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痴呆晚期患者预防压疮护理

韩小英;陈春花

关键词:痴呆, 晚期, 压疮, 流程护理
摘要:目的:总结45例次痴呆晚期住院患者应用流程护理预防压疮的护理体会.方法:对痴呆晚期住院患者应用流程护理的方法预防压疮,并加强压疮护理管理.结果:2009年痴呆晚期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为11%,较同期明显降低.结论:痴呆晚期患者应用流程护理预防压疮,可以明显降低压疮发生率.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胃食管反流并支气管哮喘32例临床分析

    胃食管反流是指胃内容物频繁地逆流到食管内,引起了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症.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目前认为部分哮喘患者经常规治疗仍迁延不愈,可能与胃食管反流存在密切关系[1].现将我院自1998~2007年收治的胃食管反流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3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胡向东;朱日龙;吴国荣;应选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大豆苷元对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目的:研究大豆苷元对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灌流液中加入高、中、低剂量的大豆苷元进行再灌注.再灌注结束后,测定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和心肌组织乳酸脱氢酶(LDH)和心肌肌酸激酶(CK)活性的变化.结果:低剂量的大豆苷元能提高心肌组织SOD、GSH-Px的活性,降低MDA含量;中剂量的大豆苷元能提高心肌组织GSH-PX的活性,降低MDA的含量,高剂量的大豆苷元能提高心肌组织SOD及GSH-PX的活性,也能降低MDA含量;大豆苷元能使心肌LDH及CK的活性升高.结论:大豆苷元可通过提高抗氧化酶系统的功能、加速氧自由基的清除而保护缺血再灌注心肌.

    作者:王全华;李冬莲;黄志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腹腔双套管在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双套管在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在246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中使用腹腔双套管进行术后引流、严密观察引流情况和做好伤口护理.结果:无1例护理并发症,效果满意.结论: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使用腹腔双套管引流效果明显.

    作者:范莲英;谢华英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超声检查胎儿颈部透明层增厚与胎儿不良结局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超声检查胎儿颈部透明层,及早筛查异常胎儿,为早期干预及终止妊娠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对孕早中期8 512例胎儿进行颈部透明层厚度测量,增厚病例进行随访和临床观察.结果:发现14例颈部透明层增厚病例,其中2例正常胎儿,12例异常胎儿.结论:颈部透明层增厚与胎儿异常存在密切相关.

    作者:彭红玲;易靖佳;马昊;欧倩;柳琴;熊艳;谢小琴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腹腔镜、宫腔镜联合诊治不孕症临床分析

    不孕症是妇产科门诊常见病,发病率高.腹腔镜、宫腔镜联合诊治有助于明确诊断和治疗.本文通过2008年3月~2010年2月收治不孕患者100例,探讨腹腔镜、宫腔镜联合诊治不孕症的优越性,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早期心肌酶学监测对重症手足口病的预警研究

    目的:通过对手足口病人早期和动态血清心肌酶学监测,研究其对手足口病重症化的早期预警价值,为早期防止手足口病重症化开辟新的诊治方法.方法:2009年5月~2011年2月对100例体温在38℃以上症状较重门诊和住院手足口患儿进行心肌酶谱学检测,对照组为本院儿科同期门诊无发热的轻症手足口病患儿60例.结果:发热症状较重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谱学检测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据研究结果血清心肌酶谱检测指标高于正常值10%达到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预警,给予更为积极有效的治疗,对防止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刘华之;周瑞芬;陈慧玲;蔡永红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200例食管粘膜真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析

    真菌性食管炎系食管较少见的疾病,它主要是由于真菌侵入食管粘膜而引起的感染.由于临床上抗生素的滥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以及内窥镜检查的普及,真菌性食管炎的检出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为引起临床医生对真菌性食管炎的重视,并为临床医生提供真菌性食管炎的诊断依据,对抗真菌药物的选择提供参考,现将我院2005~2010年进行的食管粘膜真菌检查及药敏结果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李立明;李金玉;曾小平;张靖宇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术后肠外瘘的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肠外瘘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肠外瘘的发生原因及诊治情况.结果:十二指肠残端瘘3例,小肠瘘6例,阑尾残端瘘2例,结肠瘘3例,直肠瘘5例,胃溃疡穿孔修补处瘘1例.主要原因有:①感染性吻合6例;②病理组织上吻合5例;③操作技术偏差4例;④炎性肠病、引流管压迫等5例.全组治愈17例,2例未愈等待手术,1例自动出院.结论:肠外瘘原因是多方面的,在维持内稳态和营养支持的前提下,建立有效的引流,应用生长抑素、生长激素,多数能自愈.

    作者:刘红权;谢元才;周林;赖承治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病人寻求提供佳的护理模式.方法:对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术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按临床护理路径表实施诊疗护理工作,对照组应用常规医疗护理方法.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平均等候手术日数和平均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遵从医嘱行为、健康教育认知率和服务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按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可以减少患者平均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使患者主动参与诊疗和护理,提高患者手术后的生活自理能力.

    作者:董丽;吴颖;范莲英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剖宫产术后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分析剖宫产术后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12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采取的多种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产妇术后康复情况良好,未发现并发症和后遗症,母婴均安全康复出院.结论:对剖宫产术后患者采取细心观察及全面护理,可有效防止剖宫产给产妇带来的并发症和后遗症,确保母婴安全.

    作者:黄小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宫腔镜检查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异常子宫出血诊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在我院因异常子宫出血行宫腔镜检查2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异常子宫出血病因诊断中,宫腔镜诊断异常发生率为66%,病理结果异常发生率为64.5%;宫腔镜诊断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为97.7%.结论:宫腔镜是一项新的、安全而有效的评价子宫出血的方法,对子宫出血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提供临床依据,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张瑞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卵巢粒层细胞瘤8例临床病理分析

    卵巢粒层细胞瘤是一种源于性索间质细胞的肿瘤,约占全部卵巢肿瘤的1.6%~7.3%,占卵巢恶性肿瘤的10%[1].临床常有(62.8%)内分泌功能异常[2].现将我院遇到的8例卵巢粒层细胞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如下.

    作者:钟爱芳;朱衍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妈富隆防治人工流产术后月经紊乱的临床观察

    人工流产不是避孕方法,但在计划生育的规化中却是不可缺少的,任何一种避孕方法都有失败的可能性,尤其是未生育的年轻妇女,要求人工流产的数目与日俱增,这些年轻妇女不仅关心手术近期的安全性,还更加关心远期并发症.

    作者:张瑾;张爱民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咽鼓管逆行插管术治疗成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目的:探索鼻内镜下咽鼓管逆行插管术对成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78例(89耳)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行鼻内镜下咽鼓管逆行插管术,通过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主观感觉、纯音听力测试、声阻抗测试等,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后78例患者中有70例的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89只耳中71只耳的纯音听力测试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平均为25.8dB,与手术前的测量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手术治疗的89耳中,治愈37只耳,占41.6%;好转34只耳,占38.2%;18只耳无效,占20.2%;总体临床有效率为79.8%.结论:鼻内镜下咽鼓管逆行插管术对成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较好,在临床中可推广应用.

    作者:丁明虹;熊梅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1例临床病理分析

    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littoral cell angioma,LCA)是一种少见的脾脏血管性肿瘤,国内外文献报道100余例.作者在临床病理诊断中遇到1例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现报告如下.

    作者:肖海;刘四君;杨庆春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2型糖尿病病人中的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2型糖尿病病人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64例病人分成2组.对照组32例采用糖尿病常规护理,实验组32例采用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护理,观察2组病人血糖控制情况、健康知识达标率、病人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健康知识达标率优于对照组,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2型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

    作者:郭琼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乳腺微创旋切术的整体护理配合

    乳腺微创旋切术是目前治疗乳腺良性包块的主要方法之一,该法具有微创、高效、创伤小的优点[1],我院自2009年7月开始至今采用该技术治疗乳腺良性包块50例,配合整体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唐金红;欧阳忠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立体挂钩在前列腺手术后引流袋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前列腺手术后由于创伤、留置导尿管在前列腺窝内气囊压迫、膀胱冲洗、引流不畅等均可引起膀胱阵发性痉挛和术后大出血,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亦给护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作者:廖晓红;郭萍香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成人周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X线表现(附36例分析)

    目的:探讨成人周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X线征象,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X线资料,并进行总结以加深认识.结果:本组资料显示:36例中Ⅰ期9例、Ⅱ期11例、Ⅲ期12例、Ⅳ期4例;累及手、腕关节23例,足、踝关节7例,膝关节4例,肩关节2例.结论:结合临床资料及X线征象将有助于成人周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其中对称性四肢小关节受累,穿凿样骨质破坏及末节指间关节极少累及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徐丽华;张凯清;李森林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开放气道病人简易支气管肺泡灌洗细菌培养观察

    目的:探讨简易支气管肺泡灌洗在开放气道病人肺部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同一病例分别经气管导管吸痰细菌培养和支气管肺泡灌洗取液培养,观察细菌培养阳性率和特异性,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经气管导管吸痰细菌培养和支气管肺泡灌洗取液培养特异性分别为28.95%和51.43%,二组比较,P<0.05.结论:简易支气管肺泡灌洗具有较高的细菌培养敏感性和安全性,能更好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张仁衍;刘会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