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气胸26例临床分析

谭志贤;李锐钦;陈志凤;陈健萍

关键词:新生儿, 气胸, 肺炎, 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气胸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至2011年4月我院收治的26例新生儿气胸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均为继发性气胸,其中吸人性肺炎13例(50.0%),呼吸窘迫综合征11例(42.3%),肺炎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7.7%).出生时窒息14例(53.8%),窒息复苏使用呼吸囊6例(23.1%).曾行机械通气17例(65.4%),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7例(26.9%).前四年气胸患儿12例,曾行机械通气4例;后四年气胸患儿14例,曾行机械通气13例,两组间机械通气比例有统计学差别(r=0.52,P<0.05)).双侧气胸3例(11.5%),单侧气胸23例(88.5%).压缩面积>30%15例(57.7%),≤30%11例(42.3%).23例治愈(88.5%),1例放弃治疗死亡,2例自动出院.结论:新生儿气胸常发生于原有肺部疾病的患儿,机械通气造成的医源性气胸也不少见.提高对新生儿气胸的认识,正确使用呼吸机及气囊复苏,可减少气胸发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荔花鼻窦炎片与克拉霉素缓释片临床对比治疗急性鼻窦炎

    目的:比较荔花鼻窦炎片与克拉霉素缓释片治疗急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将100例经检查确诊为急性鼻窦炎的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给予荔花鼻窦炎片口服,3片/次,3次/天;对照组(50例)给予克拉霉素缓释片口服,1粒/次(0.5 g),2次/天.7天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0%,两组痊愈率和有效率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荔花鼻窦炎片与克拉霉素缓释片治疗急性鼻窦炎都有效,但荔花鼻窦炎片较克拉霉素缓释片不良反应少,对急性鼻窦炎有较佳的疗效.

    作者:何勇;赖珺;吴荣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内镜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内镜在诊断及治疗腹腔镜胆道术后并发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内镜诊治18例腹腔镜胆道术后并发症患者,根据并发症的具体类型进行针对性治疗,并对内镜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18例胆道并发症者中,胆道残余结石10例,10例结石排出;胆漏3例,3例治愈,避免开腹手术;胆总管下端狭窄2例,全部治愈,三管汇合处狭窄2例行胆道支架治疗,远期效果满意;胆管完全横断1例,经ERCP明确诊断后均行外科手术.本组总治疗成功率为88.79%,并发症发生率为11.1%,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十二指肠镜治疗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胆管残余结石、胆漏、胆管狭窄,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作者:利民;邱培才;章晓路;李苏明;邓伟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LEEP术联合呋喃西林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LEEP刀联合呋喃西林粉治疗慢性宫颈炎及单纯用LEEP刀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妇科门诊采用LEEP刀治疗的中重度慢性宫颈炎患者200例,随机分成2组各100例,联合组采用LEEP刀治疗,术后创面子呋喃西林粉上药,单纯组则单纯LEEP刀治疗,对两种方法的疗效、术后出血、阴道排液、创面愈合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联合组术后出血11例,持续天数2~7天,出血量少,而单纯组术后出血24例,持续天数7~20天,出血量多;联合组术后阴道排液大多为2~3周消失,量较少,单纯组阴道排液大多为3~4周,量较多;联合组创面愈合时间大多为4周,而单纯组大多为6~8周.一次性治愈率联合组为98%,单纯组为90%.结论:LEEP术联合呋喃西林粉治疗慢性宫颈炎可提高疗效、减少术后出血、阴道排液及缩短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黎春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帕瑞昔布钠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急性疼痛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ASA(美国麻醉医师协学会)Ⅰ或Ⅱ级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组(A组)、帕瑞昔布钠术后镇痛组(B组)和对照组(C组).A组于气管插管前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B组于手术结束时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C组给予生理盐水5 mL.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术后0、2、4、8、12和24 h的疼痛程度,记录患者追加镇痛药和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A、B组VAS评分各时点均显著低于C组(P<0.05),术后VAS A、B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因镇痛不全需肌注哌替啶A、B组显著少于C组(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小.

    作者:毛海花;余健;李安宝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抚触对新生儿生长发育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抚触对新生体重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22例正常足月新生儿,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观察组新生儿每天进行抚触2次,每次15 min,30d后观察其效果,并与对照组对比分析.对照组按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摄入奶量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婴儿在头围,身长,体质量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且观察组婴儿觉醒,睡眠节律更好,反应也更灵敏.结论:抚触可促进新生儿体重生长发育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作者:周秀燕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分析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出现的并发症及应对措施.方法:对青光眼86例(102眼)实行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早期出现的并发症,找出原因,并采取恰当治疗方法.结果:浅前房35眼,前房积血3眼,恶性青光眼2例4眼,采取相应措施均消除浅前房、前房积血、恶性青光眼等症状.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以浅前房常见,采取恰当治疗方法可避免严重后果.

    作者:方建中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血液透析治疗急性重度毒物中毒15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治疗急性重度毒物中毒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15例病人,在给予常规洗胃、吸氧、输液及对症治疗,有机磷农药予以特异性拮抗药,并尽早进行首次血液透析治疗.而对照组18例只给予常规洗胃、吸氧、输液及对症治疗,有机磷农药予以特异性拮抗药,其中5例给予了输血治疗.结果:治疗组15例,死亡1例,14例治愈,12例中毒患者均于透析后3 h内意识转清醒,有2例患者于血透8 h后再进行第二次血透治疗中清醒.本组服毒后昏迷至清醒时间平均为8 h.对照组18例,死亡6例,其中有机磷农药中毒死亡5例,鼠药中毒死亡1例,12例治愈病例在服毒后昏迷至清醒时间平均为16 h,对照组死亡率占33%.结论:血液透析治疗急性重度毒物中毒病人可明显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是一种新的有效减毒方法.

    作者:赖文;廖声洛;宋瑞龙;张文博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横结肠造瘘在高危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横结肠造瘘在预防高危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的应用价值.方法:22例高危超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TME技术分离全直肠系膜后,术中行横结肠造瘘术,用吻合器吻合切缘,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结果:22例均一次手术成功.1例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及术前贫血的患者出现吻合口漏,保守治疗痊愈.吻合口瘘发生率4.54%.随访6~24月,所有患者排便功能基本恢复,大便次数均可控制在<5次.直肠肿瘤复发3例;复发病理类型:黏液腺癌1例,未分化癌2例.结论:对于年龄大于70岁和(或)合并有一种以上基础疾病的高危肿瘤患者,常规行横结肠造瘘能较好地避免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提高根治手术的疗效,降低病死率,减少吻合口狭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晓明;刘佛林;曾祥福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下丘脑-垂体轴反馈路径对内皮细胞NO和ICAM-1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下丘脑-垂体轴反馈调节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方法:将Ox-LDL损伤内皮细胞的信息分别反馈于下丘脑(H)、垂体(P)、下丘脑-垂体(HP),制成下丘脑-垂体轴条件培养液再作用于受损内皮细胞,检测内皮细胞一氧化氮(NO)产量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结果:H组和P组条件培养液对受损内皮细胞NO产量、ICAM-1表达的作用不明显(P>0.05),HP组能使其NO产量显著增加(P<0.01),同时减少ICAM-1的表达(P<0.05).结论:完整的下丘脑-垂体轴对内皮细胞NO代谢、ICAM-1的表达有反馈调控作用,可抑制AS形成.

    作者:徐能全;刘仰斌;李鸿玮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减少婴幼儿头皮静脉点滴葡萄糖酸钙渗出方法的探讨

    目的:减少婴幼儿头皮静脉点滴葡萄糖酸钙药液渗出发生率.方法:对165例腹泻婴幼儿随机分为观察组(穿刺部位为头皮静脉,都先行输入葡萄糖酸钙药液)和对照组(穿刺部位为头皮静脉、先输入其它药液后再输入葡萄糖酸钙药液),对两组输液情况进行观察、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药物渗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需静脉点滴葡萄糖酸钙药液的婴幼儿应先行输入葡萄糖酸钙液体,可以减少药液渗出的发生率.

    作者:欧阳毅翔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保温护理在预防MPCNL术中低体温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保温护理在预防MPCNL术(经皮肾镜手术)中低体温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MPCNL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8例,两组患者均在相同湿度、温度下进行手术,据术中可能造成患者体温降低的环节对实验组采取保温措施,而对照组不采取任何保温措施.分别在术前(麻醉后)和术毕对患者的体温进行测量,比较两组患者体温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术前与术毕体温值比较无显著差异,而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在MPCNL术术中实施保温护理能有效防止低体温的发生.

    作者:曾筱梅;廖新;王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赣州地区 Sysmex XE-2100自动血细胞分析和白细胞分类的复检规则探讨

    目的: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在国内专家提出的适合中国人群使用的Sysmex XE-2100自动血细胞分析和白细胞涂片复检规则的基础上,提出适合于赣州地区人群使用的XE-2100血细胞涂片复检规则.方法:采用XE-2100五分群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随机检测患者标本1 820份,同时将血液涂片染色后做显微镜检查,按照国内专家提出的适合中国人群使用的血细胞复检规则,自行拟定的筛选方案和涂片镜检阳性标准进行评估,计算出真阳性、假阳性、真阴性、假阴性和涂片复检率,并筛选出佳方案.结果:采用修改后的复检规则(方案5)对1820份标本的数据进行分析,真阳性率为10.22%(186/1 820),假阳性率为25.33%(461/1 820),真阴性率为60.66%(1 104/1 820),假阴性率为3.79%(69/1 820).结论:制定出合理适用的血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涂片复检规则,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又可以保证检测结果的质量.

    作者:鲁陈;毛慧玲;廖长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血液透析动静脉造瘘失败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及尿毒症的治疗方法,由于这类患者需要长期的治疗,必须建立一条有效的通畅的血管通道,才能保证患者达到正常治疗,而动静脉造瘘是建立血管通道有效的方法,在我们动静脉造瘘治疗过程出现吻合口栓塞而导致造瘘失败,故给长期透析患者带来治疗麻烦及精神上的痛苦,因此医生尽量对造瘘患者术前采取正确评估,避免一些常见失败原因出现,尽可能给患者制作一条长久的血管内瘘通道.

    作者:易丽萍;张悦凤;邱南海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中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186例疗效观察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从40岁左右开始至停经后12个月内的时间,即从绝经前出现与绝经相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绝经后一年内的时间.它是由于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致的以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絮乱合并神经心理症状为主的综合症;多发生于45~55岁,城市妇女平均绝经年龄49.5岁,农村妇女47.5岁.约1/3的妇女可以平稳过渡,没有明显不适,约2/3的妇女出现程度不同的低雌激素血症引发的一系列症状,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或绝经,出现如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面红、眩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酸楚、面浮肢肿、皮肤蚁行样感、神志不宁等症状.中医称为绝经前后诸证,亦称经断前后诸证,这些证候往往三三两两,轻重不一,参差出现,持续时间或长或短,短者仅数月,长者迁延数年;甚者可影响生活和工作,降低生活质量,危害妇女身心健康[1].我院于2005年1月~2011年1月收治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496例,在征得其本人同意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治疗186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道兰;许峰;温雅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拳参提取物对大鼠抗氧化作用的影阿

    目的:研究拳参提取物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随机分成4组.颈总动脉夹闭法制作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颈总动脉夹闭1 h再灌注1 h后,行视网膜电流图(ERG)检查;测定血清MDA、GSH-PX及SOD活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拳参提取物显著升高ERG幅度、降低MDA浓度、升高GSH-PX、SOD活性.结论:拳参提取物可通过提高SOD及GSH-PX的活性,降低MDA浓度,从而提高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抗氧化作用.

    作者:曾纪荣;曾庆磊;谢明红;李丹;黄志华;曾靖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择时护理路径在社区糖尿病中的应用

    目的:为了探讨择时护理路径在社区糖尿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51例社区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76例)和对照组(75例),实验组通过择时护理指导患者择时饮食、择时活动、择时用药、择时心身休息、择时监测血糖;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结果:实验组与传统组比较,空腹血糖降低并发症减少,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糖尿病患者采取择时护理路径能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有效控制血糖,防止或延缓慢性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虹;钟蓉萍;刘丹;彭英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离散度的影响

    阵发性房颤在老年人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房颤使脑卒中的发生率增加且使心功能恶化,如不治疗大部分转变为持续性房颤.胺碘酮是维持窦律的主要药物,但有效率仍较低[1].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药物可减少心房颤动的发生[2].厄贝沙坦为一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之一,对房颤的作用尚不清楚.P波离散度反映了心房内存在非均质电活动,是预测房性心律失常的一个体表心电图的新指标[3].本研究拟观察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对老年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及P波离散度的影响,探讨厄贝沙坦对阵发性房颤的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袁宾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腮腺淋巴上皮囊肿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63岁.因发现左耳下区肿块4天.患者自诉在无明显诱因下于4天前发现左耳下区有一肿块,渐行增大,有轻度中通不适,在我院门诊行CT示:左侧腮腺区囊性占位,B超示:左侧颌下区混合性包块.行肿物病理穿刺,细针吸出淡黄色液体约5 mL,抽液后包块消失,显微镜下呈红染均质状,其中见大量巨噬细胞,少许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

    作者:肖海;张静静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腹部手术后再手术原因分析(附16例报告)

    目的:总结开腹手术后再次手术的经验,探讨原因及对策.方法:对我院外科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再次开腹手术1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有术后腹腔出血6例,术后肠瘘4例,腹腔严重感染5例,粘连性肠梗阻1例.结论:腹部手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较多,主要原因有术后腹腔出血、肠瘘及腹腔严重感染等.再次开腹手术因组织水肿明显、解剖复杂,手术有一定难度,且患者一般情况较重.故针对不同病因,术前对病情的准确判断,积极的准备、术中选择合适的术式及严谨的操作,是减少或避免再次手术的关键.

    作者:刘达炳;刘仰斌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体会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消化内镜检查已成为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必不可少的手段,内镜作为一种侵入人体腔内的仪器,由于其结构复杂和材料特殊不易达到完全灭菌要求,操作时一旦破坏人体的防御屏障,将大大增加医源性感染的机会.因此,在进行内镜检查、治疗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和灭菌工作.我们根据多年工作实际,综合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2004年版)>的要求,严格执行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程序及防护措施.避免了检查中的交叉感染,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江萌;胡志燕;李虹;刘苇婧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