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皎;许红梅
为提高重组大肠杆菌生产L-色氨酸的产量,减少乙酸和色素的生成,考察了比生长速率的梯度控制和溶氧的分阶段控制对生产L-色氨酸的影响.在确定了合适的工艺控制后,L-色氨酸的产量提高为41.8g/L,比工艺优化前提高了30%.
作者:刘杰;肖江锋;黄建民;闻亚红;赵杜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提高解郁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解郁颗粒中的刺五加、丹参、当归、白芍进行定性鉴别.结果:薄层色谱图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方法简便可行,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本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潘艳萍;王培涛;李嗣东;孙朝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AMPK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是一种异源三聚体酶,存在于多种组织,如肝脏、骨骼肌、心肌、脑等.AMPK对调节体内能量平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被称为“细胞能量感受器”.当机体受到生理或病理刺激导致能量消耗时,AMPK被激活,关闭合成代谢途径,抑制ATP消耗;开启分解代谢途径,维持细胞内ATP总水平.研究表明,AMPK的激活能够通过一些生理和药理作用因子,对心血管痰病产生积极的调节.因此,进一步深入对AMPK调节作用的研究,将为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作者:苏岩;季宇彬;郭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钬激光腔内治疗尿道狭窄的疗效.方法:11例患者采用榆尿管镜下钬激光内切开联合筋膜扩张器扩张术,观察术后临床疗效.结果:11例患者术后排尿通畅,尿线增粗.结论:榆尿管镜钬激光联合扩张腔内治疗尿道狭窄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吴杰民;黄毅彬;谢恩杰;陈艳萍;陈景琳;周源源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是革兰阴性细菌外膜的主要成分,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O-抗原三部分组成.类脂A是LPS的毒性和生物活性中心,它由2分子葡萄胺、磷酸盐和一定量的脂肪酸构成[1,2].LPS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其在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及疾病演化中有重要作用,被认为是造成全身性炎症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同时LPS又具有复杂的生物学活性,是一种免疫增强剂[3].1 脂多糖的活性和生物学作用脂多糖的生物学活性十分广泛,不仅能激活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一些免疫细胞,还能促进细胞因子生成、活化补体、以及增强免疫活性等作用[4].王凤明等[5]证实,LPS对人牙髓细胞的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对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孙艳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比较过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和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为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微创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患者,其中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40例,采用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治疗40例,比较两组手术的手术时间、一次清石率、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采用SPSS19.0进行卡方检验与t检验.结果:经皮肾输尿管镜和后腹腔镜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失血量、术中输血比例平均进流食时间、平均卧床时间、一次性净石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4±13比178 ±44,49±11ml比82±23ml,6/15%比0/0%,2.3-±0.6d比1.2±0.4d,4.8±2.4d比2.2±1.2d,34/85%比40/100%,8/20%比10/25%,除了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明显,其余观察指标均有明显差异.结论: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加快患者康复时间,可作为输尿管上段结石的首选方法.
作者:李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建立微生物比浊法测定麦迪霉素效价的方法.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试验菌,菌液浓度为1.0%,培养测定时间为3-4小时.结果:麦迪霉素浓度在1.0~3.0U/mL的范围内,浓度的对数与吸光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85),平均回收率为100.5%,RSD为0.12%.结论:微生物比浊法测定麦迪霉素的效价简便,快速.
作者:张胜波;陈玉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建立酸枣仁颗粒的薄层色谱(TLC)鉴别方法,为控制其产品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对方中的酸枣仁、知母、甘草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在TLC色谱中均能检测出酸枣仁、知母、甘草.结论:定性方法准确可行,重复性好,该方法可作为该品种的质量标准.
作者:刘文亮;石原;赛春梅;高世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血管病变好发部位.方法:将我院就诊的经检查确诊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126例,分为两组:糖尿病(DM)组和非糖尿病(NDM)组.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查下肢动脉,测量舒张末期内径、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及血流动力学参数Vmax、PI,狭窄>50%的血管计入统计表.结果: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发病年龄提前,病变多累及腘动脉及其以远的动脉,更多累及小血管.结论:早期对糖尿病患者小血管进行超声监测十分必要.
作者:巨兰;陈旭;杨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以芦丁为对照品,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民族药飞龙掌血枝叶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飞龙掌血枝叶中总黄酮的相对百分含量为10.56%,精密度实验RSD为1.82%;卢丁对照品在0.01375~0.2200mg/mL范围有良好的线牲关系,回归方程为A=10.27C +0.0138,相关系数R2 =0.999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能为飞龙掌血药用价值的开发及扩大资源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作者:何可群;李相兴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生化制药技术》课程是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但由于课程理论性强、学习内容比较枯燥,容易使学生丧失兴趣.本文从角色教学法的实施对培养学生专业学习兴趣与动力的研究入手,将角色教学法引入到具体专业授课过程中,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专业课教学效果的目的,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作者:杨晶;杨庆;关力;王涛;孙佳;刘程诚;李楠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复发胆管结石引起急性重症胆管炎的手术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48例因复发性胆管结石引起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经开腹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42例,术后痊愈出院41例,术后死亡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保守治疗6例,好转出院2例,死亡4例.本组手术治愈率97.6%,保守治疗死亡率66.7%.结论:及时手术解除胆道梗阻并行T管引流是治疗复发胆管结石引起急性重症胆管炎的主要手段,同时重视手术前后积极配合加强支持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罗千观;吴伟;陆汉龙;罗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利凡诺纱条配合红霉素软膏治疗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给予利凡诺纱条配合红霉素软膏换药治疗进行分析.结果:用利凡诺纱条配合红霉素软膏治疗组的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的单用利凡诺纱条治疗组,统计学有显著性意义(p <0.001).结论:用利凡诺纱条配合红霉素软膏治疗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有确切疗效.
作者:周勤仙;张小芳;罗纯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小儿秋季腹泻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小儿腹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给予常规基础治疗的同时,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面综合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我们从严密观察病情、消毒隔离、心理疏导、皮肤护理、饮食指导、静脉补液等方面加强对小儿腹泻的护理,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疗效,对小儿腹泻的治疗有积极意义.
作者:崔明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CAPD患者不同治疗阶段的血浆C反应蛋白(CLP)、血红蛋白(HGB)、纤维蛋白原(FIB)、脂蛋白a(Lipa)、白蛋白(ALB)、血肌酐(Scr)、尿素清除指数(KT/V)、24h尿量(U24h)、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指标间关系,时影响CAPD患者容量超荷因素进行初步研究.方法:测定60例CAPD患者不同治疗阶段的血浆C反应蛋白(CRP)、血红蛋白(HGB)、纤维蛋白原(FIB)、脂蛋白a(Lipa)、白蛋白(ALB)、血肌酐(Scr)、尿素清除指教(KT/V)、24h尿量(U24)、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 C),分析容量超荷组和对照组各指标间的差异.结果:不同监测指标在CAPD治疗6月、12个月、18个月,均有显著的变化,而且随着CAPD治疗,KT/V变化提示腹膜转运类型呈动态演变.结论:纠正血糖血脂代谢异常、控制微炎症的发生、纠正营养不良及降低血液粘滞度,才能避免或减少CAPD患者容量超荷的发生.
作者:杨军;巨兰;庞利;王惠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本文对黑木耳多糖的微波提取工艺进行了考察.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方法考察微波提取佳工艺条件.结果显示,佳提取工艺为微波功率90W、提取时间20min、料液比1:25、提取次数为4次,黑木耳多糖得率为10.52%.微波法提取黑木耳多糖效率高,能耗小.
作者:尚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生收受医药厂商的“回扣”行为之所以屡禁不止,是因为有着深层而又复杂的社会因素.调整医药产业结构、健全医药市场体系、深化卫生体制改革、转换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和提高医生合法收入水平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路径与方式.
作者:傅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了叶酸介导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的冻于工艺及其表征.方法:选用甘露醇、牛血清白蛋白及海藻糖三种冻干保护剂,以叶酸介导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冻干前与复溶后聚集状态(平均粒径和多分散系数)、表现形态、稳定性系数fc及Zeta电位为指标,筛选冻干保护的合适浓度,并考察在适当浓度下纳米粒微观形态及复溶后8小时连续稳定性.结果:三种冻干保护剂在浓度不小于1%时起到保护作用.与无保护剂样品相比,冻干后紫杉醇纳米粒粒径更小,分布范围更窄,能够在水相中充分溶解,且在复溶后连续8小时内有良好的稳定性.结论:通过对叶酸介导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冻干工艺及表征的研究,证明合适的冻干保护剂浓度条件下可以获得稳定的紫杉醇纳米粒冻干注射剂.
作者:金晓慧;赵冬梅;祖元刚;张衷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白藓(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为芸香科(Rutaceae)白藓属(Dictamnus)植物.本实验主要对黑龙江牡丹江地区白藓的95%乙醇提取物通过纸片琼脂扩散法和MIC法进行了抑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白藓种壳醇提物的氯仿相、乙酸乙醇相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的抑菌作用相似,对变形杆菌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在其中等强度的极性部位乙酸乙酯萃取相.从上述实验结果可得出结论:极性较强的乙酸乙酯相提取物对4种细菌抑菌效果较为突出.白藓种壳粗提物氯仿相对供试菌的小抑菌浓度分别是金葡菌1.57 mg· ml-1、大肠杆菌1.57mg· ml-1、枯草杆菌3.13 mg.ml-1,变形杆菌3.13 mg·ml-1.白藓种壳粗提物乙酸乙酯相对供试菌的小抑菌浓度分别:金葡菌1.57 mg·ml-1、大肠杆菌1.57 mg· ml-1、枯草杆菌3.13 mg·ml-1,且对变形杆菌无抑菌效果.
作者:丁芬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紫杉醇长循环热敏前体脂质体的制备并对其性质进行考察.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紫杉醇长循环热敏脂质体,再用冷冻干燥技术制备紫杉醇长循环热敏前体脂质体;采用激光粒度仪考察粒径和Zeta电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其含量与包封率;并考察脂质体的体外释药特性.结果:紫杉醇长循环热敏前体脂质体水合后形成紫杉醇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粒径均值为(108.6 ±3.6)nm,Zeta电位的均值为(-12.2±1.8)mV,包封率可达96.2%;该脂质体在相变温度42℃下药物释放达到95%以上.结论:紫杉醇长循环热敏前体脂质体的制备工艺稳定,载药量大,包封率高,具有良好的热敏性;含量及其包封率测定方法简单、快速、准确.本实验可为紫杉醇静脉注射用新制剂的开发提供研究基础.
作者:高宁;李津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