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华;朱小军;刘金华
1病例资料例1:患者,男,6岁.发现背部皮肤红色结节半年,来我院就诊.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发现.皮肤科检查:背部红色丘疹样结节1个,结节境界不清,无触痛,无压痛,活动度尚可,未触及血管搏动.于门诊行手术切除结节.切除物呈梭形,大小为1.0 cm×0.5 cm ×0.5 cm;低倍镜下见病变位于真皮深层及皮下组织,表皮略萎缩,高倍镜下为成片、致密的单核组织细胞,瘤细胞体积中等,胞浆淡嗜伊红性,部分瘤细胞内可见脂质空泡,胞核呈不规则形或肾形,可见核仁,部分瘤细胞可见核沟,偶见核分裂,可见杜顿巨细胞;间质内可见少量淋巴细胞,可见瘤细胞包绕皮肤的小汗管生长.免疫表型检查:瘤细胞CD68呈强阳性,CD1a、S-100阴性.诊断:(背部)幼年性黄色肉芽肿.
作者:肖秋香;罗穆云;韩巧秀 刊期: 2012年第06期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1月~2012年4月共收治外伤性颅内血肿160例,其中男123例,女37例,年龄12 ~84岁.受伤原因:减速伤67例,加速伤40例,受伤机制不详15例,坠落伤38例,临床表现:术前意识障碍130例,中间清醒期90例,清醒者60例,躁动者94例,呕吐者102例,肢体偏瘫.椎体束征阳性104例,去脑强直29例,颅骨骨折87例,其中单纯性线状骨折51例,颅底骨折48例,凹陷骨折20例,颅底骨折合并线状9例.特殊检查:本组除9例因脑疝晚期而急诊手术外,其余的经CT扫描确诊.血肿类型:脑内血肿16例,硬膜下血肿96例,硬膜外血肿40例,多发血肿8例.血肿量:按多田氏公式计算,50 mL以下者98例,50mL以上者62例,平均70 mL左右,治疗与效果:本组均经手术治疗,单纯血肿清除78例,去骨瓣减压65例,额颞极切除内减压13例.将160例随机分组,改良组80例,对照组8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术口面积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张鸿兰;舒小琼;张燕;刘华英;舒萍 刊期: 2012年第06期
随着近年微波消融技术的发展,经皮肝穿微波消融术广泛应用于肝癌手术治疗,并已获得与手术切除相近的远期疗效[1].我科对28例肝癌患者行经皮肝穿刺微波消融治疗,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28例患者,男22例,女6例,年龄33~76岁,平均57.5岁,平均住院时间16.9天.经B超、CT、MRI、AFP检查或术中冰冻病理证实为肝癌.其中原发性肝癌7例,结肠癌肝内转移2例,十二指肠乳头癌肝内转移1例,肝癌TACE术后复发11例,肝门部胆管癌术后复发1例.单发16例,多发12例.消融瘤体直径1.2 cm×1.2cm×1 cm,大瘤体10 cm×8 cm×6 cm.全部病例均有乙肝肝炎肝硬化,肝功能A级16例,B级9例,C级3例.
作者:肖美萍;陈学洪;温芳芳;叶林娇;谢玉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随着人工肝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人工肝技术已广泛运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严重肝功能损害或肝衰竭的患者.建立一个良好的体外血液循环通路,是顺利进行人工肝治疗的首要工作和基础保证,经皮股静脉置管因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是较理想的血管通路[1].然而,随之产生的导管相关性并发症也日益突出,其中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较为突出.我科于2012年3月收治1例慢加亚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患者,在行股静脉置管12天后出现右下肢肿胀,彩超示右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经过积极的治疗与护理后,患者右下肢肿胀完全消退,现报道如下.
作者:温蕾;曾敬科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输卵管插管注射MTX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有效性.方法:60例输卵管妊娠未破裂患者随机分成2组,甲组进行甲氨喋呤50 mg宫腔镜下患侧输卵管注药,乙组采用甲氨喋呤50 mg/m2单次肌肉注射.结果:甲组较乙组疗程短,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小,差异具显著性(P<0.05).结论:宫腔镜直视下输卵管插管注药治疗输卵管妊娠是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作者:吴薇;游景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皮肤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压疮发生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80例骨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皮肤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压疮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患者实施皮肤护理干预可以大大减少压疮的发生.
作者:万凤鸣;杨红珍;黄晓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男性不育症是男科的常见病和疑难病,其发病率为10%左右,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发病与内分泌功能紊乱、生殖系统炎症、微量元素缺乏、免疫功能失衡、生殖器官畸形与损伤以及环境污染、接触放射性物质等有关.临床上把男性不育症分为性功能障碍和性功能正常两类,后者依据精液分析结果可进一步分为无精子症、少精子症、弱精子症、畸形精子增多症和精子数正常性不育.笔者自2006年以来应用五子衍宗丸加味合用绒毛膜促性腺素治疗性功能正常,精液异常(除外无精子症)男性不育症21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赖智勇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婴幼儿肠套叠是小儿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多发生于2岁以下小儿,尤以4~10个月要儿多见,大多数可以采用非手术疗法,目前一般以钡剂、生理盐水或空气压力灌肠复位[1].在我院多采用B超监视下水压生理盐水灌肠复位,传统方法为利用灌肠器直接接在连接三通管的一头橡胶管上,三通管的另一端用橡胶管连接压力表,剩下一端接导尿管.水压灌肠时需不断将连接灌肠器的一端分离抽水注水.此种方法增加了一人操作的难度,增加了工作量,加上患儿的不配合,很难保证肠内压力的相对恒定.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使用自制改良灌肠装置进行小儿肠套叠水压灌肠复位,共治疗患儿50例,复位成功44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凤莲;陈泽玲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所致肺结核病与免疫正常宿主所患结核病之间的区别.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2011年住院确诊的免疫低下伴发肺结核病病例33例,从一般资料、临床表现、X线及CT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所致肺结核病在临床表现、X线及CT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情况上不同于一般免疫正常宿主所患结核病.结论:由于缺乏肺结核的典型临床和X线表现,常使免疫低下这一特殊患者群体中的结核病不易发现和识别,造成延误诊治,故临床中必须高度重视免疫低下宿主所致结核病这一问题.
作者:冀萍;梅早仙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蛋白磷酸酶2A(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的癌性抑制因子(cancerous inhibitor of protein phosphatase 2A,CIP2A),又名KIAA1524或p90,是近被鉴别出的一种人类癌蛋白,多项研究表明,CIP2A能够直接与癌转录因子c-Myc蛋白相互作用,抑制PP2A对其丝氨酸62位(S62)的去磷酸化作用,从而抑制了细胞内c-Myc蛋白的水解,稳定了其蛋白表达水平.CIP2A在维持细胞的恶性表型,促进细胞的增殖和恶性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近研究证实,CIP2A在正常组织中几乎不表达或呈低水平表达,相反,CIP2A在人类多种恶性肿瘤中均呈广泛高表达,其过表达可促使细胞发生恶变,终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但有关CIP2A在人类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及其与临床相关性目前仍不十分清楚,本文就CIP2A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伍耿青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早期大剂量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双面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80例确诊为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A组立即静脉丙种球蛋白,同时双面蓝光照射治疗;B组仅静脉丙种球蛋白.分别于治疗后24h、48 h、72 h观察每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4h、48 h、72 h,A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B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双面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疗效明显,是理想的新生儿ABO溶血病联合疗法.
作者:梁志明;周福根;陈建辉;李建国;漆明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先天性膀胱憩室引起尿路梗阻的影响和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先天性膀胱憩室引起尿路梗阻致肾功能不全病历资料.临床表现排尿困难、尿潴留、反复尿路感染,后出现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等肾功能不全症状,均经排尿性膀胱造影检查确诊,均有膀胱输尿管返流.结果:10例患者均行膀胱憩室切除术,3例行输尿管探查,均未行输尿管膀胱再吻合术,随访患者排尿恢复正常,6例肾功能恢复正常,4例肾功能仍有轻度升高.结论:膀胱憩室较常见,但先天性膀胱憩室较少见,引起肾功能不全更少见,但出现肾功能不全病情危重,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陈林;肖国庚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宫外孕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126例宫外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采用氨甲喋呤50 mg/m2,单次分两臀部肌肉注射;观察组66例:采用米非司酮50 mg,一日二次,口服连用3天,加用氨甲喋呤50 mg/m2,单次分两臀部肌肉注射,并配合宫外孕Ⅱ号方加减,观察二组疗程,治愈率,输卵管复通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输卵管通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氨甲蝶呤和宫外孕Ⅱ号方治疗未破裂异位妊娠优于单用氨甲喋呤,且对再次妊娠有益.
作者:夏爱华;徐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薯莨水提液对小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性能的影响.方法:取经过苯甲酸雌二醇预处理小鼠的子宫平滑肌置于恒温通气的麦氏浴槽中,分别滴加生理盐水、缩宫素或不同浓度的薯莨水提液,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子宫平滑肌收缩曲线,用软件测出给药后子宫平滑肌条的大收缩强度、平均强度和收缩频率的改变值,并计算活动力.结果:随着薯莨水提液浓度的增加,小鼠子宫平滑肌大收缩强度和平均收缩强度也随之增加(P>0.05),高剂量薯莨水提液使子宫活动力增强(P >0.05).结论:薯莨水提液可提高小鼠离体子宫平滑肌的收缩性能,且存在剂量依赖性.
作者:丁乐;刘明轩;彭绵林;杨人泽;魏桂林 刊期: 2012年第06期
FoxM1是Fox转录因子家族中的一员,特异性表达于增殖期细胞中,在细胞分化终末时消失.FoxM1与细胞生长关系密切,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剂介导细胞增殖,还参与生长激素介导的细胞增殖.目前研究表明,FoxM1在多种恶性肿瘤细胞中高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是多种肿瘤细胞增殖所必需的一种原癌基因.本文就FoxM1与肿瘤关系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晓宁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508例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的105例为A组,血糖控制良好的403例为B组,同时取同期正常孕产妇500例分C组,比较3组母儿结局.结果:A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巨大儿、剖宫产率均显著高于B组、C组,P<0.01;A组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窒息、巨大儿、转科率均显著高于B组、C组,P<0.01.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对孕产妇及新生儿都有可能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要重视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治疗、管理,以减少母儿不良结局的发生.
作者:胡晓婷;周小玲;陈宏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手足口病疫情分析找出该病的流行特点.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全部疫情数据资料运用Excel表格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2008~2011年该市报告发病数为2 914例,死亡4例,报告发病率97.34/10万,死亡率为0.13/10万,病死率为0.14%.各月均有发病,3~6月份发病呈现高峰,占全年发病总数的73.92%.0~3岁年龄组发病较集中,占87.99%.以散居儿童为主,占79.65%;其次为幼托儿童占17.64%.结论:2008~2010年南康市手足口病发病较多,通过强化防控措施,加强培训与宣传,2011年下降较快,报告发病数下降了64.14%,说明强化防控措施取得了较大成效.
作者:叶新华;谢小凤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质子磁共振波谱(1 H-MRS)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0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所有病例入组时检测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采用1H-MRS技术,检测海马、扣带后回、顶叶等部位,指标为NAA、mI、Cho、Cr,计算NAA/Cr、NAA/mI、Cho/Cr比值,实验组予胆碱酯酶抑制剂石杉碱甲片口服,0.1 mg,一日2次,疗程为6个月,对照组不给予痴呆治疗药物.治疗结束后观察MMSE评分及MRS各项检测指标的变化,并随访1年,统计MCI转化为痴呆的比率.随访结束后,将对照组分为已转化痴呆组与未转化痴呆组两个亚组,回顾性分析两个亚组入组时海马、扣带后回、顶叶等部位NAA/Cr、NAA/mI、Cho/Cr等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实验组MMSE评分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实验组海马、扣带后回、顶叶的NAA/Cr、NAA/mI、Cho/Cr等指标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转化为痴呆的比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后对照组亚组分析,入组时已转化痴呆组海马、扣带后回NAA/Cr、NAA/mI低于未转化痴呆组、Cho/Cr高于未转化痴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扣带后回差异为明显.结论:质子磁共振波谱检测扣带后回发现NAA下降、mI及Cho升高,NAA/Cr、NAA/mI比值下降与Cho/Cr比值升高,有助于痴呆的早期诊治.
作者:刘南海;刘页玲;黄晓峰;刘少强;陈惠;彭文杰;李新维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患者,女性,69岁,右髋部疼痛、跛行3年,加重3月入院.入院诊断:右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既往有哮喘病史,过敏体质,青霉素、头孢类、阿司匹林、乳胶等过敏史.术前常规实验室检查无异常,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右全髋置换术,入手术室患者生命体征平稳,ASAⅡ级,腰2-3穿刺成功后,0.75%罗哌卡因1.6 mL行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置管留作术后镇痛,术中麻醉平稳,术毕予术后硬膜外持续镇痛(PCEA)(0.2%罗哌卡因+3 μg/mL芬太尼混合液,2 mL/h),安返病房.
作者:钟钦文;叶军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血清EBV壳蛋白抗体VCA-IgA、EA-IgA的滴度大小和鼻咽癌分期的分析,探讨血清EBVVCA-IgA、EA-IgA抗体滴度与鼻咽癌TNM分期、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研究收集鼻咽癌患者76例(鼻咽癌组),健康体检者50例(正常对照组).取血清,采用免疫酶标法检测受试者血清EBV VCA-IgA、EA-IgA滴度,用t检验分析鼻咽癌患者与正常人血清EBV VCA-IgA、EA-IgA滴度的差异.对不同分期鼻咽癌患者的血清EBVVCA-IgA、EA-IgA滴度进行F与q检验,观察各分期患者血清EBV VCA-IgA、EA-IgA滴度的差异性.结果:(1)鼻因癌患者血清EBV VCA-IgA、EA-IgA滴度与正常人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01).(2)鼻咽癌患者TNM分期与血清EBV VCA-IgA、EA-IgA几何、对数平均滴度的研究表明,对T分期各分期组间、N分期各分期组间而言,血清EBV VCA-IgA、EA-IgA滴度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随着分期的上升滴度也随之升高.T分期与N分期中血清EBV VCA-IgA、EA-IgA滴度组间比较,除T分期与N分期的VCA-IgA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他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3)鼻咽癌临床分期与血清EBV VCA-IgA、EA-IgA滴度的相关性分析研究提示,鼻咽癌临床分期与血清EBV VCA-IgA、EA-IgA滴度均呈正相关,显著性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鼻咽癌患者血清EBV VCA-IgA、EA-IgA滴度与正常人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说明EBV感染与鼻咽癌发病有密切关系.(2)鼻咽癌分期与血清EBV VCA-IgA、EA-IgA滴度均呈正相关,说明血清EBV VCA-IgA、EA-IgA与肿瘤负荷关系密切,肿瘤负荷越大,滴度越高.
作者:钟琼;吴仁瑞;肖震宇;钟豪;邓江华;曾爱群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