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娜;郑杨;朱湘南;叶村
目的:观察染料木素磺酸钠(genistein sodium sulfonate,GSS)对小鼠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方法:取健康雄性昆明种小鼠48只,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0.1 mg/kg GSS组、0.3 mg/kg GSS组、阳性药物对照组(2.5 mg/kg联苯双酯).采用腹腔注射10% CCl4,体积为0.1 mL/10 g,持续6周,制备小鼠慢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各组分别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GSS、阳性药物或生理盐水,连续6周.测定小鼠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并计算AST/ALT比值;HE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CD4+及CD8+ T淋巴细胞亚型,并计算CD4+/CD8+ T淋巴细胞比值.结果:(1)模型组小鼠肝组织可见大量肝细胞呈气球样变、脂肪变性、胞质凝聚、或肝细胞变性坏死;GSS实验组肝组织未见明显的脂肪变性或炎性病灶.(2)模型组小鼠血清AST及ALT含量升高,GSS实验组小鼠血清AST、ALT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3)模型组小鼠CD3+细胞比例升高,CD8+ T细胞比例降低,CD4和CD8双阴性T淋巴细胞比例升高,CD4+/CD8+ T淋巴细胞比值升高;GSS治疗后,CD3+细胞比例降低,CD8+ T 淋巴细胞比例升高,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降低,CD4和CD8双阴性T淋巴细胞比例降低.结论:GSS对CCl4诱导小鼠慢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影响免疫功能实现的.
作者:薛进华;李小花;秦帅培;李和;黎晓;李良东;曾靖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运用产前超声规范性标准切面对提高胎儿畸形检出率的重要性.方法:回顾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中孕期(20~28周)孕妇2 091例,对受检胎儿应用标准切面进行系统超声检查,并存储标准切面图像资料,跟踪随访并计算诊断符合率.结果:本组经引产或出生后证实的各种胎儿畸形62例,超声检出胎儿畸形53例,检出率85.5%(53/62),漏诊9例,漏诊率14.5%(9/62).结论:产前超声检查规范性标准切面可明显提高胎儿畸形检出率.
作者:廖祥凤;吴小洁;林水华;任苓;钟慧琴;陈晓华;郭明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可立苏联合经鼻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方法:68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随机分成可立苏+NCPAP组和NCPAP组,比较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治疗转归、并发症.结果:可立苏+NCPAP组在PaO2、SaO2均好于NCP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可立苏+NCPAP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NCPAP组(P<0.05).2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可立苏联合NCPAP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可明显改善患儿通气和换气,临床效果好.
作者:钟小明;钟梅;罗开源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用TRFIA法定量检测乙型肝炎标志物与其对应的HBV-DNA拷贝数的相关性,同时了解HBeAg的浓度值与HBV-DNA拷贝数的相互关系.方法: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FQ-PCR) 检测标本HBV-DNA,TRFIA法定量测定HBsAg、抗-HBs、HBeAg 、抗-HBe和抗-HBc.结果:TRFIA法定量检测乙型肝炎标志物与HBV-DNA定量结果有一定的相关性.同时,HBV-DNA定量值与HBeAg浓度值的关系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相关系数为0.663,P<0.001,即随着HBeAg的浓度值升高,HBV-DNA阳性标本中随着HBV-DNA拷贝数也呈升高的趋势.结论:FQ-PCR测定乙肝患者血清中HBV-DNA与TRFIA法定量检测乙型肝炎标志物的结果具有相关性.
作者:方先松;温小云;何华;徐惠荣;胡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 Splb~200c型脉冲激光治疗0~1岁婴幼儿草莓状血管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Splb~200c型脉冲激光器,治疗138例0~1岁婴幼儿草莓状血管瘤患儿,并分成3个治疗组:0~3个月,4~6个月,7~12个月进行疗效评定对照.结果:总治愈率为92.75%,3个治疗组的总治愈率比较显示,年龄越小治愈率越高.结论:Splb~200c型脉冲激光是治疗婴幼儿草莓状血管瘤有效的治疗方法;婴幼儿草莓状血管瘤须早治疗早有利.
作者:张玉萍;朱文憬;钟雨;翁丽萍;钟静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我院自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的47例发生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作为感染组,选取同期47例未发生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有统计意义的单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脑室外引流、手术时间、脑脊液漏、术后白蛋白、术前GCS评分、血糖水平、手术次数、术后激素、后颅窝手术是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室外引流、手术时间、脑脊液漏、后颅窝手术及血糖等指标是颅脑外伤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室外引流、手术时间、脑脊液漏、后颅窝手术及血糖水平等因素是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谢贤生;刘胜初;张显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加压输液袋在有创血压监测中的应用.方法:将肝素盐水置于加压输液袋内,将加压输液袋充气≥300 mmHg时,通过压力传感器自动以3 mL/h的速度缓慢滴入,从而观察动脉管路血液返流率、血栓发生率、管道的污染率、栓塞发生率等.结果:使用加压输液袋显著降低了上述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有创血压监测中应用加压输液袋,可以降低血液返流率、血栓发生率、管道污染率、栓塞发生率,同时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
作者:王凤珍;蔡永红;赖政洪;温贤铭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全麻诱导期间丙泊酚不同给药方法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20例择期行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患者,ASAⅠ~Ⅱ,分成三组:A组(依次静注咪达唑仑0.1 mg/kg,芬太尼4 μg/kg,阿曲库铵0.6 mg/kg,丙泊酚2 mg/kg,3 min后行气管插管),B组(依次静注咪达唑仑0.1 mg/kg,芬太尼4 μg/kg,阿曲库铵0.6 mg/kg,丙泊酚1 mg/kg,3 min后追加丙泊酚1 mg/kg行气管插管),C组(依次静注咪达唑仑0.1 mg/kg,芬太尼4 μg/kg,阿曲库铵0.6 mg/kg,3 min后静注丙泊酚2 mg/kg行气管插管)分别在麻醉诱导前,诱导后1 min、插管前、插管后即刻、插管后1 min、插管后3 min、插管后10 min监测MAP、HR、SPO2.结果:在麻醉诱导期间,A组MAP和HR变化幅度大、B组变化幅度次之,C组变化幅度小,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内随访三组患者均无诱导或手术期间术中知晓.结论:C组丙泊酚诱导给药方法可以明显减少MAP和HR波动,对全麻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是一种较好的给药方法.
作者:周树保;钟茂林;陈丽;彭道珍;冯建伟;单热爱;叶军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对于婴幼儿而言,进行外科手术是治疗的措施,但同时对于婴幼儿的身体也会产生创伤性的伤害.因此除了要对小儿患者进行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外,在术前、术中、术后对小儿患者的护理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做好小儿外科手术患者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后期的手术护理,能够有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1].本文以我院收治的120例小儿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小儿外科手术的护理效果,现汇报如下.
作者:郑燕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提高对过敏性紫癜合并心脏损害的认识及其引起小儿心脏损害的心电图表现.方法:对我院2001年至2011年120例过敏性紫癜并发心脏损害的资料完整的41例患儿心电图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心电图异常者41例,心肌酶谱异常19例,单纯型过敏性紫癜的心电图改变多为窦性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而混合型过敏性紫癜病例较多合并一项以上的心电图改变.异常心电图多数在过敏性紫癜恢复期内随主要症状消失而恢复正常.结论:较长病程的过敏性紫癜患儿需注意心脏受累的可能,动态观察心电图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心脏受累,积极治疗原发病有助于患儿受损心脏的恢复.
作者:刘红芳;谢良琴;阳亮;张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如何在药物治疗中发挥作用,加强医、药、护的团队合作,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例患者住院期间使用广谱抗生素发生的二重感染的药物治疗经过.结果:临床药师应从患者药物选择、用药教育、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寻找工作切入点.结论: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在药物治疗中须审慎用药,并应做好其他辅助治疗和药学监护.
作者:罗新辉;郭春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LEEP术治疗宫颈粘膜下肌瘤的临床价值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5月~2010年12月诊断为宫颈黏膜下肌瘤10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和研究组,对照1组25例采用阴道套扎法,对照2组27例采用阴道旋扭法,研究组50例采用LEEP术治疗.比较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月经改善及阴道出血等情况.结果:LEEP术治疗宫颈黏膜下肌瘤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残余瘤蒂自行萎缩,无1例阴道出血,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随访月经明显改善,无1例并发症发生,临床有效率达100%.结论:LEEP术治疗宫颈粘膜下肌瘤是佳选择,经济、安全、简便有效,易操作.
作者:周洁莉;罗红凤;韩文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是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一组常见的免疫介导性疾病.是小儿常见的肾脏疾病之一,占同期住院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21%[1].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水肿、大量蛋白尿、血脂异常、血清白蛋白降低.西医治疗是以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为主要药物 .经过激素治疗后,约90%的患儿敏感而病情缓解[2],但80%患儿复发[3],其中60%经常复发或激素依赖[4].且长时间使用高剂量激素后,可能会诱发和加重感染、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TA)抑制、库兴综合征、高血压、肥胖、发育障碍、骨质疏松、糖代谢异常、脑萎缩等.尤其是部分病例出现激素依赖或抵抗,使得激素为主的西医治疗出现了瓶颈.
作者:王玲;洪红;林华;饶兴瑜;钟江;刘小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为建立合理有效的老年人健康体检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随机抽样法对赣州市宁都县79例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生活习惯、健康状况和健康知识认知;健康体检态度和行为.结果:接受问卷调查的对象中,有29.11%是空巢老人;大部分老年人健康保健意识薄弱,生病后就医意识较差,86.07%的人不明确健康的含义;影响农村老年人健康意识差和体检意识差的原因有:文化程度低、家庭经济条件差、空巢老人、医疗卫生水平较落后、健康教育工作未落实、交通和行动不便等.结论:宁都县老年人的健康知识水平和体检意识有待提高,政府各部门还应加大体检政策宣传力度、增加经费和人员投入,改善老年人体检服务和就医环境等.
作者:丁建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对比骨巨细胞瘤的X线平片、CT及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临床与病理证实的55例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并结合文献综合分析其特点.结果:55例中位于长骨50例、扁骨5例.X线表现为膨胀性偏心性囊状骨质破坏区,皂泡样改变及骨包壳.CT表现为膨胀性骨质破坏,骨壳基本完整,典型呈皂泡样改变.MRI表现为T1WI为低或中等信号,T2WI为混杂信号.结论:骨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影像表现多具有特征性,X线平片、CT及MRI影像多数征象相互对应.平片仍是本病诊断的首选方法,解剖结构复杂的部位,需行CT和MRI检查.
作者:刘健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制备叶酸修饰的奥沙利铂纳米粒,对其体外特性进行研究.方法:以载药量、包封率为评价指标,对制备叶酸修饰的奥沙利铂纳米粒的方法(包括薄膜分散法、注入法、超声波分散法、逆向蒸发法)进行筛选,再用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结果: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叶酸修饰的奥沙利铂纳米粒效果较好,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102±53) nm,Zeta电位为(32.5±5.0) mV,载药量为607.79 μg/mL,包封率为82.50%,12 h累积释放量为78.6%.结论:本实验所制备的叶酸修饰的奥沙利铂纳米粒包封率较高、稳定性较好,工艺相对简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黄丽贞;陈晓红;曾书琴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印片细胞学与冰冻切片联合应用在乳腺肿块术中诊断的价值.方法:对98例术中送检乳腺肿块进行冰冻切片检查,同时进行术中印片细胞学检查,并以终石蜡切片结果进行比较.结果:98例乳腺肿块冰冻切片确诊93例,确诊率94.9%,印片细胞学确诊94例,确诊率95.9%,二者共同确诊96例,确诊率98%.结论:印片细胞学与冰冻切片检查联合应用,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郭广秀;张功亮;王建;陈青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鼻咽癌由于其部位隐蔽且腔道狭小,四周结构复杂,且病理以低分化鳞癌为主,占95.5%,而中﹑高分化鳞癌﹑腺癌占1.58%[1].放射治疗是目前首选治疗手段,必要时辅以腔内照射疗法[2].
作者:黄春兰;刘华之;王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例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光镜观察中枢神经细胞瘤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Syn、Neu-N、CD56、CgA、S-100、Vimentin、Olig-2、EMA、GFAP、Ki-67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7例肿瘤细胞均表达Neu-N、Syn、CD56,不表达CgA、Vim、EMA、Olig-2,Ki-67增殖指数0.5%~10%;7例患者中,1例失访,随访6例,1例术后18个月复发,余患者均无肿瘤局部复发及转移.结论:中枢神经细胞瘤一般预后良好,少数病例可复发,深入了解与掌握中枢神经细胞瘤临床病理特点,对临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罗穆云;肖秋香;李扬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对癌性疼痛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和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以数字疼痛分级法(NRS)为标准,随机选择癌性疼痛患者60例,进行干预前和干预后比较,干预前采用以往的护理经验,针对疾病与症状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系统的疼痛评估并给予针对性的疼痛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对癌性疼痛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和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自身对照前,生活质量高于自身对照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癌性疼痛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的缓解癌性疼痛,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肖开阳;洪滔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