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盆底功能康复+中药补中益气丸治疗张力性尿失禁临床应用研究

宋丽君;许金莲;杨素琴;叶丽梅

关键词:盆底功能康复, 中药补中益气丸, 张力性尿失禁
摘要:目的:探讨使用盆底功能康复+中药补中益气丸对妇女张力性尿失禁的效果.方法:将80例张力性尿失禁妇女随机分为二组,每组40例,实验组使用盆底功能康复+中药;对照组单一使用盆底功能康复,两组使用2个疗程(2个月),评价张力性尿失禁盆底肌力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尿失禁治愈78%,明显高于对照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治疗后盆底肌肉肌力较前有明显提高.结论:经过盆底功能康复+中药治疗女性张力性尿失禁有明显效果.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静脉复合麻醉下肠镜检查的护理配合

    目的:观察静脉复合麻醉下肠镜检查的安全性及护理的必要性.方法:将462例接受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检查方法221例;观察组采用静脉复合麻醉(芬太尼-丙泊酚)下行肠镜检查241例.结果:检查成功率、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HR、MAP短时间变化大于观察组(P<0.05),并有恶心、腹痛、躁动、难受的表现,SpO2变化两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复合麻醉下行肠镜检查安全、可靠、操作时间短、检查成功率高、满意度高.

    作者:梅华;张华;罗小贞;王妮;任秀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难治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择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半年以上的尿毒症患者同时伴有难治性高血压,随机分成常规血液透析组(HD)和血液透析滤过组(HDF),进行10周的治疗,监测治疗前、中及后的血压、血红蛋白、白蛋白、肾功能及干体重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10周后,HDF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DF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组治疗后的上述各项指标与HD组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经过HDF治疗的患者,血压显著降低.

    作者:操凤;刘勋华;黄国红;汤显湖;严文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可调式多功能上肢牵引架在肩关节镜及肱骨近端骨折术中的应用

    牵引技术是骨科疾病治疗中应用较广的常见方法,作者自行研制了可调式多功能上肢牵引架,自2010年1月~2011年10月应用于36例患者术中,其中肱骨近端骨折31例,肩关节镜探查术5例,牵引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莹;钟琼芳;谢春云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泪道挂线加MMC治疗慢性泪囊炎

    目的:分析泪道挂线加丝裂霉素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对50例64只慢性溢泪溢脓患者进行泪道挂线加丝裂霉素治疗.结果:64眼中2例线条断离而末重新挂线,62例坚持挂线3个月.拔线后3个月再随访无溢泪溢脓、泪道冲洗通畅62跟,有溢泪溢脓2眼(其中冲洗阻塞1眼,狭窄1眼),复发2眼再次用同样方法治愈.结论:患者溢泪症状基本消失,治疗效果满意,尤其2%丝裂霉素(CCM)液冲洗的使用,使术后复发率降低.CCM的使用能有效抑制管道上皮细胞增生,减少术后肉芽瘢痕的形成.

    作者:祝东放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实用新型个体调节式下肢换药支架的设计和应用

    临床中,各种原因至下肢损伤,特别是下肢后方伤口的患者,换药费劲是外科医生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以往换药需要家属或医务人员帮助提拉患肢,而且需要配合好提拉的高度,换药时间过长,医生、患者均感觉疲劳,耗时费力,难以坚持.国内有一些简易换药架的相关报道,但该简易换药架间距、高度固定,无法根据个体调节合适的位置,患者感觉不适,甚至疼痛,医生操作不便,且换药盘摆放、使用不方便,容易污染.为了克服以上缺点,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我们研制出一种实用新型个体调节式下肢换药支架,临床应用于84例下肢损伤患者,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兴燕;李莲;唐新姨;蓝玉清;仲香兰;石远程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微量泵注射器避光时药量观测工具的设计与应用

    临床护理工作中,微量注射泵(简称微量泵)能准确控制药物注入的速度,使药物用量准确并安全进入体内,因而应用广泛.在泵入的药物中有许多药见光易分解、变质,影响药物疗效,需做避光处理,如硝普钠、硝酸甘油、尼莫地平、水溶性维生素、奥美拉唑等[1].由于使用一次性避光注射器价格较贵,临床用量相对小,易过期,造成浪费.为了减轻患者的负担,护士多采用黑纸、废弃胶片或自制避光布套包住注射器来避光[2-3],在泵入的过程中,要么估计剩余药量或用手掀起避光物才能查看药量,操作繁琐、避光物易滑脱、移位,固定不牢,观测药量不方便,且不利于避光,影响治疗效果.我院使用的微量泵是Z-50C6型微量注射泵,无注入药物和剩余药液电脑显示屏,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自行设计了一种简单、方便、易行的药量观测工具,自2010年1月临床应用以来,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卢红华;李意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赣州市金融系统部分职工体检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赣州金融系统职工的健康状况,做出健康指导,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对部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及早做出干预,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及其带来的不良后果.方法:选取金融系统2010年6月~2011年5月在本院体检中心参加体检的1 450例职工的体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参加体检的1 450例职工中261例(18%)结果完全正常,1 189例有1项或1项以上检查结果异常,占82%;检出异常结果34种.结论:我市金融系统职工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提倡并重视健康体检,加强健康科普知识宣传,给予健康指导和干预,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吴丽萍;戴龙华;钟久鸫;邱玲;肖芸珠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宫外孕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宫外孕的诊断及佳治疗方法.方法:对2007年9月~2011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16例宫外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6例宫外孕患者中经药物保守治疗76例,60例成功,有效率78.9%,16例转为手术治疗,占21.1%,手术治疗共156例,无任何手术并发症发生,伤口甲级愈合,均成功痊愈出院,成功率100%.结论:宫外孕的症状变化多样,对宫外孕患者详细询问病史,全面地分析病情,早期诊断宫外孕,根据患者病情,采取恰当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宫外孕.

    作者:李冬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关节镜下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自体胭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术后康复护理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应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术后康复护理的措施及效果.方法:自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对我院收治的22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自体胭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康复护理做回顾性分析,观察其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5年,22例患者中除1例有轻微的膝周痛外,其余均已返回工作岗位,效果满意.结论:正确的术后康复护理是关节镜下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功能恢复的保证.

    作者:李桂秀;张芳英;曾红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手术室护士参与术前讨论及访视在整体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自2008年2月以来我院对手术病员要求手术室护士参与术前讨论,通过术前讨论、访视对护士评估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做好护理,使患者的手术能顺利完成和康复,对手术室人员业务水平提高有积极的意义.在患者获得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韦雪云;黄海容;肖彩群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乌司他汀对脓毒血症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和D-二骤体的影响

    目的:探讨乌司他汀对脓毒血症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D-二聚体(D-dimer)的影响.方法:严重脓毒血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4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3、4天血清cTnI和D-dimer的变化.结果:两组死亡率(对照组30%治疗组28.4%)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cTnI和D-dimer下降幅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汀可减轻脓毒血症患者心肌损伤程度,抑制微血栓形成,阻止继发性损伤.

    作者:杨利勇;杨玉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HAG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目的:观察HAG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应用HAG方案(H:HHT,高三尖杉脂碱.A:Ara-C阿糖胞苷,G:G-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20例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20例难治、复发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完全缓解13例,部分缓解3例,无效4例,有效率80%.不良反应轻,患者均能耐受.结论:HAG方案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轻,是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一种较好选择.

    作者:李海亮;刘礼平;赖文鸿;严志民;陈懿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尤瑞克林与依达拉奉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与依达拉奉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在基础用药同时,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入0.9% NaCl溶液100 mL中,静脉滴注,每12h1次,14 d为1疗程.治疗组加用尤瑞克林注射液0.15PNAu加入0.9% NaCl溶液100 mL中,静脉滴注30 min,每日1次,使用14d;对照组加用胞二磷胆碱0.25加入0.9% NaCl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使用14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为70.5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尤瑞克林与依达拉奉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林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43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Epley手法复位治疗体会

    目的:总结Epley手法复位治疗后/上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疗效.方法:对43例诊断为BPPV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治愈(83.72%),4例好转(9.30%),3例无效(6.98%).结论:经相关检查后确诊为BPPV的患者,Epley法治疗BPPV经济、有效、安全.

    作者:刘洪涛;张远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妊娠晚期宫底自发性破裂一例报道

    妊娠晚期子宫自发性破裂是临床罕见合并症,一旦发生将危及胎儿及孕产妇生命.笔者在临床工作遇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晚期宫底部自发性破裂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叶青;罗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槲皮素-3-硫酸酯钠的合成、表征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目的:研究槲皮素-3-硫酸酯钠的合成、表征及抗肿瘤活性,并对槲皮素和槲皮素-3-硫酸酯钠的溶解度及其抗肿瘤作用进行对照比较.方法:以芦丁为原料,合成出槲皮素-3-硫酸酯钠,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核磁共振等,确定其组成结构以及测定其溶解度.同时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槲皮素及磺化产物对HepG2肝癌细胞株的抗肿瘤活性.结果:槲皮素-3-硫酸酯钠在水中溶解度(15℃)是3.391 mg/mL,比槲皮素增大42.6倍.由于水溶性的增强,槲皮素-3-硫酸酯钠高浓度下对HepG2细胞抑制率显著高于槲皮索.结论:槲皮素-3-硫酸酯钠的水溶性提高,抗肿瘤作用明显.

    作者:丁冶春;刘宗亮;徐仙赟;范小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后胆漏的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10年12月LC术后10例胆漏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胆漏病例,其中即发性胆漏8例和迟发性胆漏2例,即发性胆漏中副右肝管损伤1例、迷走胆管损伤2例,2例为胆总管损伤,2例为胆囊管钛夹夹闭不全,1例为胆囊管残端钛夹滑脱;迟发性胆漏中迷走胆管漏1例,胆总管侧壁漏1例.即发性胆漏中2例剖腹探查行胆总管修补“T”管引流术治愈,1例腹腔镜检查腹腔引流后治愈,3例单用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治愈,2例采用腹腔穿刺置管引流+ ENBD治愈;迟发性胆漏中1例单用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治愈,1例采用腹腔穿刺置管引流+ ENBD治愈.结论:LC术后胆漏原因较多,但重在预防,一旦发生,应早期诊断及时处理,采用微创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张华林;张鸿晖;谢斌辉;王小农;刘凤恩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床旁超声在ICU的应用

    ICU患者病情复杂、进展快,需要随时监测脏器功能状态.而因为病情危重、接受器官支持治疗、留置各种管道等因素,很多患者离开ICU存在很大风险,不能耐受CT、MRI等检查.床旁超声作为一种方便、快捷、安全的检查,能为诊断治疗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发现可能的致命性因素,为ICU医生所喜爱.不少ICU配备有B超,有的还甚至配备了彩色多普勒、经食道多普勒,为临床提供的信息越来越多,ICU的发展与超声检查技术越来越紧密[1].

    作者:许庆林;朱宏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自制新型病号服在临床的设计与应用

    外科患者术后及各科危重症患者入住ICU时,身上不同部位往往放置有许多引流管,再加上此类患者由于病情较为严重,需要对其进行持续生命特征监测,对那些危急患者生命现象能够及早发现早期干预,可以有效地防止意外事件发生[1],因此,患者身上会有许多的导联线、测压管及引流管.由于患者的特殊性,再加上ICU环境相对封闭,环境温度相对稳定,为了观察引流也为了更好的方便监护患者,在ICU的患者许多都不穿病号服,即便穿也因为管道多而不能对其全身覆盖,然而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应注意减少患者躯体暴露,维护患者的自尊这是患者的基本需要[2].有时会遭致患者家属的不满,而导致家属对护理工作的不信任.为了满足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保证患者的安全,也为了对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我们自行设计了一种新的病号服,自2010年8月设计完成后,经过临床应用至今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肖莉;陈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18例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案及预后,减少临床漏诊和误诊.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1年7月我院18例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患者多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初诊时误诊率高,诊断主要依靠电子胃镜、活组织检查和免疫组化等,治疗方案多行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和联合化疗.结论: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主要依据内窥镜检查、活组织检查及免疫组化等,治疗采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联合化疗、局部放疗及手术治疗等,预后因年龄、疾病分期、治疗情况和对治疗的反应等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作者:钟巧玉;杨红;杜香洲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