012年适龄儿童接种疫苗后疑似预防接种反应(以下简称AEFI)的发生情况、监测运转状况.方法:通过对新干县2009~2012年AEFI监测系统的数据统计来分析探讨AEFI的发生情况、监测运转状况.结果:新干县2009~2012年共发生AEFI病例37例,并根据病例的性别、年龄、时间、区域分布、疫苗种类等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论:(1)随着国家对AEFI监测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增加和AEFI监测系统的逐步完善,新干县AEFI监测的各项工作也得到加强.(2)开展AEFI监测工作,对于评价疫苗的安全性、提升预防接种工作的公信力有重要意义.
作者:邓秋英;刘桂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加压输液袋在有创血压监测中的应用.方法:将肝素盐水置于加压输液袋内,将加压输液袋充气≥300 mmHg时,通过压力传感器自动以3 mL/h的速度缓慢滴入,从而观察动脉管路血液返流率、血栓发生率、管道的污染率、栓塞发生率等.结果:使用加压输液袋显著降低了上述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有创血压监测中应用加压输液袋,可以降低血液返流率、血栓发生率、管道污染率、栓塞发生率,同时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
作者:王凤珍;蔡永红;赖政洪;温贤铭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成人患者行下腹部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无蛛网膜下腔阻滞禁忌症、择期行下腹部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单纯布比卡因组(A组)和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组(B组),每组50例.分别监测并记录两组患者于麻醉前、蛛网膜下腔给药后各时点:(1)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的变化;(2)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及持续时间;(3)舒适程度;(4)牵拉反应;(5)不良反应.结果:(1)患者给药后1(T1)、3(T2)、5(T3)、15(T4)、30(T5)、60(T6)、120(T7) min时SBP、DBP、MAP、HR、SPO2、RR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运动阻滞程度、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舒适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A组有8例患者术中出现牵拉反应,占16%,而B组无1例出现牵拉反应;(6)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可以安全地用于成人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小剂量舒芬太尼可以更好地增强和延长蛛网膜下腔阻滞的镇痛效果,提高术中患者的舒适度.
作者:刘晓晖;鲁小民;习丽俊;丁晓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支原体肺炎应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08年7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74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接受红霉素序贯治疗,治疗组34例接受阿奇霉素序贯治疗,两组患者接受为期2~3周一个疗程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患者的住院时间、体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住院时间、体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患者不良反应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命体征以及临床症状,减少患者接受治疗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治疗效果显著,大大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吴惠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例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光镜观察中枢神经细胞瘤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Syn、Neu-N、CD56、CgA、S-100、Vimentin、Olig-2、EMA、GFAP、Ki-67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7例肿瘤细胞均表达Neu-N、Syn、CD56,不表达CgA、Vim、EMA、Olig-2,Ki-67增殖指数0.5%~10%;7例患者中,1例失访,随访6例,1例术后18个月复发,余患者均无肿瘤局部复发及转移.结论:中枢神经细胞瘤一般预后良好,少数病例可复发,深入了解与掌握中枢神经细胞瘤临床病理特点,对临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罗穆云;肖秋香;李扬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提高对过敏性紫癜合并心脏损害的认识及其引起小儿心脏损害的心电图表现.方法:对我院2001年至2011年120例过敏性紫癜并发心脏损害的资料完整的41例患儿心电图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心电图异常者41例,心肌酶谱异常19例,单纯型过敏性紫癜的心电图改变多为窦性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而混合型过敏性紫癜病例较多合并一项以上的心电图改变.异常心电图多数在过敏性紫癜恢复期内随主要症状消失而恢复正常.结论:较长病程的过敏性紫癜患儿需注意心脏受累的可能,动态观察心电图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心脏受累,积极治疗原发病有助于患儿受损心脏的恢复.
作者:刘红芳;谢良琴;阳亮;张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喘可治注射液穴位导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其对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患儿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均采用支气管哮喘常规治疗,实验组加用喘可治注射液穴位导入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支气管哮喘常规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CD3、CD4、CD8、CD4/CD8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控制率为54.84%,对照组控制率为44.83%,差异有显著性(P<0.05).联用喘可治注射液穴位导入治疗后CD3、CD4、CD4/CD8升高,CD8下降;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联用喘可治注射液穴位导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与喘可治注射液穴位导入能改善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有关.喘可治注射液穴位导入安全性高,患儿依从性好,适宜于对小儿进行治疗操作.
作者:罗娟娟;王玲;陈小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运用产前超声规范性标准切面对提高胎儿畸形检出率的重要性.方法:回顾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中孕期(20~28周)孕妇2 091例,对受检胎儿应用标准切面进行系统超声检查,并存储标准切面图像资料,跟踪随访并计算诊断符合率.结果:本组经引产或出生后证实的各种胎儿畸形62例,超声检出胎儿畸形53例,检出率85.5%(53/62),漏诊9例,漏诊率14.5%(9/62).结论:产前超声检查规范性标准切面可明显提高胎儿畸形检出率.
作者:廖祥凤;吴小洁;林水华;任苓;钟慧琴;陈晓华;郭明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一种理想的包皮环切术后伤口护理包扎方法.方法:将203例患者按手术日期单双号分为实验组105例,对照组98例.实验组常规包皮环切术后,伤口立即用医用伤口护理膜喷洒伤口,喷药后停留片刻,然后用弹性纱布外包扎两圈,接口处缝线固定.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方法处理伤口.比较两组术后伤口包扎的舒适度、术后疼痛、换药时是否有出血、伤口是否有血肿、切口愈合情况等.结果:实验组的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疼痛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出血人数、伤口血肿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切口甲级愈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伤口护理方法能使术后换药时伤口与纱布不沾连、不损伤、不出血、不疼痛、弹性包扎固定不脱落,能适用男性的生理特点,增加患者术后舒适度,减轻患者术后痛苦,促进伤口愈合.
作者:刘慧莲;黄江红;习娅骑;刘海丽;丁梅;李章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通过腹腔注射龙虾粗蛋白的致敏方式,建立小鼠龙虾过敏模型,探讨龙虾过敏体外鉴定与评价的方法.方法:将40只雄性Balb/c小鼠分为OVA阳性对照组、Coca's液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以OVA(Ovalbumin,卵清蛋白)、龙虾粗提蛋白,加氢氧化铝佐剂腹腔注射免疫Balb/c小鼠,建立食物过敏动物模型.ELISA法测定第二次致敏激发后血清中IgE与组胺水平并进行被动皮肤过敏试验确定特异性IgE抗体滴度,同时观察脾指数及激发后的过敏症状.结果:末次激发后1 h采血,龙虾粗提蛋白组血清IgE含量为(236.75±73.39) μg/L,与阳性对照OVA组无区别,与阴性对照Coca's液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则显著升高(P<0.01);龙虾粗提蛋白组的组胺含量(406.55±232.79) μg/L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被动皮肤过敏试验(PCA)中龙虾粗提蛋白组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滴度达到1/16;龙虾粗提蛋白组和OVA致敏组小鼠的脾指数明显大于Coca's液或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建立了一种龙虾过敏小鼠模型,通过ELISA测定血清IgE和组胺以及PCA确定特异性IgE抗体滴度可作为一种鉴定与评价龙虾过敏的方法.
作者:陈同强;郭丹;邱立明;徐杨剑雄;王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鼻咽癌由于其部位隐蔽且腔道狭小,四周结构复杂,且病理以低分化鳞癌为主,占95.5%,而中﹑高分化鳞癌﹑腺癌占1.58%[1].放射治疗是目前首选治疗手段,必要时辅以腔内照射疗法[2].
作者:黄春兰;刘华之;王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疑难静脉即患者肥胖、血管充盈欠佳、变异或难以穿刺,在解剖位置上有血管分布的部位用肉眼无法看到或找不到血管者[1].化疗是治疗白血病等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之一[2],临床上实施静脉化疗时,原则上应选弹性好、比较平坦、管径粗的血管且先远心端后近心端,尽量远离关节.但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因长期化疗导致血管弹性下降,管腔狭窄,管壁硬化,加上一些临床护士缺乏血管保护意识至化疗后期疑难静脉呈明显上升,为了使患儿化疗得以顺利进行,自2009年4月以来,我们对长期住院化疗的21例恶性肿瘤患儿采用指背细小静脉化疗40次,成功35次,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瑞锦;罗小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胸部手术后,患者大多存在痰液不能有效排出、痰液积累过多等问题,可造成胸闷、呼吸困难、肺不张、肺炎、呼吸衰竭等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地咳嗽排痰是防止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关键[1].现就我院50例患者行胸部手术后,使用体外震动排痰机的效果分析如下.
作者:唐志洁;王凤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患者药物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临床药师参与1例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拉米夫定耐药后抗病毒治疗过程的病例分析,介绍临床药师参与协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的过程和体会.结果:临床药师积极查阅指南及相关文献,参与制定治疗方案,可提高药物治疗水平.结论:临床药师积极参与药物治疗,可提高药物治疗效果,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曾洁;陈芳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亚甲蓝和罗哌卡因混合液在胸外术后镇痛中的作用.方法:2010~2011年45例开胸手术患者静脉镇痛为A组,2012年至2013年7月51例开胸手术后镇痛使用静脉镇痛加亚甲蓝罗哌卡因肋间注射为B组:在胸部手术结束关胸前,在胸椎侧开胸肋间及上下各一肋间血管神经鞘注射注入亚甲蓝和罗哌卡因混合夜.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术后6 h、24 h、48 h、72 h止痛效果.结果:术后6 h、24 h、48 h、72 h两组疼痛VAS评分A组与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不良反应两组无明显差别.结论:静脉镇痛加亚甲蓝罗哌卡因肋间注射预防开胸术后疼痛具有简单易行,持续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少,无毒副作用的特点.
作者:钟信明;穆恒明;刘开敏;曹鑫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全麻诱导期间丙泊酚不同给药方法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20例择期行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患者,ASAⅠ~Ⅱ,分成三组:A组(依次静注咪达唑仑0.1 mg/kg,芬太尼4 μg/kg,阿曲库铵0.6 mg/kg,丙泊酚2 mg/kg,3 min后行气管插管),B组(依次静注咪达唑仑0.1 mg/kg,芬太尼4 μg/kg,阿曲库铵0.6 mg/kg,丙泊酚1 mg/kg,3 min后追加丙泊酚1 mg/kg行气管插管),C组(依次静注咪达唑仑0.1 mg/kg,芬太尼4 μg/kg,阿曲库铵0.6 mg/kg,3 min后静注丙泊酚2 mg/kg行气管插管)分别在麻醉诱导前,诱导后1 min、插管前、插管后即刻、插管后1 min、插管后3 min、插管后10 min监测MAP、HR、SPO2.结果:在麻醉诱导期间,A组MAP和HR变化幅度大、B组变化幅度次之,C组变化幅度小,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内随访三组患者均无诱导或手术期间术中知晓.结论:C组丙泊酚诱导给药方法可以明显减少MAP和HR波动,对全麻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是一种较好的给药方法.
作者:周树保;钟茂林;陈丽;彭道珍;冯建伟;单热爱;叶军明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