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立体挂钩在前列腺手术后引流袋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廖晓红;郭萍香

关键词:立体, 挂钩, 前列腺窝, 手术后, 引流袋, 护理, 术后大出血, 留置导尿管, 直接影响, 引流不畅, 气囊压迫, 患者, 膀胱冲洗, 阵发性, 工作带, 痛苦, 困难, 康复, 痉挛, 创伤
摘要:前列腺手术后由于创伤、留置导尿管在前列腺窝内气囊压迫、膀胱冲洗、引流不畅等均可引起膀胱阵发性痉挛和术后大出血,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亦给护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宫腔镜联合诊治不孕症临床分析

    不孕症是妇产科门诊常见病,发病率高.腹腔镜、宫腔镜联合诊治有助于明确诊断和治疗.本文通过2008年3月~2010年2月收治不孕患者100例,探讨腹腔镜、宫腔镜联合诊治不孕症的优越性,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二种静脉穿刺方法对患者疼痛影响的研究

    目的:比较二种静脉穿刺方法对患者疼痛的影响,寻找一种无痛静脉穿刺的方法.方法:在静脉穿刺中,采取提高穿刺角度,使针头与皮肤呈35°~45°角在静脉上方穿刺,不经皮下直接由皮肤穿刺点快速进入血管,在血管腔平行进针少许后再固定.对200例在我院门诊输液室静脉输液2天以上的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进行穿刺后疼痛反应对照.第一天,采用传统方法穿刺,第2天采用新方法穿刺.结果:新方法穿刺疼痛发生率和疼痛程度明显低于传统方法,P<0.01或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提高穿刺角度,不经皮下直接由皮肤穿刺点进入血管的静脉穿刺方法可以减轻患者疼痛,值得推广.

    作者:黄丽群;李木娟;肖凤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口腔鳞癌患者唾液中VEGF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患者唾液中VEGF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对75例口腔鳞癌患者和30例对照组志愿者,用ELISA法检测唾液中VEGF含量,并分析其与口腔鳞癌不同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口腔鳞癌患者唾液VEG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唾液中VEGF含量在T分期、临床分期以及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差异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肿瘤的性别和年龄无关.结论:唾液VEGF含量可用于口腔鳞癌的诊断,并且和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邓炜;刘新征;马华谋;高振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炎琥宁联合四磨汤口服液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炎琥宁联合四磨汤口服液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临床疗效.方法:将158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2组.2组均予以口服思密达、妈咪爱.对照组78例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病毒唑)静滴,治疗组80例给予炎琥宁冻干粉静滴,并口服汉森四磨汤口服液.2组均72 h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69.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用炎琥宁联合四磨汤口服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与总有效率均优于用病毒唑治疗该病.

    作者:王震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改良可调整缝线在复合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复合小梁切除术中应用改良可调整缝线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52例(55眼)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行复合小梁切除术,术中对巩膜瓣采用改良可调整缝线缝合.观察术后眼压、前房、滤过泡、可调整缝线松脱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7月.可拆除缝线拆线时间3~16 d,平均8.21天.拆线前眼压12.12~18.46 mmHg(平均15.25 mmHg),拆线后眼压10.20~17.86 mmHg(平均12.20 mmHg),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5眼均无拆线并发症和滤过泡渗漏.术后55眼中Ⅰ度浅前房4眼,Ⅱ度浅前房2眼,浅前房发生率10.90%.55眼末次随访眼压10.00~17.30 mmHg(平均12.55 mmHg),55眼形成扁平滤过泡36眼,微小囊样滤过泡19眼,功能性滤过泡100%.结论:改良可调整缝线在复合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可有效控制术后房水滤过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胡长青;周建平;刘玲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血乳酸代谢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不同运动状态下血乳酸(BU)代谢的变化特征.方法:应用跑台提供运动负荷,分别对60名受试者进行了安静状态和极量负荷运动后血乳酸含量的测定.结果:在安静状态下,两组血乳酸水平无差异;在极量运动后,体育专业组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非体育专业组,t=0.02,P<0.05.结论:通过运动训练可提高机体的血乳酸代谢水平.

    作者:孙晓琴;许亚夫;邱东海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改良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13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38例行改良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同期142例传统开腹子宫切除术(TAH)患者相比较,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病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VH在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高体温、住院天数方面与TA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优于传统开腹子宫切除术,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

    作者:徐晓武;卢光明;林海燕;谢莹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康教育与康复指导对妇瘤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妇科恶性肿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放疗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常用方法之一.生活质量是在新的医学模式下产生的全面评估患者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方面总体健康状态的一个综合指标.探讨放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了解其影响因素,进一步减轻患者治疗痛苦,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现将78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邱思宇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2型糖尿病病人中的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2型糖尿病病人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64例病人分成2组.对照组32例采用糖尿病常规护理,实验组32例采用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护理,观察2组病人血糖控制情况、健康知识达标率、病人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健康知识达标率优于对照组,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2型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

    作者:郭琼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7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安全性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7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安全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86例7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护理过程,总结其规律,为检查过程中的护理工作提供指导.结果:286例顺利完成检查;并发症发生率为咯血5.25%,喉支气管痉挛1.05%,术后发热1.4%,低氧1.75%.经过对症治疗,以上并发症全部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良好的麻醉方法,加强术中术后的监护,提高诊疗技术,是确保老年患者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安全的关键.

    作者:曾琳;李旖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超声监控下小儿肠套叠水压灌肠复位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超声监控下温盐水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复位效果.方法:通过对收治的86例患者采用超声诊断,实时监控下温盐水灌肠复位.结果:本组86例中83例患儿复位成功,其中6例经2~3次重复灌肠复位成功.复位成功率为97%.2例失败转手术治疗.结论:小儿急性肠套叠在彩超监控下温盐水灌肠复位术安全,无创,简便易行,疗效确切,基层单位容易开展.

    作者:曾宪良;刘焕青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两种结膜瓣转移覆盖术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比较

    目的:比较两种结膜瓣转移覆盖术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2月~2009年12月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242例284眼,将1999年12月~2009年12月行翼状胬肉切除+结膜瓣转移覆盖术¨5例136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定为A组,将2003年12月~2009年12月行翼状胬肉切除+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瓣转移覆盖术127例148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定为B组,术后随访6~24月,比较两种术式后角膜透明度的恢复及翼状胬肉的复发情况.结果:A组残留不同程度的角膜云翳41例,发生率为30.1%,19例复发,复发率13.9%,B组残留不同程度的角膜云翳11例,发生率7.4%,5例复发,复发率3.4%.结论: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瓣转移覆盖术是一种更理想的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手段.

    作者:蔡玉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高频电刀合并干扰素-α治疗尖锐湿疣的体会

    尖锐湿疣属于性传播疾病(STD),是由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引起的感染,为皮肤粘膜上的赘生物,男性好发部是龟头和尿道口;女性好发于大小阴唇,会阴部皮肤粘膜交界处,也可侵犯阴道、子宫颈和尿道,为大小不等侵犯面积不均的疣状增生物,因分泌物瘀积有恶臭.尖锐湿疣多通过性交传染,病毒在上皮细胞内生长,温暖潮湿的环境下更容易繁殖,传染性强,而且易复发.尖锐湿疣初发为小而柔软的淡红色丘疹,渐发展增多、增大,相互融合可形成乳头瘤样、菜花样、鸡冠样等不同形态的赘生物.近3年来我们采用高频电刀电灼术合并干扰素-α肌内注射为100例患者进行了治疗,获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史克琴;史莉萍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痴呆晚期患者预防压疮护理

    目的:总结45例次痴呆晚期住院患者应用流程护理预防压疮的护理体会.方法:对痴呆晚期住院患者应用流程护理的方法预防压疮,并加强压疮护理管理.结果:2009年痴呆晚期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为11%,较同期明显降低.结论:痴呆晚期患者应用流程护理预防压疮,可以明显降低压疮发生率.

    作者:韩小英;陈春花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卵巢粒层细胞瘤8例临床病理分析

    卵巢粒层细胞瘤是一种源于性索间质细胞的肿瘤,约占全部卵巢肿瘤的1.6%~7.3%,占卵巢恶性肿瘤的10%[1].临床常有(62.8%)内分泌功能异常[2].现将我院遇到的8例卵巢粒层细胞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如下.

    作者:钟爱芳;朱衍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择期PCI术前强化调脂治疗对冠脉前向血流的影响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5天给予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后对术中冠脉前向血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确诊的ACS病人,PCI术前5天给予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标准组20 mg及强化组40 mg)各98例,研究2组患者PCI术中发生慢血流(干预血管前向血流<TIMI3级)的例数.结果:标准组PCI术中发生慢血流11例,强化组3例,比较两组患者慢血流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发生慢血流率为3.06%,优于标准组的11.22%.结论:ACS患者PCI术前辛伐他汀强化降脂可有效降低手术慢血流发生率,使手术更具安全性.

    作者:陈友佳;彭俊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血清双向电泳研究中的失误分析及解决

    双向凝胶电泳是蛋白质组学的一种基本技术,它以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进行第一向电泳,再用SDS-PAGE(sodium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eresis)进行第二向电泳[1-2].由于其稳定性高、重复性好等特点,故它在血清样品研究中有独特的优点.但该方法操作步骤多,包括样品的处理、等电聚焦、胶条的平衡及转移、SDS-PAGE电泳及凝胶的染色等,同时每个步骤的操作要求较高.

    作者:向明钧;唐云;周小舟;罗飞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泌尿系X线检查前不同肠道准备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四种肠道准备方法在泌尿系X线检查中的清洁效果、不良反应.方法:对30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行X线检查前进行肠道准备.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四组,排除肠道疾病.A组服用番泻叶,B组服用蓖麻油,C组服用甘露醇,D组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观察并比较四组用药过程中肠道清洁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四组肠道准备方法,肠道清洁满意率口服番泻叶为58.66%,口服蓖麻油为69.33%,口服甘露醇为64.00%、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为93.33%.前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组肠道满意率明显优于前三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是一种安全、快捷、有效、病人接受性好的肠道清洁准备药物.

    作者:蒙美英;阳贻梅;曾小英;李莉莉;黄郁兰;朱俊;王萍;肖芳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1例临床病理分析

    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littoral cell angioma,LCA)是一种少见的脾脏血管性肿瘤,国内外文献报道100余例.作者在临床病理诊断中遇到1例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现报告如下.

    作者:肖海;刘四君;杨庆春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胃食管反流并支气管哮喘32例临床分析

    胃食管反流是指胃内容物频繁地逆流到食管内,引起了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症.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目前认为部分哮喘患者经常规治疗仍迁延不愈,可能与胃食管反流存在密切关系[1].现将我院自1998~2007年收治的胃食管反流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3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胡向东;朱日龙;吴国荣;应选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