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妊娠期孕妇血凝四项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刘顺军;徐燕

关键词:PT, APTT, TT, FIB
摘要:目的:探讨孕妇在不同妊娠期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四项反映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PT、APTT、TT、Fib 测定均为凝固法,在ACL7000全自动血凝仪上进行,试剂及定标血浆均为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产品.检测120例妊娠早期、中期、晚期和60例正常非孕妇女的PT、APTT、Fib和TT,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妊娠中、晚期妇女与正常对照组或早期妊娠者比较,PT、APTT、TT时间明显缩短、Fib 含量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妊娠中、晚期由于凝血功能增强出现妊娠期高凝状态.这一妊娠期生理变化为产后快速有效止血提供了物质基础,但也是导致妊娠期血栓病形成的重要原因,并可能与多种产科疾患有关.妊娠期间监测凝血四项对预防血栓形成并指导抗凝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6例口腔颌面部血管瘤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口腔颌面部血管是临床上较少见的一种良性疾病,但患者血管瘤的进行性增大影响口腔的功能和颌面部美观,给患者生活带来很多不便,既往对这种患者一般采用手术切除血管瘤,但手术治疗存在风险较大,痛苦大、术后疤痕等并发症.近年来我院对6例口腔颌面部血管瘤进行了介入栓塞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小梅;朱爱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结直肠癌性梗阻术中冲洗一期吻合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术中冲洗一期吻合在结直肠癌性梗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3例患者行术中冲洗一期吻合,并与65例常规手术患者比较术后情况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63例患者,共发生各种并发症9例(14.3%),对照组65例,共发生并发症7例(10.8%).结论:术中冲洗一期吻合对于结直肠癌患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晓明;刘佛林;曾祥福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序贯疗法治疗复发性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序贯疗法治疗复发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效果.方法:将240例随机分为两组,序贯治疗组采用前5 d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后5 d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疗程1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HP根除率分别为90.0%和69.2%,溃疡及糜烂面愈合率分别为85.8%和62.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序贯治疗是一种根除复发性HP感染治愈溃疡及糜烂面的理想方案.

    作者:陈明峰;徐璐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潘生丁与甲氰咪胍治疗过敏性紫癜3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潘生丁、甲氰咪胍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潘生丁、甲氰咪胍治疗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30/30),对照组总有效率77%(24/30),P<0.05.结论:潘生丁与甲氰咪胍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显著,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曾师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诊治的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精神分裂症患者经积极治疗和采取多种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特别是心理护理,均完全痊愈,疗效良好.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变化复杂,护理应根据患者病情不同特点,在与患者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基础上,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佳的护理措施,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预防疾病复发.

    作者:钟素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乳腺微创旋切术的整体护理配合

    乳腺微创旋切术是目前治疗乳腺良性包块的主要方法之一,该法具有微创、高效、创伤小的优点[1],我院自2009年7月开始至今采用该技术治疗乳腺良性包块50例,配合整体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唐金红;欧阳忠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二种静脉穿刺方法对患者疼痛影响的研究

    目的:比较二种静脉穿刺方法对患者疼痛的影响,寻找一种无痛静脉穿刺的方法.方法:在静脉穿刺中,采取提高穿刺角度,使针头与皮肤呈35°~45°角在静脉上方穿刺,不经皮下直接由皮肤穿刺点快速进入血管,在血管腔平行进针少许后再固定.对200例在我院门诊输液室静脉输液2天以上的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进行穿刺后疼痛反应对照.第一天,采用传统方法穿刺,第2天采用新方法穿刺.结果:新方法穿刺疼痛发生率和疼痛程度明显低于传统方法,P<0.01或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提高穿刺角度,不经皮下直接由皮肤穿刺点进入血管的静脉穿刺方法可以减轻患者疼痛,值得推广.

    作者:黄丽群;李木娟;肖凤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改良可调整缝线在复合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复合小梁切除术中应用改良可调整缝线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52例(55眼)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行复合小梁切除术,术中对巩膜瓣采用改良可调整缝线缝合.观察术后眼压、前房、滤过泡、可调整缝线松脱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7月.可拆除缝线拆线时间3~16 d,平均8.21天.拆线前眼压12.12~18.46 mmHg(平均15.25 mmHg),拆线后眼压10.20~17.86 mmHg(平均12.20 mmHg),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5眼均无拆线并发症和滤过泡渗漏.术后55眼中Ⅰ度浅前房4眼,Ⅱ度浅前房2眼,浅前房发生率10.90%.55眼末次随访眼压10.00~17.30 mmHg(平均12.55 mmHg),55眼形成扁平滤过泡36眼,微小囊样滤过泡19眼,功能性滤过泡100%.结论:改良可调整缝线在复合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可有效控制术后房水滤过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胡长青;周建平;刘玲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3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对30例剖宫产术中因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予以按摩子宫、纱布压迫、药物治疗仍然无效后予以B-Lynch缝合术治疗.结果:30例患者经B-Lynch缝合术缝合后均有效止血.结论:B-Lynch缝合术是治疗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一种简单有效、安全易行的止血手术方法.

    作者:李雪年;黄晶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异常心电图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患者的异常心电图表现,正确区分其生理和病理性心电图改变,以做出相应的处理.方法:采用北京美高仪心电工作站12导同步机记录对126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心电图55%异常,其中38.8%为窦性心动过速,心律失常中早搏占45.2%,短P-R间期为7.9%,ST-T改变占19.8%.结论:虽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高,但在妊娠结束后大多恢复正常,故须密切观察其变化,预防并发症.

    作者:夏秋燕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卵巢粒层细胞瘤8例临床病理分析

    卵巢粒层细胞瘤是一种源于性索间质细胞的肿瘤,约占全部卵巢肿瘤的1.6%~7.3%,占卵巢恶性肿瘤的10%[1].临床常有(62.8%)内分泌功能异常[2].现将我院遇到的8例卵巢粒层细胞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如下.

    作者:钟爱芳;朱衍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73例术后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的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符合率为87.6%(60/73).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彭婕;余晓琴;郭常锦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病人寻求提供佳的护理模式.方法:对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术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按临床护理路径表实施诊疗护理工作,对照组应用常规医疗护理方法.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平均等候手术日数和平均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遵从医嘱行为、健康教育认知率和服务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按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可以减少患者平均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使患者主动参与诊疗和护理,提高患者手术后的生活自理能力.

    作者:董丽;吴颖;范莲英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疏松症发病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探讨大动脉闭塞性病变对小动脉的保护作用及其与LA的相关性.方法:对108例脑梗死患者常规行头部CT、MRI、TCD和MRA检查,评估脑梗死患者LA的发生率、程度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大动脉闭塞性病变与LA的相关性.结果:108例脑梗死患者中,LA发病率为50.9%,伴有颅内外大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LA发生率为38%,无颅内外大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为65%,两者比较P=0.004,而伴有大动脉闭塞性病变的腔隙性梗死患者LA发病率为36%,单纯腔隙性梗死患者为73%,两者比较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梗死患者LA的发生与高龄(P=0.0001)、腔隙性梗死(P=0.004)明显相关,是L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脑梗死患者LA的严重程度与年龄呈正相关(r=0.9384).结论:高龄是脑梗死患者LA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腔隙性梗死与脑梗死患者LA间的关系支持小血管病变是LA发生的主要发病机制,而大动脉闭塞性病变的存在对于小血管有保护性作用.

    作者:黄旭华;钟善全;刘铮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自制骨剥器在微创锁定板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器械仅限于胫骨平台和股骨髁间骨折,并且器械繁多不易操作,因此设计一种既起复位作用又能很灵巧剥离骨膜,插入锁定钢板的器械.对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起很好操作作用.

    作者:傅俊卒;陈秋生;方瑞红;熊俊林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开放术治疗慢性泪囊炎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开放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75例(78眼)慢性泪囊炎患者行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开放术治疗后的满意度、泪溢情况、泪道通畅程度进行分析,以评价该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结果:75例(78眼)患者中有67例(70眼)完成了6个月的临床随访观察;所有随访患者在6个月时,均无流脓,有2眼泪道冲洗不通畅,伴有泪溢(无效率为2.9%);另有3只眼存在泪溢现象,但泪道冲洗通畅;其余的65只眼泪道冲洗通畅、无泪溢、泪囊鼻腔造孔口良好上皮化(治愈率为92.8%).88.1%的患者对手术的疗效感到满意.术后随访出现6只眼中鼻甲与造孔口粘连者,5只眼鼻甲与中隔粘连,均获治愈.结论: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开放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成功率高、可同时处理鼻腔疾病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蔡运杆;李亶;温太佩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高校女教工妇科疾病和乳腺疾病体检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高校女教职工妇科疾病乳腺疾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某市三所高等院校女教职工开展妇科疾病和乳腺疾病体检工作,被检查者按年龄、文化程度、妇科检查、阴道镜检查、乳腺外科、妇科B超检查等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69名参检人员中,有579人患病,占参加体检人数的59.75%.疾病前4位是宫颈炎、阴道炎、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占患病人数的79.15%.文化程度高的女教工乳腺增生患病率高于文化程度低的女教工.结论:高校女教职工妇科病和乳腺疾病患病率偏高,应定期体检,做好预防保健工作.

    作者:郭太元;刘仰斌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支气管哮喘诱导痰检测技术的进展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气道炎症是临床症状反复发作的病理基础,长期持续的慢性炎症还与气道结构改变即气道重塑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哮喘治疗的根本目的是消除气道炎症,而监测、评估气道炎症是哮喘管理的重要内容.

    作者:陈国峰;廖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68例建立人工气道的护理体会

    人工气道是指为保证危重病人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空气或其它气源之间建立的有效连接,是将导管经口/鼻或气管切开/穿刺插入气管内建立的气体通道,人工气道建立以后,导管的固定,气囊的管理,分泌物的吸引,气道湿化,预防肺部感染是气道管理中非常重要,缺一不可.现将我科收治的68例患者行人工气道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咳嗽中医辨证分型与肺功能关系的观察

    目的:观察咳嗽不同证型患者肺功能异常情况,通过肺功能临床常用检测指标探讨其与咳嗽证型间的关系.建立咳嗽病证结合体系,观察咳嗽中医辨证与西医诊断的相互关系可以更有效的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通过对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查,观察1s用力呼气量(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结果:不同证型咳嗽肺功能存在异常.结论:当从标实发展至本虚肺气虚再到肺阴虚也是病情逐渐加重的过程,随着病情进展,FEV1%逐渐降低.

    作者:张志花;陶钧;韩立民 刊期: 2011年第02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