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莹;钟琼芳;谢春云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用于宫颈病变LEEP刀治疗后促创面愈合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因宫颈病变需作LEEP刀治疗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术后采用bFGF创面局部用药45例作为研究组,术后自然修复4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宫颈愈合情况、愈合时间、阴道排液持续时间、阴道出血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阴道出血和阴道排液量明显减少,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创面愈合快.结论:宫颈病变LEEP刀术后予以bFGF治疗能促创面愈合,使创面愈合的时间缩短,有效减少LEEP刀术后并发症.
作者:周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总结Epley手法复位治疗后/上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疗效.方法:对43例诊断为BPPV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治愈(83.72%),4例好转(9.30%),3例无效(6.98%).结论:经相关检查后确诊为BPPV的患者,Epley法治疗BPPV经济、有效、安全.
作者:刘洪涛;张远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晚起病强直性脊柱炎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8例晚起病强直性脊柱炎MRI表现,着重分析病变的分布特点与MRI信号特征.结果:8例中7例有椎体前上下角异常信号,8例出现多个椎小关节、肋椎关节局限性长T1长T2信号,并周围软组织水肿,多为不对称性与不连续性.结论:晚起病强直性脊柱炎有一定MRI特征性,结合骶髂关节X线或CT检查有利于诊断.
作者:刘少强;郭少华;许凡勇;陈惠;邱兴庭;谢春;苏子慧;卢绍辉;王俊;许红雨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ENBD联合腹腔外引流治疗胆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胆囊切除术后出现胆漏的患者行RECP检查,对胆漏患者行ENBD联合腹腔外引流;有胆总管结石者,行EST后将结石取出.结果:7例患者均明确胆漏的部位和性质,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ST取出;所有患者经ENBD联合腹腔外引流治疗,均痊愈出院,无相关并发症出现,随访1~6月无胆漏发生.结论:胆囊切除术后疑有胆漏者尽早行RECP检查;ENBD联合腹腔外引流治疗胆漏,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作为大多数胆漏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廖跃光;谢军;钟宝元;谢志军;江萌;黄才斌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注射用葛根素引起发热的临床特点及其与疗程、剂量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调查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使用注射用葛根素治疗的216例住院病例,用电脑完成数据分析.结果:注射用葛根素所致发热总例数为17例,总发生率为7.87%( 17/216),按疗程分为短、中、长三组,发生率分别为0,2.15%,14.29%.长疗程与中、短疗程组的发生率差别极显著,中、短疗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生率与剂量大小无明显相关.结论:注射用葛根素所致发热主要与疗程偏长有关,建议临床医生在使用注射用葛根素过程中减少其疗程以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张丽慧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稀土离子Nd3+与N3-邻甲苯甲酰基-氟脲嘧啶配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方法: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热重-差热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同时采用四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了配体及配合物对HepG2肝癌细胞株的抗肿瘤活性.结果:配合物的组成为[Nd( Cl2H9FN203)2Cl(H20)] ·7H20.N3-邻甲苯甲酰基-氟脲嘧啶及其钕配合物剂量依赖性地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且钕配合物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显著高于配体组.结论:配合物对HepG2肝癌细胞株的抗肿瘤活性明显强于配体.
作者:刘霞;刘宗亮;夏侯国论;丁冶春;范小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外科患者术后及各科危重症患者入住ICU时,身上不同部位往往放置有许多引流管,再加上此类患者由于病情较为严重,需要对其进行持续生命特征监测,对那些危急患者生命现象能够及早发现早期干预,可以有效地防止意外事件发生[1],因此,患者身上会有许多的导联线、测压管及引流管.由于患者的特殊性,再加上ICU环境相对封闭,环境温度相对稳定,为了观察引流也为了更好的方便监护患者,在ICU的患者许多都不穿病号服,即便穿也因为管道多而不能对其全身覆盖,然而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应注意减少患者躯体暴露,维护患者的自尊这是患者的基本需要[2].有时会遭致患者家属的不满,而导致家属对护理工作的不信任.为了满足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保证患者的安全,也为了对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我们自行设计了一种新的病号服,自2010年8月设计完成后,经过临床应用至今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肖莉;陈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地西泮配伍丙泊酚应用于年轻未产孕妇无痛人流术的效果.方法:选择年轻未产要求行无痛人流术终止妊娠的孕妇200例,随机分为A组(实验组)与B组(对照组)各100例,A组孕妇先后静脉缓慢注射地西泮与丙泊酚,B组孕妇单纯静脉缓慢注射丙泊酚,观察比较两组镇痛效果、宫颈松弛程度、丙泊酚用量.结果:A组镇痛率100%,宫颈松弛有效率96%,丙泊酚用量2.0 mg/kg;B组镇痛率82%,宫颈松弛有效率61%,丙泊酚用量2.0~5.5 mg/kg.结论:地西洋配伍丙泊酚应用于年轻未产孕妇无痛人流术,操作方便,镇痛效果好,宫颈松弛作用显著,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单纯应用丙泊酚进行无痛人流时的用量,从而减少丙泊酚对受术者呼吸循环系统的不良影响.
作者:陈锐群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了解赣州金融系统职工的健康状况,做出健康指导,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对部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及早做出干预,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及其带来的不良后果.方法:选取金融系统2010年6月~2011年5月在本院体检中心参加体检的1 450例职工的体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参加体检的1 450例职工中261例(18%)结果完全正常,1 189例有1项或1项以上检查结果异常,占82%;检出异常结果34种.结论:我市金融系统职工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提倡并重视健康体检,加强健康科普知识宣传,给予健康指导和干预,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吴丽萍;戴龙华;钟久鸫;邱玲;肖芸珠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先天愚型发病趋势与双亲关系及染色体核型.方法:对赣南遗传咨询门诊病史资料进行统计,先天愚型患者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检测技术,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发现该类疾病年发生数有上升趋势;赣州市、南康县、上犹县是先天愚型患者的高发区域;农民是生育先天愚型患者的好发群体;妇女生育先天愚型患者的好发年龄在提前(20~30岁占60.86%).发现标准型86例(93.47%),易位型3例(3.26%),嵌合型2例(2.17%),标准型合并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1例(1.09%);男女患者比例为3.84∶1.结论:赣州市环境污染在逐年提高,接触有害物理化学物质、吸烟、饮酒等机会的增加,影响了人们生殖细胞的质量或遗传物质;先天愚型染色体分型与国内报道基本一致,另外发现2例罕见染色体核型.
作者:刘菲予;刘立平;吕军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泪道挂线加丝裂霉素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对50例64只慢性溢泪溢脓患者进行泪道挂线加丝裂霉素治疗.结果:64眼中2例线条断离而末重新挂线,62例坚持挂线3个月.拔线后3个月再随访无溢泪溢脓、泪道冲洗通畅62跟,有溢泪溢脓2眼(其中冲洗阻塞1眼,狭窄1眼),复发2眼再次用同样方法治愈.结论:患者溢泪症状基本消失,治疗效果满意,尤其2%丝裂霉素(CCM)液冲洗的使用,使术后复发率降低.CCM的使用能有效抑制管道上皮细胞增生,减少术后肉芽瘢痕的形成.
作者:祝东放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留置胃管中的效果.方法:将需要留置胃管的12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人.观察组插管前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插管.以在留置胃管过程中出现憋气紧缩鼻孔,喉咙紧缩,恶心呕吐,紧握拳头,流泪,吞咽动作不协调等痛苦表情为观察指标.结果:对照组患者插管过程中出现的憋气紧缩鼻孔、喉咙紧缩、恶心呕吐、紧握拳头、流泪、吞咽动作不协调等痛苦表情明显高于观察组;插管一次成功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极显著(P<0.05).结论:采取正确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留置胃管的不良反应,增强患者耐受力,提高置管质量,促进病情恢复.
作者:林渭珍;曾志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新生鼠急性缺血性肾功能衰竭时AQP2表达的改变特点,探讨其在肾脏缺血和再灌注损伤时的病理生理中的意义.方法:选用生后7dSD大鼠行单侧肾结扎,对侧肾无创伤夹闭肾蒂30 min后,松夹恢复肾灌注复制新生鼠模型,复流6h处理,设立仅作假手术处理的对照组.取标本透射电镜下观察肾脏超微结构变化,并测定血清肌酐Cr水平和以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AQP2的表达.结果:新生鼠肾缺血再灌注后血清Cr明显升高,同时肾组织中AQP2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实验对象肾缺血再灌注6h后出现严重的肾功能损伤,同时肾组织中的AQP2的表达下调,其可能与肾IRI代谢紊乱后肾小管产生炎症反应和细胞因子有关,同时也说明存在尿浓缩能力的破坏.
作者:蒋丰智;崔其亮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择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半年以上的尿毒症患者同时伴有难治性高血压,随机分成常规血液透析组(HD)和血液透析滤过组(HDF),进行10周的治疗,监测治疗前、中及后的血压、血红蛋白、白蛋白、肾功能及干体重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10周后,HDF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DF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组治疗后的上述各项指标与HD组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经过HDF治疗的患者,血压显著降低.
作者:操凤;刘勋华;黄国红;汤显湖;严文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妊娠晚期子宫自发性破裂是临床罕见合并症,一旦发生将危及胎儿及孕产妇生命.笔者在临床工作遇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晚期宫底部自发性破裂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叶青;罗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抗菌药物的应用涉用临床各科,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减少或延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健.为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及管理,现对我院2010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我院2010年内、外、儿及五官科全体住院病人共计538例次.其中男249例,女289例.年龄小3个月,大97岁,平均55.4岁.内科住院病人378例,外科129例,五官科11例,儿科20例.
作者:钟华清;严寒松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临床中,各种原因至下肢损伤,特别是下肢后方伤口的患者,换药费劲是外科医生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以往换药需要家属或医务人员帮助提拉患肢,而且需要配合好提拉的高度,换药时间过长,医生、患者均感觉疲劳,耗时费力,难以坚持.国内有一些简易换药架的相关报道,但该简易换药架间距、高度固定,无法根据个体调节合适的位置,患者感觉不适,甚至疼痛,医生操作不便,且换药盘摆放、使用不方便,容易污染.为了克服以上缺点,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我们研制出一种实用新型个体调节式下肢换药支架,临床应用于84例下肢损伤患者,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兴燕;李莲;唐新姨;蓝玉清;仲香兰;石远程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总结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所致肝血异常CT表现,探讨其血流动力改变的机理及临床意义.方法:在2004年7月至2011年6月于我院CT检查诊断为肝细胞癌病例中,对存在肝血异常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病例均常规进行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增强扫描.结果:具有肝血异常CT表现者120例,全部病例见原发性肝细胞癌灶和肯定的门静脉癌栓,癌灶外肝血异常的增强扫描表现可分为三种:肝实质局部早期强化,门静脉提前显影,门静脉海绵样变.在同一病例中,可单独以一种表现,也可同时以两种表现(双重表现)或三种表现(三重表现).结论:肝细胞癌肝血异常由门静脉癌栓引起,其发生机理为肝动脉或门静脉对肝脏的灌注异常,肝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引流异常,肝动脉-门静脉异常分流,侧支循环的建立等.
作者:钟福兴;吴颋;廖庚进;许红雨;郭少华;刘少强;陈惠;许凡勇;谢春;李荣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自2008年2月以来我院对手术病员要求手术室护士参与术前讨论,通过术前讨论、访视对护士评估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做好护理,使患者的手术能顺利完成和康复,对手术室人员业务水平提高有积极的意义.在患者获得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韦雪云;黄海容;肖彩群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M)及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小成本分析或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200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其中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100例为开腹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100例为腹腔镜组,观察并比较两种术式在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术后恢复工作时间及治疗总费用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工作时间、直接医疗费用、直接非医疗费用、误工费腹腔镜组分别为(71.10±10.58) min、(66.17±16.23) mL、(6.75±0.89)d、(11.12±4.15)d、(5 495.89±539.46)元、(410.18±106.55)元、(512.21±120.61)元,开腹组分别为(86.43±9.55) min、(98.33±11.42) mL、(10.83±0.79)d、(19.81±4.48)d、(4 415.77±467.81)元、(695.20±135.61)元、(1 154.55±376.51)元,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费用腹腔镜组为(6 418.28±816.71)元,开腹组为(6 265.52±780.26)元,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成本并不比开腹手术高.
作者:贺婷;刘玲;梁秀红;周建军;谢晓光;戴群慧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