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良式B-lynch缝扎术在产后出血中应用(附12例报告)

曾春兰;林晶

关键词:改良式, 缝扎术, 产后出血, 凝血功能障碍, 宫缩乏力, 孕产妇死亡率, 现报道如下, 软产道损伤, 常见并发症, 效果满意, 前置胎盘, 首要原因, 剖宫产术, 术治疗, 分娩期, 发生率, 渗血, 附着, 缝合, 处理
摘要:产后出血是分娩期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为2%~4%,且为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1],占70%~80%.及时有效的处理产后出血,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十分关键.产后出血的原因有:宫缩乏力、凝血功能障碍、前置胎盘、软产道损伤.其中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常见的原因.2007~2009年,我们行改良式B-1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由宫缩乏力、凝血功能障碍样渗血、胎盘附着面大量出血所致的产后出血12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气胸2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气胸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至2011年4月我院收治的26例新生儿气胸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均为继发性气胸,其中吸人性肺炎13例(50.0%),呼吸窘迫综合征11例(42.3%),肺炎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7.7%).出生时窒息14例(53.8%),窒息复苏使用呼吸囊6例(23.1%).曾行机械通气17例(65.4%),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7例(26.9%).前四年气胸患儿12例,曾行机械通气4例;后四年气胸患儿14例,曾行机械通气13例,两组间机械通气比例有统计学差别(r=0.52,P<0.05)).双侧气胸3例(11.5%),单侧气胸23例(88.5%).压缩面积>30%15例(57.7%),≤30%11例(42.3%).23例治愈(88.5%),1例放弃治疗死亡,2例自动出院.结论:新生儿气胸常发生于原有肺部疾病的患儿,机械通气造成的医源性气胸也不少见.提高对新生儿气胸的认识,正确使用呼吸机及气囊复苏,可减少气胸发生.

    作者:谭志贤;李锐钦;陈志凤;陈健萍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结膜新月形切除加巩膜固定术治疗结膜松弛症3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新月形切除结膜加巩膜固定术治疗结膜松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球结膜松弛(Ⅲ级或Ⅳ级)患者行结膜新月形切除加巩膜固定术,术后随访观察6个月.结果:术后随访观察6个月,34例溢泪、异物干涩感等症状改善,有效率94.44%;33例裂隙灯检查结膜松弛完全消失,有效率91.67%.结论:结膜新月形切除加巩膜固定术是治疗结膜松驰症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曹世沛;伍芳玲;凌永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3~12岁在校常住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分析

    目的:为了解我市街道在校儿童乙肝疫苗的接种情况、免疫效果、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以便更好地开展乙肝疫苗接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辖区3~12岁在校所有常住儿童进行乙肝血清学检测,同时调查乙肝疫苗免疫史.结果:辖区内在校常住儿童1 522名检测对象中,乙肝抗体阳性728例,抗体阳性率为47.83%(728/1 522);乙肝表面抗原阳性14例,病原携带率为0.92%(14/1 522);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合格接种数为1 382例,全程免疫合格率为90.80%(1 382/1 522).结论:我市街道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效果明显,应继续做好适龄儿童乙肝疫苗免费接种工作,同时还应做好儿童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监测;加强对大年龄组儿童的乙肝抗体水平的监测工作,并做好相应的乙肝疫苗强化免疫.

    作者:廖家文;张阳灵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血清肿瘤相关物质(BXTM)检测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血清肿瘤相关物质(BXTM)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比色法对132例恶性肿瘤患者及6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BXTM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恶性肿瘤患者血清BXTM测定均值为(103.88±18.35)U/mL,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的测定均值(88.24±11.51)U/mL,血清BXTM测定对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71.21%,特异性为81.66%.结论:血清BXTM含量测定可为恶性肿瘤诊断提供有用的参考依据,具有很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广谱性.

    作者:吴伟;李静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乳腺癌根治改良Ⅲ治疗乳腺癌Ⅱ期B、Ⅲ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癌Ⅱ期B、Ⅲ期在根治改良Ⅱ基础上胸大肌、胸小肌进一步改良方法(本文称乳腺癌根治改良Ⅲ)的手术疗效.方法: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普外科对收治的Ⅱ期B、Ⅲ期乳腺癌患者50例,随机分成A、B二组,A组25例,均采用乳腺癌根治改良Ⅲ.B组25例均采用改良Ⅱ(Patey).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肿瘤复发率、术后生存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肿瘤复发率、术后生存率两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两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基于胸大肌、胸小肌改良上的乳腺癌根治改良Ⅲ手术方法治疗Ⅱ期B、Ⅲ期乳腺癌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及术后生存率等方面明显优于改良Ⅱ(Patey),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雄文;邹坤香;欧阳花;张守退;何玉锋;李家发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2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配合医生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术后针对腹腔镜手术的特点加强护理,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康复出院.结论:术后专科护理对提高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成功率,病情变化的及时观察,术后不适及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和护理均有重要意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刘剑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横结肠造瘘在高危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横结肠造瘘在预防高危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的应用价值.方法:22例高危超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TME技术分离全直肠系膜后,术中行横结肠造瘘术,用吻合器吻合切缘,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结果:22例均一次手术成功.1例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及术前贫血的患者出现吻合口漏,保守治疗痊愈.吻合口瘘发生率4.54%.随访6~24月,所有患者排便功能基本恢复,大便次数均可控制在<5次.直肠肿瘤复发3例;复发病理类型:黏液腺癌1例,未分化癌2例.结论:对于年龄大于70岁和(或)合并有一种以上基础疾病的高危肿瘤患者,常规行横结肠造瘘能较好地避免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提高根治手术的疗效,降低病死率,减少吻合口狭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晓明;刘佛林;曾祥福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赣州地区 Sysmex XE-2100自动血细胞分析和白细胞分类的复检规则探讨

    目的: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在国内专家提出的适合中国人群使用的Sysmex XE-2100自动血细胞分析和白细胞涂片复检规则的基础上,提出适合于赣州地区人群使用的XE-2100血细胞涂片复检规则.方法:采用XE-2100五分群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随机检测患者标本1 820份,同时将血液涂片染色后做显微镜检查,按照国内专家提出的适合中国人群使用的血细胞复检规则,自行拟定的筛选方案和涂片镜检阳性标准进行评估,计算出真阳性、假阳性、真阴性、假阴性和涂片复检率,并筛选出佳方案.结果:采用修改后的复检规则(方案5)对1820份标本的数据进行分析,真阳性率为10.22%(186/1 820),假阳性率为25.33%(461/1 820),真阴性率为60.66%(1 104/1 820),假阴性率为3.79%(69/1 820).结论:制定出合理适用的血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涂片复检规则,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又可以保证检测结果的质量.

    作者:鲁陈;毛慧玲;廖长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纤维桩与钛合金铸造桩修复前牙严重缺损的疗效

    目的:评价预成纤维桩树脂核与钛合金铸造桩前牙严重缺损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前牙严重缺损患牙83颗,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后,分为预成纤维桩树脂核组50颗与钛合金铸造桩核33颗,恢复基牙外形然后进行钛合金全冠修复.结果:经1年随访,通过临床及X线检查,纤维桩组成功48颗,失败2颗;钛合金铸造桩组成功27颗,失败6颗;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纤维桩树脂核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牙本质接近的弹性模量,易操作,是前牙严重缺损患牙保存的理想材料.

    作者:何伟明;雷雳;唐海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血液透析治疗急性重度毒物中毒15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治疗急性重度毒物中毒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15例病人,在给予常规洗胃、吸氧、输液及对症治疗,有机磷农药予以特异性拮抗药,并尽早进行首次血液透析治疗.而对照组18例只给予常规洗胃、吸氧、输液及对症治疗,有机磷农药予以特异性拮抗药,其中5例给予了输血治疗.结果:治疗组15例,死亡1例,14例治愈,12例中毒患者均于透析后3 h内意识转清醒,有2例患者于血透8 h后再进行第二次血透治疗中清醒.本组服毒后昏迷至清醒时间平均为8 h.对照组18例,死亡6例,其中有机磷农药中毒死亡5例,鼠药中毒死亡1例,12例治愈病例在服毒后昏迷至清醒时间平均为16 h,对照组死亡率占33%.结论:血液透析治疗急性重度毒物中毒病人可明显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是一种新的有效减毒方法.

    作者:赖文;廖声洛;宋瑞龙;张文博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核磁共振检查中射频噪声对患者的影响及对策

    目的:观察核磁共振检查中射频噪声对患者的影响,并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法.方法:将须行核磁共振检查的患者分成两个年龄组,选择年龄3岁以上且能够较好的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检查的患者94例为甲组,年龄3岁以下无法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检查,须用10%水合氯醛灌肠镇静促进睡眠再行检查的患者112例为乙组.再将甲乙两组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核磁共振检查前先戴上隔音耳塞后再行检查,对照组则常规双耳塞入棉球,观察患者检查中的不适应情况,检查过程是否顺利,图像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结果:甲组患者中实验组均顺利完成检查,对照组有3例中止检查,该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不适应情况.乙组患者中实验组均顺利完成检查,无运动伪影,对照组42例检查中途清醒,出现运动伪影,被迫中止检查,须重新给药,重新检查.结论:隔音耳塞在核磁共振检查中能有效减少检查时的射频噪声给患者带来的不适应,杜绝射频噪声对处于睡眠状态中患者干扰,保证检查过程顺利及图像效果符合要求.

    作者:阳贻梅;蒙美英;曾小英;肖芳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内固定治疗踝关节开放性骨折65例分析

    目的:探讨内固定治疗踝关节开放性骨折的应用.方法:应用螺纹钉固定内踝骨折及后踝骨折,钢板固定外踝骨折,皮瓣一期修复创面.结果:6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24个月,依据关节疼痛、功能、肿胀、影像学检查为评价标准,其中优40例、良17例、可5例、差3例.结论:内固定治疗踝关节开放性骨折临床疗效可靠,能早期活动锻练,功能恢复快.

    作者:李兴旺;黄家福;刘小年;王贤芳;黄杰;肖庆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咳嗽中医辨证分型与白细胞计数关系的观察

    目的:观察咳嗽不同证型患者血常规异常情况.方法:通过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观察WBC变化与咳嗽证型间的关系.结果:咳嗽不同证型存在血常规异常,以风热犯肺与痰热蕴肺白细胞计数升高明显.结论:咳嗽中热证存在炎症反应,白细胞计数可作为有热相表现的一个客观指标.

    作者:张志花;陶钧;韩立民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180例鼻内窥镜手术的麻醉体会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的麻醉方法及管理要点.方法:所有180例鼻内镜手术均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术中视情况加用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麻醉过程常规监测HR、BP、SpO2、ETCO2.结果:全组患者麻醉效果满意,术中血压控制良好,所有患者术毕均清醒后拔管送回病房,无麻醉并发症.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合并控制性降压用于鼻内镜手术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肖兰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2例急性乌头类药酒中毒的救治与护理

    乌头碱类中草药是民间治疗风湿痛,跌打损伤腰腿疼,关节炎的常用药物,常因炮制时间不足,服用不当而引起中毒.乌头碱具有神经毒性,可使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延髓呼吸中枢,心血管神经先兴奋后抑制,并直接作用于心肌,引起心肌应激性增强从而出现一系列中毒症侯群,可因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而死亡[1].此药酒中毒本地临床少见,我科已成功救治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赖启姣;罗东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126例小儿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手术体会

    目的:总结126例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3月~2010年10月共126例实施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小儿临床资料.结果:12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30~75 min,平均46min,术中出血1~3 mL.术后住院3~6 d,术后1例出现伤口感染、余无切口疝、腹腔残余感染、肠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用于小儿阑尾炎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陈勇;王胜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临床体会(附72例报告)

    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急诊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临床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3月对72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采用LC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63例完成LC手术,9例中转开腹,术后未出现腹腔出血、胆漏、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原因:6例胆囊动脉活动性出血,2例无法辩清胆囊管,1例为Mrizzi综合症.结论:术者需具备熟练的腹腔镜操作手术和丰富的手术经验,正确把握中转开腹手术的适应征,选择性开展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温晓茂;夏国建;陈小宝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分析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出现的并发症及应对措施.方法:对青光眼86例(102眼)实行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早期出现的并发症,找出原因,并采取恰当治疗方法.结果:浅前房35眼,前房积血3眼,恶性青光眼2例4眼,采取相应措施均消除浅前房、前房积血、恶性青光眼等症状.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以浅前房常见,采取恰当治疗方法可避免严重后果.

    作者:方建中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联合辅助检查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有效诊断方法,以提高早期确诊率.方法:36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者通过联合腹部立位片、消化道造影、钡剂灌肠、CT检查.结果:36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者在术前均得到确诊.结论:联合腹部立位片、消化道造影、钡剂灌肠、CT检查是提高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诊断的有效方法.

    作者:吴平辉;徐芳;刘海金;刘潜;吴江;曾祥福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牛璜酸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变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向

    目的:通过应用牛璜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探讨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牛璜酸联合甲钴胺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治疗组神经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增加.结论:牛璜酸联合甲钴胺不仅能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症状,还能提高其神经传导速度.

    作者:刘超龙;宋志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赣南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赣南医学院

主办:赣南医学院