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根除HP对FD预后的影响

宋晓琴;邱春雷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根除, 功能性消化不良, 14C尿素呼气试验
摘要:目的:评价根除HP阳性的FD患者的预后.方法:将60例HP阳性的FD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奥美拉唑和莫沙必利治疗,治疗组20例给予抗HP治疗: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治疗.治疗后4周行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于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1周、6个月分别进行症状评分,将上述结果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90%,其中HP根除组1个月末和6月后的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未根除组症状积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0.0%,与对照组6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幽门螺杆感染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其疗效显著.提示HP感染与FD之间存在明显关系.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妈富隆防治人工流产术后月经紊乱的临床观察

    人工流产不是避孕方法,但在计划生育的规化中却是不可缺少的,任何一种避孕方法都有失败的可能性,尤其是未生育的年轻妇女,要求人工流产的数目与日俱增,这些年轻妇女不仅关心手术近期的安全性,还更加关心远期并发症.

    作者:张瑾;张爱民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CT引导穿刺引流术治疗自发性脑内血肿(附58例报告)

    目的:探讨CT定位引导下微创治疗脑内血肿的手术方法.方法:对58例脑内血肿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患者中,死亡3例,再出血1例,术后3~7 d复查CT示血肿基本消失38例,余17例术后2周血肿均基本消失.结论:CT定位引导下微创穿刺脑内血肿清除术是提高疗效和生存质量的关键手段之一.符合近年微侵袭神经外科发展的趋势,但该技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并发症.

    作者:冯开明;涂勇;李锋;刘维钦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改良可调整缝线在复合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复合小梁切除术中应用改良可调整缝线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52例(55眼)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行复合小梁切除术,术中对巩膜瓣采用改良可调整缝线缝合.观察术后眼压、前房、滤过泡、可调整缝线松脱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7月.可拆除缝线拆线时间3~16 d,平均8.21天.拆线前眼压12.12~18.46 mmHg(平均15.25 mmHg),拆线后眼压10.20~17.86 mmHg(平均12.20 mmHg),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5眼均无拆线并发症和滤过泡渗漏.术后55眼中Ⅰ度浅前房4眼,Ⅱ度浅前房2眼,浅前房发生率10.90%.55眼末次随访眼压10.00~17.30 mmHg(平均12.55 mmHg),55眼形成扁平滤过泡36眼,微小囊样滤过泡19眼,功能性滤过泡100%.结论:改良可调整缝线在复合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可有效控制术后房水滤过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胡长青;周建平;刘玲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血乳酸代谢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不同运动状态下血乳酸(BU)代谢的变化特征.方法:应用跑台提供运动负荷,分别对60名受试者进行了安静状态和极量负荷运动后血乳酸含量的测定.结果:在安静状态下,两组血乳酸水平无差异;在极量运动后,体育专业组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非体育专业组,t=0.02,P<0.05.结论:通过运动训练可提高机体的血乳酸代谢水平.

    作者:孙晓琴;许亚夫;邱东海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多西紫杉醇联合希罗达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多西紫杉醇联合希罗达(D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多西紫杉醇70 mg/m2静滴,第1天,希罗达1 000mg/m2,一天两次,连续14天,21天为一周期.至少连续治疗2个周期后进行评价.结果:全组58例患者均可评价,总有效率60.3%,中位疾病进展时间5.7月,中位生存时间9.6月.血液学毒性主要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Ⅲ~Ⅳ度发生率25%.结论:D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有效率较高,用药方便,住院时间短,毒副反应可以耐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用于晚期胃癌的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郑秋香;曹岩灯;陈志勇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改良注液肿胀止血法在头部取皮术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利用止血带联合注液肿胀止血法对减少头部取皮过程中出血量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组76例行头部取皮术患者,按是否使用止血带和注液肿胀而分为四组,观察各组患者出血情况等.结果:头部止血带联合注液肿胀止血组取皮过程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其他组(P<0.05),手术野清晰,取皮质量高.结论:头部止血带和注液肿胀止血法有协同作用,可显著减少头部取皮过程中的出血.

    作者:徐泽华;谢元才;邓小红;叶林娇;肖美萍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康教育与康复指导对妇瘤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妇科恶性肿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放疗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常用方法之一.生活质量是在新的医学模式下产生的全面评估患者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方面总体健康状态的一个综合指标.探讨放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了解其影响因素,进一步减轻患者治疗痛苦,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现将78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邱思宇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复发性自然流产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自然流产(spontaneous abortion,SA)是较为常见的妊娠并发症,是妊娠早期衰退孕囊死亡的普遍形式,在年轻、健康妇女中,前三个月妊娠流产率在所有临床观测妊娠中约大于10%,其中至少一半是由染色体异常所导致的,然而SA的确切机制仍不明确[1].

    作者:曾韶英;邓辉;唐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腹腔镜、宫腔镜联合诊治不孕症临床分析

    不孕症是妇产科门诊常见病,发病率高.腹腔镜、宫腔镜联合诊治有助于明确诊断和治疗.本文通过2008年3月~2010年2月收治不孕患者100例,探讨腹腔镜、宫腔镜联合诊治不孕症的优越性,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病人寻求提供佳的护理模式.方法:对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术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按临床护理路径表实施诊疗护理工作,对照组应用常规医疗护理方法.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平均等候手术日数和平均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遵从医嘱行为、健康教育认知率和服务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按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可以减少患者平均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使患者主动参与诊疗和护理,提高患者手术后的生活自理能力.

    作者:董丽;吴颖;范莲英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急诊门奇断流治疗门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大出血94例体会

    目的:探讨门奇断流治疗门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在抗休克条件下急诊行脾切除、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PD).结果:94例手术全部成功.住院时间11~23 d,平均16 d.术后病人恢复顺利,24~74 h排气,平均52 h.手术切口愈合情况良好,13例出现并发症,2例死亡.结论:门奇断流治疗门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大出血在基层医院开展安全可行,且疗效满意.

    作者:钟飞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理伤手法结合中药治疗腰部术后痛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理伤手法结合舒筋活血汤加减治疗腰部术后痛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13例腰部术后痛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组采用理伤手法结合口服舒筋活血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舒筋活血汤加减治疗.1周为1个疗程,共观察4个疗程.结果:1个疗程后,两组无明显好转,4个疗程后,治疗组优51例(82.3%),良7例(11.3%),差4例(6.4%).对照组优21例(41.2%),良17例(33.3%),差13例(25.5%).结论:理伤手法结合舒筋活血汤加减用于消除腰部术后疼痛症状和恢复腰部功能,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中药治疗,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蔡伟华;肖斌;谢宝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疤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穿透性胎盘剖宫产术发生大出血2例

    病例1,产妇熊某,32岁,剖宫产术后7+年,妊娠36+3周,无痛性阴道流血1天入院,孕期未作产检,否认近期性生活史及外伤史,于入院当天早上无诱因出现阴道流血,量50 mL,于下午4时入院,无其他不适.

    作者:谢小琴;刘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立体挂钩在前列腺手术后引流袋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前列腺手术后由于创伤、留置导尿管在前列腺窝内气囊压迫、膀胱冲洗、引流不畅等均可引起膀胱阵发性痉挛和术后大出血,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亦给护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作者:廖晓红;郭萍香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不同妊娠期孕妇血凝四项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孕妇在不同妊娠期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四项反映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PT、APTT、TT、Fib 测定均为凝固法,在ACL7000全自动血凝仪上进行,试剂及定标血浆均为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产品.检测120例妊娠早期、中期、晚期和60例正常非孕妇女的PT、APTT、Fib和TT,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妊娠中、晚期妇女与正常对照组或早期妊娠者比较,PT、APTT、TT时间明显缩短、Fib 含量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妊娠中、晚期由于凝血功能增强出现妊娠期高凝状态.这一妊娠期生理变化为产后快速有效止血提供了物质基础,但也是导致妊娠期血栓病形成的重要原因,并可能与多种产科疾患有关.妊娠期间监测凝血四项对预防血栓形成并指导抗凝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顺军;徐燕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7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安全性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7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安全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86例7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护理过程,总结其规律,为检查过程中的护理工作提供指导.结果:286例顺利完成检查;并发症发生率为咯血5.25%,喉支气管痉挛1.05%,术后发热1.4%,低氧1.75%.经过对症治疗,以上并发症全部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良好的麻醉方法,加强术中术后的监护,提高诊疗技术,是确保老年患者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安全的关键.

    作者:曾琳;李旖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腹腔双套管在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双套管在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在246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中使用腹腔双套管进行术后引流、严密观察引流情况和做好伤口护理.结果:无1例护理并发症,效果满意.结论: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使用腹腔双套管引流效果明显.

    作者:范莲英;谢华英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血清双向电泳研究中的失误分析及解决

    双向凝胶电泳是蛋白质组学的一种基本技术,它以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进行第一向电泳,再用SDS-PAGE(sodium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eresis)进行第二向电泳[1-2].由于其稳定性高、重复性好等特点,故它在血清样品研究中有独特的优点.但该方法操作步骤多,包括样品的处理、等电聚焦、胶条的平衡及转移、SDS-PAGE电泳及凝胶的染色等,同时每个步骤的操作要求较高.

    作者:向明钧;唐云;周小舟;罗飞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宫腔镜检查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异常子宫出血诊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在我院因异常子宫出血行宫腔镜检查2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异常子宫出血病因诊断中,宫腔镜诊断异常发生率为66%,病理结果异常发生率为64.5%;宫腔镜诊断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为97.7%.结论:宫腔镜是一项新的、安全而有效的评价子宫出血的方法,对子宫出血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提供临床依据,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张瑞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腰穿放液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腰穿放液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010年8月42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且不具备手术指征的患者,间断性行腰穿术放脑脊液.结果:42例患者症状均明显改善.腰穿放液治疗明显减轻头痛、脑血管痉挛等症状,缩短血性脑脊液转清时间.无继发性出血、颅内或脊椎腔感染或脑积水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腰穿放液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十分有效的方法,近期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远期并发症减少.

    作者:吴宾;刘佛林 刊期: 2011年第02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