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蛛网膜下腔麻醉的临床观察

刘晓晖;鲁小民;习丽俊;丁晓群

关键词:舒芬太尼, 布比卡因, 蛛网膜下腔
摘要:目的:观察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成人患者行下腹部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无蛛网膜下腔阻滞禁忌症、择期行下腹部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单纯布比卡因组(A组)和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组(B组),每组50例.分别监测并记录两组患者于麻醉前、蛛网膜下腔给药后各时点:(1)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的变化;(2)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及持续时间;(3)舒适程度;(4)牵拉反应;(5)不良反应.结果:(1)患者给药后1(T1)、3(T2)、5(T3)、15(T4)、30(T5)、60(T6)、120(T7) min时SBP、DBP、MAP、HR、SPO2、RR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运动阻滞程度、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舒适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A组有8例患者术中出现牵拉反应,占16%,而B组无1例出现牵拉反应;(6)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可以安全地用于成人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小剂量舒芬太尼可以更好地增强和延长蛛网膜下腔阻滞的镇痛效果,提高术中患者的舒适度.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可立苏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可立苏联合经鼻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方法:68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随机分成可立苏+NCPAP组和NCPAP组,比较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治疗转归、并发症.结果:可立苏+NCPAP组在PaO2、SaO2均好于NCP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可立苏+NCPAP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NCPAP组(P<0.05).2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可立苏联合NCPAP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可明显改善患儿通气和换气,临床效果好.

    作者:钟小明;钟梅;罗开源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护理体会

    手足口病主要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传染病,可通过空气、唾液以及粪便等进行多途径传染[1].患者中婴幼儿居多,发病率高的年龄组均在3岁以下.临床表现为发热、口腔溃疡性疱疹及手、足、口、臀部出现皮疹、疱疹,严重的可引起脑膜炎、心肌炎、肺水肿、脑炎等并发症,并导致死亡.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我院共收治128例手足口病患儿,我们对其实施了精心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就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吴淼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脑电图在儿童病毒性脑膜炎急性期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脑电图在儿童病毒性脑膜炎急性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87例儿童病毒性脑膜炎患儿进行脑电图检查,分析脑电图异常波形.结果:81例脑电图波形异常(93.1%),异常病例中脑电图波形α波呈活动慢化,δ、θ波活动明显增多;棘慢波主要表现在抽搐的患儿中;昏迷患儿中见高波幅δ活动,两半球不对称.异常类型中弥漫性异常76例,局限性异常5例.结论:脑电图检查既可早期诊断儿童病毒性脑膜炎,还可以对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进行判定.

    作者:徐芳;吴平辉;冯起放;刘跃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参麦注射液在高龄腹部手术患者麻醉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在高龄腹部手术患者麻醉中的作用.方法:40例高龄患者手术麻醉中加用参麦注射液,记录麻醉前、给药后20、40 min和术毕时心电图ST段、HR、MAP、RPP.结果:与麻醉前相比,患者术中HR均下降(P﹤0.05),RPP显著减少(P﹤0.01),MAP无显著变化(P﹥0.05);给药后20 min,ST段有改善,给药后40 min,ST段趋于稳定,总有效率90%以上.结论:在手术麻醉期间加用参麦注射液可保护高龄患者心血管,降低心率、改善心肌供血的作用,能减少不良反应及预防心脏意外的发生.

    作者:李以茂;陈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体外震动排痰机在胸外科的应用

    胸部手术后,患者大多存在痰液不能有效排出、痰液积累过多等问题,可造成胸闷、呼吸困难、肺不张、肺炎、呼吸衰竭等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地咳嗽排痰是防止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关键[1].现就我院50例患者行胸部手术后,使用体外震动排痰机的效果分析如下.

    作者:唐志洁;王凤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术前经造瘘管冲洗在感染性肾结石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术前经肾造瘘管冲洗对治疗感染性肾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在B超定位经皮肾镜钬激光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术前给予经肾造瘘管注入生理盐水加抗生素冲洗治疗;对照组49例,术前常规单纯给予造瘘引流治疗.结果:术前注入生理盐水加抗生素冲洗治疗的实验组术后感染控制率明显高于术前单纯给予造瘘引流的治疗组(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前者优于后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肾造瘘管冲洗对治疗感染性肾结石具有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及感染的发生率低,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黄翠林;周小龙;冷松柏;吴金华;饶欣;曾传邦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采用指背静脉进行儿童化疗的体会

    疑难静脉即患者肥胖、血管充盈欠佳、变异或难以穿刺,在解剖位置上有血管分布的部位用肉眼无法看到或找不到血管者[1].化疗是治疗白血病等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之一[2],临床上实施静脉化疗时,原则上应选弹性好、比较平坦、管径粗的血管且先远心端后近心端,尽量远离关节.但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因长期化疗导致血管弹性下降,管腔狭窄,管壁硬化,加上一些临床护士缺乏血管保护意识至化疗后期疑难静脉呈明显上升,为了使患儿化疗得以顺利进行,自2009年4月以来,我们对长期住院化疗的21例恶性肿瘤患儿采用指背细小静脉化疗40次,成功35次,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瑞锦;罗小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农村老年人健康知识和健康体检态度调查分析

    目的:为建立合理有效的老年人健康体检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随机抽样法对赣州市宁都县79例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生活习惯、健康状况和健康知识认知;健康体检态度和行为.结果:接受问卷调查的对象中,有29.11%是空巢老人;大部分老年人健康保健意识薄弱,生病后就医意识较差,86.07%的人不明确健康的含义;影响农村老年人健康意识差和体检意识差的原因有:文化程度低、家庭经济条件差、空巢老人、医疗卫生水平较落后、健康教育工作未落实、交通和行动不便等.结论:宁都县老年人的健康知识水平和体检意识有待提高,政府各部门还应加大体检政策宣传力度、增加经费和人员投入,改善老年人体检服务和就医环境等.

    作者:丁建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41例过敏性紫癜伴心脏受累患儿的心电图表现

    目的:提高对过敏性紫癜合并心脏损害的认识及其引起小儿心脏损害的心电图表现.方法:对我院2001年至2011年120例过敏性紫癜并发心脏损害的资料完整的41例患儿心电图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心电图异常者41例,心肌酶谱异常19例,单纯型过敏性紫癜的心电图改变多为窦性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而混合型过敏性紫癜病例较多合并一项以上的心电图改变.异常心电图多数在过敏性紫癜恢复期内随主要症状消失而恢复正常.结论:较长病程的过敏性紫癜患儿需注意心脏受累的可能,动态观察心电图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心脏受累,积极治疗原发病有助于患儿受损心脏的恢复.

    作者:刘红芳;谢良琴;阳亮;张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龙虾过敏小鼠模型建立的研究

    目的:通过腹腔注射龙虾粗蛋白的致敏方式,建立小鼠龙虾过敏模型,探讨龙虾过敏体外鉴定与评价的方法.方法:将40只雄性Balb/c小鼠分为OVA阳性对照组、Coca's液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以OVA(Ovalbumin,卵清蛋白)、龙虾粗提蛋白,加氢氧化铝佐剂腹腔注射免疫Balb/c小鼠,建立食物过敏动物模型.ELISA法测定第二次致敏激发后血清中IgE与组胺水平并进行被动皮肤过敏试验确定特异性IgE抗体滴度,同时观察脾指数及激发后的过敏症状.结果:末次激发后1 h采血,龙虾粗提蛋白组血清IgE含量为(236.75±73.39) μg/L,与阳性对照OVA组无区别,与阴性对照Coca's液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则显著升高(P<0.01);龙虾粗提蛋白组的组胺含量(406.55±232.79) μg/L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被动皮肤过敏试验(PCA)中龙虾粗提蛋白组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滴度达到1/16;龙虾粗提蛋白组和OVA致敏组小鼠的脾指数明显大于Coca's液或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建立了一种龙虾过敏小鼠模型,通过ELISA测定血清IgE和组胺以及PCA确定特异性IgE抗体滴度可作为一种鉴定与评价龙虾过敏的方法.

    作者:陈同强;郭丹;邱立明;徐杨剑雄;王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伏立康唑治疗48例儿童急性白血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伏立康唑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8例经临床资料和/或生物学证实儿童白血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均使用伏立康唑治疗,第1天予以负荷剂量为6 mg/kg,静脉滴注,每12 h 1次,随后予维持剂量为4 mg/kg,静脉滴注,每12 h 1次,用药时间5~28 d,中位数为11 d,并对用药前后患者肝、肾功能及电解质进行监测.结果:伏立康唑临床总有效率为72.92%,真菌清除率为78.26%,只有少数患者发生轻度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视觉异常等不良反应.结论:伏立康唑因其抗菌谱较广,耐药性少,在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侵袭性真菌感染中有非常好的疗效,毒副作用少,该药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抗真菌药物.

    作者:陈懿建;张立群;万通;郑永亮;陈小芸;严志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超重或肥胖儿童的血脂特点及其与体质指数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超重或肥胖儿童的血脂变化特点,为儿童肥胖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72例超重或肥胖和72例体重正常的儿童进行血脂检查,比较两组的血脂变化特点,同时分析血脂与体质指数(BMI)、性别的关系.结果:72例超重或肥胖儿童的血脂异常发生率为52.7%,其中胆固醇(TC)升高占22.6%,三酰甘油(TG)升高占29.4%,低密度脂蛋白(LDL-C)升高占14.3%,高密度脂蛋白(HDL-C)降低12.6%;72例体重正常者血脂异常发生率为16.5%,其中胆固醇(TC)升高占7.2%,三酰甘油(TG)升高占7.6%,低密度脂蛋白(LDL-C)升高占0,高密度脂蛋白(HDL-C)降低1.4%.TC、TG、LDL-C、HDL-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BMI的升高,血脂异常的发生率也上升.结论:超重或肥胖的儿童存在明显的血脂紊乱,且与BMI有直接关系,应制定相应措施,积极预防和干预超重或肥胖儿童的血脂异常.

    作者:吴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SLIPA喉罩在院前急救快速开放气道中的临床研究

    SLIPA喉罩是一种新型的声门上通气装置,可以用于择期手术全麻患者、插管困难的患者、急诊科、ICU及各科室急救复苏,可在无任何辅助装置下盲置[1].为探讨SLIPA喉罩在院前急救快速开放气道中应用的可行性.笔者近年来对25例不明原因昏迷急需快速开放气道的患者使用了SLIPA喉罩,并与同期喉镜气管插管病例进行了对比,发现SLIPA喉罩临床效果比喉镜气管插管更好,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黄旭;周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帕金森病患者的麻醉处理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发病以老年患者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我国65岁以上人群PD的患病率大约是1.7%,据医学资料显示,我国帕金森病的总人数高达200万以上(2010年).随着我国人口社会的老龄化,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其中不少并发PD,今后将会更多的PD患者面临临床手术麻醉.有效合理的麻醉管理对于PD患者围术期安全非常关键.目前国内外文献较少关于PD患者麻醉的研究报道,本文回顾新近国内外文献,总结性阐述PD患者的麻醉处理特点,为临床上PD患者的麻醉处理提供参考.

    作者:叶军明;郭锐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骨巨细胞瘤的临床和影像综合分析

    目的:分析对比骨巨细胞瘤的X线平片、CT及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临床与病理证实的55例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并结合文献综合分析其特点.结果:55例中位于长骨50例、扁骨5例.X线表现为膨胀性偏心性囊状骨质破坏区,皂泡样改变及骨包壳.CT表现为膨胀性骨质破坏,骨壳基本完整,典型呈皂泡样改变.MRI表现为T1WI为低或中等信号,T2WI为混杂信号.结论:骨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影像表现多具有特征性,X线平片、CT及MRI影像多数征象相互对应.平片仍是本病诊断的首选方法,解剖结构复杂的部位,需行CT和MRI检查.

    作者:刘健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地佐辛单独或联合氟比洛芬酯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后的临床镇痛比较

    目的:比较地佐辛单独或联合氟比洛芬酯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后的镇痛效果,探讨并比较两种镇痛方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40例ASA Ⅰ~Ⅱ级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地佐辛组(D组)和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组(DF组),每组20例.观察并记录术后2、6、12、24、48 h镇痛、镇静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DF组的2、6和12 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D组,DF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D组.结论: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的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单独地佐辛,且相关不良反应更少.

    作者:陈新荣;邓秋云;郭锐;魏俊;杨俊;叶军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伴双侧卵巢转移的宫颈微小偏离型腺癌2例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探讨伴卵巢转移的宫颈微小偏离型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2例伴卵巢转移的宫颈微小偏离型腺癌进行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结合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肉眼观察:双侧卵巢肿瘤均为囊性,切面多囊状,囊内壁光滑.镜下囊内壁内衬单层黏液柱状上皮,局灶细胞轻度异型.免疫组化示卵巢及宫颈肿瘤细胞CEA(+)、P53(+)、Ki-67阳性指数>5%.病理诊断:宫颈微小偏离型腺癌伴双侧卵巢转移.结论:宫颈微小偏离型腺癌伴卵巢转移易被误诊为黏液性囊腺瘤,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有助于诊断.

    作者:郑益红;雷英;赖姨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乳腺癌组织中pAKT、PTEN、HER2和P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pAKT、PTEN、HER2和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肿瘤分期、淋巴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60例乳腺癌组织中pAKT、PTEN、HER2和PR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PTEN、pAKT、HER2和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3%、41.7%、55.0%和38.3%.随着乳腺癌临床TNM分期的升高,PTEN和PR阳性表达率呈降低趋势,其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出现,PTEN和PR阳性表达率下降,其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乳腺癌临床TNM分期的升高,pAKT和HER2阳性表达率呈升高趋势,其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出现,pAKT和HER2阳性表达率上升,其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KT、PTEN、HER2和PR的联合检测对于乳腺癌预防、检查、治疗及监测预后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娜;郑杨;朱湘南;叶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染料木素磺酸钠对慢性肝损伤的保护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

    目的:观察染料木素磺酸钠(genistein sodium sulfonate,GSS)对小鼠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方法:取健康雄性昆明种小鼠48只,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0.1 mg/kg GSS组、0.3 mg/kg GSS组、阳性药物对照组(2.5 mg/kg联苯双酯).采用腹腔注射10% CCl4,体积为0.1 mL/10 g,持续6周,制备小鼠慢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各组分别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GSS、阳性药物或生理盐水,连续6周.测定小鼠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并计算AST/ALT比值;HE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CD4+及CD8+ T淋巴细胞亚型,并计算CD4+/CD8+ T淋巴细胞比值.结果:(1)模型组小鼠肝组织可见大量肝细胞呈气球样变、脂肪变性、胞质凝聚、或肝细胞变性坏死;GSS实验组肝组织未见明显的脂肪变性或炎性病灶.(2)模型组小鼠血清AST及ALT含量升高,GSS实验组小鼠血清AST、ALT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3)模型组小鼠CD3+细胞比例升高,CD8+ T细胞比例降低,CD4和CD8双阴性T淋巴细胞比例升高,CD4+/CD8+ T淋巴细胞比值升高;GSS治疗后,CD3+细胞比例降低,CD8+ T 淋巴细胞比例升高,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降低,CD4和CD8双阴性T淋巴细胞比例降低.结论:GSS对CCl4诱导小鼠慢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影响免疫功能实现的.

    作者:薛进华;李小花;秦帅培;李和;黎晓;李良东;曾靖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颈椎术后患者自助可加热饮水装置的制作与应用

    由于颈椎手术的解剖特殊性,术后24小时头颈部制动,绝对卧床少2周以上;限制头部活动,进行严格的静止治疗[1].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卧床患者饮水时,是家属拿水杯患者用吸水管或输液管的一段吸水,很不方便也不安全.特别是对颈椎术后患者,术后护理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意外,给患者的康复造成极大影响.为解决颈椎术后头颈部制动患者饮水难的问题,我们利用开放性输液吊瓶和输液恒温器制作自助可加热饮水装置,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琼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