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钦文;叶军明
目的:探讨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508例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的105例为A组,血糖控制良好的403例为B组,同时取同期正常孕产妇500例分C组,比较3组母儿结局.结果:A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巨大儿、剖宫产率均显著高于B组、C组,P<0.01;A组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窒息、巨大儿、转科率均显著高于B组、C组,P<0.01.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对孕产妇及新生儿都有可能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要重视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治疗、管理,以减少母儿不良结局的发生.
作者:胡晓婷;周小玲;陈宏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甲硝唑联合阿奇霉素在小儿人芽囊原虫(Blastocystis hominis,B.h)感染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对门诊小儿腹泻患者均采用便后立即检测,粪便生理盐水涂片碘染色后在显微镜下检查进行确诊,确诊后采用随机分组观察,甲硝唑治疗组24例、阿奇霉素治疗组24例和甲硝唑加阿奇霉素联合治疗组24例,观察3组疗效情况.结果:甲硝唑治疗组和阿奇霉素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62.5%,66.6%,联合用药组为95.8%,甲硝唑治疗组和阿奇霉素治疗组统计学上无差异,P> 0.05;联用药组与甲硝唑组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1;联合用药组与阿奇霉素组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6天与9天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甲硝唑、阿奇霉素对人芽囊原虫感染均有较好治疗作用,联合用药比单用药疗效较好,疗程以6天为宜.
作者:朱经林;刘南海;黄要赣;黄小青;刘井秀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Ⅲ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治疗疗效评价.方法:对60例Ⅲ度烧伤病人(均有肌肉、肌腱烧伤,部分患者有骨外露),按烧伤部位、烧伤面积及烧伤程度基本相同,随机分成实验组(VSD组)和对照组(常规用药组).实验组清创后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进行治疗,后再手术植皮;对照组清创后常规换药治疗,后再手术植皮.对比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植皮成活率及术后外观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创面植皮成活率高,愈合后创面更美观,更好的功能.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对伴有肌肉、肌腱及骨外露的Ⅲ度烧伤创面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卫虎;王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随着近年微波消融技术的发展,经皮肝穿微波消融术广泛应用于肝癌手术治疗,并已获得与手术切除相近的远期疗效[1].我科对28例肝癌患者行经皮肝穿刺微波消融治疗,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28例患者,男22例,女6例,年龄33~76岁,平均57.5岁,平均住院时间16.9天.经B超、CT、MRI、AFP检查或术中冰冻病理证实为肝癌.其中原发性肝癌7例,结肠癌肝内转移2例,十二指肠乳头癌肝内转移1例,肝癌TACE术后复发11例,肝门部胆管癌术后复发1例.单发16例,多发12例.消融瘤体直径1.2 cm×1.2cm×1 cm,大瘤体10 cm×8 cm×6 cm.全部病例均有乙肝肝炎肝硬化,肝功能A级16例,B级9例,C级3例.
作者:肖美萍;陈学洪;温芳芳;叶林娇;谢玉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应用电子支气管镜引导下介入冷冻治疗中晚期中央型肺癌导致的气道内狭窄及阻塞的疗效以及其安全性.方法:经电子支气管镜对28例确诊为中晚期中央型肺癌患者进行59例次介入冷冻治疗和其治疗前的肺功能和症状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经介入冷冻治疗后,其咳嗽、咯血、发热、呼吸困难、胸痛症状缓解,其阻塞性肺炎、肺不张明显吸收和改善,其中显效64.2%(18/28),有效35.8%(10/28),无效0%(0/28).结论:电子支气管镜介入冷冻治疗中晚期中央型肺癌可使其发热、胸痛、呼吸困难和咯血得到很好控制,且瘤体变小,阻塞性肺炎吸收,生活质量改善.是一种安全有效无明显并发症的治疗方法,并为中晚期肺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作者:张敏;乐永宏;欧阳远辉;许嗣磊;谢启蔚;余娟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患者,女性,69岁,右髋部疼痛、跛行3年,加重3月入院.入院诊断:右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既往有哮喘病史,过敏体质,青霉素、头孢类、阿司匹林、乳胶等过敏史.术前常规实验室检查无异常,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右全髋置换术,入手术室患者生命体征平稳,ASAⅡ级,腰2-3穿刺成功后,0.75%罗哌卡因1.6 mL行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置管留作术后镇痛,术中麻醉平稳,术毕予术后硬膜外持续镇痛(PCEA)(0.2%罗哌卡因+3 μg/mL芬太尼混合液,2 mL/h),安返病房.
作者:钟钦文;叶军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微造瘘经皮肾镜吸引碎石取石术中合适的灌注流量及灌注、吸引压力.方法:对2010年4月至2011年12月96例微造瘘经皮肾吸引取石术中灌注流量及灌注、吸引压力与手术时间,清石率及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关系进行观察.结果:手术开始后将灌注流量调节为500 mL/min,灌注压力为200 mmHg,吸引压力为100 mmHg,碎石开始后巡回护士根据视野清晰度,吸引取石效果,术中出血等情况随时调节,平均清石时间为(40±4)min,87例一次手术结石完全清除,一期清石率约为90.3%,2例行第二期经皮肾镜取石将结石清除,1例行中转开放手术.平均出血量为(105.0±34.6) mL,无胸腔和腹腔积液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天出现体温≥38.5℃者5例.结论:合适的灌注吸引压力保证视野清晰,集合系统低负压平衡,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出血、液体外渗等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曾维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比较TCD检测中压颈试验与常规TCD检测对颅内动脉狭窄的检出率.方法:收集4 537例脑血管病病例资料,均行TCD检查,对1 548例患者进行常规TCD检测,对2 989例患者进行了TCD检测中压颈试验,其中上述两种检测方法异常的部分病例(以下简称常规检测异常组和压颈试验检测异常组),即常规检测异常组25例和压颈试验检测异常组36例,进行了全脑血管照影(DSA)对比.结果:(1)行常规TCD检测1 548例患者中,异常950例,异常率61.37%;行TCD检测中压颈试验2 989例患者中,异常2 202例,异常率73.67%.常规TCD检测异常组25例患者和TCD压颈试验检测异常组36例患者,与全脑血管照影(DSA)对比,符合率分别为84%、94.44%;(2)TCD常规检测异常的25例患者,TCD检查对颅内血管狭窄的敏感性为82.61%,特异性为95.7%;(3)TCD压颈试验检测异常的36例患者,TCD检查对颅内血管狭窄的敏感性为88.89%,特异性为96.46%.结论:TCD检测中压颈试验较常规TCD检测对颅内血管狭窄的检测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提高了颅内动脉狭窄的检出率,为临床脑血管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减少或推迟脑缺血疾病的发生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饶艳艳;刘维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网膜悬吊手术在腹膜透析管堵管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我科32例腹膜透析管堵管后行腹腔镜诊治患者,所有患者均为网膜包裹粘连腹透管,全部患者顺利施行腹腔镜下粘连网膜松解,再将网膜悬吊于肝圆韧带上,并将Tenckhoff腹透管重新植入膀胱直肠窝或子宫直肠窝.结果: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粘连网膜松解、悬吊手术,手术时间20 ~35 min,手术后顺利康复,接受腹膜透析并出院.随访至今没有出现再堵管病例.结论:腹腔镜粘连网膜松解、悬吊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大大减少再堵管发生率等优点,临床应用前景好.
作者:方传发;张磊;彭红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肩关节周围炎以肩关节及其周围的肌肉筋骨疼痛、酸胀、麻木,遇冷痛增,夜间尤甚,肩关节功能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检查可见肩部肌肉萎缩,局部压痛,肩关节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受限,尤以外展、外旋、后伸受限为明显.X线检查一般无特殊改变.自2006年以来笔者采用局部封闭、手法按摩、内服中药肩凝汤、配合自主功能锻炼,四法联治肩关节周围炎147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太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薯莨水提液对小鼠离体子宫平滑肌收缩性能的影响.方法:取经过苯甲酸雌二醇预处理小鼠的子宫平滑肌置于恒温通气的麦氏浴槽中,分别滴加生理盐水、缩宫素或不同浓度的薯莨水提液,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子宫平滑肌收缩曲线,用软件测出给药后子宫平滑肌条的大收缩强度、平均强度和收缩频率的改变值,并计算活动力.结果:随着薯莨水提液浓度的增加,小鼠子宫平滑肌大收缩强度和平均收缩强度也随之增加(P>0.05),高剂量薯莨水提液使子宫活动力增强(P >0.05).结论:薯莨水提液可提高小鼠离体子宫平滑肌的收缩性能,且存在剂量依赖性.
作者:丁乐;刘明轩;彭绵林;杨人泽;魏桂林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新发现的T细胞亚型(Th17细胞),其分化过程、表达的细胞因子及生物学功能完全不同于以往的T细胞亚型.近研究表明,Th17细胞功能的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密切关系.本文就Th17细胞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做综述.
作者:谢家和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嗜酸细胞腺瘤的临床、组织病理学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甲状腺嗜酸细胞腺瘤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临床、影像学、组织病理学特征及诊治方法.结果:甲状腺嗜酸细胞腺瘤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不典型,但有其独特的组织病理学结构.2例患者均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后恢复良好,未发现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甲状腺嗜酸细胞腺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甲状腺良性肿瘤,其确诊需要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应与嗜酸细胞腺癌、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癌等鉴别.手术切除是治疗甲状腺嗜酸细胞腺瘤的首选治疗方法,术后应进行长期密切随访.
作者:肖荣发;陈惟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降低PICC应用于血液患者化疗过程中所致穿刺点出血发生率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PICC置管化疗的血液肿瘤患者86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常规压迫止血:用无菌纱布小方块压在PICC置管穿刺针眼上,贴上透明敷料,压迫时间30 min以上.实验组明胶海绵压迫止血:用明胶海绵折压在PICC置管穿束针眼上,贴上透明敷料,再包扎上弹性绷带,压迫时间1~5 min.结果:观察组渗血天数、渗血量及按压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明胶海绵压迫法止血效果好,且可减少人工压迫时间.
作者:章玉英;唐秋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合并基础疾病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1年1月采用经后外侧小切口入路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合并基础疾病老年股骨颈骨折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8例老年患者经随访12~15个月,无失访病例.按Harris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优19例,良5例,可2例,差2例.全组于术后2周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无坠积性肺炎、心衰、褥疮、股骨头中心性脱位、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术后1年复查X线假体位置良好,无假体松动、下沉及脱位.结论:积极控制合并基础病是保证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合并基础疾病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唐少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对使用微柱凝胶交叉配血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解决疑难配血的处理方法,并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方法:对使用微柱凝胶交叉配血中23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3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微柱凝胶交叉配血试验中2例为不规则抗体阳性、主次侧均为阳性,21例为不规则抗体阴性、主侧阴性次侧阳性.结论:不规则抗体阳性、主次侧均为阳性的为自身溶血性贫血患者,宜选择不规则抗体对应抗原阴性的滤白洗涤红细胞;不规则抗体阴性、主侧阴性次侧阳性的血液病及尿毒症患者宜选择滤白洗涤红细胞;药物导致的不规则抗体阴性、主侧阴性次侧阳性贫血患者可选择滤白悬浮红细胞.
作者:徐静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稽留流产绒毛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经B超及β-hCG动态监测证实为稽留流产患者30例,选取同期经B超证实为活胎,因非意愿妊娠在门诊要求行人工流产的早孕妇女3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比较两组绒毛组织中HIF-1α的表达.结果:HIF-1α的表达主要位于绒毛滋养细胞胞浆和胞核;与正常早孕妇女绒毛组织相比较,稽留流产绒毛组织中HIF-1α的阳性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HIF-1α在绒毛组织中的低表达可能与胚胎停育相关.
作者:刘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对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作用.方法:对两组各6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例分别应用奥美拉唑和西咪替丁预防应激性溃疡出血并进行对照观察.结果:奥美拉唑组中有4例出现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率为6.1%.西咪替丁组中有16例出现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率2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比西咪替丁更能有效地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
作者:王斯亮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帆状胎盘前置血管破裂是产科罕见的严重急症,出血量虽少,但在极短时间内易致胎儿宫内窘迫死亡.我科2011年1月至今共发生2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例1,患者26岁,医师,否认既往孕产史,因停经30+2周,无痛性阴道流血1+h于2011年1月13日1时入院,既往无阴道出血史,定期产检,查体:T 36.4℃,P 78次/分,BP100/80 mmHg,心肺听诊未见异常,产检:宫高29 cm,腹围88 cm,胎心音120次/分,欠规则,彩超提示边缘性前置胎盘,13日0时左右无诱因出现阴道流血,超月经量,入院后予心痛定、硫酸镁抑制宫缩及止血对症治疗,并考虑胎儿窘迫,患者及家属要求顺其自然,放弃抢救胎儿,入院后胎心音欠规则,120次/分,后胎心音减慢至50次/分,予7时胎心音消失,B超提示死胎.
作者:李彩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我院自2003年1月到2008年1月分别采用肛肠综合治疗仪及传统的外剥内扎手术治疗混合痔720例,现将治疗效果对比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720例患者均按2006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制定的混合痔诊断标准.临床分度:Ⅱ度390例.Ⅲ度260例.Ⅳ度70例.其中490例使用肛肠治疗仪治疗,男310例,女180例,平均41.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度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郭晓峰;刘强;帅文慧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