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磁共振诊断胰腺假性囊肿并左肾包膜下、左胸腔瘘一例报道

刘少强;邱兴庭;陈惠;郭少华;许凡勇;谢春;苏子慧;卢绍辉

关键词:磁共振诊断, 胰腺假性囊肿, 肾包膜下, 大量胸腔积液, 磁共振检查, 增强扫描, 增强检查, 显示, 二维重建, 恶性肿瘤, 胸腔内, 增长, 胸痛, 胸水, 胸腹, 腺体, 平片, 临床, 患者, 抽取
摘要:患者男,43岁,左侧胸痛入院,外院X线平片及CT显示左侧大量胸腔积液入院.入院后多次抽取胸水,胸腔积液迅速增长,临床怀疑左侧胸腔内恶性肿瘤行胸腹CT增强扫描.CT增强检查发现左侧大量胸腔积液,胰腺体尾后侧及左肾包膜下囊性占位,二维重建显示囊性病变似与左侧胸腔相连.建议磁共振检查.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地黄多糖提取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

    地黄多糖是中药地黄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促进机体造血、增强免疫功能、抗氧化、抗肿瘤活性、降血糖等广泛的药理作用,本文对地黄多糖的提取分离技术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作者:许春鹃;薛进华;范启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气管切开术后金属气管套管的堵管方法与护理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金属气管套管的堵管方法与护理.方法:使用一次性20 mL注射器活塞头上胶塞对我院30例气管切开术后使用金属气管套管患者试堵管,观察堵管效果,总结护理方法.结果:30例患者均成功堵管,无堵管并发症发生.结论:一次性20mL注射器活塞头上胶塞能与临床常用8、9、10号金属气管套管外口周缘吻合,是理想的堵管材料.

    作者:廖翠红;朱淑英;余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住院经阴道分娩的产妇12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1例,于胎儿娩出后立即予缩宫素20U肌注,同时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对照组55例,于胎儿娩出后立即予缩宫素20U肌注.观察两组产妇胎儿娩出后至产后2h的阴道出血量.结果: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体重及新生儿体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胎儿娩出后至产后2h的阴道出血量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疗效优于单用缩宫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曾建平;丁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肝细胞肝癌化疗栓塞术后二期切除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对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行二期手术切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中晚期肝癌临床资料,其中经皮肝动脉穿刺化疗栓塞(TACE)术后切除患者28例,经肝动脉结扎加插管栓塞化疗(HACE)术后再切除8例.平均接受化疗栓塞治疗3.25次,末次化疗距手术时间平均2.78月.结果:化疗栓塞术后肿瘤平均直径从(10.12±1.5) cm缩小为(6.65±1.8) cm;甲胎蛋白(AFP)阳性31例,化疗栓塞后28例降至正常,手术切除后2个月均降至正常.结论: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可使部分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缩小,提供二期手术切除的机会,并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可作为无手术切除机会的中晚期肝癌的有效替代方法之一.

    作者:张华林;张鸿晖;谢斌辉;王小农;刘凤恩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经腹部与经会阴超声联合扫查在输尿管末端疾病的应用

    目的:探讨经腹部与经会阴超声联合扫查在输尿管末端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先经腹部扫查,重点扫查膀胱后壁输尿管对应开口处.经会阴扫查仔细观察输尿管末端.结果:本组中,输尿管下段结石131例,输尿管末端囊肿21例,其中合并结石13例,输尿管末端狭窄14例,输尿管末端肿瘤7例,巨输尿管畸形5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尿路造影、CT及术后病理证实.超声诊断符合率98.3%,误诊或漏诊3例.结论:超声检查输尿管末端疾病具有无创伤、无痛苦、诊断准确率高等优点,经腹部与经会阴联合扫查可进一步降低误诊与漏诊率.

    作者:陈盈希;叶军;徐瑞权;游宇光;陈卫华;凌月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CT三维重建在肾结石解剖学病因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从解剖学方面探讨肾解剖结构对肾结石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40个正常肾和40个结石肾进行尿路多层螺旋CT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测量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直径、肾盂肾下盏漏斗部夹角、肾下盏高度、肾大盏宽度和长度,计数肾小盏数量,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所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肾的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直径、肾下盏高度、肾大盏宽度和长度、肾小盏宽度无统计学差异;两组肾的肾小盏数量、肾盂肾下盏漏斗部夹角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肾结石的形成可能与肾小盏数量以及肾盂肾下盏漏斗部夹角密切相关.

    作者:叶琪辉;谢磊;彭仕燕;高德宏;虞晓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矽肺病人康复治疗体会

    矽肺是由于执业过程中接触粉尘引起的一种常见职业病,江西赣南有世界钨都之称,历史悠久,因此矽肺病患者也较多.我院通过2010-2011年收治的50例矽肺病人进行康复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春华;刘宗亮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沙利度胺治疗慢性病贫血临床研究

    目的:评估沙利度胺治疗慢性病贫血的临床疗效,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对2011年3月至2011年10月我院26例慢性病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沙利度胺治疗,必要时输注红细胞纠正贫血.结果:26例患者中有效15例,有效率57.7%,无效11例,无效率42.3%,其中死亡2例.结论:沙利度胺治疗慢性病贫血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小,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钟巧玉;舒峤;杜香洲;杨红;方卫东;饶小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赣州市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560例患者死因分析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患者死亡原因,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降低院前死亡率.方法:对2009年7月~2011年6月期间我中心120院前急救死亡患者的发病时间、病因、年龄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结果:院前急救患者因心脑血管疾病与创伤死亡分别占内、外科疾病死亡的75.52%与24.48%.结论:识别高危人群,提高全民的急救知识,合理配备资源,尽可能提高院前复苏的成功率降低院前死亡率.

    作者:张丽萍;邓广飞;丛娜;邱文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选择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佳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对我院2007年8月~2011年8月期间收冶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16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8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中,102例阴道试产,其中78例经阴道顺产分娩,成功率76.5%,90例孕妇再次剖宫产术.阴道分娩与再次剖宫产在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新生儿颅内出血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剖宫产孕妇在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子宫切除及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均高于阴道分娩产妇,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孕妇选择分娩方式时,经阴道顺产分娩方式不是绝对禁忌症,只要严格掌握适应症,符合阴道顺产分娩条件者在严密监测下行阴道分娩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李冬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茚三酮比色法测乙肝宁水提物中总游离氨基酸含量

    目的:建立乙肝宁复方水提物中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以乙肝宁复方水提物中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为指标,对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测定佳除蛋白的乙醇浓度和药液比进行筛选;采用茚三酮比色分光光度法,于568 nm,测定乙肝宁复方中总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结果:醇浓度为70%,生药浓度为1g/mL(生药比1∶6)可较好除去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减少测定干扰;采用茚三酮比色法,标准曲线方程为:A=0.055 9C-0.225 3(r=0.9991),平均回收率为98.8%,RSD为2.07%(n=9),线性关系良好.该法测得乙肝宁复方药材中总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为1.47%,乙肝宁浸膏中含量为5.65%.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测定乙肝宁复方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测定.

    作者:邹龙;李仲秋;刘辉;夏新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60例手足口病并脑炎的治疗和护理

    手足口病是儿童常见急性传染病之一.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我院于2011年3月~5月收治手足口病并脑炎病例60例,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邹卫红;罗雪梅;钟春兰;胡晶;龚略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磁共振诊断胰腺假性囊肿并左肾包膜下、左胸腔瘘一例报道

    患者男,43岁,左侧胸痛入院,外院X线平片及CT显示左侧大量胸腔积液入院.入院后多次抽取胸水,胸腔积液迅速增长,临床怀疑左侧胸腔内恶性肿瘤行胸腹CT增强扫描.CT增强检查发现左侧大量胸腔积液,胰腺体尾后侧及左肾包膜下囊性占位,二维重建显示囊性病变似与左侧胸腔相连.建议磁共振检查.

    作者:刘少强;邱兴庭;陈惠;郭少华;许凡勇;谢春;苏子慧;卢绍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Foley导尿管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中的应用

    目的:对Foley导尿管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中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8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病人行Foley导尿管水囊扩张术,观察Foley导尿管水囊扩张术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中的治疗效果.结果:28例病例中24例在治疗一个月后吞咽困难症状均有所改善,其中4例因扩张无效而改为放置食管支架,所有患者均无出现大出血、食管穿孔等并发症.结论:Foley导尿管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治疗中安全有效,方法简单,费用低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澄;吉灵;钟丰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量身定做健康处方在脑性瘫痪患儿健康教育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量身定做健康教育处方在临床的运用.方法:将316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比较,对照组采用现有的单一的病种健康处方进行宣教,实验组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量身定做一份健康教育处方,并少量多次、分阶段进行宣教.结果:采用健康教育问卷调查表进行评价效果,实验组病人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知晓率,二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针对脑性瘫痪患儿治疗疗程长,每个疗程存在的主要障碍、护理问题都不同,量身定做健康教育处方,并采用护士讲解和示范演示操作相结合的形式加强宣教,经过运行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刘志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气管插管吸痰治疗小婴儿重症肺炎合并Ⅱ型呼吸衰竭

    目的:探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气管插管吸痰对小婴儿重症肺炎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小婴儿重症肺炎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儿80例随机分为nCPAP+气管插管吸痰组(A组)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组(B组)各40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对A组采用nCPAP给氧治疗联合气管插管吸痰,B组采用婴儿型呼吸机机械通气.观察血气分析动态检测,治疗效果、平均呼吸支持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治疗费用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患儿在改善通气有明显效果,能取得纠正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但弱于B组改善通气效果.两组治愈率相似,两组呼吸支持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相近;治疗费用A组低于B组,经统计学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nCPAP+气管插管吸痰治疗小婴儿重症肺炎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安全有效,技术要求较低,容易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廖红群;罗开源;王华彬;钟小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外科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的管理

    目的:探讨实施外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管理后的效果.方法:2010年我院外科加强院内安全转运管理的113例危重症患者为实验组,2009年常规院内转运管理的102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转运时间、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和意外事件的发生率.结果:2010年院内转运时间为(30.2±7.9)min,2009年为(39.8±5.5) min,两组比较(P<0.01)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2010年院内转运时间比2009年有明显缩短.2010年不良事件的例数:脱管3例、窒息0例、坠床0例、病情恶化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3.53%; 2009年不良事件的例数:脱管5例、窒息3例、坠床2例、病情恶化7例,不良事件发生率16.67%,两组比较(P<0.01)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2010年不良事件的发生比2009年有明显减少.结论:实施外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管理,可缩短转运时间,提高转运效率,减少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及意外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刘长英;林杏婵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亚低温对小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局灶性脑缺血小鼠梗死灶大小的影响.方法:取16只C57小鼠,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缺血模型,平均分为两组,一组行低温处理,一组处于室温下,缺血再灌注24h行TTC染色,计算梗死体积.结果:低温处理的小鼠,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未处理的小鼠.结论:对局灶性脑缺血而言,低温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方莹莹;王袆媛;李晓文;孙丽荣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甲亢服用他巴唑引起粒细胞缺乏症一例

    患者女,21岁,有甲亢病史半年,一直在家中服用他巴唑治疗,10 mg/d,3次/d,服用前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与分类正常,中间未复查血常规及作T3、T4、TSH检查.因咽喉部疼痛、发热2天来我院门诊就诊.查体:体温40.3℃,两侧扁桃体Ⅰ°肿大脓性渗出,WBC 3.5×109/L.给予青霉素钾盐、丁胺卡那抗感染治疗,停用他巴唑,经治疗病情未见好转,收入住院.此病人发病以前未曾服用氯霉素及磺胺类药物,平时也未接触过X线.查体:T 39℃,P 98次/分,BP 16/6kPa,R20次/分,神志清晰,咽部充血,两侧扁桃体Ⅰ°肿大伴脓性渗出,无突眼,甲状腺Ⅰ°肿大,可闻及血管杂音,心、肺、腹正常.辅助检查:胸片正常.B超:肝、胆、胰、脾正常.

    作者:曾鸿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心脏冠脉介入术后拔鞘致迷走神经反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心脏冠脉介入术后拔鞘致迷走神经反射发生原因及其防治.方法:本院接受择期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及冠状动脉支架术共3 518例.分为单纯冠脉造影组,PCI介入组,高龄组、低龄组,男性组及女性组,再根据不同穿刺途径分为股动脉途径组及桡动脉途径组.比较各组的迷走反射发生率.结果:术后拔鞘过程中发生血管迷走反射52例,其中48例发生于拔股动脉鞘时,4例发生在拔桡动脉鞘时.所有病例迷走反射总发生率为1.48%,经股动脉途径发生率为3.82%,经桡动脉途径为0.18%.经股动脉途径发生率明显高于桡动脉.经桡动脉途径各组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经股动脉途径PCI介入组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率高于单纯造影组,高龄组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率高于低龄组.结论:股动脉穿刺途径、PCI手术治疗、高龄能增加迷走反射发生率.其中股动脉途径可能是主要的因素.

    作者:谢东阳;田克钧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