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奥美拉唑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效果观察

王斯亮

关键词:奥美拉唑, 西咪替丁, 应激性溃疡, 重型颅脑损伤
摘要: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对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作用.方法:对两组各6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例分别应用奥美拉唑和西咪替丁预防应激性溃疡出血并进行对照观察.结果:奥美拉唑组中有4例出现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率为6.1%.西咪替丁组中有16例出现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率2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比西咪替丁更能有效地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腋下及额部冰袋降温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改良腋下及额部盐水乙醇冰袋降温效果.方法:选择120例发热血液肿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选用改良冰袋降温,对照组选用传统橡胶冰袋降温,观察两组降温效果.结果:改良后冰袋降温(实验组)效果优于传统冰袋降温(对照组)效果.结论:改良后盐水乙醇冰袋制作简单,可稳妥、紧贴地固定在病人的额部及腋下,使用方便,舒适,降温速度快,持续时间长.

    作者:方家香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Th17细胞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影响进展

    新发现的T细胞亚型(Th17细胞),其分化过程、表达的细胞因子及生物学功能完全不同于以往的T细胞亚型.近研究表明,Th17细胞功能的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密切关系.本文就Th17细胞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做综述.

    作者:谢家和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支气管原发性平滑肌瘤1例临床观察

    1病例报告患者,女,24岁.因咳嗽、伴发热、胸痛、气促3天于2012年2月11日入院.患者3天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黄白色痰,量中,伴畏寒、寒战、发热,体温波动于38.6℃左右,午后及夜间发热明显,伴胸痛,不向他处放射,咳嗽及深呼吸时加剧,感气促、呼吸困难,活动后明显,无喘息,夜间尚能平卧,在门诊治疗效果欠佳而住院治疗.查体:T 38.5℃,P 85次/min,R20次/min,BP 20/80mmHg.发育正常,营养差.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出血点及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专科情况:胸廓对称无畸形,胸骨无压痛,肋间隙正常,呼吸运动两侧对称,语颤两侧对称,未触及胸膜摩擦感,右肺叩诊呈实音,右肺呼吸音减弱,右肺可闻及少许湿性罗音,双下肢无明显水肿.X线检查:胸廓对称,骨质未见异常,双肺纹理稍增粗,右下肺野见大片状三角形致密影,尖端指向肺门,右心缘及右膈被遮,气管居中,右侧肋膈角变钝,左膈面光整,左侧肋膈角锐利.

    作者:刘庚华;肖海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内痔生肌散油纱条外敷对内痔术后创口愈合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内痔术后创面愈合的治疗方法.方法:260例内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30例采用内痔生肌散油纱条敷于痔切口,对照组130例采用0.5%的甲硝唑纱条敷于痔切口,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16.6±3.1)天,较对照组(24.7±4.5)天显著缩短(P <0.001);两组比较有显著的差异.结论:内痔生肌散油纱条对痔术后创口愈合有促进作用.

    作者:黄甫峰;张鸿兰;康昆波;舒小琼;程贤林;黄晓伟;胡益利;黄箕然;彭静;刘守亮;熊国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透明质酸钠关节内注射配合可调式运动护膝防治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钠膝关节内注射配合可调式运动护膝防治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人行透明质酸钠膝关节内注射配合可调式运动护膝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治愈90例,好转40例,未愈5例,总有效率为96.29%.结论:透明质酸钠关节内注射配合可调式运动护膝防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能够改善关节功能,减轻疼痛,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端午;丁祥;陈惠;杨武;刘勇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37例喉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喉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2008年3月~2012年3月共收治的37例喉癌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患者围手术期经采取心理护理、全麻的术后护理、气管套管的护理、口咽部护理、营养护理、吞咽训练护理等多种有效护理措施后,无1例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均痊愈出院.结论:加强喉癌患者的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是协助喉癌患者手术取得成功的重要部分,可全面提高喉癌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

    作者:叶锦素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PICC半卧位送管防止导管异位的研究

    目的:比较两种PICC置管送管时不同体位法致导管异位的发生率,探讨减少PICC导管异位的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放疗二科行PICC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采取半卧位送管(研究组)和常规平卧位送管(对照组).结果:研究组PICC的头端导管异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PICC置管送管过程中取半卧位方法,在不借助现代影像学仪器导入的前提下,可以有效降低导管异位发生率,提高置管的成功率和工作效率.

    作者:温盛瑛;刘晓云;肖鸿;曾莺婷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叶酸、维生素B12结合运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药物结合运动方式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影响.方法:对72例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智力水平、同型半胱氨酸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MMSE、ADL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补充叶酸、维生素B12基础上结合健身运动能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防治及生活自理能力有一定帮助.

    作者:刘洪涛;钟善全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紫外线消毒防护架设计与临床应用

    紫外线消毒是一种有效、经济实用的空气消毒方法,目前仍在全国各级医院广泛使用,杀菌率可达90%以上.但肌肤、眼睛暴露紫外线下能导致结膜炎、皮肤红斑、重者会引发癌变.因此病人的防护措施不容忽视.我科自制的紫外线消毒防护架可在紫外线消毒时对病人的皮肤、眼睛进行有效防护,并解决了消毒时不易进行病情观察的问题,在我科临床应用一年,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黄玉菁;温薇;廖新艺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腹腔镜改良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全子宫切除术的佳术式.方法:回顾分析173例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传统经腹全子宫切除术(TAH组)68例,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LTH组)55例,腹腔镜改良全子宫切除术(LMTH组)50例,比较三组手术效果.结果:TAH组、LMTH组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LTH组(P <0.05);LMTH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明显少于其他两组(P <0.05);TAH组术后疼痛时间、术后胃肠蠕动恢复时间、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LTH组、LMTH组(P<0.05).LMTH组阴道残端肉芽发生率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LMTH具有创伤小、病人痛苦轻,术后恢复快的优点.LMTH安全性好,易于掌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文华;张福云;唐红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冠脉搭桥患者全麻诱导期应激反应影响的研究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冠脉搭桥患者全麻诱导期应激反应影响.方法:择期冠脉搭桥患者45例,随机分成3组,Ⅰ、Ⅱ、Ⅲ组,每组15例,分别以舒芬太尼0.5 μg/kg、1.0 μg/kg、1.5 μg/kg麻醉诱导,记录麻醉诱导前(T1)、麻醉诱导后(T2)、气管插管时(T3)、插管后1 min(T4)、插管后5min(T5)时的HR、MAP及儿茶酚胺水平.结果:Ⅰ、Ⅲ组各时段HR、MAP、儿茶酚胺水平变化较大,Ⅱ组相对平稳.结论:舒芬太尼1.0 μg/kg在冠脉搭桥全麻诱导能有效地抑制应激反应,维持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稳定.

    作者:段志胜;焦丰;陈华敏;刘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肛肠综合治疗仪治疗混合痔的临床观察

    我院自2003年1月到2008年1月分别采用肛肠综合治疗仪及传统的外剥内扎手术治疗混合痔720例,现将治疗效果对比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720例患者均按2006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制定的混合痔诊断标准.临床分度:Ⅱ度390例.Ⅲ度260例.Ⅳ度70例.其中490例使用肛肠治疗仪治疗,男310例,女180例,平均41.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度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郭晓峰;刘强;帅文慧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一次性胃管在新生儿巨结肠回流灌肠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一次性胃管在新生儿巨结肠回流灌肠中的应用.方法:采用一次性胃管代替肛管进行回流灌肠.结果:经回流灌肠后患儿腹胀明显缓解,经脐腹围较灌肠前小2~3 cm;食欲改善,体重增加.1例合并小肠结肠炎的患儿回流洗肠后使用甲硝唑保留灌肠,灌肠2d后大便性状、恶臭明显改善.无出血、肠穿孔、硬肿症等并发症.结论:只要规范操作,胃管代替肛管行回流灌肠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陈德青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筋膜瓣早期修复胫前区皮肤缺损13例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胫前区皮肤缺损或严重挫伤,常发生胫前区骨外露,干燥骨坏死等,早期处理较困难.自2005年5月~2011年12月,我科应用小腿横向翻转筋瓣早期修复胫前区皮肤缺损13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9例,女4例,年龄10~ 61岁,平均34岁.右侧7例,左侧5例.开放性骨折软组织损伤程度Gustilo分类,本组13例均为Ⅲ型,其中ⅢA型3例,ⅢB型8例,ⅢC型2例.受伤机制:车祸伤11例,重物砸伤1例,高处坠落伤2例.合并颅脑损伤1例.伤后致清创时间6h内7例,6~8h3例,大于8h2例.

    作者:陈彦震;赖晓榕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微造瘘经皮肾镜吸引取石术中灌注吸引压力的设置与调节

    目的:了解微造瘘经皮肾镜吸引碎石取石术中合适的灌注流量及灌注、吸引压力.方法:对2010年4月至2011年12月96例微造瘘经皮肾吸引取石术中灌注流量及灌注、吸引压力与手术时间,清石率及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关系进行观察.结果:手术开始后将灌注流量调节为500 mL/min,灌注压力为200 mmHg,吸引压力为100 mmHg,碎石开始后巡回护士根据视野清晰度,吸引取石效果,术中出血等情况随时调节,平均清石时间为(40±4)min,87例一次手术结石完全清除,一期清石率约为90.3%,2例行第二期经皮肾镜取石将结石清除,1例行中转开放手术.平均出血量为(105.0±34.6) mL,无胸腔和腹腔积液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天出现体温≥38.5℃者5例.结论:合适的灌注吸引压力保证视野清晰,集合系统低负压平衡,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出血、液体外渗等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曾维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2例分析

    目的:提高全科医师对甲状腺减低性心脏病的认识,以便及时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例甲状腺减低性心脏病患者误诊的临床资料.结果: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患者均有典型的甲减临床表现,同时又具有心血管系统的特殊改变.结论:早期诊断并予以甲状腺素替代及改善心功能药物,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并逆转心血管病变发展.

    作者:田克钧;钟一鸣;谢东明;周爱琴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消化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后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消化内科100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2010年5月至10月收治住院的50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0年11月至2011年4月收治住院的500例患者为研究组.出院时对2组患者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统计,并进行比较.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研究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够优化医院内部服务,提高管理质量,切实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促进医护和医患关系的和谐,值得推广.

    作者:刘春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50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后5年随访调查分析

    目前,国内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除了采用手术治疗技术外,大多数仍然还是采用中医治疗的方法.我科在2006年完成《赣州地区腰椎间盘突出中医证候学及辨证分型研究及治疗》[1]课题的基础上,随访研究对象治疗后5年的相关临床症状,对其复发患者作进一步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蔡加;张统海;赖春柏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先天性膀胱憩室引起尿路梗阻致肾功能不全10例诊治分析

    目的:总结先天性膀胱憩室引起尿路梗阻的影响和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先天性膀胱憩室引起尿路梗阻致肾功能不全病历资料.临床表现排尿困难、尿潴留、反复尿路感染,后出现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等肾功能不全症状,均经排尿性膀胱造影检查确诊,均有膀胱输尿管返流.结果:10例患者均行膀胱憩室切除术,3例行输尿管探查,均未行输尿管膀胱再吻合术,随访患者排尿恢复正常,6例肾功能恢复正常,4例肾功能仍有轻度升高.结论:膀胱憩室较常见,但先天性膀胱憩室较少见,引起肾功能不全更少见,但出现肾功能不全病情危重,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陈林;肖国庚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米非司酮联合氨甲蝶呤和宫外孕Ⅱ号方治疗异位妊娠12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宫外孕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126例宫外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采用氨甲喋呤50 mg/m2,单次分两臀部肌肉注射;观察组66例:采用米非司酮50 mg,一日二次,口服连用3天,加用氨甲喋呤50 mg/m2,单次分两臀部肌肉注射,并配合宫外孕Ⅱ号方加减,观察二组疗程,治愈率,输卵管复通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输卵管通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氨甲蝶呤和宫外孕Ⅱ号方治疗未破裂异位妊娠优于单用氨甲喋呤,且对再次妊娠有益.

    作者:夏爱华;徐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