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婷;周小玲;陈宏霞
目的:研究稀土离子Nd3+与金雀异黄素衍生物配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方法: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同时采用四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了配体及配合物对ZR-75-30乳腺癌细胞株的抗肿瘤活性.结果:配合物的组成为Na8[NdC18 H12NO7 Cl10]·6 H2O.金雀异黄素衍生物及其钕配合物剂量依赖性地抑制ZR-75-30细胞的增殖,且钕配合物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显著高于配体组.结论:配合物对ZR-75-30乳腺癌细胞株的抗肿瘤活性明显强于配体.
作者:刘霞;李伟;夏侯国论;范小娜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09年3月~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疾病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围手术期经采取心理护理、术前准备的护理、生命体征的观察护理、体位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等多项有效护理措施后,均痊愈出院,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做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作者:张穗珍;肖彩群;李晴华;陈小丽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脊柱侧弯矫形术麻醉术中唤醒的效果.方法:将48例行脊柱侧弯后路矫正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24),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观察麻醉前、唤醒停药前20 min、唤醒时、唤醒后10 min各时间点的MAP、HR数值,唤醒时的唤醒质量,唤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T1、呼之睁眼时间T2及指令动作恢复时间T3),并对两组患者的唤醒试验效果进行比较.结果:R组唤醒时MAP和HR明显低于F组(P<0.05),R组唤醒时间(T1、T2、T3)及唤醒质量均明显优于F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可使血流动力学更平稳,可缩短唤醒时间,提高唤醒质量,增加了唤醒试验的可调控性.
作者:王万辉;幸泽艇;彭道珍;叶军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对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作用.方法:对两组各6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例分别应用奥美拉唑和西咪替丁预防应激性溃疡出血并进行对照观察.结果:奥美拉唑组中有4例出现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率为6.1%.西咪替丁组中有16例出现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率2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比西咪替丁更能有效地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
作者:王斯亮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对使用微柱凝胶交叉配血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解决疑难配血的处理方法,并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方法:对使用微柱凝胶交叉配血中23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3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微柱凝胶交叉配血试验中2例为不规则抗体阳性、主次侧均为阳性,21例为不规则抗体阴性、主侧阴性次侧阳性.结论:不规则抗体阳性、主次侧均为阳性的为自身溶血性贫血患者,宜选择不规则抗体对应抗原阴性的滤白洗涤红细胞;不规则抗体阴性、主侧阴性次侧阳性的血液病及尿毒症患者宜选择滤白洗涤红细胞;药物导致的不规则抗体阴性、主侧阴性次侧阳性贫血患者可选择滤白悬浮红细胞.
作者:徐静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早期大剂量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双面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80例确诊为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A组立即静脉丙种球蛋白,同时双面蓝光照射治疗;B组仅静脉丙种球蛋白.分别于治疗后24h、48 h、72 h观察每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4h、48 h、72 h,A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B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双面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疗效明显,是理想的新生儿ABO溶血病联合疗法.
作者:梁志明;周福根;陈建辉;李建国;漆明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肩关节周围炎以肩关节及其周围的肌肉筋骨疼痛、酸胀、麻木,遇冷痛增,夜间尤甚,肩关节功能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检查可见肩部肌肉萎缩,局部压痛,肩关节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受限,尤以外展、外旋、后伸受限为明显.X线检查一般无特殊改变.自2006年以来笔者采用局部封闭、手法按摩、内服中药肩凝汤、配合自主功能锻炼,四法联治肩关节周围炎147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太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赣南老区健康成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表型调查,建立赣南老区健康成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参考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赣南老区385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将所测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赣南老区健康成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在各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性别的CD3+、CD3+ CD4+有显著性差异,表现为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建立赣南老区健康成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参考值范围(以95%可信区间表示)如下:CD3+ 50.7% ~86.0%,CD3+ CD4+ 23.3%~50.2%,CD3+CD8+ 12.5% ~36.9%,CD4+/CD8+比值0.87 ~2.91.结论:众多因素(性别、年龄、地域)可影响正常成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表型数值,建立本地区的参考值范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联斌;薛灵;周茂华;郭萍;黄刚;王小丽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新发现的T细胞亚型(Th17细胞),其分化过程、表达的细胞因子及生物学功能完全不同于以往的T细胞亚型.近研究表明,Th17细胞功能的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密切关系.本文就Th17细胞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做综述.
作者:谢家和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藏药桃儿七具有抗肿瘤、祛痰止咳、抗炎、抗病毒等作用,有望为多种新药的研发提供物质基础.本文就近年桃儿七主要活性物质鬼臼成分提取分离工艺、抗癌等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情况进行总结,旨在通过增加鬼臼毒素的提取率的前提下为珍稀濒危藏药桃儿七的开源节流提供方法参考,为桃儿七的综合开发奠定基础,同时为鬼臼类新药的研发提供理论支撑.
作者:马越兴;张文雪;贺瑾;应亚宾;张恩慧;叶耀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Ⅲ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治疗疗效评价.方法:对60例Ⅲ度烧伤病人(均有肌肉、肌腱烧伤,部分患者有骨外露),按烧伤部位、烧伤面积及烧伤程度基本相同,随机分成实验组(VSD组)和对照组(常规用药组).实验组清创后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进行治疗,后再手术植皮;对照组清创后常规换药治疗,后再手术植皮.对比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植皮成活率及术后外观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创面植皮成活率高,愈合后创面更美观,更好的功能.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对伴有肌肉、肌腱及骨外露的Ⅲ度烧伤创面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卫虎;王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回顾性调查本院扁平疣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06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皮肤科就诊的扁平疣患者200例,消除样本误差,随机分成实验组100例及对照100例,实验组采用食用茄子热敷治疗,对照组采传统的治疗方法.结果:实验组患者治愈时间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茄子外敷治疗扁平疣效果良好,治疗费用低,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丽莉;曾洁;钟世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所致肺结核病与免疫正常宿主所患结核病之间的区别.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2011年住院确诊的免疫低下伴发肺结核病病例33例,从一般资料、临床表现、X线及CT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所致肺结核病在临床表现、X线及CT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情况上不同于一般免疫正常宿主所患结核病.结论:由于缺乏肺结核的典型临床和X线表现,常使免疫低下这一特殊患者群体中的结核病不易发现和识别,造成延误诊治,故临床中必须高度重视免疫低下宿主所致结核病这一问题.
作者:冀萍;梅早仙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比较两种PICC置管送管时不同体位法致导管异位的发生率,探讨减少PICC导管异位的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放疗二科行PICC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采取半卧位送管(研究组)和常规平卧位送管(对照组).结果:研究组PICC的头端导管异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PICC置管送管过程中取半卧位方法,在不借助现代影像学仪器导入的前提下,可以有效降低导管异位发生率,提高置管的成功率和工作效率.
作者:温盛瑛;刘晓云;肖鸿;曾莺婷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手足口病疫情分析找出该病的流行特点.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全部疫情数据资料运用Excel表格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2008~2011年该市报告发病数为2 914例,死亡4例,报告发病率97.34/10万,死亡率为0.13/10万,病死率为0.14%.各月均有发病,3~6月份发病呈现高峰,占全年发病总数的73.92%.0~3岁年龄组发病较集中,占87.99%.以散居儿童为主,占79.65%;其次为幼托儿童占17.64%.结论:2008~2010年南康市手足口病发病较多,通过强化防控措施,加强培训与宣传,2011年下降较快,报告发病数下降了64.14%,说明强化防控措施取得了较大成效.
作者:叶新华;谢小凤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通过总结106例无肝素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透析管道凝血情况,发现无肝素CRRT透析管道凝血发生率高(69.70%),与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密切相关,为无肝素CRRT治疗护理观察及处理提供指导.方法:护理人员观察并记录透析器及管路凝血分级与发生凝血时间,分析凝血发生规律与特点.结果:CRRT治疗模式不同、PT不同的患者,透析管道凝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494,P=0.479;X2=0.287,P=0.866).凝血发生时间多在透析开始后第4h.结论:通过观察CRRT患者透析管道凝血特点,如加强前4h机面压力参数变化的观察,增加盐水冲管的频率,调整置换液前后稀释的治疗模式等,来防止或减少透析管道凝血的发生频率及减少患者的治疗费用提供有力依据.
作者:陈婷;艾军;莫晓琼;朱永健;陶惠琴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微造瘘经皮肾镜吸引碎石取石术中合适的灌注流量及灌注、吸引压力.方法:对2010年4月至2011年12月96例微造瘘经皮肾吸引取石术中灌注流量及灌注、吸引压力与手术时间,清石率及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关系进行观察.结果:手术开始后将灌注流量调节为500 mL/min,灌注压力为200 mmHg,吸引压力为100 mmHg,碎石开始后巡回护士根据视野清晰度,吸引取石效果,术中出血等情况随时调节,平均清石时间为(40±4)min,87例一次手术结石完全清除,一期清石率约为90.3%,2例行第二期经皮肾镜取石将结石清除,1例行中转开放手术.平均出血量为(105.0±34.6) mL,无胸腔和腹腔积液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天出现体温≥38.5℃者5例.结论:合适的灌注吸引压力保证视野清晰,集合系统低负压平衡,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出血、液体外渗等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曾维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比较恩替卡韦和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NKI,VIP和Cochrane中心等数据库,按照严格的排除纳入标准筛选文献,后共检索到5篇文献,其中英文文献3篇,中文文献2篇,用Revman5.0分析数据.从HBVDNA转阴率,ALT复常率,HBeAg血清转换率,HBeAg血清清除率和病毒突破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比较恩替卡韦组和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组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耐拉米夫定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时,恩替卡韦组和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组的疗效和安全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黄桥华;郭晓静;魏桂林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联合术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疗效.方法:对74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行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及术后膀胱内吡柔比星灌注治疗,术后每3个月膀胱镜复查.结果:本组74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0~90 min,术后随访6~36个月,其中症状消失42例,好转24例,复发8例,无1例癌变.结论: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疗效满意,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方法,能有效预防其复发.
作者:黄海鹏;熊焕腾;朱心燊;林伟;王金根;曾涛;黎源;孟栋良 刊期: 2012年第06期
FoxM1是Fox转录因子家族中的一员,特异性表达于增殖期细胞中,在细胞分化终末时消失.FoxM1与细胞生长关系密切,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剂介导细胞增殖,还参与生长激素介导的细胞增殖.目前研究表明,FoxM1在多种恶性肿瘤细胞中高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是多种肿瘤细胞增殖所必需的一种原癌基因.本文就FoxM1与肿瘤关系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晓宁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