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智伟;张碧海;门九章
目的:提高患者对肺结核的认识,积极控制疾病传播,促进肺结核患者康复。方法:对患者实施一系列健康教育,包括健康知识宣教、心理疏导、饮食与活动指导及服药指导。结果:健康教育可以增强患者保健意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结论:健康教育是治疗肺结核的重要方法。
作者:阚晓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常用灭菌方法的应用范围,使之更合理的发挥作用。方法:针对目前药品检验机构所用的灭菌方法和灭菌设备,分析其灭菌方法和原理,介绍设备的操作方法和操作中的要点。结果:研究内容有助于消毒灭菌的选择与操作。结论:根据实践中的经验,阐述实际操作中的所需要注意的事项,分析实际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并且对这些问题提出个人意见。
作者:田胜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56例,随机分为家庭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及护理方法基本相同,而家庭康复组出院后由护士指导家庭成员早期参与康复训练;对照组出院后为常规康复训练和出院指导,未制订详细的家庭康复治疗汁划,无康复治疗师的定期指导。分别与出院时及出院后家庭康复治疗3个月、6个月测评患者的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和日常生活行动能力(ADL)(采用Barthel指数)。
作者:张素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检测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病早期的浓度,评价血清胱抑素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确诊为糖尿病肾病患者82例,回顾性分析相关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在我院40例健康体检者做对比,分析两组人员的血清肌酐(Scr)、血肌酐(Scr)、内生肌酐(CCr)和β2微球蛋白(β2-MG)等指标。结果:糖尿病肾病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而两组血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CysC水平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有较高的准确性,在糖尿病肾病早期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惠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早期临床观察和护理对于临产前胎儿宫内窘迫的影响,积极探索预防和护理的办法,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方法:通过对我院79例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记录胎儿窘迫发生时间、羊水性状、胎心率,观察产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相比于正常新生儿,有胎儿宫内窘迫的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较低,且窒息发生率较高。结论:临产前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可有效降低围生期新生儿的胎儿宫内窘迫的病死率,对于预防和提高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燕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建立葡萄糖酸钠原料药残留溶剂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DB-624毛细管色谱柱(30m×0.32mm)、顶空进样法,以FID检测。结果:乙醇、丙酮均在1~20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8%、96.1%,RSD分别为2.0%、1.7%。结论:所建立方法专属性好,简便准确,可用于葡萄糖酸钠原料药残留溶剂的限度检查。
作者:汪麟;刘立群;白政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建立桔梗流浸膏中桔梗多糖含量的定量测定方法。方法:以葡萄糖为对照品绘制标准曲线,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桔梗流浸膏中多糖的含量。结果:建立了一种苯酚-硫酸法测定桔梗流浸膏中多糖含量的方法,其平均回收率为98.87%,RSD=1.47%。对不同来源桔梗流浸膏中多糖的含量进行测定,其范围为0.0113g/ml~0.1890g/ml。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作为桔梗流浸膏中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任磊;李慧勇;张清波;李广生;林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自然环境中超过99%的微生物不能用传统的方法进行纯培养,这大大限制了人类认识微生物世界的视野。宏基因组学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它是通过直接提取环境中全部微生物的总基因组DNA并克隆到合适的可培养微生物宿主中来筛选目的基因的新方法。它已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土壤、海洋、人体医学等各个领域,从发酵工艺到生物能源再到环境治理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方面都起到突出的作用。本文重点介绍了宏基因组学在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旨在说明宏基因组技术可以获得难以人工培养的微生物基因组信息,这使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对环境中微生物资源多样性的认识,并使其极大的为人类有效开发利用。
作者:张冰;崔岱宗;赵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在世界神经外科领域中,像其它外科专业一样,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已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其中重要的发展,是在五十年代初,由Lars莱克塞尔(Lars Leksell)教授发现的立体定向神经外科。这种技术使神经外科医师通过集中照射大脑的深度和难达到的病变,如脑肿瘤和动静脉畸形的方法进行诊断和治疗。
作者:马雪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双黄连泡腾片中绿原酸的含量。方法:色谱柱(C18,200*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15:85:1),检测波长为324nm,样品经甲醇处理进样。结果:进样量为0.3~1.8μg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本方法的回收率达到99.68%,RSD(%)=0.74%≤3.0%。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无杂质干扰,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用于双黄连泡腾片中绿原酸含量测定。
作者:王洪福;于海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优化基础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通过转变护士观念,提高对基础护理工作的认识,加强细节管理来落实基础护理。结果抓好基础护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结论:基础护理体现护理工作的服务性,是提高全程护理质量的关键。
作者:孙凤香;姜永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慢病管理效果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3年3月在我院全科门诊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364例糖尿病患者,观察其实行综合系统管理后血压、血糖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影响血糖因素等。结果:经过系统管理后,血压、血糖的控制情况明显好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饮食、运动、超重等不良因素也明显少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慢病管理后,疗效显著,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意识,减少不良因素的影响,使并发症的发生率下降,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闫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肿瘤科放疗患者焦虑情绪形成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肿瘤科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63例和对照组63例,两组分别于入院时、第一次放疗后、出院时进行问卷调查评定焦虑情绪,分析患者心理状态,治疗期间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重点给予心理干预和心理疏导。结果:肿瘤放疗患者焦虑情绪来源于自身经济条件、生活质量期望值、对肿瘤治疗手段的认知水平、近3年负性生活事件、家庭和睦状态。治疗后,干预组SAS评分显著降低,且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减轻肿瘤放疗患者焦虑情绪,提高其的生活质量。
作者:尹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法尼酯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属于核激素受体超家族中的一员,作为一种胆汁酸受体和胆汁酸生物合成的生物感受器,参与机体多种生理活动。因此揭示FXR转录表达的调控因素以及寻找具有选择性和高活性的FXR配体,为新药研发提供新思路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对FXR表达调控和配体的新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康卓颖;高南南;季宇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我院收集维持性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30例,正常对照组15例,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如严格限制液体量保持液体平衡、设计个体化透析方案、改善心功能等。常规血液透析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静滴,每天1次,7天1个疗程,连续应用1月。随访3月。分别于治疗开始前、治疗2周、治疗1月、及治疗后3月为时间点,在相应时间点留取晨起空腹血,提取血清-80℃冰箱保存备用,相应临床指标及时送我院化验室检查,收集临床数据。结果:IL-1、IL-6、IL-8、TGF-α在慢性肾衰竭患者中是升高的,应用生脉注射液能显著降低尿毒症患者体内IL-1、IL-6、IL-8、TGF-α的浓度。同时血清白蛋白与IL-6浓度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生脉注射液能下调炎症因子的表达,减轻体内微炎症反应,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减轻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
作者:侯存;杜晓娅;刘金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胎膜早破产妇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胎膜早破的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特殊护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产妇的剖宫产率、感染率、新生儿窒息率均明显降低,孕妇的产后出血量也明显减少,新生儿平均体重显著增加。两组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胎膜早破产妇的总体母婴健康水平,改善母婴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红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2D-STI)评价肾功不全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方法:正常对照组20例,肾功不全患者32例,常规二维超声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获取左室射血分数。取乳头肌水平左室短轴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二维动态图像,分析计算各节段的左室短轴应变参数,将上述指标进行两组间对比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RF组EDV、ESV显著增大,EF减低(P<0.05)。RF组室壁各节段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2D-STI作为一种新技术能客观、定量评价肾功不全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
作者:巨兰;杨军;李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方法:54例保守治疗的宫外孕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27例)仅采用单一的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n=27例)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人绒毛促性腺激素(β-HCG)和盆腔包块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9%)明显高于对照组(74.1%)(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β-HCG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包块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和阴道停止流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宫外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方慧;全启花;梁莉;伍世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肺疾病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完全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沙丁胺醇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沙丁胺醇单药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有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MRC评分及SGRQ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丁胺醇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较沙丁胺醇单药治疗,临床效果更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
作者:孟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对慢性盆腔炎在妇产科临床中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116位患有慢性盆腔炎的患者随机的分成两组,即盆腔炎汤治疗组与安西林加甲硝唑对照组,人数均为58人,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检查指标、体征以及症状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的要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盆腔炎汤治疗慢性盆腔炎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郭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