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恩替卡韦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评价:meta分析

黄桥华;郭晓静;魏桂林

关键词:恩替卡韦, 拉米夫定耐药, 慢性乙型肝炎, Meta分析
摘要:目的:比较恩替卡韦和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NKI,VIP和Cochrane中心等数据库,按照严格的排除纳入标准筛选文献,后共检索到5篇文献,其中英文文献3篇,中文文献2篇,用Revman5.0分析数据.从HBVDNA转阴率,ALT复常率,HBeAg血清转换率,HBeAg血清清除率和病毒突破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比较恩替卡韦组和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组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耐拉米夫定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时,恩替卡韦组和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组的疗效和安全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CIP2A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蛋白磷酸酶2A(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的癌性抑制因子(cancerous inhibitor of protein phosphatase 2A,CIP2A),又名KIAA1524或p90,是近被鉴别出的一种人类癌蛋白,多项研究表明,CIP2A能够直接与癌转录因子c-Myc蛋白相互作用,抑制PP2A对其丝氨酸62位(S62)的去磷酸化作用,从而抑制了细胞内c-Myc蛋白的水解,稳定了其蛋白表达水平.CIP2A在维持细胞的恶性表型,促进细胞的增殖和恶性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近研究证实,CIP2A在正常组织中几乎不表达或呈低水平表达,相反,CIP2A在人类多种恶性肿瘤中均呈广泛高表达,其过表达可促使细胞发生恶变,终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但有关CIP2A在人类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及其与临床相关性目前仍不十分清楚,本文就CIP2A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伍耿青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支气管原发性平滑肌瘤1例临床观察

    1病例报告患者,女,24岁.因咳嗽、伴发热、胸痛、气促3天于2012年2月11日入院.患者3天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黄白色痰,量中,伴畏寒、寒战、发热,体温波动于38.6℃左右,午后及夜间发热明显,伴胸痛,不向他处放射,咳嗽及深呼吸时加剧,感气促、呼吸困难,活动后明显,无喘息,夜间尚能平卧,在门诊治疗效果欠佳而住院治疗.查体:T 38.5℃,P 85次/min,R20次/min,BP 20/80mmHg.发育正常,营养差.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出血点及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专科情况:胸廓对称无畸形,胸骨无压痛,肋间隙正常,呼吸运动两侧对称,语颤两侧对称,未触及胸膜摩擦感,右肺叩诊呈实音,右肺呼吸音减弱,右肺可闻及少许湿性罗音,双下肢无明显水肿.X线检查:胸廓对称,骨质未见异常,双肺纹理稍增粗,右下肺野见大片状三角形致密影,尖端指向肺门,右心缘及右膈被遮,气管居中,右侧肋膈角变钝,左膈面光整,左侧肋膈角锐利.

    作者:刘庚华;肖海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业务流程再造护理措施在微创经皮肾穿刺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如何配合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手术.方法:对312例经皮肾取石术患者手术护理过程中采用“业务流程再造”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总清除率95.5%(298/312),均无护理并发症.结论:业务流程再造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降低并发症.

    作者:钟少敏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腹腔镜改良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全子宫切除术的佳术式.方法:回顾分析173例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传统经腹全子宫切除术(TAH组)68例,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LTH组)55例,腹腔镜改良全子宫切除术(LMTH组)50例,比较三组手术效果.结果:TAH组、LMTH组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LTH组(P <0.05);LMTH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明显少于其他两组(P <0.05);TAH组术后疼痛时间、术后胃肠蠕动恢复时间、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LTH组、LMTH组(P<0.05).LMTH组阴道残端肉芽发生率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LMTH具有创伤小、病人痛苦轻,术后恢复快的优点.LMTH安全性好,易于掌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文华;张福云;唐红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叶酸、维生素B12结合运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药物结合运动方式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影响.方法:对72例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智力水平、同型半胱氨酸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MMSE、ADL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补充叶酸、维生素B12基础上结合健身运动能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防治及生活自理能力有一定帮助.

    作者:刘洪涛;钟善全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稽留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HIF)-1α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稽留流产绒毛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经B超及β-hCG动态监测证实为稽留流产患者30例,选取同期经B超证实为活胎,因非意愿妊娠在门诊要求行人工流产的早孕妇女3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比较两组绒毛组织中HIF-1α的表达.结果:HIF-1α的表达主要位于绒毛滋养细胞胞浆和胞核;与正常早孕妇女绒毛组织相比较,稽留流产绒毛组织中HIF-1α的阳性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HIF-1α在绒毛组织中的低表达可能与胚胎停育相关.

    作者:刘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微造瘘经皮肾镜吸引取石术中灌注吸引压力的设置与调节

    目的:了解微造瘘经皮肾镜吸引碎石取石术中合适的灌注流量及灌注、吸引压力.方法:对2010年4月至2011年12月96例微造瘘经皮肾吸引取石术中灌注流量及灌注、吸引压力与手术时间,清石率及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关系进行观察.结果:手术开始后将灌注流量调节为500 mL/min,灌注压力为200 mmHg,吸引压力为100 mmHg,碎石开始后巡回护士根据视野清晰度,吸引取石效果,术中出血等情况随时调节,平均清石时间为(40±4)min,87例一次手术结石完全清除,一期清石率约为90.3%,2例行第二期经皮肾镜取石将结石清除,1例行中转开放手术.平均出血量为(105.0±34.6) mL,无胸腔和腹腔积液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天出现体温≥38.5℃者5例.结论:合适的灌注吸引压力保证视野清晰,集合系统低负压平衡,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出血、液体外渗等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曾维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芦荟外敷联合硫酸镁热敷治疗白介素-2肌内注射致硬结22例疗效观察

    肌内注射是将无菌药液注入组织,简单而常用的给药途径,因药物的种类和机体本身素质的不同,有些患者在肌内注射药物后会引起硬结,甚至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热、痛等类似炎症的反应,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也影响治疗和用药效果.我科采用新鲜芦荟外敷联合硫酸镁热敷治疗白介素-2肌内注射致局部硬结2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04年1月至2008年3月在我科肌内注射重组人白介素-2(20 IU/支)致硬结患者22例,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43~68岁,平均年龄52岁.肾癌10例,黑色素瘤2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1例,带状疱疹9例,在用药3天左右均因臀位肌内注射后出现硬结,红肿直径在3 ~6 cm之间.

    作者:郭琼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28例合并基础疾病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合并基础疾病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1年1月采用经后外侧小切口入路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合并基础疾病老年股骨颈骨折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8例老年患者经随访12~15个月,无失访病例.按Harris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优19例,良5例,可2例,差2例.全组于术后2周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无坠积性肺炎、心衰、褥疮、股骨头中心性脱位、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术后1年复查X线假体位置良好,无假体松动、下沉及脱位.结论:积极控制合并基础病是保证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合并基础疾病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唐少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玉屏风散联合孟鲁斯特钠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玉屏风散联合孟鲁斯特钠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方法:将67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口服玉屏风散,同时联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连续用药至少8周.对照组服用孟鲁司特,时间相同.两组均给予酮替芬、氨茶碱、博利康尼口服.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儿咳嗽缓解所需时间、半年后随访两组患儿复发率、哮喘转化率,记录患儿治疗中的感受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儿咳嗽均有改善,缓解所需时间无明显差异;半年后随访治疗组复发率5.56%、哮喘转化率8.33%,对照组复发率25.81%、哮喘转化率32.2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玉屏风散联合孟鲁斯特钠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复发率及哮喘转化率.

    作者:谢冬香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处明胶海绵压迫止血效果的观察

    目的:探讨降低PICC应用于血液患者化疗过程中所致穿刺点出血发生率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PICC置管化疗的血液肿瘤患者86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常规压迫止血:用无菌纱布小方块压在PICC置管穿刺针眼上,贴上透明敷料,压迫时间30 min以上.实验组明胶海绵压迫止血:用明胶海绵折压在PICC置管穿束针眼上,贴上透明敷料,再包扎上弹性绷带,压迫时间1~5 min.结果:观察组渗血天数、渗血量及按压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明胶海绵压迫法止血效果好,且可减少人工压迫时间.

    作者:章玉英;唐秋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丙种球蛋白联合双面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评估

    目的:探讨早期大剂量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双面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80例确诊为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A组立即静脉丙种球蛋白,同时双面蓝光照射治疗;B组仅静脉丙种球蛋白.分别于治疗后24h、48 h、72 h观察每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4h、48 h、72 h,A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B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双面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疗效明显,是理想的新生儿ABO溶血病联合疗法.

    作者:梁志明;周福根;陈建辉;李建国;漆明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腹腔高压的临床治疗体会(附13例报告)

    目的:总结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腹腔高压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3例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腹腔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患者进行了开腹减压,其中11例开腹后腹胀腹痛缓解,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得到纠正,后治愈出院.2例患者因腹腔室隔综合征持续进展,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而死亡.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腹腔高压时早期积极对症治疗,若短期内症状无改善,及时行开腹手术进行减压,可阻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降低各种并发症,提高患者存活率.但应把握好开腹手术的指征和时机.

    作者:卢致洋;蔡联明;肖幼华;刘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经电子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治疗中、晚期中心型肺癌28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应用电子支气管镜引导下介入冷冻治疗中晚期中央型肺癌导致的气道内狭窄及阻塞的疗效以及其安全性.方法:经电子支气管镜对28例确诊为中晚期中央型肺癌患者进行59例次介入冷冻治疗和其治疗前的肺功能和症状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经介入冷冻治疗后,其咳嗽、咯血、发热、呼吸困难、胸痛症状缓解,其阻塞性肺炎、肺不张明显吸收和改善,其中显效64.2%(18/28),有效35.8%(10/28),无效0%(0/28).结论:电子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治疗中晚期中央型肺癌可使其发热、胸痛、呼吸困难和咯血得到很好控制,且瘤体变小,阻塞性肺炎吸收,生活质量改善.是一种安全有效无明显并发症的治疗方法,并为中晚期肺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作者:张敏;乐永宏;欧阳远辉;许嗣磊;谢启蔚;余娟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压疮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压疮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对76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护理分析,总结预防压疮和压疮护理的经验,减少压疮发生,促进压疮早期愈合.结果:除带入压疮4例外,其无压疮发生.3例愈合,1例自动放弃治疗.结论:前瞻性地对患者作压疮风险评估,可以有效地预防压疮.

    作者:周细柔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压颈试验在TCD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比较TCD检测中压颈试验与常规TCD检测对颅内动脉狭窄的检出率.方法:收集4 537例脑血管病病例资料,均行TCD检查,对1 548例患者进行常规TCD检测,对2 989例患者进行了TCD检测中压颈试验,其中上述两种检测方法异常的部分病例(以下简称常规检测异常组和压颈试验检测异常组),即常规检测异常组25例和压颈试验检测异常组36例,进行了全脑血管照影(DSA)对比.结果:(1)行常规TCD检测1 548例患者中,异常950例,异常率61.37%;行TCD检测中压颈试验2 989例患者中,异常2 202例,异常率73.67%.常规TCD检测异常组25例患者和TCD压颈试验检测异常组36例患者,与全脑血管照影(DSA)对比,符合率分别为84%、94.44%;(2)TCD常规检测异常的25例患者,TCD检查对颅内血管狭窄的敏感性为82.61%,特异性为95.7%;(3)TCD压颈试验检测异常的36例患者,TCD检查对颅内血管狭窄的敏感性为88.89%,特异性为96.46%.结论:TCD检测中压颈试验较常规TCD检测对颅内血管狭窄的检测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提高了颅内动脉狭窄的检出率,为临床脑血管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减少或推迟脑缺血疾病的发生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饶艳艳;刘维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一次性胃管在新生儿巨结肠回流灌肠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一次性胃管在新生儿巨结肠回流灌肠中的应用.方法:采用一次性胃管代替肛管进行回流灌肠.结果:经回流灌肠后患儿腹胀明显缓解,经脐腹围较灌肠前小2~3 cm;食欲改善,体重增加.1例合并小肠结肠炎的患儿回流洗肠后使用甲硝唑保留灌肠,灌肠2d后大便性状、恶臭明显改善.无出血、肠穿孔、硬肿症等并发症.结论:只要规范操作,胃管代替肛管行回流灌肠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陈德青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改良腋下及额部冰袋降温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改良腋下及额部盐水乙醇冰袋降温效果.方法:选择120例发热血液肿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选用改良冰袋降温,对照组选用传统橡胶冰袋降温,观察两组降温效果.结果:改良后冰袋降温(实验组)效果优于传统冰袋降温(对照组)效果.结论:改良后盐水乙醇冰袋制作简单,可稳妥、紧贴地固定在病人的额部及腋下,使用方便,舒适,降温速度快,持续时间长.

    作者:方家香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米索前列醇配伍利多卡因用于人工流产32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索米索前列醇配伍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40例自愿要求人工流产的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20例,术前1h舌下含化米索前列醇200μg,术中予利多卡因5mL宫颈局部注射后按常规行人工流产.对照组320例,术前不做任何处理,术中按常规行人工流产.观察宫颈软化效果、镇痛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人流综合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米索前列醇配伍利多卡因用于人工流产中其镇痛效果及宫颈软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人流综合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米索前列醇配伍利多卡因用于人工流产中能充分扩张软化宫颈,改善其松弛度,减轻疼痛,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人流综合症的发生率.

    作者:叶洪云;李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原发颅内淋巴瘤影像与病理对照分析

    目的:结合病理资料,分析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影像表现,旨在提高对其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结合影像、病理特征分析15例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结果:15例患者男∶女=8∶7,发现21个病灶,其中12例为单发,3例为多发.病灶呈为类圆形13个,“尖角征”7个,“缺口征”5个,“握拳征”1个,坏死囊变4个.其中CT扫描9例,高密度2个,稍高密度1个,稍低密度1个,等密度5个.T1 WI均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13例,高信号2例.瘤周水肿与占位效应轻、中度14例,重度1例.团块状和结节状均匀明显强化13例,花环样及环样2例.坏死囊变4例.术中血供丰富4例,11例一般.大体病理,多为质软灰红色,血供一般,质脆1例.镜下肿瘤细胞呈弥漫密集分布,瘤细胞大小较一致,胞质及水分少,核大,可见瘤细胞围绕血管呈袖套样浸润,网状纤维染色显示纤维结构较丰富.结论:原发性颅内淋巴瘤有某些独特影像特征,可提高本病的术前诊断.

    作者:胡忠文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